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皇后每天都想被废 > 34、主意

皇后每天都想被废 34、主意

作者:长沟落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6:27: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后每天都想被废”

宋瑾宁在打马吊。

在座的除了她,

另外的三个人分别是李承宣,宋太后和李熙雁。

好的很,一家人坐一块儿打马吊,

甭管谁输谁赢,

那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不过宋瑾宁现在显然有点儿不在状态,所以并没有展现出上次和李承宣打马吊时的霸气来。

李承宣不动声色的看了她一眼,然后抬手打出了一张七筒。

自上次打马吊被宋瑾宁惨虐,

回去之后他就命周敬给他找了一副牌和一个精通打马吊的人来。

虽不说日日练习,但也是时不时的就会揣摩一番。到现在他不但手指一摸就能知道手里抓的是什么牌,还会算到其他玩家手里的牌。

其实他是想着下次跟宋瑾宁打牌的时候好好的反虐几把回去,

好一报那日之辱的。但是刚刚看着宋瑾宁脸上恍惚的模样,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下意识的就把七筒给打了出去。

这七筒,宋瑾宁应该是要的

但是没想到宋瑾宁压根没有吃他的这张七筒,

而是直接伸手抓牌,然后出了一张二萬。

“吃”

是宋太后兴高采烈的声音。

然后就见宋太后伸手在桌面上将这张二萬捡回家,

回手就打了一张一萬出来。

约莫是这个卡牌让她吃的心情愉悦了,竟开始玩笑起来。

“你们是不知道,那个福王妃近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恨不得日日都到哀家的宫里来。而且每次一来就是半天。哀家是暗示明示都有,

只差叫人拿着笤帚直接将她扫地出门了,

但她就跟在哀家这宫里生了根一般,

就是赖着不走。”

“哀家实在是烦她烦的不行。几次想要沉着脸呵斥,

但想着她毕竟也是皇亲国戚,

哀家也不能太不给她脸。多亏皇儿刚刚下的那道旨意,往后她总算不会日日在哀家眼前晃悠了。哀家也能清净不少。”

不过这事认真说起来其实也是江婉秋自己作死。

她要是不说那番自作聪明的话,李承宣压根就不会下那道旨意。

一来李承宣基本不管后宫的事,

二来先帝驾崩前曾经留下旨意,让宋太后和李承宣好好的待魏太妃母子等人,所以宋太后和李承宣暂且明面上也不会对福王府做的太难看。

李熙雁原本就是个话不多的小姑娘,从不在背后议论她人;宋瑾宁不会当着男主的面说女主的不是;至于李承宣,那是压根就没有将江婉秋放在眼角之中,所以三个人都没有怎么接宋太后的这话。

不过江婉秋说的有关拨款军饷库银的事

李承宣打了一张牌出去,沉吟了一会,还是抬头问宋太后“儿臣无用。库银不足的事,请问母后可有良策”

国库自在先帝手上起就没有充盈过。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广大的帝国,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需要的银钱不计其数。

李承宣记得在宋太后把持朝政的那几年就发生过诸如四川地动,黄河决堤,西北叛乱之类的大事,但都被宋太后给周全过去了。所以在库银不足的这事上,她肯定是有经验的。

至于朝中的那些臣子,虽然也有不乏聪明的,但说到底帝王和臣子看待考虑一件事的时候怎么会是同一种思路呢。

所以这也就是李承宣今日为什么会过来寿康宫的缘故。原本就是打着跟宋太后取经的念头么。

宋太后正抓了一张牌在手上,闻言撩起眼帘瞥了李承宣一眼。

但很快的她就垂眼看手里的牌去了。

“东风”

将家里的一张废牌打出来之后,宋太后才不徐不疾的说着“哀家现在已经退居后宫,颐养天年了,这些事皇儿不该来问哀家,而应该去和臣子们商议。”

李承宣心想,那些个臣子们让朕动用压库银朕怎么能答应这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么,不然朕也不会对你开这个口。

就继续说道“那些臣子们到底是外人,如何比得母后与儿臣是一家人遇到这些大事,儿臣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母后。”

这姿态可以说放的是很低了。不过也可以理解,当初为了让宋太后还政,他可是在背后操作了好大一通,结果这会儿又有事求过来了

宋太后心里还是觉得挺爽快的。

小兔崽子,现在知道哀家前几年的不易了吧哼,也有你开口求我的时候

碰了李熙雁的一张八筒之后,宋太后转手打出了一张九筒。

却也没有直接回答李承宣的话,而是侧过头笑吟吟的看着宋瑾宁,问道“宁儿对这件事可有什么想法”

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当做隐形人,只抓牌打牌一点声都没有出的宋瑾宁

劳资不想干政啊啊大佬你莫搞我

但是这三道目光探照灯似的明晃晃的望着她

她只得含含糊糊的说着“我没什么想法。”

宋太后却不死心,继续问着“那宁儿对刚刚福王妃所说的后宫俭省用度的法子作何想”

倒不是宋太后想要拉着宋瑾宁干政,她还没有蠢到这种程度。只是这俭省后宫用度的事虽然于灾款和军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压根没有多大用处,但是这话从江婉秋和宋瑾宁口中说出来那意义就不一样。

于江婉秋而言,她这就是逾矩,但于宋瑾宁而言,那就是她有一颗爱民之心。

听到子民受苦,边境不稳,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主动提议俭省后宫用度,并以身作则,天下臣民不得说皇后仁德啊最好稍后让内侍省再采买一批夏衣送到边境去,说这是皇后领着宫眷连夜赶制出来的,那非但宋瑾宁的贤名能传到边境,就是将士们的士气都会高涨起来的么。

宋太后心里谋划的十分好,但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位侄女儿压根就不按常理出牌。

“只在后宫用度上面俭省的那点儿银子够做什么用的倒不如叫人去查查内侍省那几位管事的,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呢。”

宋瑾宁表示她这也是没办法啊,被逼的。

没见刚刚江婉秋说了那番见解之后就被李承宣给训了么难道她这还要上赶着说那主意好,那主意妙,那主意顶呱呱啊

她是没想过要让李承宣对她有什么好感,但也没必要自虐似的非得上赶着找骂吧。

至于刚刚她说的那句话,她觉得应该可以的。

本来嘛,揪着那点儿宫里用度不放做什么内侍省的那几位手里的油水才多呢。

以往看电视剧或者野史的时候可没少看到那些内务府管事人的嚣张。

仗着皇帝等人整日在宫中,不知道外面的物价,一只鸡蛋都敢报个几十两银子敢信给什么衣服上打个补丁都说要几十两银子敢信

然后单一个御膳房的开销每年都能往上报个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开销。更不用说宫里还有其他的什么尚衣局,尚药局,尚舍局之类的,需要的一应东西都需要内侍省去采买,这里面得有多少油水

反正吧,查那些人就对了。

李承宣闻言也是微怔。

他此前压根就没想过会有这般捞钱的法子啊。

而且这个人实在是聪明,特别的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几日过后,宋瑾宁就听得说内侍省的几位管事贪墨罪证确凿,已经下了刑部大狱,抄家所得资产一律上缴国库。

同时李承宣还下旨,从上往下的开始肃清吏治。

简而言之,就是查贪官。但凡查到,人一律下狱,家产一律上缴国库。

当然,这查贪官也是有选择的查。

一是油水最多的官儿。诸如管着盐政,铁政之类的。

二是那起子尸位素餐平常压根就没有好好干活只知道捞钱,就算现在当场就给惩治了也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至于那起子虽然捞钱但也干了实事,所在的职位上暂且离不了的,又或是那些大腕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都暂且没有动。

就跟养猪似的,再养养,等时机成熟了再杀。

当然,有不干实事的贪官就有危害乡里的豪绅,一并儿查了,家产都上缴到国库里来。

而且李承宣貌似还学会了思维发散,想到了其他更厉害的捞钱法子。

诸如那些个富商有了大量的财物在手之后,最盼望的就是家里能出个官儿好光耀门楣。

既如此,找个臣子授意他开个卖官鬻爵的口儿,自然有的是富商愿意掏银子,哪怕价再高都愿意。

毕竟有了钱,下一个就向往权了。而本朝规矩,商人及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

当然李承宣并不昏庸,反倒精明的很。给那些富商或富商家人的官职都是闲职,并不能掌实权,自然他们也就不能为祸鱼肉乡民了。

他甚至连后路都已经想好了。

若他日朝野上下纷纷讨伐卖官鬻爵之事,他再把那个臣子拉出来处置了堵住悠悠众口。

到时错都是那个臣子的,他反倒因着明察秋毫和毫不犹豫的处置了那臣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贤明君王。

经过李承宣这样那样的一番手段下来,国库一时竟然充盈了起来。此前令他颇为头疼的救灾之资以及军饷全都迎刃而解。

朝臣们对此都十分的惊讶,以及称赞陛下圣明他们并不知卖官鬻爵之事。

个别明白的臣子,那对李承宣那也十分的佩服。

能想出这些招儿,那必定不是普通人啊。

至于李承宣,他尝到了捞钱的快、感,也就越发的喜欢去找宋瑾宁了。

至少朝中的臣子们就绝不会想到宋瑾宁当初的那个主意。

因为他们是帝后,而那些人是臣子,双方原就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他们双方站的角度压根就不一样。

宋瑾宁哪里想到自己不过随口一句应付的话就能给李承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反而因着这位爷现在时不时的就来她宫里晃荡而有点不耐烦起来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嗯,宣哥的设定原本就不是什么好人。而且我觉得吧,做皇帝的,看待很多事跟平常人不一样。也许所有人在他眼里都跟棋子一样,大局为重

就跟三国演义里面军营缺粮士兵不满,曹操叫了那个管粮草的还是做饭的人进来,明知道他是清白的,但还是说借他项上人头一用,往外说他贪墨粮食,已被丞相处决,借以平息众怒一样,曹操反倒落了个明察秋毫的名声。

站在曹操的角度,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平息士兵的不满,但站在那个管粮草之人的角度,他何其的无辜。

这也就是为什么臣子们不会想出这些捞钱法子的原因,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臣子么,捞钱捞他们自个头上去,他们愿意

2”皇后每天都想被废”

”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