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秦皇 > 第66章 迷弟

秦皇 第66章 迷弟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38:1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九月的咸阳依然炎热, 秋老虎横行霸道, 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严江细心地给陛下擦着羽毛今天它醒的也太早了, 天都还没全黑呢, 不过想到刚刚差点不小心淹死它, 他也就释然了。

喂了鹰和老虎,严江寻到一处村落准备借宿,老虎自己去玩。

花花伸了个懒腰, 蹭了蹭主人,又翻身露出肚皮,见主人依然铁石心肠, 只能恹恹地走开, 潜入山岭中了。

见此情景, 陛下顶着湿哒哒的羽毛,冷笑一声,神情睥睨。

严江找到村中里正,他衣着不凡, 贵为上卿,又有验传, 里正哪敢为难, 立时把自己房间让出来给他居住,同时按严江的要求留下来给他讲述咸阳如今的农耕情况。

在里正有些拘谨的言谈里, 严江了解到如今粟米依然是饮食的主流, 但冬小麦已经渐渐脱离了低贱贫民所食的窘境, 身价暴涨当然, 这主要靠秦王的推广,这位大王十分地以身做责,特别喜欢吃油泼辣子面、羊肉面、饺子等面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咸阳贵族皆以吃面为荣,于是面粉价格上扬,直接促进了农民种小麦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冬小麦有着其它作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五月可收。

粟米收春种秋收,极为靠天吃饭,一但夏季遇到旱灾或者水灾,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那便会入青黄不接之时,很多饥荒因此而起,可冬小麦最大的优势就可以在初夏收割,避开天灾最易出现的夏季。

又或者可以用小麦在粟米因夏灾绝收之时补种,接住青黄,可以说是大善之物。

严江听着老里正的叙述,面带微笑,对秦王政的治国越发有好感,这位大王真的是很不错了,一切选择都是最利于国家,不像韩赵两国,成天琢磨着勾心斗角,没事找事。

他又问了有哪些种苜蓿田的农户。

里正答道凡是种了苜蓿的,大多买了羊羔或者牛犊牧养,以前者居多。

说着,还带他去看了里村中一户有爵人家娶妻。

秦国的婚礼都在黄昏时分举行,所以这里还叫“昏礼”。新郎与新娘隔着布幔在门内外交拜,没有鼓乐也没有亲友祝贺,但男方宰了一只羊,给一起迎亲的好友分肉,那羊甚是肥美,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高温下进化成最美好的形状,让旁边的小孩们口水都拖到了地上。

里正便说,这是今年用苜蓿养的羊。

见里正到来,那户人家还切了一小块羊肉,送予他吃,里正道了谢,有些尴尬地看了上卿,称这也是他家亲戚,收块肉不算行贿。

严江当然不会在意,于贫穷的庶民而言,肉这种东西拥有无法抵抗的吸引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会本能拒绝脂肪,但在秦时匮乏的庶民看来,没有比油更美好的存在,没有比肉更美的事物,只是受限于粟米产量低下,普通庶民大多被种地吸纳了全部精力,实在没有余力寻找牧草,喂养牲口。

而如今苜蓿肥地又可畜牧,生长极快,于农人而言,实在上佳之补物,加上牛、马、羊、猪、鸡都可以喂之苜蓿,严江估计了一下咸阳周围的产量,发现这简直可以温饱的水平了。

要知道,食肉可以显著减少粮食的消耗,如果每年关中闲置修耕的田地能利用起来

可惜苜蓿怕涝,只能北方种植,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如今华夏农耕之地大多在北方。

严江回到住处后,对秦国非常满意了“这推广速度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按里正的说法,每个里村分到的种子都很有限,但这样遍地开花,再到明年,这些种子怕是能推广到巴蜀河西之地。”

陛下微微抬头,十分自得。

一年多里,他可是亲自盯着农耕,每处种子发放和田吏指点都亲自过问,若非如此,又怎会有这样完美的推行,只要他再盯上两年,这小麦便能推行自大河南北,被他大秦驯化。

严江表扬了两句,便又叹息道“按里正提到的令法来看,这是秦王亲自过问,能一眼看穿小麦好处,倒真乃人杰,只是这事必亲躬习惯,真不怕累死。”

猫头赢僵住了。

严江摸着主子,放到窗沿“我一路回来也累了,陛下找漂亮雌鸟去,我先休息了。”

猫头赢眼睛都瞪大了,眼神凌厉,杀气四溢。

严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微笑道“宝贝,我是说过要娶你,但是你刚刚思考半天没有点头,证明你我无缘,乖,自己去找漂亮鸟儿,啵”

他低头用力在鸟脸上亲了一口,把窗户放下来。

第二天,严江进入咸阳城外的学宫。

这座依城墙而建立的学宫范围明显扩大,被镶嵌了泥范的城墙长度已经达到了四十多米,涉及经文有诸子百家,严江问了一下,这事如今是交给张苍统管,他把诸子百家典籍分类,每家划了一块区域,于是如今的学宫每块地方都聚集了不同的学者。

严江正到了墨家的泥范墙处,就看到穿着粗布草鞋、面黑手粗、布巾包头墨家弟子们正虔诚地排队,等着拓印书本。

而不远处的儒家刚是丝鞋锦衣,头戴美冠,气度风流,看墨家眼光带着很强的优越感。

这当然引起了墨家弟子们的反感,双方先的嘴仗,但不出一刻,墨家子便败下阵来,没办法,在嘴皮打仗上,儒家纵横法家三者才是王者,墨家差不多只能在青铜段位徘徊。

但让严江万万没想到的是,墨者们被气走后很快就回来,拿出弹弓、橡胶箭、弩机等各种装备,儒生们纷纷脸色大变喊着斯文扫地,逃跑了。

“秦国不是禁私斗么”严江难以置信问,这都没人管

“这哪里是私斗”一位年轻墨者扬唇一笑,璨然道,“我等墨者只是在原地较准武器罢了,少府令让我等墨者设法制器,将棉花中的棉籽取出,我等在这里拓印书本,以求线索,是那些人自己离得近了,挨了波及,怎么能说我等私斗”

严江险些笑出声来“此言有理,只是我听闻墨子不是以兼爱、非攻么,怎得如此犀利”

兼爱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非攻就是反对侵略战争,但这些墨者脾气很大的样子嘛。

“墨子有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方轻轻一笑,“那儒生既不兼爱众人,便为害,为害当除。”

这道理很牛啊,严江兴趣上来了,便和他攀谈起来。

对方自称相里云,是秦墨相里氏的族人,当年墨家因吴起变法,在楚国遭了大殃,元气大伤,其中一支家墨家便西迁入秦,就是他的先祖相里勤,先祖认为一统天下才能天下非攻,止战无争,于是就构建攻城守城器械,为秦国出力。

一晃百年,墨家就在秦国扎下根来,秦国的少府管理所有军械生产,于是墨家弟子大多进入军中,为秦制武器,只是这些年来墨家分裂为三支,各不服输,他们相里氏这支被称为秦墨,另外还有楚墨和齐墨,为谁是墨子正统掐得不可开交。

严江问那又是为什么和儒家弟子掐起来了

相里云翻了个白眼,说来话长。

严江听了半天,从对方诽谤儒家的言语中找出细节,原来墨家天生就和儒家不对付。

怎么说呢墨家的典籍缺陷有点大。

墨子出生卑微,曾经去儒家学习过,结果被礼仪烦到了,尤其是在听说颜路儿子死了,他求师父孔子卖车把儿子下葬、但孔子表示“卖车的话,就得走路,走路不符合我的身份”为由拒绝后,有爱心的墨子累觉不爱你们都是伪君子啦

然后自立门派去了,他非常讨厌儒家麻烦的礼学,主张节俭,死了就死了,钉个棺材守丧三月,差不多得了,像儒家那种倾家荡产地大办葬礼,守丧三年,要悲痛到身体受损伤、扶杖而行的程度那不是没事找事么,活人不是人啦

这都不算事,为了反搞贵族礼制和压迫,墨家代表着底层人民奋起反抗,不但点出科技树弄出各种攻城器械,还组织了严密的军事团体,要天下皆有大爱,为止战而斗,天子当圣人,节俭爱民,兼听八方,颇有**之风。

同时,为了重视底层人民的意见,就要里长统一思想,再由乡长统一里长思想,延续到帝王那级,人民思想就完全统一,不用再战争,从此世界和平。

可惜的是国君对这种理论当面是笑嘻嘻,背地反正需要守城时当他们是宝,不需要就撵着跑,然后相里氏们就在这种颠沛流离中悟了,这么下去墨家要凉啊于是带队入了还弱小的秦国,与秦国领导一排即合,建立了基本的里村制度,然后商鞅过来一看,改革成里乡连座制度。

也因此,秦墨是相当有攻击性的,精于器而疏于论,所以说不过那群儒生,他们如今在秦国的少府之中建立起了一个微小的工业体系,非常得君王器重。

按相里云的说法,秦国的每一件武器大小都相同,是因为工匠的度量都是他们统一发放的,零件必须标准到可以相互拆卸安装,每件出品都要有自己的姓名等等。

严江越听越惊讶,我滴天啊,这秦墨都已经弄出标准化了,再进一步就是生产线啊,而且器械机关术自称七国第一。

多好啊。

只是听着他们说政治主张时,就很尴尬了。

“兼爱,非攻,节用,明鬼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天志掌握自然规律都是很好理念,然以选天下贤者立为天子就有些过了。”严江皱眉道。

“哪里过了,天子不贤,民安有居业”相里云不以为然。

哪里过了这是质疑天子合法性,更不用说其它了,严江看着他,沉思了数息“那我便讲给你听。”

正好,远处讲台上有一人被唾了下来,十分丢人,于是一时半会没人上去,严江便悠然上台。

“吾为上卿严江,今是闲暇,便讲一出论墨。”严江微微一笑,开始从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农耕社会能支持的基础等等讲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发展到墨家的盛世那得是**才行。

关键是的把墨家的思想带偏、咳,是带正,既然都是工匠嘛,重新编一个政治纲领,如何以工利天下、以工得民心、以工卫家国、指望别人不如指望自己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精华,马克大人指出很久了,再者严江也没指望一次把他们扭过来大不了多讲几次啊,最好把这些珍贵的科研人才都收入门下才好。

反正这年头门派之分也不是那么要紧荀子这位儒家圣人,可是教了韩非李斯两个法家大能出来的。

那他指点两个墨家名人出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科技文明的进步绝对不容打压

台下的相里云开始听着不以为然,渐渐就皱眉提问,神色越发严厉起来这些言论,好像,似乎,有点道理的样子。

咸阳宫。

秦王政很快接到严江讲学的理论书卷。

略略一翻,神色凝重的同时,心中却渐渐动了起来。

他似乎,找到圈住他办法了。

李斯在一边疑惑地看着秦王,不懂那新书有何可看,让大王把他忘在一边。

突然,见秦王放下书,悠然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

若能天天在一起玩,死了也不恨啊。

得君王如此评价,必让阿江生知己之感,再与其纵论古今,相知交友,易也。出错了,请刷新重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