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 第239章 流水线铸币?!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第239章 流水线铸币?!

作者:空山一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36: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谢青山愣了一下。

成本

这不是肉眼可见的钢铁产出吗难道这里头还不够抵扣成本

看着谢青山,杨定撇嘴说道“冶炼中心需要建设高炉。就拿咱们面前的钢铁厂而言,高炉的数量应该不下万个,那么需要消耗多少的砖”

“除了砖,还有原材料的供给。比如煤、铁矿石等等。这些东西开采是需要成本的。”

“而成本的支出从哪里来只能以现有的钢铁生产所得,去销售,从而抵扣这部分成本。”

杨定大致算了一下,乱七八糟抛出去,然后再将部分钢铁卖掉维持生计,真正能落到朝廷手里的纯利,折合钢铁可能不超过一千二百万斤。就按一千二百万斤来算,一年的生产,也就只能用来武装二十来万人。

况且这些钢铁还要用在建筑之上,其他的兵刃制造上,二十万人都不现实,一年能武装三万札甲兵就谢天谢地了。

想要全员札甲可以说很奢侈的呢

“这”谢青山愣了片刻,杨定继续解释,“不过还好,过几年成本完全折算完,高炉使用折旧之后重建的成本就会便宜很多。不过终究还是工艺不到位,若是工艺上去了,何愁成本的问题”

杨定在摇头,靖国的生产力可以说已经到头了。

如果基础科学不能突破,再牛逼也是白搭。

现在的靖国生产,若是放在地球,绝对会被喷得狗血淋头。

因为这根本就是在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

割鸡几都不能弥补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那那该如何是好”谢青山看着满目的高炉,心理焦急。

明知这些是金山,可是杨定却告诉他,开采的资本的奇高,但是靖国需要变强也刻不容缓,每一笔钢铁都是需要的用在刀刃上的啊

作为一个伴随着靖国成长而变老的老臣,他谢青山不觉得自己能坚持多少年了。

“只能多设几个厂,同时将研究如何增加产能,减少消耗的课题丢给太学,让学者们组成攻坚团队,想尽办法提升产能。”

杨定看着包围在城墙之间的冶炼中心,苦笑说道“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钱来收购整个中心的钢铁。必须让产出的钢铁可以变成刀剑兵刃,然后卖出高价,不断回血造血,最终扩大的靖国的所有的冶炼中心。”

历史是有教训的,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下场很惨烈。

三年饥荒,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产物。

杨定也是清楚,所以没有嚷嚷什么大炼钢铁的口号,只有划了一个个冶炼中心,让他们一边炼制钢铁,一边按照指导价格卖出高价,不断从市场回笼资金,壮大扩建。

若是盲目将大笔的资金砸进去,杨定感觉很多地方新贵,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大肆私炼钢铁。

事实上最近从三厂和锦衣卫的报告来看,地方已经出现了私炼私铸的苗头,不过钢铁朝廷是课重税的,私炼钢铁只能用来造农具和兵刃,若是出现甲胄,那就是谋反。

所以私铸私炼的苗头压得很严,但如果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弱化,那么地方绝对会全力开始铸造甲胄。

于是乎杨定就没有盲目砸钱进去,就是害怕有人扩大私铸,想要跟官方合作军火买卖。

万一那时有人图谋造反,靖国绝对得乱起来。

好不容易安稳的靖国若是再乱起来,那老百姓还过不过

朝廷还种不种田了

想想都知道。

谢青山沉默良久,对着皇帝说道“陛下的计划老成谋国,倒是臣急了。”

杨定摇了摇头说“不是朕老成谋国,而是急了也没用,想要增加钢铁的产量,取决的因素很多很多。其中原材料产量和品质第一,运力和速度第二,冶炼的技术跟效率第三。一条条都是需要解决的。若是没有解决就开始推动全面扩张,消耗的是田地,百姓和资源,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说完,杨定让大使带路,到处走走看看。

大使很热情的介绍,走过数以万计的高炉,杨定也感受了钢铁人的炙热和坚毅。

这么热还这么拼,朕怎么也得给你们抬爵才对得起你们

杨定默默想着,突然看到了吭哧作响的机器,以及青铜吐落到框里的声音。

带着好奇,杨定走到机器一看,机器有一座类似的流水线旋转的皮革,将上边大量的铜币运输,最后全都落在接铜币的框里。

拿起一枚,掌心还有温热。

外圆内方的德安通宝上的字迹居然是冲压打出来的。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定震惊,除了冲压打出来了字迹,他还看到中间的方孔,是直接用刀切开的

上边锐利得刮手。

大使带着杨定走到一处阴暗却炎热的地方。

眼前是一座铜水高炉,出水口处有人承铜水在模具里,让模具内的铜水齐平,质量几乎相等。

接着盖下盖子,手摇铁皮传送带将模具沉入水中,激起水花。

而水下是一排排圆滚滚的滚木,在外边齿轮的带动之下,不断靠前,来到了之前他看到吐钱机械的前方。

几个壮士将模具抬起来,取出一整块铜片,推到了一个冲压机的模具下边。

接着水力冲压

轰隆一声,叮当作响。

一块铜片板被冲压机冲出一千枚的完完整整的铜钱。

并且还剪裁得清楚。

随后这几个壮士将冲压机下边的阀门打开,模具顿时开了口子,让一千枚铜币全部落下,顺着滑道一路滑到皮革传送带上,最终被传送带的旋转带出去,出口处又一次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

从头看到尾,杨定发现只要铜水充足,每隔五分钟,就能出一千铜币。

“这钱还能这么打制”

谢青山知道太学里头一群人在搞科研,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能用区区七个工人,不停歇的制造铜币。

“一条生产线一天能产多少铜币”

杨定看向大使,大使随手掏出本子看了一下说“工人两班倒,十二时辰能的生产大约二十五万文。”

“二十五万”

谢青山又震惊了,冶金中心虽然归工部管,但是他从未来过。

今天看到了钢铁的产量本就激动不已,现在再看到眼前的机械,两班十四人就算十五人好了,二十四个时辰居然能造出二十五万文

而靖国通常的一个铸币所的工匠人数在三千人,那一天能生产多少

五千万文

而靖国有多少铸币所

不下一千个,几乎每个重要的州县都有一座,并且规模有大有小。

若是推广这样的打制方式,一日能铸币五百亿文。

一年就是十八万亿文。

折合银三十万一两就是六千万两白银

六百万啊刨去七成的成本,朝廷都能净赚一千八百万两

暴利啊

比如今一年只能给朝廷供给五百万两白银还多了两倍有余

“陛下此法一定要推广从此我靖国将再无钱荒”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