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58章 大清也要争民心

大明祖孙 第58章 大清也要争民心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面对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的表演,多尔衮一派的王公大臣们纷纷表示赞颂,就连阿济格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出声反对,似乎对于多尔衮也持默认的态度,众人言语之间,对于多尔衮的顺从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对于现场的汉臣们而言,却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特别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他们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多尔衮一派,甚至像范文程跟多铎还有旧怨。

在当年范文程效忠皇太极的时候,不仅临阵不惧,且在随军从征时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因而屡屡立下功劳,受到了皇太极的看重,可问题是多尔衮兄弟与皇太极一直都有旧怨,因此导致多铎对范文程深为不满。

而此时范文程又正好从硕讬的正红旗下被划到了多铎的镶白旗下,成为了旗主多铎的包衣奴才,多铎为了羞辱范文程,便强行抢夺范文程的妻子进府淫乐。

可问题就是,此时的范文程已经进入了清廷的中枢,地位也十分显赫,他的妻子被旗主夺去淫乐,自然是大大折损了范文程的面子,而范文程却根本没有办法,因为他是旗下的包衣奴才,旗主夺妻并不违法。

到最后,范文程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将事情闹到了皇太极那里去,而皇太极为了拉拢范文程,就将多铎处以罚银万两,夺去所属牛录三分之一的惩罚,要知道万两银子并不算什么,可是夺取镶白旗下的三分之一牛录,可是让多铎损失惨重。

从那以后,范文程便算是跟多铎结下梁子了,而范文程心中也很明白,对此忧心忡忡,只能多向多尔衮建言,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启禀摄政王,臣有启奏,眼下我大清虽然夺下了山海关,可是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同流寇争夺民心务必要勒令诸军,切不可过多诛戮劫掠”

在山海关下,范文程面对一脸得意的多尔衮,再一次呈递了谏言。

多尔衮面露沉吟之色,只是还未等他开口,多铎却抢先怒喝道“范文程,这里哪有你多嘴的余地我大清兵强马壮,将来攻下京师自然是易如反掌,何须做那些表面文章”

其余的八旗勋贵们也纷纷点起头,他们每一次入关都是为了劫掠大批的人口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奸淫掳掠之事自然是数不胜数,屠戮村庄乡镇亦多为之,不知有多少汉人死在他们的刀下,如今范文程劝他们少加屠戮,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一旁的洪承畴也不得不站出来,轻声道“启禀摄政王,臣以为范学士所言有理眼下我大清已经不再只是坐观中原动乱,而是要进入中原坐天下,就必须要同流寇争夺汉人民心,否则我大清只怕入关易,打天下难。”

很显然,在八旗王公大臣们还带着一副自大的态度面对关内时,出身汉人的范文程和洪承畴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们已经深切地明白了眼下大清存在的弊端,也明白了将来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

面对这两位汉臣的谏言,多尔衮也不由得开始沉吟下来,他虽然看不起汉人,可是不得不承认面前这两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汉军成为了八旗的一只可用力量,也使得整个大清的内政变得仅仅有条。

“范学士,你说得对,我大清既然要打天下,自然也要拉拢人心才是。”

多尔衮很快就选择了采纳范文程的建议,他严肃地望向众人,包括适才出口不逊的多铎,冷静道“这一次出兵非同过往,我大清是要占据中原逐鹿天下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再肆意滥杀,当严肃军纪,若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得妄加杀戮,违令者斩。”

众人不敢违逆多尔衮的意思,就连多铎也在多尔衮严峻的目光下低下了头。

“是,摄政王殿下”

四月初四入夜,京城内九门内却显得灯火通明,一排排的京营士卒们站在城中,他们穿着鸳鸯战袄,身上负着火铳,腰间还悬挂着长刀,人人手中持着火把。

一辆辆马车正占据了道路的中央,四周则都是簇拥在此地的官员以及家属,在他们之后则是成批成批即将撤离的百姓,上万人站在长长的街道上却显得丝毫不混乱因为根据朱慈烺的法令,任何胆敢制造骚乱者,全部直接就地正法。

当这条法令公布以后,道路一侧已经斩了上百人,猩红的鲜血在地面上流淌,无时无刻地告诉所有人,既然你们想活命,那就乖乖地。

不过站在这里的并不是京城的所有官员以及百姓,毕竟几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部带走,剩下没有跑路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已经打定主意,要迎接新主子进城了。

毕竟随着朱慈烺先前关门拷银以后,京城的勋贵官员们自然对朱太子彻底失去了期望,他们更希望能够在李自成这样的英明之主下,继续自己快快乐乐的小日子,当然如果能够再乘机捞点银子,那自然是更美妙了。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朱慈烺并没有丝毫的反对,他也不打算围绕这件事再做些什么,至少先前锦衣卫和东厂联手在京城内散播关于闯逆会吃人的谣言,已经够多了,等到闯军进城之后,到时候总有这些人好果子吃。

当然,在朱慈烺重点名单里的人物,除了一批跟着崇祯走了以外,剩下的也都表示愿意跟着朱慈烺离开京城,英国公张世泽、武定侯徐锡登、武安侯郑之俊、恭顺侯吴惟英、怀宁侯孙维藩、怀远侯常延龄、新城侯王国兴以及新乐侯刘文炳等勋贵们也都表示愿意跟着朱慈烺去山东。

京城中剩下的两个大学士,其余的六部九卿都察院科道官员们中,其中也有一部分选择跟着朱慈烺离开,再加上一同离开的工匠、医士、专业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也有接近万人,再加上那些京营士卒的亲眷,总人数差不多在六万人左右。

朱慈烺在东宫侍卫的护送下,急匆匆地赶到了正阳门前,这里是京城九门中最靠南面的三处门,也是闯军未曾合围的一面,除了正阳门以外,还有崇文门和宣武门,已经聚集了明军的大部。

见到朱慈烺前来,吴襄身穿一身铁甲,前来拜见道“启禀千岁,京营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已经将所有的红夷大炮以及其他的火炮集中在了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上,如果在撤退过程中,闯军敢于拦截,我军将会依托城门与敌迎击。”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吴三桂和吴三辅各部已经到了哪里”

“根据探子的消息,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已经到了黄村,距离卢沟桥只剩下十余里他们一旦听到京城炮响,就会赶来支援,至于吴三辅的两万人也到了通州”

吴襄双手抱拳,微微发白的发丝在风中飞舞着,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舒展了许多。

望着城中四处可见的灯火,还有那些充满了渴望的脸庞,朱慈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右手始终都拄在剑柄上面,似乎依然在等待着拔剑的时候。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