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1338章 暗流涌动(祝大家除夕快乐!)

华北的敌后战场因为赵家庄一战,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期。

日军牢牢把守着城市、县城以及控制着以县城为中心半径大致为四五公里的区域,另外就是加强对主要运输干道的武装巡逻。

为此,日本华北方面军不惜从临近的关东军借调了两个骑兵联队,从国内运了一批坦克,组建直属司令部管辖的骑兵联队三个,并从西线抽调回第3师团和第16师团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

这里所谓的骑兵联队可和日军师团中的骑兵联队大不相同,除了象征性的保留一个拥有战马的正规骑兵中队外,另外的三个中队分别以94式轻型坦克、92式装甲车、还有97式轻型骑兵坦克替代,成为一支极具威胁的摩托化突进力量。

尤其是97式轻型骑兵坦克,算是日本军工的一项杰作

这种坦克整体比95式坦克还要小,只装备一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主要是负责步兵攻坚作战和反装甲作战,没有装备机枪,乘员2个人,最高时速为40公里,正面装甲12毫米。

看似用处不大,但把轻型坦克的研发节省材料方面做到极致的日本人,却无意研发出当时战场上唯一的坦克歼击车型号,97式骑兵坦克在半年前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中一战成名,成为日军被揍得稀里哗啦的诺门坎战役中唯一亮点。

在同等目标上97式骑兵坦克太过小简直像一辆小型汽车一样大,能过在战场上灵活的躲避炮弹袭击,越小被炮弹命中的几率就更加的小,生存能保证后,其装备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可于500米距离上50毫米装甲的穿深足够对付毛熊的t26坦克和bt系列坦克。

说白了,别看97式又小又轻,但火力还是挺强的,是远比94式轻型坦克更适合平原上攻坚拔寨的利器。

这样的5个骑兵联队被投往占领区,再辅以部分步兵,的确是极为难啃的骨头。

与此同时,在日军扶持下的汪伪政府获得授权,提前将华北治安军改名为华北绥靖军,并大幅征兵,截止到10月底,华北绥靖军已经有12个集团,一个炮兵大队,11个独立步兵团,拥有兵力达7万余人。

而在赵家庄之战中表现杰出的郑云秋也升任101集团第1团团长,奉命驻扎邯郸。

可以说,冀南地区将近3个月的混战,日方付出惨重代价,小兵嘎的多,佐官不是战死就是挨耳光,将官快被国内民众喷死,但唯独这位是青云直上的连升两级,成为日军中获得利益最大的家伙。

或许让其唯一担心的,就是被对面中**人死死握住的小尾巴,那玩意儿也是个大炸弹,只要稍稍一拉引线,就能将其炸得粉身碎骨。

但这事儿吧担心也没求得用,郑大团长如今是邯郸地区的风云人物,送钱送物的多了去了,对面要点武器要点钱粮或是情报,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他都能一一满足。

郑云秋也知道,一个活着的自己,对于对面来说,远比死了有作用。

多天骏也没再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清乡行动,从7月底到11月三个多月的时间仿佛在打酱油,除了坚守城池和掌控主要交通干道保证物资的运输,中条山前线和晋东南前线也没什么建树。

曾经号称今年内必须攻克的黄河天堑眼瞅着距离元旦就只一个月了,也依旧寸步未进。

而中方这边一看日本人偃旗息鼓了,也乐得清静,开启了你加强你的,我加强我的模式。

别的敌后根据地不说,冀南这边除了继续征兵扩大兵力外,也玩起了高筑墙、广积粮模式,大量土地因为战争荒芜,那就补种起来,种不了小麦、玉米、高粱那就种其他农作物,反正就是能吃的全部种起来。

大量的粮食也源源不断通过各种渠道送至冀南。

粮食除了供应军队外,对民众也有补贴,尤其是军属,正规军每户每月补贴精粮30斤,粗粮50斤,民兵每户补贴粗粮40斤,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根据地民众送儿送郎参军的热情。

除军属外,其余民众想获得粮食,只能通过劳作换取,补种粮食作物可获补贴,挖掘地道可获补贴,给村庄建设高墙可获补贴,为军队纳鞋底做布鞋可获补贴

眼瞅着秋天过了就是冬天,寒冬腊月肚里没食,老弱妇幼没一个能扛过寒冬,而且前几个月日军的清乡行动就在眼前,没有军人们奋勇抵抗,那可是整村整庄的人被屠杀殆尽,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民众们哪能不卖力

男人们主要做挖地道垒高墙挖道沟的体力活儿,女人纺织做针线甚至种地,老人孩童负责帮助搬运挖出的泥土,大量的独轮小推车被制造出来。

随处可见的数十人组成的独轮车队在平原上缓缓移动,里面不是粮食也不是装备,全是泥土

大量的泥土从地下挖掘出来,有的垒成墙,有的被做成工事,但更多的都是堆起来,形成一个个人造的丘陵。

从高空望过去,这样的人造丘陵数目高达近千个,真的是蔚为壮观

那应该也是唐刀出于战术上的考虑,以这种大片人造丘陵形成一道道屏障,战时可作为阻碍日军装甲车和卡车快速前行的障碍。

甚至有些地道只通这些丘陵,士兵随时可以通过地道抵达这些平原上的制高点。

而反过来如果是有日军想抢占这些人造制高点,或许就又悲催的进入雷区甚至是定向爆破点。

整个冀南平原成了一个大工地,根据冀南公署日志记载,仅仅三个月,冀南地区补种农作物数十万亩,挖掘、加固地道总长度达3000公里,通往各村各镇道沟6000公里,人工堆设可用作战型丘陵1206座,埋设各种制式、土制地雷16万枚。

在生存危机下迸发出生命潜力的300万冀南军民就靠双手在寒冷冬季到来之前完成了这项堪称奇迹的平原防御工程。

华北战场上,中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中条山、太行山两条防线死死堵住日军压向黄河防线的重兵,而位于敌占区的中**民团结一心,在正规军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团结一致壮大自己的反抗力量。

华南战场上,9月初,岗村小次指挥4个师团、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进攻潭州。

中国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指挥15个军、1个挺进军,20余万人,亦雄心勃勃计划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组织防御消耗日军,先诱日军至长沙附近,再将其包围歼灭。

两个在中日战争史上都留下足够名气的将领用时一个月,谁也没完成自己先前设想的战略目标。

岗村小次既没有吃掉中方第9战区的主力,也没有打下主要的战略目标,在赣省还差点被中**队吃掉一个师团,颜面扫地。

而薛司令官虽没完成先前诱敌深入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甚至更多的战略目标,但守住了潭州,总的来说还是要占了上风的。

南方战场如火如荼,北方战场则是双方积蓄力量暗流涌动,这只是当前中国战场上的局势。

对于双方指挥官而言,自然是都有筹谋。

多天骏虽是志大才疏的典型,但绝不是那种挨了记狠的就缩回脑袋不再敢打歪主意的主。

三个月来,这位日本华北军方第一人可没闲着,坐着专机去了位于长春的关东军总部一趟不说,甚至还回了一趟本土。

这位当然不是专程回去给自己的皇帝陛下谢罪,而是回国去寻求帮助的。

在临行前,多天骏和已经不算是自己参谋长却还因为惩罚被迫留在平北城的冈部三郎密谈了一整夜。

等到多天骏从本土归来,冈部三郎就接到了来自大本营的电报,命令他即刻启程去东北接任第一师团师团长之职位。

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但当真正的接到大本营的任职命令,冈部三郎依旧激动地热泪盈眶。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整整一年半了,从38年6月传出任职风声到现在都快40年了,总算是轮到了。

想到这个茬儿,冈部三郎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唐刀那张令人讨厌的脸。

不是因为唐刀长得帅常令这位苦熬许久的日本陆军中将魂牵梦萦,而是如果不是因为有唐刀和四行团,他任职的时间至少提前一年。

说白了,唐刀就是冈部三郎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但好歹冈部三郎这是去关东军,距离华北上千公里,再也不用和唐刀这个祸害打交道了。

可冈部三郎依旧没办法将唐刀那张可恶的脸从脑海驱除,临上飞机时,更是深深的看了一眼西北方。

虽然不是他亲自指挥的,但却是在他的一封封电令中,近十万帝国勇士丧生在这片战场上,对于这片土地,他毫无留恋。

可冈部三郎知道,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更别说他和多天骏这种连朋友都算不上的关系了。

如果不是多天骏找到亲王殿下并说服大本营那些老顽固,他想成为第一师团长,恐怕还会有极大波折。

只是,不管如何,等他成为这支日本陆军历史最悠久的师团最高指挥官,拥有了独立指挥权,他日再和那个可恶的年轻人碰面时,一定会让那个对手知道厉害的。

冈部三郎钻入机舱,再不看这片给他留下浓浓耻辱的土地一眼。

11月1日,冈部三郎就职驻地位于齐齐哈尔的第一师团长。

11月15日,第一师团奉令调往盛京整军换装。

全师团人数达3万人,并加配重火力,仅从炮兵联队换装的火炮就可以得见一二,75山炮减为12门,105榴弹炮为24门,另有12门150榴弹炮。

骑兵联队得以保留,但却新增加一个战车联队,共拥有轻、重型坦克60辆。

第一师团实力陡然增强,却调往沈阳,这让毛熊那边好一阵紧张,还以为日本人诺门坎战役后不甘心,打算积蓄力量再和他们干一场来着。

日本外交使臣一再拍胸脯保证关东军对边境没野心,但毛熊人粗是粗了一点,却也不是个傻子,你这第一师团是又是换将又更新装备的,老子信你个鬼。

边境上毛熊人增投了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就等着还在盛京的第一师团来战。

殊不知,新就任师团长的冈部三郎中将床头摆的可一直都是中国华北地图。

多天骏这货打仗的能力不行,但朋友圈却是秀得一手好活儿。

多天骏和冈部三郎都不甘心失败忙成狗,打着东山再起的主意,唐团座在忙乎啥

反正不至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回家和澹台大连长造孩子。

唐团座回了趟四行团驻地,在驻地也就待了不到一周,和澹台明月总共也就吃了不到三顿饭,中间抽了一个小时时间指导了下小舅子的枪法,就出远门了。

是的,澹台明镜终究还是留下参军了。

虽然唐刀出征在外,不知道澹台明镜究竟是怎么说服爹娘和自己阿姐让他留下的,但澹台明镜在新兵营中的表现却是有目共睹。

并没有人因为他是唐团座小舅子就放水,那些新兵营教官们不是不通人情世故,而是那些老兵们都知道,他们训练中放水,澹台明镜在战场上可是死得快。

有人说在战场上纯靠运气,只要运气好,炮弹、子弹不落身上就死不了,从结果上看的确如此,但若是刻苦的训练,使得军人的判断和反应乃至体力都得到极大增强,是不是可以增加那些幸运值呢

又或者,只要你的枪法够准,先一步干掉你的敌人,是不是可以把危险给降低

所以,真正的军人相信运气的存在,但永远只是将那当成实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澹台明镜在新兵营足足待了4个月,是战时的两倍,直到他能手枪50米靶5发子弹45环,步枪230米10发子弹85环,五公里越野跑达到四行团正规军合格标准,才将他从新兵营分配至冷锋的3营营部担任通信兵。

在自尊心驱使下刻苦训练自认为枪法还不错的澹台明镜原本很不情愿就在营部窝着当个通信兵,他想上一线。

冷锋那个冷木头最不怕调教刺头儿,一看还未满18的少年还挺把自己当回事儿,直接就让澹台明镜在营部警卫排随意挑人,只要有一个在任何一项比试上落后于他,就让他去步兵班当兵。

能进警卫排的,不管是团还是营,那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至少都是手上见过血的。

一个只是在训练场上流汗的小兵想去挑战他们,那结果可想而知,一败涂地。

这知道全团公认的枪法最强的姐夫回来了,澹台明镜可不得缠着让唐刀指导一下嘛

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唐团座看在妻子和岳父母的面子上,硬生生挤出1个小时,给小家伙传授自己的战场经验。

临走时还露了一手,就用配给澹台明镜的那杆捷克半自动步枪,一枪命中对面至少360米外一只因为枪声而受惊飞起的野鸡,让他拿回去给冷营长加餐。

“啥时候你能眼到手到,枪随意走,你就可以去一线步兵班当兵了。”唐刀给自己小舅子设置了一道几乎不可能通过的考核线。

那种标准,就是放在如今射术高手如云的侦察连,也没多少人能做到。

那已经不仅仅是需要勤奋,而是到了拼天赋的阶段。

但唐刀或许没想到,总有些人,会为自己的理想而竭尽全力的。

17岁的少年,在捡起被子弹精准穿过脖子的野鸡的那一刻,就许下心愿他朝,他一定能做到姐夫所说的那样。

少年,或许没有足够的天赋,但他足够年轻,有足够的时间。

而唐刀,则再次抵达津城。

那里有个金发碧眼的老朋友,正翘首以盼

两人初一见面,那位一个虎扑就抱上来了,把唐团座给吓得一激灵,差点儿没把那位给一脚踢飞

赚钱还不够,咋还想占人便宜呢

s今天是大年三十,昨晚风月回来写了半章,陪父母吃完中饭后又写了半章,免得被喷说我断更,人到中年事太多,风月有时候也很无奈啊在此章末尾祝大家新年快乐,晚上风月会到读者群发红包,感谢大家这么多年的支持

还有,小女的边界漫游者将会在下周二,也是大年初四上架,还请大家多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