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你怎么穿过来了! > 108、108

你怎么穿过来了! 108、108

作者:无衣yoyo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36:0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当人口基数大了的时候, 但从概率上来算,各式各样的天才总不会缺乏的。

不知不觉间,叶无倾“一手遮天”的区域内, 算上原住民, 再算上因为逃荒、避难、投奔亲友、风闻而来……等理由迁移过来的外来人口,粗粗一算,怎么也有过千万之多了。

等这些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叶无倾叫人开办的学校又有完善的奖学金政策——只要你够优秀,上学不但不花钱,还能往回赚!

说起来,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上, 都是以“勤劳”、“重视教育”闻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是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命运的最好阶梯,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 谁还不死死抓住了啊!

大周朝偏理科的孩子们真是有福了。

要知道如果没有乔一桥这个蝴蝶来扇翅膀,理科天赋奇高而文科天赋一塌糊涂的天才们在这个年代,那真不是一般的苦逼!文科生科举去了, 写文章论哲学,当官做宰, 好不风光。理科生却死活搞不定那些经史子集,科举这关过不去,家里有背景的呢, 还能混个浊流官、干吏什么的,一般人最好的前程也就是做生意当账房了。

大写的惨。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面对那些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学识,无论当老师的还是当学生的,都是十分茫然的。化学实验好像道士炼丹,物理实验好像工匠演习,至于生物……这不是农民的范畴吗?

是的,这第一版理科教材,都是乔一桥找人专门编制的,算是入门级别,即有适合当下的基础理论,又有一些足够实用、寓教于乐的现象实验。反正这些零基础的古代人,也用不着学什么量子物理分子化学,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应用”上的,当前最急需的应用是什么?

比如,“肥皂”的制作是基于什么原理,“玻璃”与“镜子”又是怎么来的,元素周期表是怎么回事,炼铁的时候炉内发生什么反应,各种元素杂质的增减对钢铁的质量、品性有什么样的影响,杠杆、滑轮、齿轮都有什么样的运用,原理与计算公式是什么?动力如何转换,农作物的育种杂交该如何定向操作,怎么让鸡产更多的蛋、如何预防瘟疫,如何实现规模化养殖……

从这些学生的反应来看,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简直一目了然啊!

原本能写出锦绣华章,是学校里公认的优等生,奖学金拿了一次又一次的天才们,在面临这些理化生学科的时候,满眼的蚊香圈都快具现化出来了,只觉得理论如天书,实验如受刑,费半天劲钻研,也只能拿个中不溜的成绩,于是个个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而相对的,一些写文章没啥灵气,成绩向来被优等生们压着摩擦的学生就突然扬眉吐气了,妈呀,这些理化生的知识也太有趣了吧!就跟被戳破了蒙昧的迷障一样,世界从此天高海阔、大为不同。原来万事万物都自有规律,这些规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完全不存在模糊地带,可不像是写文章的时候,明明一样的意思,老师就说你写的没灵气,愁的头秃……

这下他们可是翻身了,不但也拿到了以前从不敢染指的奖学金,有些特别优秀的,还因为解决了实际问题,拿到了专项奖金!大红奖状!通报奖励!

光宗耀祖啊!

而接下来的一项神操作,更是将火热的气氛推向了疯狂!

第一份现代化的报纸新鲜出炉了。

不对,不能说是第一份,因为同时推出的其实有两份报纸,给这两份报纸供稿的主体都是以学生居多,只是一份更侧重于自然科学,一份更侧重于新闻时事。

至于具体内容,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看看刊登上面的文章标题就知道了。

比如前者——

《齿轮的应用之我见》

《耕种一体,新型耧车研制成功,效率提升一倍》

《破除迷信,常见的十种现象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

《如何保证耕牛安全过冬不掉膘》

《馒头是怎么蓬松起来的?小厨房里的大道理》

再比如后者——

《永清河边又现一名女婴,其父母或因杀子罪入刑》

《今上再征十万民夫修建行宫,何其皇恩浩荡也》

《淮南初现蝗灾苗头,官吏一起烧香忙》

《今岁供辽国币帛尚未筹集,西夏又至,大人们恐夜不能寐也》

《出海船队有望近日返航》

总之,前者务实,后者辛辣,两份报纸最开始都是周刊,等时机成熟了或许会进化成日报。尤其令普通民众喜爱不已的是,这两份报纸的措辞都用的是白话文,不刻意咬文嚼字,又分印了两个版本,分别是简体字版本和繁体字版本,以目前的销量来说,两个版本在当地几乎持平,倒是偷卖到外地的都是繁体字版本。

要不要在古代推行简体字,乔一桥个小学渣是不敢拿这么大的主意的。

最后还是叶无倾拍板,繁体字自有其独特的美感,但论普及难度,简体字绝对容易得多。其实从古至今,字体一直是不断简化的,如此才能让精英阶层才能掌握的东西,最大可能的普及开来。

大周的文盲率有多高?虽然没有精确地统计,但叶无倾走南闯北这么多年,那么多村子,全村人能有五个认字的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现代呢?走在大街上,让你找一个完全不认字的,恐怕比登天还难。

这里边有没有简化字体的功劳?

叶无倾认为,虽不能全归功于此,但一半的功劳总是有的。

不信?

“憂鬱臺灣烏龜盪鞦韆”,九个字来念一下?念完你再默写出来?

如现代一样的处理方式就很好,普通人交流学习用简体字,搞艺术的文化界大师用繁体字也没人拦着,大家各取所需,谁也别瞧不起谁。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报纸之所以能如此物美价廉的印刷出来,也要感谢理科生们的努力——

理论已经教给你们了,怎么制作印刷机,怎么制作油墨,怎么改良纸张,都要靠你们自己努力。叶无倾一开始就将“什么时候搞定这些什么时候准你们创建刊号”这个胡萝卜吊在他们的脑门儿上了,吊完他是省心了,理科生们差点给他搞疯。

研发已经够耗费精力了,应付那些傻逼文科生更是让他们吐血。

无知者无畏啊!就特么知道催催催。

跟一对怨偶似的,你看我像废物我看你像傻逼,结果就是将无限的压力换成了动力,总共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还真给理科生们搞成了!

这下好了,理科生们志得意满,一个个恨不能将鼻子冲到天上去,那段时间走路都带风啊!文科生们则全都安静如鸡,有啥办法呢,还得用人家的技术啊!你有骨气,不放低姿态,那帮混账自己印报纸不管他们了可怎么办,他们还有什么脸见人!

还真别说,只这一回,就转变了自以为正统士大夫的文科生的观念,他们隐隐觉得,时代是真的要变了……

没人试图逆洪流而上吗?肯定有!但一来叶无倾有绝对的武力压制,二来,他太得人心了,跟着他过了好日子的百姓撑着他的基石,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要有被千夫所指的觉悟。

那他们就没想过去“告御状”?叶无倾再怎么一手遮天,若是让庙堂之上的大人们知道了他这样搞事,也没他的好果子吃吧?

嘿,怎么可能没有啊!

但他们不告还好,告了才明白什么叫做绝望……叶无倾一定是魔鬼吧?他是怎么让那些大人们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对,当前大周朝廷风雨飘摇,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应付周边列国、筹集岁币、镇压南面起义军叛乱上了,青州一带?多老实多省心啊!赋税交的又快又齐,不哭穷没反贼,京官们一个不拉地打点好,还有比这更可爱的地方官吗?

求救无门,还反被剥了一层皮,真是不能好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多了,剩下的自然不敢再折腾。

继续说那两份报纸。

在最开始排版的时候,编辑部还争论了好几天要用传统的竖排模式还是新兴的横排模式。

竖排模式适用于毛笔书法,士人们悬笔于纸上,左手捏住袖口,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簪花小楷,写出来都自有气韵风华,实在赏心悦目的很。

横排模式则是伴随着铅笔、钢笔的发明,应运而生的。跟毛笔的握笔姿势不一样,用铅笔、钢笔写字,手掌侧面肯定要落在纸上,如果还是采用竖排从右往左写,一来手要弄脏,二来字迹也要糊成一片,非常的不方便。

至于仍然采用竖排,只换成从左向右——莫非每次看文章之前,还得先判断一下到底该从右往左读还是从左往右读吗?

干脆换成横排,各论各的,一目了然。

辩论了半天,最后是理科生们一锤定音的,咱们不能光想着文字,多考虑考虑公式怎么印吧!就横排!爱用用,不用滚!

文科生们遂愈发清醒地认识到,怪不得叶无倾先生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受制于人,徒呼奈何!

所以别管擅不擅长吧,理化生的科目,文科生们也都挺下苦功的,至少基础的概念得知道,不能回头让人家跟糊弄傻子似的,有什么新兴的好东西给你你都不会用,丢知识青年的脸!

一时间,你追我赶,良性循环,由此还涌现出了一批文理兼优的高材生,这些人在接下来的风起云涌中,各自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乔一桥这个学渣,在最开始的时候,还带着几篇给人润色过的稿子,跑几所“名校”过了几回“客座教授”的瘾。就跟一开始忽悠小倾似的,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在现代不够看,可在古代就很能唬人了!多么难得的机会!

一扫他上学这么多年,从来没以正面形象当众发言的沉郁!

多惨啊!他堂堂校草,唯一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还是犯错被抓作检讨的!当他不知道那些嫉妒他的男同学在背后叫他绣花枕头吗?!

更难听的话他就不提了!

叶无倾显然很不能理解乔一桥的执念,但见他这么积极主动,又不是什么大事……

乔一桥过完了瘾,砸砸嘴,感觉到了爽。

可惜任何形式的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好比他和小倾滚床单也很爽,但若是滚的太鸡裂了,脆弱的菊花就会隐隐作痛呢……

他后来再去那些学校参观,学生们都以为他是前辈大牛,秉着一颗好学之心,纷纷仰着一双求知若渴的眼,找他求教问题——

“先生先生,这个公式巴拉巴拉……”

“先生先生,这个问题你看这样处理,哪里不对吗?”

“先生先生,你看我们新做出来的照相机,成像质量总是很虚,能不能请您给些指导……”

乔一桥深深体会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痛苦,给他们问的一颗头有两颗大,偏偏他还好面子,硬撑着不肯承认自己之前是吹牛.逼的,于是艰难微笑道:“我还有事,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写下来,回头我让人把解决方法送来给你们。”

拿着一叠的问题落荒而逃,乔一桥暗暗发誓,他这辈子大概都跟学校犯冲,以后打死不来了!

……等等,他刚才是不是听见了有人说照相机?

卧槽!这些古代理科生是想上天吧?靠着那点理论知识,连照相机都给折腾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