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郅玄 > 第164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郅玄 第164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9:07:18 来源:就爱谈小说

由于早有准备, 西原国征兵未起波澜,更不见民怨。如凉地属民,得知要出兵无不兴奋, 家家自备武器、甲胄和战马,征召令抵达, 马上集结出发。

县大夫洛弓亲自率军,邑大夫和村老在路旁送行。

数百人的队伍整齐列阵,战马嘶鸣。遇号角声起, 未临战已是杀气腾腾。

洛弓没有乘车, 而是和众人一同骑马。

此时的他不再是一身广袖长袍,昂藏身躯外裹甲胄,头盔上刻有兽纹,源于洛氏先祖的部落图腾。

“世言凉人凶蛮好战,我等当不负盛名”

执政凉地期间,洛弓的行事风格更为蛮横凶狠。

要领导凶横的猛兽,怀柔无用,温和无用,只有更狠更凶更嗜杀,才能让兽群臣服。

当初郅玄派洛弓到凉地,看中的正是他身上的狠劲。能以身家性命做局之人,比任何人都适合凉地, 适合统领这些桀骜不驯的凉人。

果不其然, 听到洛弓所言,马上的凉人哈哈大笑, 丝毫不见前往战场的紧张, 反而满脸兴奋, 满心跃跃欲试。

“我等必竭尽全力, 不负县君期望”

“出发”

凉地军队在号角声中开拔,战马奔驰而过,掀起阵阵奔雷之声。

队伍途中经过丰地,和纪高召集的甲士汇合,一同前往郅地,加入新军行列。

彼时,第一批氏族军队已经抵达郅地,在新城外扎营。

遵照郅玄和粟虎等人制定的作战计划,队伍将在三日后开拔,飞速赶往边境,直扑东梁国占据的五座城池。

要么不战,开战必要将敌人打痛。

郅玄准备这么长时间,氏族们拧成一股绳,为的不只是收回城池洗雪耻辱,更要打到东都城,至少拿下东梁国半境。

国内官道修了一半,碍于交通条件,部分军队行速度被拖慢,没有如期抵达指定地点。看到各地飞送的消息,郅玄不由得皱眉,愈发坚定要修路,官道必须贯通全国。

相比之下,粟虎等人对这个调兵速度已经相当满意。获悉最快的行军速度,顿时心生震撼。

能官至卿位,战功绝不会少。

不提被灭门的密氏,粟氏、范氏、栾氏和羊氏无不以战功起家。家族子弟要出头必须上战场。尤其是家族继承人,不只要亲临战阵,更要沙场立功,否则很难服重。

身份尊贵固然重要,没有真才实学,缺少拿得出手的功劳,登上家主位也早晚沦为傀儡。

正是清楚这一点,氏族们都早早将家族子弟送入军中,宁肯承担危险也不愿养出酒囊饭袋。

郅玄将羊琦等人调入新军,无疑是将功劳送到嘴边。粟虎等人十分感激,纷纷派出精锐助战,争取在先头部队中取得头功。

从羊琦和粟攸等人送回的家信中,各家对新军的规模、装备和后勤等方面均有把握,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增添信心。

在他们看来,这支用钱粮堆积成的军队已经和精锐没有区别,唯一的短板就是战场经验。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这块短板也将补足。

届时,新军未必不能盖过三军,随新军出征的家族子弟也将大有收获。

在粟虎等人眼中,郅玄为新军耗费的心思已到极致,就当世而言,没有哪个国君能出其左右。了解过新军情况,几人饱受震撼,都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事让他们动摇。

可惜他们想错了。

很快,军队的调动速度就让群臣大吃一惊。

氏族军队开拔后,新修的官道发挥巨大作用。建在路旁的驿站储备大量物资,更能递送军情,为军队诸多便利。

以往开启国战,三军集结出征都要跋山涉水,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往往比交战时间更长。

如今情况发生改变,氏族们发现有官道的地区,调兵速度比以往快两三倍。以前半月才能走完的路程,现在不到十日就能完成。途中运送物资也很方便,匠人制作的大车盛载力相当强,就算缺少牛马,也能让役夫和奴隶节省不少力气。

途中的驿站更让众人惊喜。

一些氏族比较宅,长期留在封地,听说过新君政令,却没亲眼见过。此次出征是他们首次走上官道,看到设立在路旁的驿站,享受到政令赋予的好处,惊讶之余无不感叹国出英主,势必大盛

鉴于路途远近不同,除三军核心甲士,部分参战的氏族没有前往西都城,而是直接开赴边地。

大家都沿着官道走,自然而然碰到一起。

从几百到几千,再到上万,黑色的洪流滚滚向前,令世人惊叹。

郅玄和卿大夫们故意放出消息,很快,中都城和各诸侯国都见识到西原**威之盛。

人王在朝堂上表明态度,不参与这场国战,除非两国共同上请,中都城不会出面调和。

这道王旨看似不偏不倚,细思则会发现,人王分明是偏向西原国。

战争是郅玄发起,东梁国属于被迫应战。西原国有备而来,东梁国仓猝调兵,兵势强弱一目了然。这种情况下,谁更想中都城出面不言而喻。

人王偏在旨意中设置条件,需要两国共同上书,无疑是卡住喉咙,让东梁侯无法发声。

西原国占据优势,岂肯轻易休兵。谁敢阻拦怀有复仇心的虎狼之师,势必被视为仇敌。

正是看清局势,人王才会做出决定,不掺和这趟浑水。

不过事情也有前提条件,郅玄不能做得太过分,绝不使东梁国灭国。四大诸侯国互相牵制是中都城的平衡之道。贸然损失一角,天下恐将大乱。

郅玄摸透人王的心思,接到王旨就撰写奏疏,还准备给人王献上贡品。

不同于之前入贡,这次献上的非是珍禽异兽,也非金玉珠宝,而是三坛果酒和一小盒新制的糖。

有原桃送酒先例,猴儿酒的盛名在中都城传开。收到礼物的氏族不多,物以稀为贵,更让氏族们对这种酒眼馋非常。

此次郅玄入贡,猴儿酒是专门准备,为的是表忠心,向人王表明西原国和东梁国开战是为解决夙怨,对中都城,西原国不会有反意,对人王更不敢不敬。

在奏疏中,郅玄写得清楚明白,在他还未登位时,人王就几次褒奖,让他得以在国内立足。这份恩情他始终不忘,时时牢记在心。

奏疏送上之前,粟虎范绪等人依次传阅。看过其中内容,再看年轻的国君,几人眼神都有些不对劲。

郅玄早习惯这种视线,表情始终没变,好心情询问“诸卿以为如何”

粟虎羊皓没说话,范绪栾会对视一眼,一同甘拜下风。

论起写檄文和政文,四人都是个中好手。尤其范绪栾会,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对手气吐血。要说感恩和拍马屁的文章,他们也能写,无关节操,身在政治场上,直肠子罕见,审时度势能屈能伸才是常态。

见识过大风大浪,郅玄这份奏疏还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原来还能这般遣词造句,好话还能句句不重样。字词用得天花乱坠,字里行间却透出无比真诚。即使没有当面,也能让看到奏疏的人觉得郅玄情真意切,没有任何虚假和夸张。

能力卓绝,令人叹为观止。

若不是亲眼看着郅玄长大,又一路看着他从举步维艰走到今日,四人都不会相信,能将政治和军事手腕用得如此精妙之人,就是当年那个不受宠的嫡公子。

将四人的反应尽收眼底,郅玄不打算多说什么,派人送出奏疏和礼物,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糖罐,开始和四个商议,从东梁国拿回城池和土地,分出部分专门用来种植能熬糖的甜菜。

“事成分于诸卿,每岁入贡中都城。”

郅玄此举大有深意,在场都是聪明人,几乎是一点就通。

“善”

粟虎率先赞同,范绪等人纷纷点头。

用东梁国的土地种植甜菜,再将熬出的糖入贡中都城,人王收下西原国的好处,自然会偏向郅玄,在处理国土的问题上也不会太过较真。如此一来,东梁侯再想要回土地无疑是痴人说梦。

当然,他也可以出兵抢回去。

只是能不能做到

郅玄挑起嘴角,和粟虎等人对视一眼,同时面上带笑。老的少的具象出阴险狡诈,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

西原国万事俱备,中都城也被打点妥当,东梁国内部却出现麻烦。

西原国不必为秋收烦恼,东梁国却恰恰相反。东都城的征兵令下达,氏族封地立刻陷入混乱。

忙碌了整整大半年,秋收近在眼前,这个时候大举征兵,将大批青壮送上战场,地里的粮食怎么办,简直就是胡闹

封地不在边境的氏族集体上奏,希望延缓征兵,让其他人先顶上,容许他们把粮食收完入库,其后再上战场。作为交换,他们愿意拿出一部分粮食,作为给其他氏族的补偿。

东梁侯深思熟虑,认为事情可行。

被点名的氏族虽然不情愿,奈何自己的封地靠近边境,不征兵也会被西原国打上门,秋收迟早泡汤。答应对方的条件,好歹能得些补偿,不至于全部落空。

在东梁侯的主持下,氏族们达成盟誓,部分抓紧秋收,余者马上调兵增补边境,准备迎战西原国大军。

一阵秋风吹过边境,地里的粟黍全部换了颜色,麦子业已挂浆,鼓鼓囊囊的穗子一片金黄。

西原国和东梁国交界处,本属于西原国的五城悬挂东梁国旗帜,城头女墙后陈列甲兵,大部分擅射的甲士是专为守城增派而来。

西原国在檄文中痛陈五城之耻,无异于告诉天下人,一旦战鼓响起,这里马上就会成为战场。

附近的小国匆忙撤民,村庄和地里的粮食都不要了,唯恐被战争波及。狮子和老虎打架,几只豺在旁边刷存在感,不是找死吗

此举正和西原国之意。

最后一个村庄清空,陈列在边境的大军有了动作。

五千黑甲骑士扑向战场,队伍打出黑底神鸟旗帜,并有粟氏、范氏、栾氏和羊氏等家族战旗穿插其间。

甲士身后是数不清的大车,由健壮的牛马拖拽。车上是从郅地运来的攻城器械,远远望去,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山峰,令人心生畏惧,观之胆寒。

五城派出探马,在远处侦查情况。

看到这支军队,认出前方的战车,马上骑士脸色大变,拼命策马奔回城中。

那辆战车代表君驾,西原侯就在军中

从西都城到边境,这么长的距离,他是何时来的,为何事先没有一点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