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52章 八旗入关

大明祖孙 第52章 八旗入关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行宫书房中。

崇祯望着面前的三封密报,神情似乎一直都在变幻,似乎这三个消息对于他而言,并非都是好消息,也并非都是坏消息,正是这种纠结与挣扎,使得他久久不语。

李邦华、倪元璐、王家彦、孟兆祥、巩永固以及骆养性等人悄悄站在一旁,却是不敢开口,不过他们的目光也都停留在那三封密报上面,似乎十分好奇的模样。

当然,第一封密报具体的情况他们基本都已经知道了,闯逆在京城下攻城大败,太子朱慈烺指挥全军大获全胜,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封密报则是来自于辽东,根据崇祯先前的表现来看,基本上是一个坏消息,或者是清廷选择在这个时候想要趁火打劫;

第三封密报则是来自于不知踪迹的平西伯吴三桂,对于这一封密报,崇祯的表现最为诧异,他似乎有些高兴,但是又没有特别高兴,或许这封密报里的内容有些不得了。

众人在下面揣测着,崇祯坐在正上首沉思着,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一时间书房当中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良久之后,崇祯才苦笑道“你们都是大明的臣子,这几封密信你们都先看看吧。”

众人点点头,开始依次查看密信,第一个是李邦华,这位老臣简单看完第一封密信之后,看到第二封密信时,却是大惊失色,原来与他预想的差不多,清廷果然在这个时候选择趁火打劫,多尔衮已经从辽阳出兵了

很显然,这个时候多尔衮选择出兵,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

李邦华稍微忍住双手的颤抖,他接着看向了第三封密信,而这一封密信给他带来的震撼却不亚于前者吴三桂秘密奉朱慈烺的命令,南下保定击败了闯军南军刘芳亮,还斩杀了刘芳亮此贼,基本上打通了前往山东的道路。

“这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李邦华深深舒了一口气,将密信转递给其他大臣们查看,众人的神态很显然跟李邦华差不多,实在万万没有想到,太子和吴三桂竟然在不声不响中做出了如此大事

再想想此时朱慈烺才十六岁的年纪,众人顿时有些哑然,像这样的表现恐怕用天才来形容都有些不太够

崇祯似乎已经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轻声道“根据这几封密信来看,我大明眼下的局势似乎着实有些不妙太子的意思,是希望天津卫的大军能够让吴三辅统领,由他假扮成吴三桂,配合从南面伪装刘泽清的吴三桂所部,对京城施压,让李自成暂退。”

说道这里的时候,大明皇帝的脸色却变得有些阴沉起来,通过这些日子,他已经很明显发现了太子同吴家的关系非同寻常,而这一点是他这个皇帝所难以容忍的。

不过针对这里面的一些关系,崇祯认为眼下还不到时候去处理,他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总是抱着非同寻常的偏爱,很快便收敛起情绪,低声道“你们以为如何”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策可行。”

驸马巩永固神情凝重,出列拱手道“无论如何,臣以为都必须要将太子殿下从京城里营救出来,这关系到大明的国本。”

“如此也好”

崇祯抬起手,似乎正准备同意巩永固的建议,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老臣李邦华却再一次站出来。

“不可。”

左都御史李邦华站了出来,他的神色中亦有几分犹豫,随后化为果决,他抬头道“启禀陛下,眼下东虏既出,臣以为天津大军主力不可贸然行动,当以护送天子南下为要至于太子殿下那边”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邦华跪在崇祯的面前,道“臣以为太子殿下实不知陛下此时境地,若是知道以后,也不会同意陛下此策略。”

崇祯神情恼怒地望了一眼李邦华,他冷哼道“李邦华,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臣知罪”

李邦华轻轻叹了一口气,低声道“臣愿意配合吴三辅将军,率领一支孤军前往京城,至于陛下还请速速南下以大明江山社稷为要”

“请陛下速速南下以大明江山社稷为要”

众臣跪在地上纷纷开口,即便这些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不舍和愧疚,可是对于这些大臣们而言,他们一方面感念朱慈烺之余,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及时做出取舍。

崇祯神情微微有些发怔,他低声道“朕让皇儿留守京城原本就是错,如今怎么能错上加错”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其强大的防御体系加上本身的地势,使得后金军屡屡在此止步,可以说在皇太极打通蒙古之前,山海关就像一道牢牢的铁门一样,挡在了后金的前进道路,即便是皇太极也只能望关兴叹。

而到了如今,随蓟辽总督王永吉迁五十万关外百姓入关内,吴三桂、高第等人也率领剩下的大军应诏入关,山海关便处于不再设防的状态。

当然,这一点并不能瞒过清廷,自从获得了松锦大战的胜利之后,清廷便一直不再满足于占领辽东,他们十分敏锐地察觉到了明王朝的急剧衰弱,想要趁火打劫的野心自然迅速膨胀,而这一点在当年皇太极还在位时期就已经得到体现。

彼时的皇太极在去世之前,就已经对天下大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他认为大明目前的局势注定是要灭亡的,因为明廷的叛乱已经无法压制下去,或百万或数十万的流寇和土匪,根本无法遏制,更关键的是明朝唯一可以依靠的九边精锐都已经在松锦大战时宣告败亡。如今新招募的兵丁不光不能平定叛乱,反而自行剽掠,自残人民,行赂朝臣,诈为己功,就连朝廷内部也都是一些专尚奸谗,蔽主耳目的臣子,根本挽救不了大局。

为此,当时的皇太极还专门下令,如果征伐明王朝的时候,遇到流寇不要随意攻杀,甚至要善言抚谕,避免与其交恶。

可以说,当时的皇太极已经预谋同李自成瓜分大明,而这也成为了整个清廷上层的共识,他们认为李自成是可以合作的,就好比在正月的时候,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就派遣使者前往陕西联络顺军,表示要同李自成协谋同力,并取中原。

因此,当顺军开始朝着京城进发的时候,清廷从实质上也在密切关注着京城方向的消息,当布置在山海关以内的内奸及时通禀吴三桂南下的消息后,多尔衮十分迅速地察觉到了山海关目前的真实状态,他很明白这是夺取京东要塞山海关城的重大机会。

三月二十八,多尔衮下令出兵伐明,统领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约十二万余兵以及十几万民夫,朝着山海关的方向前进,一路上旌旗遮天蔽日,携带起了无边的声威,似乎就连此时的老天爷,也格外偏爱满洲。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