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100章 炼钢工艺要工升级

大明祖孙 第100章 炼钢工艺要工升级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自从朱慈烺得知天工开物这本奇书早在崇祯十年就已经出版后,他便存着几分寻找宋应星的想法,而像这么一位大科学家,在将来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李若琏呈递上来的情报显示,宋应星的行踪并不难查,他是江西南昌奉新人,同兄长宋应升并称被奉新二宋,当然从目前来看,宋应升相对于其弟宋应升,并没有表现出多么过人的才华

崇祯元年,宋氏兄弟科举再一次落榜,而宋应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回乡服待老母,直到崇祯八年宋应星才出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算不入流的教职人员,然后在这个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四年,而这也是他著作天工开物的主要时间。

直到崇祯十一年,宋应星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为任福建汀州府推官,不过这个官职并没有干多久,他在崇祯十三年就选择了辞官,后来又过了三年,于崇祯十六年,也就是去年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但是在今年年初他就又辞官了,回了奉新老家。

因此,李若琏通过锦衣卫很快就找到了宋应星,并且将朱慈烺亲自写的一封信给了宋应星,而在心中朱慈烺并没有过多废话,也并没有说一些空话,而是将目前山东冶炼钢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告诉了宋应星,并且期盼宋应星能够前来成为他朱慈烺的首席冶铁专家。

不得不说,或许是宋应星从未放下国事,又或者是朱慈烺的口吻让他感觉到了真诚,总之他见到信以后就很快出发,并且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山东历城。

很快,李继周带着一名老者走进了历城府衙,他头上挽着发髻,身上也只是穿着粗布直裰交领长袍,面孔黝黑,爬满了皱纹,看上去似乎与一个寻常老农别无二致。

朱慈烺不敢有所怠慢,连忙恭声道“可是宋先生”

“臣宋应星见过太子殿下。”

宋应星躬身拱手道,脸上掠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朱慈烺竟然对他这么重视。

朱慈烺微微一笑,延请宋应星坐在一旁,很快便有奴婢端来了茶水和点心,他沉吟了一番,很快便将生产枪管等问题简单说了一遍,然后望向宋应星道“先生的天工开物我已经通读过一遍,其中有五金篇更是反复看过好多次。”

说到这里时,朱慈烺起身将那一篇略略默诵了一遍,“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而此时宋应星的脸色却越发恭敬,他知道太子殿下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很显然马上要做的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尽管宋应星并不畏惧困难,但是他担心自己才疏学浅,而无法完成太子殿下的大事。

朱慈烺轻声道“先生,你的天工开物里面,关于炼铁工艺确实非常独到,据说当年遵化铁厂采用的便是这种工艺,其中不光有铸造生铁、熟铁的方式,甚至还可以通过灌钢法来浇筑钢铁,实在是令人钦佩。”

“臣实在惭愧,不过是搜集先人智慧之举,不忍见其逐渐失传。”

宋应星始终都保持着虚怀若谷的态度,脸上流露出些许的感激之色,毕竟他的毕生心血都系于此书,里面任何一篇文字都经过了反复考证研究,只可惜当世并没有太多人重视这本书,如今听到了太子的赞叹,自然是颇为开心。

的确,针对目前天工开物里面所记载的知识,朱慈烺的夸奖并不过分,因为光是炼铁工艺这一环节,天工开物里面就记载了活塞式鼓风技术,较欧洲皮囊式鼓风设备更为先进,而且还采用了响铜合金、响器成型、铁锚锻造、钢针拉制以及生铁淋口等特殊化学热处理工艺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远超西方目前的主流炼铁工艺。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灌钢法确实相当优秀,但是也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如今我请先生来,就是为了完善此法,将来好炼钢锻造枪管。”

“还请殿下示下。”

宋应星当然知道灌钢法并非尽善尽美的工艺,很多地方也确实有自身难以解决的缺憾。

首先,由于灌钢法在冶炼时,是将生铁放在下面,熟铁放在上面,等到高温时让生铁先于熟铁融化,然后渗淋到熟铁上,而这个熔断层就可以出钢,这种法子确实很好,既可产生渗碳作用,又可产生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产生含渣少的钢材。

但问题在于,由于生铁水不是好的渗碳剂,它质地粘稠,对碳与许多杂质都无法得到处理而留在内部,而这样处理后的灌钢,只能让内部熟铁的表面一层得到渗碳,而一旦冷却下来,表面凝固的铁水就会成为含碳量高的部分,这样的结果就是含碳量不均匀。

通过这种方式冶炼出来的灌钢就会出现外部硬而脆,内部软的情况,用来锻造寻常的器物倒还可以,可是用来锻造枪管并不是特别合适,倘若锻造工艺再不过关,就会容易出现枪管寿命不佳的现象。

而对于朱慈烺而言,他更希望采用后世十九世纪中叶才出现的贝塞麦转炉炼钢法,通过这种方式炼出来的钢材本身就是为了战争的需求而出现的,并且具备大规模快速生产的特点,属于人类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液态钢方法。

所幸的是,由于后世朱慈烺在穿越之前,曾经有幸阅读过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一些资料,因此完全可以跟宋应星详细复述出来。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