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就外面的那动静只要不瞎, 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安乐王带进来的那点儿自以为很有用的人,早就被大将军给收拾得妥妥当当,甚至连外围的援军都没有用到, 楚鸿远可是一直都防着他呢。
早前两人就已经知道了安乐王图谋不轨,想兵变也得看看大将军手里的兵答应不答应, 安乐王听着那个动静,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戏可唱, 一张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五颜六色, 最后还是变成了一片灰暗之色,到底还是认了命。
他精心准备了这么久,到底还是没能斗得过楚鸿远, 这就是他的命吧。
安乐王被拿下,萧明熠也换好了一身的龙袍, 在楚鸿远的带领下, 再次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距离他上次上朝,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陛下这段时间一直都装病在内宫里, 期间一直都是安乐王把持朝政,今日安乐王事变, 把人收监之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露个面给各位大臣看看。
不仅陛下好得很, 就连大将军也好得很。
陛下一身龙袍,大将军铠甲加身, 二人前后而来,不少人这心里就已经门清儿且透亮了,萧明熠在楚鸿远的搀扶之下, 落在了龙椅之上,然后身边的大太监晋喜就宣读了陛下的圣旨。
先是一道关于安乐王的,上面大致将安乐王所犯之罪列述了一遍,从私下屯兵勾结朝臣结党营私开始,到栽赃忠良之臣再到谋逆犯上下毒谋害陛下,意图造反,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将安乐王给五马分尸了。
然后就是滇南王勾结芜胡,助纣为虐,同样是死罪难逃,不过给他留了个全尸。
处理完了有罪之人,剩下的就是功臣了。
底下的人心里都明白,这大功臣那可不就是怀远将军本人吗只是不知道陛下到底还要如何嘉奖这位已经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了,这个时候的楚鸿远已经再无可升的位置,大臣们也很替陛下发愁。
将军先是平定芜胡有功,又在被栽赃陷害的时候隐忍不发,最后还助陛下擒住谋逆的安乐王,这药是论功行赏的话,还真不知道能再给大将
军赏赐些什么东西。
不过陛下这行赏的旨意却并没有提到大将军。
大太监晋喜念着手里的圣旨,先从柳绵亦柳大人开始,再到内阁诸位大人,再到底下一应忠于职守不被安乐王蛊惑的大人,甚至就连被安乐王刁难离职的几位大臣都给了表彰,还有不同程度的赏银,这上面偏偏就是没有大将军的名义。
诸位大人这心里就有点儿打鼓了,不太明白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是说,大将军到此时,已经不需要再赏赐可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呀,人家大将军好歹也是辛苦一场,这来回奔波的,哪有一刻的闲工夫,就算是意思意思,也总是要意思的。
这心里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呢,就见大太监晋喜又拿出了一份圣旨,众人都想着这次这个该是给大将军的赏赐了吧,结果还不是,这次的圣旨那是犒劳三军将士的,连着三军都赏赐完了,难道还要再拿出一份圣旨出来
可惜,让大家失望了,并没有再来一份的圣旨,晋喜念完了这几分赏罚分明的旨意之后,就退了回去,然后陛下就说话了。
“今日诸位臣工都辛苦了,此次一举歼灭逆贼,诸位都是功臣。”
底下人纷纷表示“不敢不敢。”
他们只是什么都没有做而已,没有被安乐王给蛊惑,也没有乱了朝政,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该做什么做什么,认真说起来,也有点儿认命的意思,毕竟这天下的主子再怎么换,其实跟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那有心攀附,等着挣功的人,都已经被陛下给、咳,一网打尽了。
留下来的他们那都是经历过世面的,在陛下与大将军的几番调教之下,朝中这些个大臣也早就找到了立足在朝堂的方法,那些不务正业,成天想着给自己谋取更大的权利和利益的官员,早就已经在几次的风浪中,被陛下和大将军给淘汰掉了,如今还能留下来的,就算是当初还有那么点儿的歪心思,能走到今日,也都消得差不多了,朝中为官不容易,要是想长久地走下去,就得守好陛下的原则,可以在朝堂与陛下争论,面
红耳赤也没有关系,但是有一条,在其位,忠其事,得对得起这一身的官袍
陛下把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给了晋喜一个眼神,大太监拂尘一抖,刚要上前一步,就见原本一直立在陛下身边的大将军,忽然上前一步,从台阶上下来,走到了阶下,与诸位臣工站在一起,然后就单膝跪了下来。
“臣有奏报。”
萧明熠不明所以,不太知道大将军这是要干什么,之前该说的该交代的,也都说得差不多了,这会儿子也不知道楚鸿远突然是要说什么,萧明熠知道故作镇定“将军有何事要禀起来说。”
可楚鸿远并没有起来,反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直说道“如今战事已平,臣交回兵权于陛下。”
萧明熠就不说话了,盯着楚鸿远的眼神有点儿不善。
之前这个事儿倒是说过的,只是当时并没有说的那么明确,那时候楚鸿远就只是顺嘴提了一句,说是要借着这次机会,就干脆把兵权归还给他,但是萧明熠是拒绝的,后来又是乱七八糟的各种事情,这事儿就搁了下来,两人并没有再讨论过,哪里知道大将军今天就忽然就闹出来这么一出,让萧明熠有点儿措手不及。
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大将军要交兵权,他能怎么办
给了晋喜一个眼神,晋喜急忙下来,弯腰把大将军手里的盒子接过,然后上交给陛下,陛下的眼神十分不善,还带着几分不悦的样子,那意思等到就是你给朕等着,看一会儿怎么收拾你
可惜大将军一点儿都不在乎,不仅不在乎,还十分的坦然。
迎着陛下的眼神,继续说道“臣还有一请。”
这话一出,底下人就开始窃窃私语了,虽然声音不大,但是躁动是很明显的。
大将军这是要做什么这就交了兵权难道这是要、要上奏陛下,要请辞回乡也不对呀,楚家三代大军,那将军府还是新修的,他家就在京城,就是请辞,也还是在京城才对,在京城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那请辞也没有意义,所以大将军这是要做什么
萧明熠也不知道
他要做什么,但是总是觉得大将军今日是有事儿没跟他交代清楚的,就跟这个兵符一样,楚鸿远是有自己的打算,萧明熠略带警告地看了他一眼,那意思是不让他乱说话,有什么事儿俩人私下里再慢慢说。
可惜,大将军就装看不懂,又重申了一遍“陛下,臣还有一请”
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萧明熠还真是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说,你给朕闭嘴吧那到底是大将军,还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到现在他还没有个大将军论功行赏,至于为什么,萧明熠心里是另有安排的,他就是想当着诸位大臣的面,让他们知道,楚鸿远是功大,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
可偏偏,楚鸿远要冒出来打乱他的计划,好端端的,请什么请,说的这么生分,萧明熠有点儿生气了。
“将军有什么请,但说无妨。”陛下故意对着将军,加重了语气道“将军此番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想要什么封赏都是可以的。”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那表情那语气,分明就是在说,你敢要一个试试看。
陛下这是有点儿闹脾气的语气,大臣们也都听出来了,纷纷低头,很想假装自己此刻并不在此处,刚才就应该宣布退朝,让他们先走了。
已经到这会儿了,该明白的也都明白,早就明白的也没必要再假装糊涂,陛下与大将军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也没有什么好再争论的,就是那么回事儿,就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给大将军个名分,过个明路,这事儿还有点儿不太好办,毕竟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这种先例。
所以,他们就很想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这么着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当面看两人吵架闹脾气什么的,并不是很想看,所以有什么事儿没有商量妥当,就不能下了朝,你们回去养心殿,再慢慢讨论
“请陛下给臣赐婚”
“咳”大将军这些话一说出口,几位不太淡定的大臣,立刻就被呛了一口唾沫,意识到这是殿前失仪态,匆忙就跪了下来请罪,心里那叫一片荒凉,大将军都当着诸位臣
工的面,请陛下给他赐婚,那必须该如何会不会连累他不会因为这一口唾沫,就干脆没了命吧
大殿里静谧了片刻之后,才听陛下问道“哦,将军这婚要如何赐”
楚鸿远面不改色心不跳,从腰间解下了他楚家传家的玉佩,朗声道“先帝在世时,曾将此玉佩赐予家父,以此玉佩为臣指婚,言明,另一块儿玉佩的拥有者,就是臣的婚配对象,臣苦寻多年,终于找到了先帝为臣指婚的对象,然先帝已逝,这婚只能由陛下来赐,所以臣特请陛下为臣赐婚”
先前还在咽唾沫的大臣都偷偷去看陛下的腰间,果然那块儿已经缀了好几个月随身不离的玉佩此刻正在陛下手里被把玩着,这么一看,确实是一对儿。
当着这么多朝臣的面,就像陛下求婚,果然是大将军呀 ,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