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秦皇 > 第86章 大事

秦皇 第86章 大事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38:1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乾。

秦王十二年的这场大旱, 不但波及了整个北方,连草原也没能跑掉, 代地本就缺水干燥,在大旱的打击下,草地枯黄,牛马枯瘦, 更重要的是, 连草原也一同遭灾,大片草场不能返青, 于是, 至四月起, 便有小股胡人南下劫掠,为李牧所却。

严江带着老虎观察了代地的牧民,他们大多老幼,春天正是哺育羊羔之时, 缺少缺水让母羊无奶, 牧民损失惨重, 大量牧民南下逃亡或者东入燕地。

后来,李牧向赵国索要粮草, 但赵国亦然受灾, 于是对此置若罔闻, 李牧无奈之下, 只能开放代地税赋粮仓,以边地粮草救治郡下,税赋不缴,又拥兵自重,简直等同不发货不退款还不受理投诉!于是李牧在邯郸赵氏心中的评价,又加了一个大大的差评。

然而到秦王十三年初,秦军三路大军出境攻赵,邯郸集团急令李牧南下却敌,秦军势大,李牧左思右想后,令北地各自闭城不出,不要轻易出城与秦交锋,然后便留下了极少的士卒,带主力南下。

而李信,就正好在这时北入代地。

刚刚二十的他还未加冠,年轻地让人难以置信,但在领军打仗上,已经显露出他非一般的天赋。

在严江的冷眼旁观下,他带着两万士兵,如拔钉子一般,把代郡沿途三十六县,大大小小数十个城池一个个拔了下来。

这位勇武将领身先士卒,数次首登!

首登是什么?

就是第一个登上城墙!

先秦之前,多有士卒弃战而逃,常有主帅死而将士存,导致后来连坐之法,弃主帅而逃者,皆杀。

将军都身先士卒,你们这些小虾米敢不根我拼命冲?不要命了!

代地也是倒了大霉,以前都是对匈奴蛮人,只会横冲直撞——他们就没见过秦军这种花样百出的攻城之法。

云梯都是的小儿科,冲车、投石机、火箭、巢车、轒讟车……秦墨的攻城之技在此地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代地小城无一是对手。

而因为李信走时要求小城们闭城自守,所以基本也没来得及通信,李信每攻一城,围城前都会在各个路口设下埋伏,严禁消息走露,于是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一路打到代城之下。

严江也跟着打了过去。

这里是李牧治郡所在,城高门坚,李信的莽却在这里奇迹般的停止了。

“只要代郡不破,李牧军必忧心后方,不能放手与秦军对敌。”李信振振有词地道,“我的任务是牵制李牧军,若把代郡都拿下了,岂不是让李牧军起同仇之心,这就是真违抗军令,若因此伤了灭赵之讲,怕是不用王上治罪,我爹就拿我祭天了。”

严江看他一眼,轻声道“看不出来,你倒挺有自知之明啊。”

王翦也是有识人之名了,先前北路军很多人都提议由他儿子王贲来,自己居然以为他只是为了打发李信这个刺头,也是小觑了这些名留青史的人物了。

李信傲然一笑“是以,等代地向南方求援的信使,秦军便不必拦截了。”

严江看了一眼夜色中的远方孤城,淡淡道“未必会有信使呢。”

代城中是李牧之子守城,他宁可同城战死,怕也未必会在这紧要关头,求援助呢。

李信微笑道“没有又如何,此次王上攻赵,将军问及对策,王上却是全权放手,军策只传不问,有王上如此,何愁不能灭赵?”

攻赵之前,秦王政举倾国之力,三十八万大军出关,却没有一个要求,只是淡然地表示灭赵不问时不问策,将军大可放手一行。

当时就把在场将军感动地磕头谢恩。

不问时,就是像长平那样打三年都没关系;不问策,就是打仗的细节每时报我知晓,但不用回答是什么目的,放手一博,避免君臣相疑。

这绝对是君王对将领的最高信任,焉能不誓死报之?

严江看了一眼怀里的鸟儿,见陛下眉目骄傲,超萌,又亲了一口。

陛下满意地回啾了一口。

李信看着阿江给他画的精细地图,北方草原辽阔,又见燕山绵长,赵地平坦,一时陷入沉迷“严兄,你说,李牧会怎么应对呢?”

“若是你,你会如何?”严江当然知道李牧会在中部与王翦军僵持,但不必说出来。

“若是我,我会带十几万铁骑,从代地飞骑直攻太原,顺水南下,威逼咸阳,必能逼秦国退兵。”李信目光炯然,在战场上的他全无平时的中二之气,宛如利剑寒光,刺人心魄,“秦国虽远来费粮,但赵地本就粮草短缺,邯郸无险,秦国国力强盛,长相僵持,赵国无论如何也撑不住,不如行险一搏。”

严江忍不住笑出来“真这样,怕是你没能拿下咸阳,秦已攻入邯郸,只要锁住函谷关,回师秦国,你这群士兵就要被关门打狗了。”

围魏救赵的前提是赵国得邯郸得挺一阵子不能灭,就邯郸如今的局势,指望他们守上一年半载,闹呢?

“所以,幸而生于秦,”李信拍腿大笑道,“江兄不知,昨入我于代郡城头,我一位堂兄专门求我不要北去雁门,放匈奴入关为难代地庶民,亏我生得好。”

雁门大营还有几万赵军主力,是北地防守匈最后一点防线,李信就两万人,自家在陇西也是却胡之军,视羌人为蛮夷,当然不会去找那边的麻烦。

严江看他一带兵就上头的模样,摇摇头,“那你便在此地守着,我南下去王翦军处了。”

李信羡慕道“真想写兄同下邯郸——回头能用鸟儿给我传书么?”

王翦之部在井径,离他们也就五百里,鸟儿来回,半天就到。

“滚。”

这次出门,严江没带阿黄,它太显眼,带他像带钞票一样招摇。

反正他也不急,只带了花花和一马,便从代地南下。

一路上,才两年的时间,赵国北地凋敝的十分厉害,地少大旱之下,男子多为轻侠,聚而掠劫来往国队,至使一路几无商人。

流民处处,土地无耕荒废,杂草丛生。

严江一路过来,至少杀了三百人,花了十多天,这才来到井径处。

王翦大军与李牧大军在此地僵持。

王翦大军居于井径山上,二十万大军营垒分明,士卒每日都在修城墙,做箭楼,整兵器。

从出兵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除了第一场相遇时有试探性的互攻,两军便在山上山下住起,成天无所事事,士卒们心中烦闷,上下皆请战,被王将军按下了。

严江带着陛下白天在王翦军中打了一转,陛下见军容有序,上下齐心,甚是满意。

又去问王翦将军现在如今情况如何。

王翦将军微微一笑,滴水不漏道“数日前,已知密信知会王上。”

严江点头,又说了几句,便离开,回头问陛下。

陛下骄傲地爬字母表告诉阿江,王翦在和李牧僵持了数月,发现这只刺猬真不好下口之后,就给他一封信,信中说“大王,花钱的时候到了。”

收到信的他于是将信转给了尉缭,事情正顺利进行中。

严江秒懂,于是又去了山下的赵军大帐。

他素来胆大包天,在周围山林里找到一些常用外伤止血药,做了处理,便打扮成医家学徒,在赵国粮队路过时偶遇了一下。

于是便被推荐去了赵营,做了一个小小的医官,被李牧副将司马尚的军医治下听令,二十多万赵军,医官只有数十人,按他们的说法,只有士官将领才有资格被医治,普通士卒大多只能自己抗着,每逢大战之时,包扎止血药品有多余者,都会给轻伤者用——重伤,哦,就放那吧。

是以一场大战,战后陨命者,可以占军队损失的三分之一。

严江有些同情赵军,因为秦军在这方面强多了——嗯,在他种了棉花后,纱布和蒜液至少是军需了。

陛下被他用颜料染成了一只黑鸟,说这只大乌鸦,所幸士兵见识少,倒没人多说什么,只是因为常常有饥饿的士卒想将它抢去吃,所以大王鸟失去了跟随的权利,只能白天自己出门找个树梢挂着,免入人口。

是的,饥饿,严江在赵营呆了一个月,万万没想到,这才几个月,赵军的存粮就有不继之兆。

赵王迁根本没有让国内征粮,而是李牧以统帅之权,去周边郡县要粮,而赵国默许他的行为。

可凡送粮者皆知,若无统一规划,那粮草损耗,中途转运,所花人力物力,都是极为恐怖的。

这赵国是要凉啊,一时好奇,于是严江让陛下捉了只兔子悄悄烤了,请客自己的上级医官打听。

陛下非常支持阿江的行为,它在阿江一路驯养下早已非吴下阿蒙,很快抓来肥兔子两只,还去秦营抢了王翦的椒盐包,给阿江的事业添砖加瓦。

没想到这只兔子太香,正好引来了医官的好友,副将司马尚。

司马尚四十许人,虽为将领,长得却十分儒雅,在一众将领中十分显眼,还写得一手好字,大多李牧的军令都是由他草拟,严江请两位吃饭时,也讲起了游离诸国的见闻,旁敲侧击。

陛下在一边认真听。

这问题还出在赵王迁的身上,这位少年被郭开一手教大,整日与宫人厮混,几乎从不上朝,国之大事皆决于郭开,此事让赵国的贵族大夫们十分不悦,渐渐形成了一个“倒郭”集团。

这个集团和郭开都示好李牧,希望李大将军和自己组队,杀对方一个片甲不留。

先前代地受灾,两方相互推诿,一定要李将军加入一边,才愿意给粮,气得李牧直接用税赋救灾,并且威胁不救代地,下次别怪他无情了,于是贵族们在要挟下,不情不愿地给了一点,这事让李牧与邯郸的关系急转直下。

司马尚表示对如此形势下还在争权夺利的赵国朝堂太失望了。

严江和陛下四目相对,都没话说。

虽然司马尚没有明说,但剩下的消息都够他们想清其中问题了。

“倒郭”集团要的必然是李牧参加废赵王立新王;郭开要的是李牧受他控制。

李牧选哪个都是错,但严江想,换他,他会选郭开。

李牧这个时候屈服于郭开,愿受控制,把“倒郭集团”收拾掉还好,这些赵国大夫手中无军,只是政治上的波动,这样朝堂毕竟是平稳的,过了这关再说以后;而废赵王必然与邯郸守军有军事上大战,又有秦军在,搞不好就是大家一起上天。

而李将军的选择是我谁都不选。

这正好是最不对的选择!

就像同时两个妹子让你选,你选一个至少能有一个,两个都不选就两个都没了。

这个世界尤其是政治上,从来不存在“你不招我我不招惹你大家和平共处”这种玄幻事件。

郭开都做到国家总理了,本身是肯定是不愿赵亡的,但是有一个随时可能和“倒郭集团”一起灭掉自己的李牧在,那他自己的性命优先权,必定是大过赵国存亡的。

就在他们一起声讨郭开这个畜生时,传来聚将鼓,那是李牧在招唤将领。

司马尚立刻起身离开。

陛下飞去看了看,回来时神情颇有些遗憾。

在这军队即将断粮之时,赵王有令,招大将军李牧回城计运粮退秦之策。

他根本没的选。

严江遥望远方,大营一直在喧哗。

数息之后,李牧起身上马,随来使出营,在诸将的目视下,消失在夜色里。

不知为何,严江眼睛有些痛。

历史上关于他这次离开,有数不清的传说,但有一条,却是相同的。

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严江沉思数息,突然还是骤然起身,背起箭袋,策马而出。

身后有士卒喧哗,追逃兵而来,他转身一箭,射翻火盆,一时油火四溢,点起枯草,阻断追兵。

陛下有些不悦地嘎了两声,终是没有阻止,飞过来,落在他肩上,随他大笑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