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66章 避难江淮

大明祖孙 第66章 避难江淮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留都南京,乾清宫

崇祯皇帝端坐在御椅之上,脸上带着些许的困倦之色,自从他南下之后,便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到了南京之后才微微松下了一口气。

对于此时的崇祯皇帝而言,他心中依然牵挂着太子的安危,尽管骆养性不断地传递着一些好消息,可是太子迟迟未能南下,始终让他心中有些难以放心。

因此,在崇祯南下抵达淮安的时候,还专门给淮安巡抚路振飞下令,让他率领两淮士卒前往接应,务必要保证太子的安危。

“启禀陛下,太子已经传来信使,声称已经顺利南下,目前已经抵达河间府,不日即进入山东”

身着飞鱼服的骆养性神情恭敬地站在崇祯面前,低声回禀着目前朱慈烺传递来的最新消息。

崇祯轻轻点点头,喃喃道“如此也好,太子既然安然脱险,便让他早日赶到南京吧,朕也着实放心不下。”

尽管此时的崇祯经过这么多事情以后,对朱慈烺的能力不再怀疑,可是出于对大明朝的考虑,他认为不能让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涉险。

“只是太子殿下”骆养性说道这里的时候,也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太子怎么了”

“太子殿下声称他眼下不会马上回南京,他需要将一同南下的十余万人安置在山东,构建一条抵御闯逆和清廷南下的防线届时再返回南京。”

说到这里的时候,骆养性感觉自己背上的汗水都流淌了下来,不过是冷汗,很显然这件事又是太子的一次自作主张。

崇祯一开始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有些恼怒,可是不知为何,他并没有直接发脾气,而是阴沉着脸问道“吴三桂的关宁兵跟着太子一起南撤了”

“是不过眼下臣还没有更详细的消息。”

“唔,朕知道了。”

崇祯神情微微有些复杂地点了点头,他似乎考虑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开口道“既然太子执意如此,那就暂时先这样吧,不过你的人一定要盯紧山东才行。”

“臣明白。”

骆养性微微松了一口气,他正准备退出殿中的时候,却听到坐在御椅上面的崇祯皇帝又说了一句话。

“福王、潞王、周王、恒王这些人跟着朕从淮安也一同撤离到南京,这段时间先派人盯着点他们,有任何的情况都要跟朕说明。”

“臣领旨。”

得到这么一项任务的骆养性是有些奇怪的,像这种事情平日里都是东厂来做的,眼下交给锦衣卫在做,却是有些出乎意料。

或许,从这一次王德化并未跟着崇祯一起撤离来看,崇祯对东厂应该有一些其他的安排才对。

等到骆养性离开之后,王承恩便带着崇祯的命令去召集了在南京的文武勋贵大臣们,像跟着崇祯一起撤离的大学士王铎、魏炤乘、李邦华、倪元璐等人以外,此外便是南京留守六部都察院留守衙门的大臣。

当年永乐皇帝迁都京城之后,南京作为留都的存在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京城相对应的中央机构,不过在这种两京制度当中,由于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京城,因此京城的六部衙门才是实际的掌权机构,而南京的各衙门多为虚衔,在此地任职的官员又被称为“吏隐”。

而在留都当中真正握有实权的人物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以及提督南京军务勋臣赵之龙,当然在这些人之外,还有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张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驸马齐赞元等勋贵。

至于南京六部都察院大臣当中,则有南京礼部侍郎钱谦益、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等人。

众人汇聚在殿中,对着崇祯皇帝进行大礼参拜,不过人人神色之中都微微有些忧虑,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原来的留都人选,自然对于未来有些忐忑不安,唯独只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却是面色如常,黝黑的脸庞上并未有半点惊惶。

崇祯望着下面的大臣们,心中却未免有些叹息,太子朱慈烺在京城中大动干戈,固然捞得了很多银子,可是也使得从北面下来的勋贵大臣们数量并不多,而这些人在南下之后,很显然会在事权方面同南京的留守朝廷产生了一定的摩擦。

如果在原来的历史上,崇祯选择自尽之后,南京留守六部衙门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北方逃亡而来的官员人数过少,且不成气候,很难威胁到南京留守六部衙门,可是如今崇祯既然还活着,再加上一部分的文武大臣齐齐南下,便使得南京的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当然这终究是一个好事,因为崇祯的存活使得大明朝并没有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大家伙不管背地里怎么弄,明面上依然是团结在崇祯皇帝为首的旗帜下。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众臣行礼过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率先拱手道“启禀陛下,北都失陷贼手,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臣等诚为惶恐之至,幸得陛下圣体安稳,当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剿灭贼寇,收复京师。”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朕南下避难江淮,夙夜竞竞,痛社稷之墟,惟思迅扫妖氛,廓清大难,犹赖尔臣民,其与天下更始。”

京城的失陷使得此时的明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而此时君臣们也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针对两淮之间的防御成为了眼下朝廷最为要紧的事情,绝不能让闯逆顺着两淮一路南下。

此外,东虏入关的消息也让崇祯有些微微焦虑,他知道东虏肯定不会放过眼下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如果东虏选择和流寇联手,那么对于此时的大明朝而言,将很难承受这样惨烈的打击。

“朕实在是愧对大明的列祖列宗,若是不能还于旧都,不知以何面目相对”

崇祯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大明朝从未有过的屈辱,让他产生了一种痛彻肺腑的感觉。

众臣听到崇祯这番感慨肺腑之言后,却齐声痛哭起来,很显然京都的失陷让大臣们产生了一种哀泣之情,他们的嚎哭声引得崇祯的眼圈也为之一红,颗颗眼泪不由得掉落了下来。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