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 > 第5章 第五章

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 第5章 第五章

作者:清越流歌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31:2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叶舒华不是很懂叶大嫂和叶二嫂之间的塑料妯娌情,但她相信王翠芬同志一定肯定比她懂,吃完早饭,一起去食堂的路上,她便缠了一路,缠到王翠芬同志终于同意开放她的“小葵花妈妈课堂”。

这是王翠芬给叶舒华上的第一课,在她的讲诉里,家里这段时间的“明争暗斗”,完全可以拍一部名为叶家大院的宅斗剧了。

王翠芬同志不但开的脑洞够大,逻辑条理也很清晰,开头就给叶舒华分析这场大戏的起因,“你这两个嫂子进门时间也长了,尤其是你大嫂,嫁进来不到两年,就给老叶家生了白白胖胖的大孙子,按戏文里说的,她就是老叶家的功臣啊紧接着你二嫂也被查出怀上了,你说她们俩有这样的服气,心能不变大么”

“她们肯定想,自己给老叶家做了贡献,不能再被人管着,必须当家做主了嘛,那就得先把我这个拦路的恶婆婆搬开。可我怎么说也是长辈,你们兄妹几个都不是没良心的白眼狼,她们要直接欺负到我头上,你大哥二哥也不干呀,估计她们是要拿你开刀,抓着你的错处不但能打击我,还可以早点把你嫁出去,反正在几乎所有嫂子眼里,小姑子都是吃白饭的,她们一次能办成两件事,心里当然美了”

叶舒华这个时候还没有处在风暴眼的自觉,她以一个吃瓜群众的心态听得不明觉厉,不由点头催道“然后呢”

王翠芬无奈的叹了口气,但还是继续讲下去“不是我自夸,你跟你姐在咱们大队里,不能算是最能干的姑娘,但绝对是最听话孝顺的,你那两个嫂子想抓你的错处也没那么容易,这才等到你生病、我给你蒸了几次鸡蛋,她们俩能放过这个机会吗”

听到这里,叶舒华突然很想帮她娘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颗鸡蛋引发的血案,但事情牵扯到她身上,她又有点不服气,忍不住抗议道“她们不也吃鸡蛋吗,为什么我就不能吃”

王翠芬其实也同样憋气,本来在小妹生病之前,家里两颗鸡蛋每天都是给林红梅妯娌俩分的,全大队也没那家的媳妇有这么好的待遇,才会吃得她们一个比一个心大脸大,小妹才吃了几个鸡蛋就跳脚。

于是林红梅联合宋秀秀闹起来以后,王翠芬也开始较劲,从隔天给叶舒华炖鸡蛋羹变成了天天都炖,哪怕是现在她“病愈”了都没停下来,甚至找机会在叶队长面前过了明路,以后甭管叶舒华吃多少鸡蛋家里都闹不起来,王翠芬就是要用这种方法让她们知道,这个家里就究竟谁做主

不过现在是在外面,随时都可能被别人偷听了去,王翠芬也不好把这种小心思戳破,遂义正言辞的道“你能跟她们比吗她们自己可以吃鸡蛋,就算大队其他怀孕的女人都不单独开小灶,她们也吃得心安理得,但你吃就不行,因为你是在家吃白饭的小姑子,没资格从她们嘴里抢吃的”

叶舒华可算听明白了,她以为自己跟嫂子们井水不犯河水,经常还笑脸相迎,其实在嫂子们眼里,她什么都不做都是极品小姑子,恨不得她今天就扫地出门的那种

便抱怨道“小姑子又没杀人放火,凭什么受歧视。”

王翠芬瞥了她一眼,没有接这个题外话。分析完这场大戏的前因,该讲讲经过了,王同志继续分析道“总之她们现在容不下你了,逮着点把柄每天在院子里唱双簧,唱得隔壁邻居都知道,他们当然要在背后看热闹,那还能瞒得过你爹吗你爹再不爱管家里,但也有底线,让他知道亲闺女在家好吃懒做、还弄得大队里传言不断,可不就生了好大一场气”

不问不知道,一问下一跳。吃瓜到这里,叶舒华终于有了自己是这场大戏主角之一的觉悟,直接气到跳脚,“什么,队里人都在看热闹那我的名声不是被败坏了吗”

傻闺女终于开窍了,王翠芬第一反应竟然是欣慰,同时又有些难以置信,“你到现在才发现被人在背后看笑话了”

“队里男女老少不都见了我就夸个不停吗,我怎么知道他们还有两副面孔。”叶舒华说起来还有点委屈,哪个家伙告诉她这个年代的人们最淳朴了,站出来她保证不打死他

王翠芬抽着嘴角看着理直气壮的傻闺女半响,终于挤出一句话“以后可长点心吧。”

叶舒华深以为然的点头,但现在不是她长不长心的问题,而是叶大嫂叶二嫂这么搞破坏,她们之前商量好的“刷个声望值嫁个好人家”的伟大目标,还能顺利实现吗

这关系着自己能不能尽快过上好日子,可以说叶舒华目前最在意的事了。但可能是她用词太直白,王翠芬听完又深深的皱起了眉,“大姑娘把嫁人挂在嘴边,害不害臊”

关乎未来幸福,叶舒华当然不害臊,挽住王翠芬的手撒起娇来,“娘,这不是我们说好的吗你就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吧。”

“我只是让你好好表现,大姑娘本来就该有个好名声可没教你后面那些话。”

叶舒华虽然觉得王同志现在有推脱责任之嫌,但毕竟有求于人,她也连连点头,承认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瞎猜的,跟娘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般积极认错的态度倒是打动了王翠芬,加上王同志自己也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因为比起那些所谓的“好女人”,她的性格太要强、个人心思有点重。

所以,她心里其实是认同叶舒华的想法,姑娘家嘴上再怎么说“都听父母做主”,心里也该有点算计,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点小闺女倒是挺像她。王翠芬心思转过一圈,终于在叶舒华的软磨硬泡下,开口解释了,“你做好你自己的,队里的人不必担心,就算哪天有中意的人家来咱们大队打听,他们也不会在外人面前说你不好,因为都是一个大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犯不着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叶舒华听得似懂非懂,刚想问“既然大家都会帮她说好话,那她是不是没必要特意表现”来着,就听到她娘顿了顿,继续道“再说你才十七岁,嫁人还早着呢,你从现在开始注意起来,过个一年半载,保证全大队都打心里觉得你好。”

王翠芬本意是想要鼓励叶舒华再接再厉,殊不知她听到这里整个人都傻眼了,脱口而出“所以我至少要过一年半载才能结婚吗”

这语气听着可不像高兴,王翠芬脚步一顿,扫了彻底懵逼的叶舒华一眼,不动声色的问“怎么,你等不及了”

“我只是太意外了。”叶舒华下意识摇头。

叶舒华说的是真心话,上辈子衣食无忧,婚姻便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穿越一场也不可能秒变成结婚狂,她只是希望尽快摆脱现在的处境。

可这个时代又太过特殊,不能通过读书跃农门;没办法经商做生意;想当乞丐都没资格,出门没介绍信是会被抓的;当然也不可能通过找工作养活自己。她这样的乡下人想要进城生活,最靠谱的办法就是找个城里人嫁了。

叶舒华本来就不是多意志坚定、独立自强的人,既然她长得不错、有希望嫁进城里,为什么不把握呢

而且随着这张脸越长越像上辈子,叶舒华也越来越信心满满,凭着她现在的资质,绝对稳了,马上她就要嫁给高富帅、吃上鸡鸭鱼肉这个时候听到王翠芬说什么一年半载的,叶舒华当然急了。

但她着急的是进城这件事,而不是结婚本身。

王翠芬看她不假思索的否认,也松了口气,大姑娘不是恨嫁就好了。

可惜她刚放松没多久,就被自家傻闺女一个问题问得差点气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叶舒华小心翼翼的试探她娘,“那如果我想早点结婚呢”

王翠芬是很精明的女人,脑洞也开得大,叶舒华之前着急名声坏了不好嫁人时,她就有点起疑了。但王同志多疑的同时还有护短的习惯,尤其是最疼爱的一双小儿女,小儿子常年在城里见不着,身边的小闺女就成了心头宝,王翠芬经常觉得小闺女太傻太单纯,但心里最信任的也是她,尤其是生病以后,小闺女黏她比三岁小孩黏妈妈还厉害,她不信这么乖的孩子会无缘无故恨嫁起来。

一定是有人引诱了她

王翠芬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毕竟自家小闺女越长越水灵,比城里来的知青都更漂亮。有几个知青刚下来的时候,还勾得整个大队的小伙子神魂颠倒、忙完就去帮城里知青干活呢,她家小妹又漂亮又大方,比那些鼻孔看人的女知青要招人喜欢多了,这才去食堂几天,队里那些小伙子没事就来她们跟前打转。

想到这里,王翠芬开始觉得身边人人都有嫌疑了,那些整天来食堂晃的小伙子嫌疑最大;但是没有动静的后生也不代表就没嫌疑,毕竟老话说不叫的狗才咬人;还有知青点那些后生,虽然跟队上的人来往不多,但城里的小伙子长得确实更俊俏,大多还是文化人,干干净净、斯斯文文,不懂事的小姑娘最容易瞧上这样的后生了。

就是他们其中的哪一个,趁她不注意勾引了她家小妹

现在是新社会,未婚男女私自勾搭也不用浸猪笼,但女孩子名声坏了依然要被戳脊梁骨,王翠芬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她顶着叶舒华期待的目光,冷酷无情的警告道“敢不听我跟你爹的话,那就打断腿”

叶舒华被她咬牙切齿的声音吓得浑身激灵,封建家长一言不合就打断腿,好可怕啊嘤嘤嘤。

不是叶舒华怂,而是她清楚这个时候的家长就是有绝对的权威,记忆最深的就是叶小妹有位可怜的堂哥,当年相中了个姑娘,但因为女孩家孤儿寡母太晦气,配不上他大队长亲侄子的高贵身份,被堂哥的父母否决了,最后堂哥扛了半年还是妥协,娶了公社另一位大队的外甥女,据说是门当户对,现在闺女都三岁了。

叶小妹自己的亲哥婚事倒没有这么坎坷,他们俩都很省事,从来不跟女生打情骂俏,到了年纪就让父母张罗着相亲,然后水到渠成定亲结婚。叶舒华私底下估摸着,亲哥同志如果遇上和堂哥一样的事,那也得妥协,毕竟堂哥的父亲还只是“队长亲哥”,就有这样的权威了,他们的父亲可是队长本队,谁能不听他的话

因此对王翠芬同志的话,叶舒华信了一大半,哪怕事发后老娘舍不得下手,队长父亲也肯定舍得把她打瘸,她还是不要以身试险了。

想要英年早婚的伟大梦想就此被打破,叶舒华这些天心情都很低落,连帅哥都不欣赏了,无论是队里的年轻后生,还是斯文俊朗的男知青们来打饭,她都板着张后妈脸、面无表情的为人民服务。

心情不好的叶舒华当然不知道自己因为这个反而逃过了一劫。

王翠芬同志自打怀疑宝贝闺女被臭小子哄骗后,食堂开工时她就像装了x射光,对每一位未婚的后生都进行了身份甄别,结果显而易见,他们家小妹连看都不愿意多看这些人一眼,肯定都不是他们。

他们小妹能接触的后生全都在这儿了,既然没一个让她特殊对待的,那就说明她之前可能是想多了。

王翠芬又慢慢放下了心。

而之所以说叶舒华逃过一劫,是因为没有这些变故之前,她还是有心情欣赏帅哥的,那样的目光落在紧张过头的王翠芬同志眼里,说不定分分钟给她脑补出一位男朋友来那就麻烦大了。

不过叶舒华对此一无所知,当然也就无从欣喜了。

一眨眼就到了开放食堂的最后一天,叶舒华心无旁骛的送走最后一位知青,正想捏了捏胳膊放松放松,就听见后头的大妈在感慨“食堂不开了,这些知青又可以在家吃点好的了。”

立刻有人笑着接话“可不是,咱们大队的知青听说不少干部子女,以前在家里肯定也都是宝贝疙瘩呢”

比起前些天,叶舒华今天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毕竟食堂解散了,她又可以回家吃干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感到有些安慰的叶舒华听到大妈们的八卦,便有了些兴趣,刚凑过去听,就听到她娘也贡献了一个料,“是不是干部子女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有几个知青家里确实看重,经常寄些票啊钱啊过来,甚至还有直接寄肉罐头的,这年头还舍得弄肉罐头,你们说这家底得多厚啊”

叶舒华听到这里不由瞪大了眼睛,八卦兮兮的问“娘,谁这么有福气,还能吃到肉罐头啊”

光是念出肉罐头这三个字,她都忍不住流口水了,真是羡慕这位被上天眷顾的幸运鹅。

王翠芬在是笑着看了叶舒华一眼,有点卖关子的嫌疑,倒是周围的大妈们七嘴八舌的说“还能有谁啊咱们大队最让人羡慕的不就是小宋同志吗”

“何止肉罐头啊,小宋家里去年冬天还给他寄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嚯,可把咱们这些后生馋死了,排着队找他借军大衣过瘾呢”

“也是小宋大方、看得起咱们乡下人,跟别的知青都不一样,不但军大衣舍得借出来,有时候还给孩子发糖,多大方的后生啊。”

哪怕是对知青没好感的王翠芬,这时也跟着附和一句“小宋确实跟其他知青不一样,回城的机会都说让就让,我们孩他爹私底下都为他可惜,说本来小宋最有希望回城,公社的领导都喜欢他。”

大妈们你一句我一句的爆料,俨然把这位小宋同志塑造成了七十年代的活雷锋,但叶舒华听完只有一个评价人傻钱多。

她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