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元配 > 第219章 番外小团圆之十二

元配 第219章 番外小团圆之十二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6:53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次回家, 除了祭祖, 还有与学术界的来往, 再者, 朋友之间也必要聚一聚的。另外就是这几年生意上的账目, 小李掌柜与孙燕一早就把这几年的分红送了过来, 他二人皆是厚道人,当初说好姑嫂俩只占一成的, 可看他们给的那笔分红,一看就不止是一成的份子。孙燕把话说的很分明,也很恳切, 她道,“大东家二东家,北京城从没有东家拿一成红例的例, 我跟当家的商量的,虽则你们那几年不在, 咱们按四六,我们拿六,两位东家拿四,这已是极大的实惠。这几年虽然你们在国外没管过铺子的生意,可说实话,光咱们这铺子的招牌就值了老钱。何况, 这些年,光房租一项省了多少。两位东家就不要跟我们客气了,不然, 我们心里不安。”

彼此间真的是太熟,也没必要为这些钱财来回推拒。孙燕小李掌柜这样会做人,陈萱想了想,与他二人道,“这次我们回国,你们也知道,除了祭奠祖宗,也是想孩子们一道出国留洋。眼下北京这一摊子事业,怕你们撂不开手。现在许多有钱人家很流行将孩子早早送出国,去西方接受教育。我看你们这些年也攒了些家底,你家大小子,今年也十岁了,跟阿宇差不多的年纪。要是你们愿意,不妨让孩子跟我们出国,国外的教育到底比国内要好些的,以后升学也方便。”

夫妻俩一则惊一则喜,惊的是从没想过这事,喜的是陈萱既然提出来,可知此事是可行的。陈萱性子严谨,素来说到做到。孙燕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她高兴中带了几分不确定,“这成么我跟当家的原是商量着,两位东家在国外,以后孩子长大,要是读大学,少不得要麻烦两位东家的。这我们自是愿意,就是怕太小给两位东家添麻烦。”

陈萱道,“我同母异父的三弟出国时就是这个年纪,当时就是在我家住着,如今已经考入大学了。不过,你们也知道我的性子,我在学习品性上对孩子的要求未免有些严些的。”

小李掌柜忙道,“不怕严不怕严,我们只怕不严。孩子可不就得严厉些管,这也是为他们好。”

他夫妻二人都是极机敏之人,说话间已经考虑到此事的可行之处。且不说魏东家一家都是出众之人,就是像大东家说的,现在许多有钱人家许多都是很早就将孩子送出国读寄宿学校,北京也有许多这样的事,那一样没有亲爹娘守着。他们夫妻如今小有积蓄,自是想孩子以后有出息的,说实在的,北京有钱人不少,可也不是每家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何况,大东家如今在有名的大学里做学术研究,这是何等样的了不起。比起做生意来可体面多了。

中国人自古就是将仕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中国人对于念书之事有一种骨子里的敬重。

二人当即就把这事应下了,就让长子跟着两位东家出国念书。只是,以前从没起过这心,如今少不得要给长子准备一番。学校那里得先办退入手续,本身孩子也是读的不错的教会小学,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单都要保留,还有监护权要转给陈萱魏年夫妇,另有出国的准备,陈萱细与二人说了一番。

并且生意上的事,这次也全部说明白了,以后这店就是给夫妻二人的,再不必分红。因为魏银在美国也有自己的生意,恐怕很难顾及到国内店里的事情了。小李掌柜和孙燕经营的很好,就让二人继续经营下去吧。所以,店面手续上的一些交割,便一道办清楚了。另外就是李家小子出国的一应花销,小李掌柜和孙燕都问明白,也要回家准备儿子出国念书的钱。依现在二人的身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陈萱还是再三叮嘱夫妻二人,“也要问问你家大小子的意见,如果他十分不想去,也不要强求孩子。”

夫妻二人都说,“不强求不强求。”这样的大好事,哪里会强求啊。

陈萱回家后先同阿年哥说的这事,陈萱道,“我想着,阿燕小李都是可交之人。这些年,见利忘义的见的多了,他们这样的性情,极是难得。何况,咱家两代人与李家都有交情,如今咱们心心在学习上不用太过操心了,这些年,她学习习惯也养成的不错。阿宇阿宏也都上了正轨,早上就是背诗文的功课,李家大小子的年纪跟阿宇差不多,可以一起学。晚上给孩子们检查作业,无非就是再多一个,还能顾得过来。”

魏年想着妻子实在心肠忒好,不过,这年头,朋友家的孩子在自家寄住啊、接受教育之类的事也很平常,还有朋友之间代养孩子的事儿哪。不过,与李家的确是两代人的交情,李掌柜是跟着老爷子一辈子,现在还在柜上尽心尽力哪。这不是寻常的交情,魏年也愿意第三代的友谊能继续。

魏年点头,“这也成。反正小李阿燕现在日子也不错,供个孩子在国外念书也供得起。要是孩子争气,这个孩子就是给小李家改换门庭的人了。”

陈萱道,“自是盼着孩子们都能有出息的。”

魏年不知想起什么,又是一笑,道,“平时多是见些斤斤计较的女人,什么东家占我一斗米,我占东家两斗麦的女子居多,你倒是不是这样的人。”他媳妇是见谁都想帮一把。

陈萱认真的说,“虽然现在洋人的文化大行其道,不过,我始终认为,咱们汉人比他们更有文化底蕴。只是国家近百年未曾进步,叫洋人赶在了前头去,这才落后了。要论起民族智慧,咱们是不比洋人差的。可是,在美国这些年,我也渐渐认识到了洋人比咱们进步的地方,不只是在科技上,我曾读过写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著作,卡内基有一句话,非常有名,是这样说的,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要是搁咱们日子不好过时,我也不会想这些事,毕竟咱得先顾自己个儿。如今,咱们虽不是巨富,不过吃穿也不愁了,资产也算稳定。现在美国社会开始流行一种基金会的东西,我并不是学金融的,也不大明白这个。可是,咱们每年也会向学校捐一些钱,虽然不多,也有咱们的私心,是想以后孩子入学、升学更容易,我看学校的账目很分明,咱们捐的钱都用在了正路上,我心里也是高兴的。”陈萱说,“阿年哥,你也知道,我节俭惯了的人,你也不是奢侈的性子。咱们现在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上不愁吃穿,除了买书学习,继续置些产业。我总想除此之外还该做些什么,咱们赚钱不容易,所以钱不能浪费。能帮助孩子们出国留学,这就是很好的事。咱们一大家子这些人哪,要是光咱们自家好,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好。孩子们正值青春,我就希望他们能在最好的光阴时去获得知识。小李夫妻,也是咱们的朋友。”

“其实,要真正的做好事,我觉着应该是能帮助很多人的那种人,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亲戚朋友。”陈萱道,“可咱们也没有那许多的钱财,如果以后咱们真的很有钱很有钱,就是不认识的人,我也愿意去帮助的。现在不是还没到那样有钱的地步么,这人也有远近亲疏,所以,现在先帮亲戚朋友。”

陈萱为人处事向来有自己的思考。魏年想想,也是这个理。

说来,在讲究宗族的年代,魏家当真不是那种大家族,而是属于人丁稀少类型的。想在这世上更好的生存,老祖宗的话说的好,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所以,魏年真是希望家里的晚辈上进成才,就是如李家这样算是世交的朋友家,帮一些忙也不为过。

夫妻俩将此事商量定,小李掌柜孙燕与陈萱魏银分账还容易接受,李氏必要将自己所打理店铺的十多年的收入交给二房,用李氏的话说,这是十年前就商量好了。虽则当初李氏是说了,这些年她帮着管店铺,赚多少,都是二房的,她分文不取。可做事不能是这样的道理,十年的时间,虽说铺子是二房的,可这些年二房在国外,从没管过一星半点儿。与李氏又是一家人,如何能这样算账。

魏年亲自同大嫂说都不管用,魏年与陈萱道,“大嫂是记挂着当年从乡下回来,咱们拉大哥一把的情分哪。”

陈萱想了想,同阿年哥说,“要不,就接了大嫂这钱。以后阿杰阿云在国外,倘是想做事业,这钱就给孩子们做启动资金。就是他们没有做事业的意思,这钱以后也给孩子们。”

魏年一直觉着大嫂李氏是个柔顺的性情,如今看来,真是看错了大嫂啊。想来在大哥家里,怕是做主的也不一定是大哥,这事从魏杰一家出国留学就能看出来。若依他大哥的性子,怕是不愿意魏杰此时出国的。

夫妻二人商量定,也只得如此了。

处理好这些事,陈萱魏年还抽空带孩子们去了故宫,去了公园,去了大伯家的铺子,带孩子们吃北京城的小吃,到有名的馆子吃有名的菜色。

不论是猪骨头汤里煮出的馄饨,还是老北京最有名的烤鸭,孩子们都吃的不亦乐乎。就是一向对吃食从不挑剔的魏宏,都说,“还是老家好吃的东西多。”

尤其在鲜鱼口的便宜坊吃烤鸭时,孩子们更是吃的肚皮溜圆,魏心这丫头,瞧着细胳膊细腿跟竹竿似的,不知是不是在长个子的缘故,胃像无底洞,一人就吃了大半只烤鸭。一家六口人,啥菜都没点,点了三只烤鸭,吃的真叫一个痛快。就是一向在外极讲究的魏年,这回也不讲究形象了。魏年闻着味儿就说,“十来年没吃过这么地道的烤鸭了香真香”先取了张荷味饼,放到圆盘中,向孩子们展示吃法。看爸爸将几片鸭肉、葱条、萝卜条放到饼内,筷子尖灵活的就包好了个鸭肉饼,然后,爸爸递给到了妈妈跟前。

陈萱笑眯眯的接了,咬一口,也赞好吃,同阿年哥说,“阿年哥你还记不记得,咱们成亲后的第二个冬天,一起出来买毛线,大姑姐让你请客,就是来的这家店。那是我第一次在饭馆子吃饭,还吃的是烤鸭,我那会儿就觉着,世上怎么有这样好吃的东西,要不是真正吃过,完全想像不到还有这样的美食。”

魏年笑,“怎么不记得,咱们那次是吃了两只烤鸭,那会儿我还特要面子,觉着大姐只点烤鸭不点旁的菜没面子。说来我现在也是大姐当初的年纪了,面子上的事情,倒是释然了。”

“待吃过饭,鸭架也拿回去加口蘑煮了做卤,我亲自擀面条,做打卤面。”陈萱也给阿年哥卷了个鸭肉卷,阿年哥也笑眯眯的吃了。

夫妻俩都会照顾着孩子一些,不过还是让他们尽量自己动手。只有四宝儿小朋友,因为年纪太小,吃不了烤鸭,魏年跟伙计要了碗鸭油蒸蛋,就是有妈妈喂,四宝儿都吃的恨不能把小胖脸儿扎碗里去。

魏宏瞧着弟弟的形象就很发愁,直说,“不知道四宝儿什么时候能讲究一点。”,好吧,爸爸魏年刚为自己年轻时要面子的事情释然,已经开始有人继承爸爸的讲究龟毛基因了。

魏宇又喊,“唉哟唉哟,妈妈,四宝儿舔碗哪”

四宝儿小盆友大概真的吃的很满意,自己很彪悍的捧起蒸蛋的小碗,真的把小半张脸都扎进去了,小舌头一舔一舔,小脑袋一拱一拱,吃的可开心了。

魏年哈哈大笑,忙叫伙计再去拿碗蒸蛋来。陈萱摸摸小儿子的小肥肚子,估量着小儿子的饭量,又给他吃了半碗鸭油蒸蛋。不叫吃太多,怕撑着。

看孩子们渐渐长大,总有许多烦恼与许多欢乐。魏年陈萱都很珍惜回国的时间,吃过午饭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东安市场,吉庆坊热闹依旧,陈小姐的大兴盛却已经不在了。日军进城后,陈小姐的父兄都任了伪职,听说还有意将她许配给日本军官,陈小姐不从,就此香消玉陨。其行其志,倒比大多数的男人都要强的多。

听说容先生有意出售北方的生意,吉庆坊和“思卿”都在出售之列。

想到“思卿”这一段故事,陈萱又不禁生出几许唏嘘之感。

陈小姐那样的喜欢“娜拉”这个角色,自以为离异便如同逃出樊笼的“娜拉”一般,或者陈小姐曾经的婚姻是牢笼吧,可是,为了利益能让她去做军长外室的家族,何尝不是陈小姐的另一个牢笼。

不然,凭陈小姐的才干,若只为生活,何需委身与人做外室

陈萱想,陈小姐的悲哀大概是天底下大多数女子的悲哀,女人平生只有两个家,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婆家,说到底,没有自己的家。而女人的传统教育中,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尽管如今已是提倡新教育,摒弃旧传统,可又有多少女人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男人为家族的付出与牺牲,总能得到回报。女人是不一样的,女人为男人为家族的牺牲,很多时候得到的是辜负。所以,女人不应该轻易做出牺牲,如陈小姐这一世,其人其志,何其可怜又何其可悲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