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25章 十八子主神器

大明祖孙 第25章 十八子主神器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三月十五,号称天下之险的居庸关城门大开,一队队骑兵从中穿过,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帜和仪仗,上面依稀可以见到一些大顺的字样,还有一班乐队跟在后面奏乐,长长的队伍绵延十余里。

原大明总兵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此时正站在道路一旁,微微低垂着头,不敢朝大军张望,只是二人此时神情却多多少少有些忐忑,似乎为自己的命运有些忧心。

过了些许时候,又是一队队骑兵穿过了居庸关,不过不同于前面的那些骑兵,这些人穿着整齐的盔甲,马匹也十分精壮,旗帜鲜明,却是一副精锐的模样。

“你们抬起头来,额有话要问你们”

不知何时,一道粗豪的声音响了起来,纯正的西北方言里带着些许的不耐烦,却是让唐通和杜之秩心头一颤,他们不由得纷纷抬起头来,却是看到一群大顺骑兵正簇拥着一名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汉子,正死死地盯着他们。

那说话的汉子是一个大高个,相貌颇为奇特,生得一副深眼窝高颧骨的相貌,鼻梁也十分高挺,带着几分鹰钩鼻的样子,与寻常西北汉人多有不同,而更让唐通和杜之秩印象深刻的是,此人的眼神十分锐利,就像一只翱翔的苍鹰,在盯着自己的猎物。

杜之秩却是连忙扑通跪下,道“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问。”他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只得含糊得叫一声大人。

汉子哈哈大笑,他傲然道“额就是你们一直寻哈的李自成,怎么今天见了额,就不认识了”

唐通心中一惊,他也连忙跪下,道“罪臣唐通不识王上龙相,竟敢直视天颜,实在该死”

一旁的杜之秩也是心中大惊,不敢多说话,只得一直磕头。

李自成似乎并没有将适才二人的表现放在心里,他笑道“你们都是聪明人,知晓天数,乖乖献上了居庸关,额也就不为难你们了,但是你们要跟额说清楚,那朱家的天子还在不在京城”

唐通和杜之秩从三月初六就出了京城,便再也没有得到京城的最新消息,因此他们也只能茫然地回答道“崇祯迟迟未能决断,此时应该还在京城。”

李自成放声大笑,对身边的人说道“当年宋卿曾经跟额说过一句话,叫十八子主神器,又有诗句言称李继朱三字,看来天命有归并不是一句虚言,这大好的江山,额李自成也总算是能坐上一坐了。”

旁边那名四十多岁左右的中年文士却是笑了笑,道“王上乃顺天应命之人,合该终结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将来也是天下万民之福。”

李自成满意地笑了笑,他不再看向跪在地上的唐通和杜之秩,而是抬头望向了远方,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京城,看到了大明的皇宫,也看到了正在瑟瑟发抖的朱家天子。

对于李自成而言,他的人生也的确达到了巅峰时刻,自从崇祯二年起兵开始,他已经结结实实地在生死边缘打磨了十几年,也逐渐从原来一名一钱不值的驿卒,成长为了拥兵数十万纵横天下的闯王。

在这十几年当中,李自成不好酒色,也不喜奢靡,他每天都同士卒们一样吃粗米饭,而与此同时像其他的义军首领们,大多都已经坐拥数十妻妾,被服纨绮,沉迷于酒色享受当中,唯独只有李自成一直都在咬牙坚持着,努力地扩张势力,招募人才。

而之所以让老李如此忍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推翻大明的江山,将那些鱼肉百姓的大明宗室和官员们全部杀掉,还天下百姓一个郎朗乾坤

不得不说,李自成同学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追求有抱负的反贼不对,实际上他已经在正月初一时正式在西安称王,并改西安为长安,正式成立大顺,改元永昌,而为了这一天,李自成甚至将名字改成了自晟。

在大顺成立以后,李自成设天佑殿大学士,以牛金星来担任,另外还增设了六尚书官制,设弘文馆、文谕院、谏议、直指使、从政、统会、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书写房等官,让乾州宋企郊为吏政尚书、平湖陆之祺为户政尚书、真宁巩火育为礼政尚书、归安张嶙然为兵政尚书。

此外李自成还在西安大肆封赏攻城,将刘宗敏以下等九人封侯,刘体纯等以下七十二人封伯,还封了三十个子,和五十五个男,一时间整个闯军将领中,几乎人人都有官做,人人都有爵位。

因此,当大顺成立以后,李自成也开始履行自己的诺言,也就是坚持三年免征的赋税政策,那么维持军队和官僚运转的钱从哪里来呢

很简单,李自成通过没收明朝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的方式,对明朝官员进行大规模追赃助饷,像那些大顺新纳入的领土中,大顺的地方官吏严格遵守李自成的命令,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县的士绅,并且严刑拷打,强迫他们献出金银,充作军饷,还有很多粮食就直接散给灾民。

可问题就在于,像李自成这么个干法,却几乎把所有地主士绅阶层逼到了对立面,唯独只有各地的百姓们欢迎来了不纳粮的闯王。

随着李自成进入居庸关以后,一支长长的军队沿着道路慢慢前行,他们的目光中透着坚定,带着希望。

滦州,素有关西第一州的称呼,距离京城的距离也只剩下了短短四百里地。

城外,一队队大明士兵们朝着城内进发,在漫无边际的队列当中,常常能够看到各种号令旗帜,其中数量最多的旗帜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吴字,还有一部分则写着黎和高,他们都是如今从山海关赶来的大明辽东兵马。

在那些兵丁之后,则是许许多多携家带口的民众,这些人都是从辽东一直跟着吴三桂的百姓们,自从吴三桂决定入关勤王以来,关外的土地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已经相当于被放弃,因此辽东系的官绅家属和相当一部分辽东百姓便一起跟随进关。

兵民混杂一处,自然是吵吵闹闹,甚至有些鸡飞狗跳,整个滦州都变得乱哄哄的,让人看了都忍不住皱起眉头。

然而滦州府衙却十分安静,毕竟这里已经成为了平西伯吴三桂的临时驻地,像辽东巡抚黎玉田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则是住在旁边的衙门当中,至于众人的亲卫们则是分驻兵营,还在空地上搭起了许多帐篷。

府衙堂上,一名巨耳隆准、面白无须的三十出头汉子端坐正中间,他的一双眼睛睛炯炯有神,瞻视顾盼,尊严若神,而此人正是当今大明朝平西伯吴三桂。

“函中兄,这一次千岁爷要让我们抓紧时间进入京城,说要将拖欠的饷银全部都归置到位,还说要赐下开拔费你觉得,这件事能成吗”

坐在吴三桂下首右手边的一名老者,乃辽东巡抚黎玉田,他轻轻抚须笑道“平西伯,既然是千岁爷亲自下的教令,自然不会有假,可是老夫就担心,这银子他不好拿呀”

吴三桂似乎脸上没有任何惊讶之色,“没想到函中兄这是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函中兄以为,我等眼下到底应该如何”

黎玉田收敛神情,道“眼下局势并不明朗,老夫心中亦是一团乱麻,还请平西伯见谅。不过老夫”

吴三桂轻轻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地说道“听我父亲的意思,他好像很欣赏咱们这位太子爷可是大明的江山,依然是一团雾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