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18章 崇祯要下罪己诏

大明祖孙 第18章 崇祯要下罪己诏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三月十一,正准备找王承恩继续联络联络感情的朱慈烺,却得到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消息,那就是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下了宣府,而崇祯皇帝似乎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很快就将王承恩叫到了宫里去。

之所以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实在是因为明军已经拉胯得不能再拉胯,面对气势如虹的闯军守不下去实属正常,这就是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则是因为宣府的守军实力并不算弱,少说也有好几万守军,在朱慈烺看来至少能多坚持几天才是,却没想到一夜之间就彻底沦丧低手。

当然,更加具体的细节朱慈烺并不知道,毕竟他现代的回忆也只知道历史的大概走向,对于宣府什么时候陷落则根本不知情,因此朱慈烺只能一方面派人通知吴襄,抓紧时间做好南下准备,另一方面则是赶往乾清宫,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刚刚到东暖阁的时候,朱慈烺便看到王承恩正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几分焦虑神色,似乎心事重重的模样,他便故意将脚步放重了些。

听到动静以后,王承恩不由得转过头来,便瞧见了朱慈烺的身影,他脸色微微轻松了几分,急急走上前来低声道“小爷,万岁又在里面发脾气呢还说还说”

见王承恩有些结结巴巴,朱慈烺便有些不耐烦,沉声道“还说什么”

“还说要写罪己诏”

王承恩脸色涨红,又急又快地说了出来,却又不敢高声,整个人看着像煮熟的虾子一般。

朱慈烺一脸怪异地望着东暖阁内,心中却充满了几分复杂,所谓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想要让皇帝自己认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能算得上是大事件可是放在崇祯身上,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原因很简单,放在整个大明朝,论起发罪己诏次数的记录,崇祯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在崇祯十七年以前,崇祯已经整整发过四次罪己诏了,其中第一次是在崇祯八年,当时在中原数省流窜的叛军突然挥师南下,一举攻克中都凤阳,导致朱明皇室祖辈的皇陵被焚毁,崇祯虽然是一个非常有自尊心的人,可是这种事情实在没法交代,便发布了人生的第一次罪己诏。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出现大旱,千里赤野饿殍遍地,百姓民不聊生,崇祯在京城久祈不雨的情况下,发布了第二次罪己诏,而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了大明朝深入骨髓的问题,可是却难以改变。

第三次罪己诏是在崇祯十五年,在这一年当中,明朝的在中原和辽东的战局都陷入了接近崩溃的境地,像李自成在襄城大败明军,斩杀了陕西总督汪乔年,而在辽东爆发两年的松锦之战宣告结束,明军遭遇了惨败,主帅洪承畴被俘,明廷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下了吴三桂的三万残军,从此明廷彻底丧失决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第三次下达罪己诏。

而最后一次发罪己诏则是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六月,崇祯面对已经彻底无法挽回的局势,在在朝堂上悲愤地向天下百姓下达第四次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种种过失,并且殷切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然而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已经没有人再搭理崇祯了。

眼下得知宣府已失,崇祯一时间就无计可施,在发完脾气之后,就准备再发第五次罪己诏,可是在朱慈烺看来,这种罪己诏已经变得毫无用处它既不能挽回大明已经失去的民心,也不能挽回对崇祯日益失望的官僚集团。

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大明的灭亡,等待着他们朱家父子被李闯抓住砍头。

“王伴伴,事不宜迟,我要进去面见父皇,劝说父皇立刻南下。”

朱慈烺的语气淡淡的,却充满了几分不容拒绝的味道,他认真地望着王承恩,道“王伴伴,眼下只有你是父皇最信任的人,你要赶紧收容军队,准备南迁事宜,等我这边劝说之后,你们就要速速前往天津卫骆养性和巩永固已经在天津卫准备好了船只,到时候当可顺利前往南京。”

“小爷,奴婢领旨”

王承恩眼中带着些许热泪,朝着朱慈烺认真地行了礼,便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立马转身去做准备了。

见到王承恩离去之后,朱慈烺并没有着急进去,而是轻轻叹了一口气,他将自己的衣物稍稍整理了一番,才昂首挺胸地走进了东暖阁内。

“儿臣叩见父皇,如今局势剧变,人心不稳,父皇为了天下百姓考虑,更应该保重龙体。”

朱慈烺庄重地行完大礼之后,才抬头望向了崇祯,只见坐在锦塌之上的崇祯皇帝头发散乱,双眼发红,脸上更是带着些许还未退散的怒意,而面前桌子上的奏折已经变得一片散乱,甚至连朱笔都已经被丢到了桌子底下。

崇祯皇帝抬头瞧了一眼朱慈烺,却显出几分不同于往日的脆弱,他怔怔地望着桌子上的奏折,低声道“朕这么多年宵衣旰食,每日不敢有些许怠慢,可是局势却一日坏过一日,朝政混乱,民怨四起,就连大臣们也都以为朕是亡国之君”

朱慈烺并没有急着去安慰崇祯,而是慢慢起来收拾起地上的奏折,他捡起其中一封,却正是关于宣府之战的相关奏文,便仔仔细细看了起来,而这一看却是让他明白了为何崇祯会如此失态。

因为宣府之失根本就不是军事上的失利,而是来自内部的背叛

三月初十,李自成兵围宣府,而当时驻守宣府的明军足足有六万余人,由巡抚朱之冯、监军杜勋、总兵王承胤率领,严格来说坚守下去还是能拖不少时日的,可是除了巡抚朱之冯愿意坚守之外,可是总兵王承胤见大明气数已尽,便在暗中投靠了李自成,决意献城投降。

就在当晚,总兵王承胤将南城门打开,导致宣府彻底失守,而巡抚朱之冯则选择要杀敌报国,可是手底下的人却没有一个跟随,甚至他想亲自动手向敌军发炮,却也都无人听命,连炮眼都被人用铁钉钉死,无奈之下,朱之冯登城自缢而死,监军杜勋似乎也在城破后尽节了。

如果只是叛将的缘故,或许崇祯还不会那么难受,可问题是宣府全城百姓都很欢迎李自成的到来,“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这一幕充分说明了在目前老百姓心里,大明都不如李自成来得好

朱慈烺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明白此时崇祯的心境有多么难受,可是他也必须要劝慰崇祯才行,“启禀父皇,儿臣以为眼下局势已经不可逆转,如今闯逆刚下宣府,距离京城尚有一段距离,父皇当抓紧机会南下才是,将来也好重做打算。”

“可是朕还有居庸关,唐通已经带着人去守居庸关了”

崇祯眼神定定地望着朱慈烺,似乎在为自己心中的不甘心找到一个宣泄的地方。

朱慈烺面露苦笑,居庸关虽然险峻,可是那也得人用心用命去守才行,就眼下这个局面,又能指望谁去为这个即将覆灭的大明朝卖命

“父皇,我大明已失人和,绝无能凭借地利扭转局势,更何况唐通带的兵力也不多为了以防万一,儿臣以为父皇当速速南下,方能保住大明江山社稷。”

崇祯抬起头望着朱慈烺,却依然有些犹豫,他低声道“若是朕就这么逃了,将来天下人究竟会如何看朕”

朱慈烺咬了咬牙,跪在地上道“儿臣愿意率领军队继续坚守京城,直到父皇安全撤离如此我大明旗帜将依然飘扬在京城城门之上,当鼓舞天下军民士绅之心”

说到这里,朱慈烺抬起头来望着崇祯,眼圈却是微微泛红“儿臣以为,父皇之安危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若是有父皇在,天下人也就知道我大明并没有亡儿臣纵然身死报国,亦是值得”

崇祯眼圈也有些红了,他走上前来扶起朱慈烺,道“皇儿,可苦了你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