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事实果然不出楚鸿远所料, 塔塔尔一行且战且退终于还是楚鸿远一行人给引到了埋伏地,这厢心中暗喜,是打算直接就干脆结果了楚鸿远, 可哪里知道,他这边号令一下, 原本已经埋伏好的人竟然是丝毫动静也没有
塔塔尔也是老将,当时就意识到出了问题, 恐怕是被楚鸿远察觉, 反而中了楚鸿远的计,也不敢恋战,打马就要跑, 这次楚鸿远可不跟他来虚的,直接就一路追着塔塔尔往芜胡的根据地去, 这一战, 楚鸿远是打算做个了解的。
原本是打算伏击楚鸿远,没有想到,楚鸿远不仅没有上当, 还做了应对之法, 身后是大量追兵,塔塔尔为了保命, 就只能一路往大部队过来, 希望能跟大部队汇合, 然后共同击退楚鸿远。
这个时候的塔塔尔还不知道,楚鸿远的后援部队已经出发, 且正一路追随着楚鸿远往这边来,楚鸿远已经根据塔塔尔的行动轨迹,探知了芜胡大部队的所在, 是打算一举歼灭,彻底解决此患
然而楚鸿远也没有想到,这一场战役会打得会比他预料得要艰难许多。
塔塔尔也不是什么草包,在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之后,迅速就集结的兵力开始针对楚鸿远的反击,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殊死存亡的一战,是一点儿差池也不能有的
他们跟中原那边的联络已经段了,本该收回楚鸿远的旨意迟迟没有下来,塔塔尔就明白,他想对了。
中原人太狡猾,楚鸿远这次出征是中原的皇帝派他来的,而且楚鸿远那样笃定,他说的是对的,中原的皇帝并不会因为一个女人就疑心了他,想趁着他们内斗的时候分一杯羹汤是不可能了,不仅不可能,说不定还要面临着灭族的危机。
这个时候的塔塔尔已经顾不上许多,他必须要战斗,只有战斗下去,才能有活命的机会
弯弓拉起,瞄准了远处奋力厮杀的人,塔塔尔眼里的血腥一览无余,正要松手的时候,忽然就见那人抬起了头,视线与他撞在一起,塔塔尔神色一凛,然
后就松开了手。
这一箭冲着他就来了,楚鸿远第一时间就是要躲,手中的剑一扫,正要往旁边挪,大刀就冲着他砍了过来,然后数十个人全都向他冲了过来,楚鸿远即使察觉躲开了塔塔尔的那一记冷箭,可后面还有第二,第三,四面受敌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他这边才将将架住了一把弯刀,侧面就又有人冲上来,楚鸿远无法顾全,然后就被人一刀砍到了后背上,他这边利落地解决掉对面的人,然后转身就一剑将那人刺了个对穿,手中的箭还没有收回来,肩上就是一阵剧痛,被塔塔尔的冷箭射中
大将军伸手摸了一下,就摸到了满手的血,然后直接伸手就把箭尾斩断,举起了手中的沾血的长剑,严厉的冷光愈盛。
据记载这一场战役打了五天五夜,楚鸿远带领的大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边境百姓赢来了数百年的和平安康,使得他们再不用受到屡次地侵犯,可以过和平安稳的日子。
箭头被挖出来的时候,楚鸿远才摸到了萧明熠特意给他求来的平安符,那黄色的符纸几乎被血浸透了,楚鸿远就十分的头大,不知道该怎么跟萧明熠交代。
本来行军打仗受伤那都是常事,楚鸿远自己也不太往心里去,但是这次就不太一样,临出发之前,那胖和尚给萧明熠灌输了太多的,一副他这次一定会重伤,说不定还会把小命给丢了。
现在看来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手里的这个护身符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是小九亲自给他戴上的,那肯定不能丢了,可这符上面又全都是血,他要是这么拿回去,也没法儿交代,大将军长吁短叹的时候,就听军医说道“将军天命之人,这箭要是再往里进上两寸,怕是就凶险了。”
“将军是大吉大利之人呀。”一边给楚鸿远包扎伤口,一边感叹“想必定然是九天神佛在庇护。”
楚鸿远捏着手里的护身符,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真龙庇护。”
军医这心里“突突”了一下,不敢再多话了,生怕是知道了什么不该
知道的,小命难保。
楚鸿远这一身还没有收拾利落呢,就惦记着要往京城里发战报,跟着战报一起发的,还有他给老婆孩子的家书,战报不过就是随便写写,家属楚鸿远写得很用心,不过因为伤了后肩,手上就有不太能用上劲儿,写一会儿还要再歇一会儿的那种。
不过楚鸿远发的这战报,可不是他们大战告捷的战报,他隐瞒了这一战的胜利,只说了此次大战伤亡人数,巧妙而隐晦的让人以为楚鸿远是真的勾结了芜胡一族,是故意把仗打成这个样子的,大将军他存了私心
边关的消息,被楚鸿远捂得严实,他要用这个似是而非的假消息,将安乐王一行人直接骗到边境来,然后再光明正大的收拾了他们
既然他们已经跟芜胡有了勾结,那在这个时候,必然是十分愿意两厢夹击之下,来个里应外合,然后截断了楚鸿远的后路,楚鸿远就等着他出手,倒要看看,这安乐王能有多大的本事
果然,朝中收到了边关发来的战报之后,朝中一片哗然,以大将军的英明神武,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失误,那先前所说的楚鸿远勾结番邦之事,就再度被提了上来,而这次吃,萧明熠果然没有再留情,立刻就决定撤掉楚鸿远的兵权,另外派人前往边关,接替楚鸿远,将人押解回京
而这个人选,则是安乐王由安乐王举荐。
而反对的声音,统统都被陛下无视了,小皇帝也没有主心骨,眼下就十分信赖安乐王,大事小事就爱听安乐王给说上两句,朝中上下那谁的心里没有七八个窟窿,这个时候就看懂了风向,往日里清闲逍遥的安乐王,就这么一点点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里,甚至还得了陛下的亲令,俨然已经成了陛下眼前的大红人。
对此,不少人表示了担忧,可有人担忧,就有人上赶着去抱大腿,朝中局势未明。
大家这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唯独有一个人十分的例外,柳绵亦柳大人,柳大人日日按时上朝,陛下有问的时候,恭恭敬敬回答,陛下连日不召见他,他也
不着急,对于现在陛下眼里的大红人安乐王爷,他也没什么态度,顶多就是见面行个礼道声好,据说,有人见安乐王爷主动要请他吃饭,都被这柳大人拒绝了。
说是什么,家里不短他那一口吃的,不敢劳动王爷打架。
这话说得也不漂亮,明显就是不给安乐王面子呀。
一些老人就看出了门道,柳绵亦可不仅仅只是陛下眼里的红人,遥想当初,这位柳大人那可是怀远将军亲自举荐给陛下的,算是陛下与怀远将军相合的证明,如今,怀远将军被疑勾结番邦,这罪名要是洗不清,那可就不好说了。
如果大将军栽了,那他柳绵亦也讨不了好去。
可偏偏这位柳大人,那是一点儿也不着急,不仅不为自己留后路,还一点儿也不把安乐王看在眼里,就差明着说,我与你不是一路人了,他为何敢如此态度
实在是值得分析推敲呀
不少跟柳绵亦交好的同僚,就暗自里打听了,柳绵亦的态度那有很大程度就代表了陛下的态度,要知道,当日里陛下与大将军那叫一个水火不容,可偏偏这位柳大人就能在其中周旋,这结果大家也都看见了,柳绵亦安然无恙不说,陛下与大将军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可见这位柳大人察人心的功夫,那不是一般的高。
如此七窍玲珑心的柳大人谁也不得罪,懂得给自己留退路的柳大人,为何偏偏对安乐王的态度就这么生硬呢
柳绵亦在府里喝着茶,然后叮嘱着家里的管家“再从江南调上几百护卫来,唉,我眼下干的这可是得罪人的活儿,万一那安乐王看我一个不顺眼,派人暗杀我,那可怎么办呢”
管家也十分纳闷“大人为何要与那安乐王摆脸色如今安乐王可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咱不说去巴结他吧,到底同朝为官,好歹留一线不是老爷出来前就是这么交代的。”
“你不懂。”柳绵亦喝了一口茶“如今你家大人,在朝中也算是风向标了,陛下重用我,大家都是知道的,我的态度,很大程度上,那就是陛下的态度。”
柳绵亦话没有说完。陛下交代他了,用他的态度给朝中的官员们看看,尤其是给安乐王看看,让安乐王知道,如今朝中可有不少大将军的人脉,就算到最后他真的搞定了楚鸿远,那楚鸿远的这些人,也不会容他,他大计难成
这是做铺垫呢,就等着一步步逼着安乐王,走到最后没法儿回头的路子上去
至于他,那就是一个活靶子呀 ,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