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祖孙 > 第73章 东宫幼军

大明祖孙 第73章 东宫幼军

作者:晴空一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27: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夜色如墨,一场决定朱慈烺未来的谈话依然在继续。

老朱轻声道“你想要整编现在的军队,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咱当年在应天进行军事改制的时候,也是花费了不少手脚,才一点点将目前的力量消化掉。”

很多人误以为军制改革只是做一些基础的裁汰老弱,改变编制一类的事情,这些的确属于军制改革的一部分,但这些并非是最关键的,真正关键的地方在于上位者需要通过军制改革,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力量纳入到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将那些无法吸收的力量裁汰出去,这才是实质问题。

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很繁复的过程,中间老朱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过其中很多都属于比较隐秘的事情,即便是朱慈烺了解的并不多,因此通过老朱这一次的讲述,朱慈烺才对着整个过程了解清楚。

原来在元至正十五年六月时,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占太平路,改为太平府,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自任大元帅,次年三月攻克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在至正十六年七月时,朱元璋在应天府设立江南行中书省,设立江南行枢密院,以元帅汤和摄同佥枢密院事,掀起了军制改革的序幕。

在这一次军制改革中,朱元璋首先加强了自己的亲兵力量,设置了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并任命心腹大将冯国用为都指挥使,这一点保证了朱慈烺能够通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牢牢掌握住军权,来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

之后,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任命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从而分化下属的力量。

后来由于义军在战场上不断获取胜利,不少敌方将领前来归附,义军力量虽然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可是鱼龙混杂之下,也使得义军实际上的战斗力下降,特别是那些投降将领的官职依然是元廷册封的官职,而他们手下的实际统帅人数却与官职严重不符合,名不符实之下,指挥就变得非常混乱。

由此,朱元璋根据当时局势的需求,再一次进行改革,下令废置各翼统军元帅府,设立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而这些亲军指挥使司奠定了后来大明宿卫禁军的基础盘。

在这之后,朱元璋下令设立部伍法,核实各位将领所统率的实际人数,规定部众满五千者为指挥,满一千者为千户,满一百者为百户,满五十者为总旗,满十人为小旗,也就是说官职大小全凭实力,因此该令一出,部伍严明,名实相副,人人都以为是良法。

经过了这么一番军制改革之后,朱元璋才能依靠这支军队横扫南北,最终实现了统一的伟业。

朱慈烺无不忧虑道“原本东宫护卫只是一个空名头,我原本真正的实际护卫只有一百带刀官舍人,这些人都不堪用了,因此我不得不临时组建北伐营只是用这些人也只是一时之计,不足倚为支撑。”

老朱笑道“那是自然,他们因利而来,自然也会因利而叛,你若是依靠他们作为军中支柱,只怕是不太现实。”

朱慈烺微微沉吟了一番,道“若是重新选拔东宫幼军,是否可行”

说到幼军这件事上,老朱微微沉默了一番,却是未曾开口。

原因很简单,幼军牵涉到当年明初的一件隐秘大案,即蓝玉案。

早在洪武朝时期,府军诸卫作为亲军卫所,即有宿卫皇帝、太子的职能,而当时负责宿卫东宫的军队即府军前卫,而幼军便归属于府军前卫之下,不过因为府军前卫属于蓝玉麾下的嫡系军队,因此在洪武末年时该卫被整体取消编制。

朱慈烺没料到自己一下子戳中了当年老朱的伤心事,不免有些尴尬,不过他知道一点的是,到了后来永乐朝的时候,府军前卫被重建,幼军也被重新选派,专门用来护卫皇太孙朱瞻基。

根据朱慈烺翻阅的资料显示,当时府军前卫幼军例设二万八千员,其规模远超一般卫所五千六百人的编制,而且同寻常卫所多有不同的是,幼军皆选取民间壮勇子弟,及二十五六、三十岁,而且幼军子弟自愿袭替,非强制世役。

“幼军不同于寻常卫所士卒,倒与汉时的六郡良家子相似,若是你能选拔训练一万幼军,便能有效节制诸军了。”

老朱轻声道“或许你可以到山东之后,从山东、两淮中选拔幼军,到时候也不算晚至于眼前,可以先开府建衙,以太子之威权避免受到朝廷的节制,如此才能放心南下,届时治军治民都有一个可发挥的空间了。”

“也好,反正太子的旗号都已经打出来了,开府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了,好在父皇那边现在也是一头麻烦事,暂时估计不会找我的问题。”

朱慈烺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眼神中透着几分庆幸,好在局面已经渐渐开始盘活了,很多事情度还有机会。

府衙别院当中,吴襄正借助着微弱的烛光,正在处置着军务,毕竟路振飞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三万军队过来了,相关的人员诸事、粮草运输以及驻防之地都急需处理,因此不得不在酒宴过后继续工作。

不过与往常不同,此时还有一个人正在厅中反复踱步,他眉头紧锁,脸上带着几分凝重,一副心事重重地模样,而此人正是吴三桂。

吴襄轻轻瞥了吴三桂,冷声道“怎么一个路振飞就让你这么沉不住气吗”

吴三桂连忙道“爹,路振飞可不是一般人此人当年就是一个强硬性子,绝不愿屈居我吴家之下,只怕将来太子会倚重此人超过我吴家,不得不防啊”

吴襄轻轻搁下了笔,叹息道“你说的我当然知道,路振飞当年一篇陈时事十大弊的雄文是何等地壮怀激烈可真因为如此,太子殿下才绝不会将其引为心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