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制糖厂的黑色商务车引来西岭村人们新奇的围观。
郭通达和另外两位外河城老板从车里走下来,机灵点的人立刻联想到周永利之前提过的市场渠道。
他们争相传诵,很快新市场渠道到来的消息传到所有蔗农耳中。
一锤子买卖的蔗农不以为意“其他人该操心的事,卖是卖得出去,但肯定涨不到哪去。”
签下高收益合同而没领到钱的蔗农喜忧掺半,但也的确没抱太大希望。
他们种糖蔗最少五六年,糖价暴涨,但糖蔗价格却没有涨多高。
原因还在于之前的供销模式,蔗农和市场完全脱离,所以市场的变化影响不到他们耕种。
稳妥,风险少,但收益也不大。
少数通透敏感的蔗农从国家政策的转变中察觉到隐藏的风险和利益,之前在观望。现在机会送到面前,于是他们握紧机会咬牙赌一把。
实际心中估算最幸运的情况,也不过是糖价和糖蔗价格能恢复到跟前两年一样。
周永利和骆父齐齐出来迎接那两位外河城老板,连同郭通达一起进厂里洽谈。
两位外河城老板直截了当“先去看食糖质量。”
太过直接,显得傲慢不通人情。
郭通达知道两人没有其他意思,就怕周永利和骆父两人误会,心生不悦。
结果周永利很爽快地说道“成,正巧刚运送几吨糖蔗过来,正在榨。您二位赏脸指点,看我们这制糖厂哪个工艺步骤不行,好让我们制糖厂学点外河城百年制糖工艺,偷点师。”
周永利这话说得爽利大气,真心实意,倒让两位外河城老板心生好感。
外河城名为糖都,自清初就是制糖老城。
传至今日,其制糖工艺炉火纯青,提纯的食糖产量最高,提炼出来的食糖最雪白。
即便是甜城广右省也达不到外河城的制糖手艺。
郭通达和骆父缀在身后,琢磨道“周厂长那臭暴脾气什么时候改的我差点以为他会阴阳怪气的撕回去。”
骆父“大宝提醒过,你把市场渠道传回来,大宝就把外河城科普了一遍。那可是清朝时就赫赫有名,现在还屡获国家最佳食糖称号的糖都周厂长一听,什么脾气都没了,就是来的人把眼睛摘到头顶上戴着,他也能好脾气的伺候。”
周厂长整颗心都落在制糖厂这年幼的小儿子身上,得知糖都牛逼轰轰的背景,就开始整日琢磨那百年制糖工艺。
为此,当孙子又何妨
再者,外河城这两位老板也确实没恶意。
出于对质量的要求,在合作的时候也必须保证产品质量才不会砸自家招牌。
周厂长脾气暴,却是明理之人。
当然,他还是没忘琢磨外河城的百年制糖工艺。
郭通达“还是骆白聪明。”
回到长京市时,曾通过电话,得知唐镇来闹场的事。
多亏骆白及时救场,否则费尽心思牵回来的渠道就是白搭。
制糖厂工艺虽说比不上外河城,但那提炼出来的食糖质量达到标准,差不到哪去。
很快,两名外河城来的老板敲定合作事宜。
周厂长这才晓得郭通达竟把收购换成合作,即由外河城老板打开北方市场渠道,双方合作共赢而不是敲定价格一次性卖出去。
这显然比他们所想的,还要疯狂。
骆白得知郭通达这一手巧妙操作,不由赞叹。
“果然是后世知名糖王之一。”
糖价在未来一个月内以全国人民目瞪口呆的速度下暴涨,如坐上飞天火箭般。
率先开始的预兆,是国家出台限制糖精产量的政策。
食糖替代品减产,厂家不得不重新大量购买食糖。
然后就是北方今年糖蔗大面积减产的消息传至南方晨报、电视新闻,人人口耳相传。
几乎是一放下碗筷就在交谈今年糖价上涨,而那些放弃种植糖蔗的蔗农,肠子该悔青了吧。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局弈,南方糖业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原先南北旗鼓相当,甚至是略胜一筹的北方糖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恐怕好几年内都无法恢复。
只要南方糖业不作死,兼之国家大力扶持,恐会占据国内糖业大半江山。
这次事件实在天意,本以为南方糖业会受到市场调控的冲击就此萎靡不振。
至少前一天所有蔗农愁眉苦脸,希冀能低价卖出糖蔗。第二天他们就尝到糖价持续暴涨的甜头。
许多制糖厂本也以为要关厂,正在准备宣告破产处理。
谁能真正料到如今的情况
一个月后,糖价持续上涨,达到白热化。
国家再次出台调控食糖市场的政策,从国外进口食糖作为储备。
这等于给所有人一个信号国内食糖严重不足。
于是糖价在政策出台后的三天内,暴涨到4800每吨的价格。
比骆白之前的猜测还多出一百。
这是整个糖业的狂欢,也是那些错失的、被市场愚弄的蔗农和食糖商人们的悲怆。
电视报道和专家们预测,糖业最大赢家是广右省。
从今往后,可能广右省就会彻底碾压外河城,坐拥甜城、糖都之名。
然而当南北食糖成交量出来时,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外河城并没有被碾压到尘土里。
事实上,外河城从前年就一直在亏损,但从各方面考量,本该在今年亏损最惨的外河城实际没有被动摇到根基。
经过查访,他们发现了源头被忽略的南越省大小村落种植的糖蔗。
南越省土地面积不输广右省,也是种植糖蔗的传统地区。
虽然没有发展成糖蔗大城,可是将无数村落里的糖蔗收购,数量竟然也不小。
绝地翻盘的经济事例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于是无数人采访收购南越省糖蔗的食糖商人。其中包括和西岭村合作的两名外河城老板、以及此前刻意低价收购糖蔗的北方豪商。
那名豪商在电视机前大谈特谈成功之道,不料惹怒受到欺骗的蔗农们,直接被揭发他恶意收购和打压当地农民的不法手段。
于是,刚离开致富经频道,又上了社会新闻频道。
以诈骗犯的身份。
反观外河城老板和西岭村合作共赢的例子,被列入后世经典合作案例中。
同时,也是后世著名糖王之一的郭通达、合作社监事长及农产品最大加工厂董事长周永利、长京市市长骆从书这铁人三角组展露头角的开端。
至于低调天才福宝骆白骆大宝,后世对他的评价就不太妙了。
从邪到妖,最后因操作太骚而总结骚就一个字。
骆家客厅围满人,全都盯着电视里的女主持人播报糖价最新价格走势。
客厅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当听到女主播字正腔圆拖出尾音“以4850每吨价格成交,创下糖价历史最高。”
嚯
众人激动得欢呼雀跃,骆父和骆母手握手,激动落泪。
连带周永利和郭通达,直接提酒上桌,打算来个通宵达旦的庆贺。
周昊海提出去买熟食,骆金趁机要求放音响跳舞。
骆银温柔笑望,骆来宝发疯一般上蹿下跳。
骆白望着眼前这一幕,微微露出笑容。
系统强行灌入的原轨迹记忆,灰暗悲惨的结局在此刻喜悦兴奋的情绪感染下,终于碎裂并烟消云散。
周永利握着酒杯,第一杯敬骆白“我周永利这辈子都感谢你谢你救了小海,谢你救了我的厂子,往后有需要周叔的地方,尽管使唤。”
周永利最大的财富也就制糖厂和儿子,最在乎的,全被骆白拉了一把救回来。
心中感激大半是感激,剩下小半就是对骆白福运光环的敬畏。
骆白未成年,以水代酒“以后还有合作机会,周叔不用客气。”
骆父斜着眼睛瞥儿子,这回应过分老练了。
周永利拍拍骆白肩膀,搓搓手,心里对福运光环拜了又拜。
“有你这句话,叔就放心了。”
瞧,福运光环对他说发财机会大把有,福运宝哥带你飞。
骆父眼睛斜到周永利身上,对他迷信的举动深感无语。
还好他有唯物主义郭通达相陪
“老郭。”
唯物主义郭通达小心翼翼揩了把骆白衣袖,面带虔诚。
骆父唯个狗屁物主义分明是唯现实、唯金钱主义。
骆白吃了点东西,就和骆银一起把沉迷庆贺借机逃课的周昊海和骆金揪出来“学习吧。”
两人如遭晴天霹雳“才刚开学,不用逼那么紧吧。”
骆白“快月考了吧”
骆银“月考结束,差不多就期中考。你们决定好自己的年级名次了吗”
骆白“低于两百名,辱没我的名声,弄死你们哦。”
周昊海\\骆金败于强权下,苦巴巴滚去学习。
骆白在旁一边监督,一边和骆来宝并躺看大闹天宫。
自从看见猴哥英姿,宝哥心中就添了颗朱砂痣。
西岭村各户蔗农家里注定无法平静。
狂喜者少数,捶胸郁闷、无奈懊恼者居多。
尤以心志不坚,中途变更合同导致错失高收益的蔗农最为心痛。
村支书家中,老爷子磕着烟杆,眼皮子没抬半下。
大儿夫妇俩毫不在意,欣喜若狂,闻听食糖价格飙升至4850每吨更觉老爷子高深莫测。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要是当初没听老爷子的话,哪来现在高收益
糖价百分之五的价格,那就是之前蔗糖价格的三倍
田地里原本只能卖7000块左右的糖蔗,才过个把月,立刻能赚近两万块。
两万
辛苦干个两年也不一定能挣得到。
这下子别说家里孩子学费,就是盖个新房也使得。
大儿媳妇高兴“多亏爸有远见,坚持没松口,咱家才能赚这么多。”
大儿连连点头。
村支书掀起眼皮,说道“要说有远见的人,应该是骆家的大儿。”
大儿一愣“骆白不能吧,他还不到十五。”
读书是聪明,掺和到农事可能就不行了吧。
村支书“别管能不能,总之以后,骆家有啥动静,你们跟着就行。”
大儿虽不解,但经此一事,也是信了老爷子神机妙算。
往后但凡骆父号召,他必然是响应的头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