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红楼]佛系林夫人 > 第 98 章

[红楼]佛系林夫人 第 98 章

作者:青青小艾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0:38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七月酷暑, 行人稀少。

这样的天气,很适合躲在家中休憩, 最好是一整天都不要出门。

林家一家,除林如海外的四口人聚集在大堂, 或坐或站,眼底均藏了一份焦躁与戒备。

今日, 是太子逼宫的日子。

是的, 红楼梦原著就走上了逼宫这条路的太子, 哪怕这辈子小心翼翼、汲汲营营, 仍旧被逼着走向了逼宫这条路。

这一年,林如海三十五,官职已经稳步升到了二品御史大夫。

时隔十余年,贾数终于再次受孕,此时正挺着一个大肚子坐在林母旁边。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可这一年内京城变故颇多, 引得众人风声鹤唳, 甚至来不及为这个期盼多年的孩子高兴, 就陷入了紧张之中。

自太子被禁足后,如贾代善等人预料的那般, 其他皇子就跟终于看到了血肉的鲨鱼一般,觉得终于见到了曙光,而启圣帝年纪又大了,所以疯狗一样在朝堂上针锋相对起来。

不到两年的时间,七皇子与十一皇子相继出局, 只剩下六皇子与八皇子在朝堂上分庭抗礼。

但六皇子太弱了,根本不需要八皇子怎么出手,就可能从夺嫡之争淘汰。

谁也没想到,最后是大公主的人捅了这最后一刀。

一沓从六皇子府上收集到的证据,指明了六皇子结党营私,靠着官员大肆敛财、中饱私囊。甚至害得太子被禁足的灭门案件,也和六皇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镖局之所以会被盯上,是因为那六皇子听崔磊说,镖局的领头为人正派,且人脉甚广,只要接了生意,就有九成九的可能会将客人托付的东西送到指定的人手上。

于是六皇子托镖局从大夏各地,运送了无数次银子与联络信件进京。

但在事发前段时间,六皇子察觉到有人发现了镖局的异常,已经在开始调查。为了保密,他策划了以崔磊为引子,挑唆内阁大学士的夫人,将镖局一家满门灭口。

然而棋差一招,镖局一家竟被人救下,最后成了指证他的铁证。

——原来镖局众人在养好伤之后,便决定向贾数请辞,一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就是个麻烦,只要被人认出,很可能会连累到林家;二来,他们都是走南闯北,自由惯了的,让他们一辈子都困在鬼工院那狭小的一方天地,他们根本就做不到。

贾数也知道将他们困在后院与软禁无异,但想要将他们送到其他地方生活也有困难。他们人太多了,目标太大,而灭门案又太过轰动,京城内又有谁不认识这一家人?至少五年之内,镖局一家不适合出现在人前。

在贾数的劝说之下,镖局众人到底害怕真的连累林家,最后还是乖乖待在院子里,靠着林家的救济过活。

只是这样的生活实在憋屈,别说他们,就连旁边看着的贾数都觉得忍受不了。

正巧,贾数发现大公主暗地竟仍未放弃调查灭门案件,且似乎已经找到了罪魁祸首,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便设法找上大公主,并将镖局众人送到了大公主手上。

镖局众人都是快意恩仇之人,能亲手报仇,他们又有什么不愿意的?

虽然大理寺调查到最后,发现灭门案中不仅仅有皇子参与,其中甚至还有皇上的手笔在,但最后结案,还是按照六皇子教唆,原内阁大学士夫人动手来判的罪。

六皇子被关进了宗人府。

朝堂上,立刻变成了八皇子一家独大。

然后,宫里出了事——

八皇子的母妃意图谋害皇嗣,被当场抓获。孩子没事,但八皇子的母妃被打入冷宫,八皇子身上也有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

霎时,原本被看好的那些皇子,似乎全都没了上位的希望。

就在大臣们开始动摇,想要支持其他不起眼的、又或是年龄更小的皇子上位的时候,太子被放出来了。

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太子只是禁足,启圣帝可没有说要废了他。

三年未见,这三年的时间内,其他儿子又跟启圣帝马上就要死了一样拼了命地蹦跶,启圣帝对太子这个儿子的怀念与愧疚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何况,启圣帝想要将太子提前放出来,太子还以“自己确实做错了事,辜负了父皇期待”的缘由拒绝了,让启圣帝觉得他并没有那么想要自己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又或者说,相比较他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太子更看重与他的父子之情。

启圣帝一番脑补,把自己给感动坏了,等太子真的等了足足三年才出来,他几乎是将太子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导他如何执政,如何做一个皇帝。

无论是朝廷大臣,还是其他皇子,都觉得启圣帝简直是在逗着他们玩儿——

明明仍旧看重太子,却在之前给他们错误的信号,让他们以为皇上对太子以及那个失望之极,让他们以为其他皇子也有了上位的可能。

最后的结果,却是除太子外,其他皇子窝里斗,不但没了继位的希望,甚至把自己搞进宗人府的就有好几个。

若是父子二人的感情一直这般下去,两人似乎也不会走到太子逼宫这条路。

然而,启圣帝真的活得太长了。

就算中途太子又想办法消失在皇帝视线中好几次,但太子这个身份,已经成了启圣帝的眼中刺,父子俩的关系日益恶化。

后来,启圣帝试图挑起四皇子与太子窝里斗。

这个时候的太子与四皇子,真要算的话,实力相差不大——

太子占据着储君之位,名正言顺,归附者众多;而四皇子虽然没有储君之名,可是不但十三皇子,就连十二皇子也有意投靠,若他想,与太子也不是没有一争到底的希望。

俨然已成了京城贵妇人领头的大公主,因为已经明白自己掌权有多难,早已经放弃了这样的打算。但她手上的力量也不是儿戏,若是四皇子拿得出足够的条件,大公主也不是没可能帮四皇子。

连十三皇子在旁人的挑唆下,对那把椅子都有些意动,但四皇子在评估过后,却将十二皇子的那本名单,交给了太子。

而太子在得知大公主的诉求后,主动找上她,商量后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自此后,朝堂上似乎已经没人再与太子争锋。

然而,八皇子的母妃突然被查明,是被人冤枉,启圣帝将她从冷宫放了出来。

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这是怎么回事,但在一开始,却选择了冷眼旁观——

启圣帝之前拿着“储君之位”这根胡萝卜吊在皇子与大臣们眼前,将他们所有人玩弄在鼓掌之间,很多大臣因此被降职,甚至丢了性命,最后却告诉他们,之前的一切都是逗他们玩儿。

大臣们表示,人老了,经不起第二次惊吓。

启圣帝却不急,将八皇子的母妃放出来后就什么也没做,似乎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只是大臣们自己想多了,他并没有其他想法。

八皇子起起落落,已经对启圣帝足够了解。

他也是个有能耐的,就算启圣帝做出一副白莲花的样子,他也知道并深信自己母妃为什么会被放出来,所以哪怕不甘愿,他也不得不站到太子的对立面,为启圣帝冲锋陷阵。

八皇子先是游说了那些尚未投靠太子的大臣,威逼利诱,总算说服他们站在了自己一边,又靠着九、十皇子,在宫里找到了同盟,又许之以利,在宗室那边拉到了足够的支持。

虽则看起来仍旧有些寒酸,但在短时间内,八皇子确实聚集了一大批敢于和太子作对的队友。

若是启圣帝没几年好活了,太子也许就顺了他的意,与八皇子再次上演一场“夺嫡好戏”,就当是给启圣帝当个饭余闲暇的乐子——

古有彩衣娱亲,他作为启圣帝的儿子,顺着他的意让他晚年过得开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谁也不知道启圣帝还能活多久。

十多年前,大家按照自古以来出现的皇帝存活年龄推算,就说启圣帝没几年好活了,结果几年过去,他仍旧活得好好的。

几年前,启圣帝两鬓斑白,眼睛都花了,身体也比以往查了不少,隔段时间就要生一场病,大家也觉得,启圣帝大概快要不行了,所有皇子都使劲儿地造作,最后却坑得一群儿子一脸血。

如今,几年过去,启圣帝的身体似乎还越来越健朗了,连生病都少了,谁能确定启圣帝年龄到了,快要完蛋了?

启圣帝年过古稀,太子也年近半百。

启圣帝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可太子就算如今上位,可能也当不了几年皇帝——

当儿子的反倒活不过当老子的,也许争斗一生,直到自己死,也只能在启圣帝的手下讨生活,而且还会屡屡受他猜忌,被他打压,何其可悲?

太子不想再跟启圣帝手中的提线木偶一般,被他操控,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不由人,更不想为太子这个名头负累大半辈子,最后却没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

所以,他准备自己去取。

今日,就是他与贾代善等人商量好的,最合适的时间。

近日温度越来越高,但冬天储存的冰却只有那么多,宫里大大小小的主子们,可全都受不了这恼人的温度。

启圣帝年纪大了,愈发受不得冷,也受不得热。

最后经过钦天监查算日子,确定今日是出发前往避暑山庄的最好时间。

一个多月前,宫里就开始为今天的出行做准备。

太子等人也为今日,做足了准备。

林如海到底是文人,在太子等人眼里到底还是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只会拖后腿的文弱书生,所以这场逼宫,从一开始,就没有将林如海算在人数里。

如他这般的大臣都被留在宫中,等启圣帝一回宫,就会“死谏”,逼他退位。

林如海到底是忠君之人,得知自己不用彻底与启圣帝撕破脸,他自然是选择了答应。

但这并不是说林家就没有危险。

太子要逼宫,从头至尾需要瞒着的就是启圣帝,与对启圣帝忠心不二的那些大臣,至于其他人,人手有限,太子没办法完全将消息封死。

若是有人细心观察太子这段时间的人员流动,也能猜到他想做什么,难保不会有人想要趁着太子与启圣帝的人手厮杀时,从他们的后方出手,杀光了站在他们身后的中坚力量,最后成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而贾数等人需要做的,就是严防死守,不让其他人进入林家一步。

这样的庆幸不止发生在林家,也发生在贾家。

贾政仍在军营,贾赦在家,可他对贾史氏愚孝,在贾史氏面前根本起不了作用。而宁国府,就算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贾珍仍旧和自己那群莺莺燕燕滚做一堆,根本没有忧患意识。所以贾家真正做主的人,只剩下贾史氏与贾万氏两人,贾万氏虽是族长夫人,可因为矮了贾史氏一辈儿,也必须对贾史氏的话顾及几分。

贾史氏身边跟着鸳鸯,有什么话,都令她往外传-

启圣帝出行,就算说了要轻车简行,最后也仍旧是浩浩荡荡一群人,令人瞩目。

只是坐在最前头的启圣帝绷着脸,似乎很不高兴。

这时,突然吹来一阵风。

启圣帝坐在步撵上,清风徐来,倒是有些凉爽舒适。他伸手朝着脸上扇了几下风,似乎觉得舒服了很多,启圣帝干脆眯上了眼。

只是没一会儿,道路两侧突然蹿出来,拦住了启圣帝前行的道路。

“来人啊,快护驾!”

启圣帝慌张地大吼,“怎么回事,还不快去将这群人拿下!”

但经过一番打斗后,启圣帝身边的护卫完全有负于往日英名,竟如草包一般,在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内被前来拦截之人打败,一个个惊骇欲绝地被人用绳子捆住丢在了地上。

拦住启圣帝的一群人突然分开一条路,身着青绿锦袍的太子从中走出,一步一顿地走到了启圣帝面前,毫不犹豫地举起刀,不顾启圣帝惊慌失措的质问,一刀斩了下去。

“国公说您对儿臣早有防备,儿臣不信,可如今……”

他俯身,拿起一块打湿的帕子在启圣帝的脸上不停地揉搓擦拭,最后,“启圣帝”的脸竟变成了一个与之前只有五六分相似的男人的脸。

“呵!父皇果真好算计。”

然而有算无遗策的荣国公在,他早有准备。

太子带来人看着多,实则不足五十,真正的兵力,可是被贾代善带着去找他真正的父皇去了。

太子丢下手帕,大吼一声:“来人啊,有人谋害皇上,意图李代桃僵,还不快将他们统统围起来,决不能让犯人同党逃掉!”

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亲眼看见启圣帝的脸变成了另一个人,负责伺候“启圣帝”的宫女太监与侍卫早就吓傻了,哪儿还敢反抗?一个个害怕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就连烈日当空,也没能晒干他们身上不停冒出的冷汗。

伺候皇上许久,竟一直不曾发现皇上被掉了包,这可是要被看脑袋的大事!

但太子站在“启圣帝”身边,闭目望天,嘴唇紧抿,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们这群人的存在-

若非敏儿曾说,自己夺嫡失败回荣国府时,就连在昏迷之中也一直在念叨“影子”一事,贾代善还想不到启圣帝竟然为自己找了好几个替身——

他与启圣帝君臣相得几十年,可从不知道这件事。

为了防止自己猜错,他甚至问过太子,然而就算是启圣帝最为疼爱的太子殿下,也根本不知道启圣帝为自己养了许多替身。

原本只有一个,但在彩妆阁发展起来后,化妆技术愈发出神入化,启圣帝竟将藏在暗处的,一些只有身形相似,五官却差了几分意思的替身全都找了出来。

这次出行,因人员众多,启圣帝特地将队伍拆分,分成了五批人。

这五批人先后离开,相距不过十里,若是其中一队出现变故,后面一队立刻就能从发出的动静中发现不对,然后在护卫的保护中安全离开。

然而,这一次启圣帝失算了,因为贾代善几乎调集了京城城防的大半守卫,以及自己以前的老部下,足足十万兵力,同样分成了五批,四批将后面启圣帝可能藏身的四批人死死围住,不得离开,剩下的一批人则绕着这些想要去避暑山庄避暑的队伍来回巡查,唯恐有人逃脱。

护卫数量有限,在贾代善人人海战术之下,这些人的护卫很快缴械投降。

启圣帝身边的护卫是好差事,不但得有本事,还得有家世。一是为了牵制京中权贵,二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如今的状况——

若真出现了,只要将来人的家中子嗣抓住威胁,怎么也得让人投鼠忌器几分。

启圣帝身边的侍卫,不但要有本事,也要有家世。而且进入侍卫营的,大多是受看重的嫡长子,家族将他们培养成才,耗费的资源难以计数,若是折了,还能不能从家族中找到代替的人,可就说不一定了。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倾覆。

然而贾代善两个儿子,贾赦对习武一窍不通,又是太子伴读,根本就不需要给启圣帝当侍卫这个前程;而贾政,将贾代善虽然想要贾政也和他一般,靠军功挣前程,然而贾政性子迂直,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若是真将他放到侍卫营,也许要不了多久就能将那群不但有本事,家世也与贾政相差不大的人得罪彻底。

贾代善本人就是军人,以前的老部下对他更是尊敬有加,何必到启圣帝身边掺和?

要知道伴君如伴虎,以贾政的性子,真要是去当了启圣帝的侍卫,还不知道会不会因为什么时候的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得罪了启圣帝。

贾代善的两个儿子都没在里面,他带在身边的也都是自己在军营中的部下。这些部下的孩子就算想给启圣帝当侍卫,也根本不够格。

所以,当贾代善带人困住这些人的时候,根本没人迟疑。

反倒是这些侍卫,眼瞧着大势已去,又想着家中老小,干脆投了降。

启圣帝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后,贾代善在第三批人当中的一位闲散王爷的马车上,找到了启圣帝的踪迹。

就算被抓,启圣帝仍旧没有堕了自己身为皇帝的威严:“代善,你来了。”

他语气淡淡,似乎只是与贾代善聊天。

贾代善仍旧规矩地给他行礼,然后才到:“回陛下,我来了。”

启圣帝轻笑一声:“可以告诉朕,你为何选择了太子吗?”

贾代善低着头,叹气:“皇上,您忘了?从一开始,就是陛下将贾家推到了太子身边,若是太子成功继位,贾家自然能够继续富贵,可一旦太子失败,迎接贾家的,必将是惨淡收场。”

“你竟不相信朕能保住贾家?”启圣帝自嘲。

贾代善无奈,他倒是想要相信,可是敏儿的前世,贾家是什么结果?再者说,新帝上位,若想要清算贾家,启圣帝就算仍旧还活着,又能怎么样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

“就算陛下能保住贾家,贾家还能如如今这般富贵?”贾代善抬起头,“陛下,微臣知道,您当初将贾家绑在太子身上,不但是对太子好,也是为了贾家好。可后来情势逆转,这却成了您忌惮贾家与太子的理由之一。皇上,微臣,不得不选择太子。”

“同理,太子,也是被皇上逼着,不得不选择微臣。”

启圣帝与贾代善君臣相得几十年,对彼此的了解别说其他人,就是他们彼此的儿子都不一定有他们多。

启圣帝听得出,贾代善说的是真话。

可……

启圣帝神情萎靡:“朕又有什么错呢?”

儿子整天盯着他的位置,想要早日取而代之,为此不惜兄弟阋墙,父子相疑。越是到晚年,他越是感觉到力不从心,与身强体壮又野心勃勃的儿子们相比,他是如此的弱势,他甚至觉得,稍有不慎,自己就可能被人从皇位上赶下来。

就算知道他从小教养长大的太子不会这样做,他却忍不住怀疑。

越到后期,他越是忍不住,到最后,就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启圣帝叹了口气:“成王败寇吧。”他笑,“最后是被太子赶下皇位,倒是让朕少了几分不甘心。”

也许尘埃落定,启圣帝反倒放过了自己,心情疏朗了许多,对太子也没了怀疑与怨怪。

至于以后会怎样,他也不知道-

贾代善带着大半京城守卫去拦截启圣帝,剩下的人根本不足以保护其他人的安全。

然而意外的是,直到太子带着启圣帝回京,都没人趁机作乱。

因为剩下的皇子当中,唯一还想着夺位的只有八皇子,贾数一开始就用异能去了把皇子府。然而她却意外地发现,八皇子与九、十两位皇子坐在花园的凉亭中,就着小菜品着酒,半点没有趁机将京城掌控在手里的想法。

十皇子也许是喝酒太多,上了头:“八哥,你为什么要帮太子?”

就算喝了一坛子酒,八皇子的眼神仍旧清明,平静地吓人:“为什么不帮太子?父皇抬着我去跟太子打擂台,本就不安好心。”他嗤笑一声,“你不会还觉得,在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有机会上位吧?”

只要太子还是太子,他们这些皇子闹得再厉害,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被启圣帝看在眼里。

八皇子甚至怀疑,就算太子不是太子了,他们也不会被启圣帝看在眼里——

废了太子,不一样可以再立?

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废太子复立的记载。

“我一开始选择争,是为了母妃;如今选择不争,自然还是为了母妃。”

从小受人冷眼,他自然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被人认可,想要改变自己与不受宠的母妃的处境。

可事实却是,因为他的“争”,母妃失去了在后宫安稳度日的机会,被启圣帝毫不留情地打入了冷宫。

从那时候开始,八皇子就知道,他错了。

如今太子接受不了启圣帝的逼迫,受不了启圣帝的长寿,想要自己上位,他为什么要捣乱?

成本太大。

就算他如今将京城掌控在手中,可之后呢?贾代善手中的兵力岂是他能抗衡的。

若是不能将人抓住,等太子回来,他的下场又岂是如今可比?

唯一的机会,就是进宫将太子的妻妾抓住威胁。

然而,他能想到这样的办法,太子难道想不到?太子难道不会防备?

甚至于,他这会儿乘着马车在京城逛上一圈儿,一定可以发现,那些得到消息的大臣权贵必然已经紧闭大门,府上到处都是侍卫和仆从。

虽然并非上过战场历练的真正士兵,但想要将这些人家攻占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若不能赶在太子之前将这些人的家眷全都抓起来,后果一样不堪设想。

所以思来想去,八皇子选择了为太子让位。

若是太子成功,看在他如今的识相上,太子必然不会太过苛责他与九皇子等人;若是太子失败,逼宫一事,已经称得上是谋逆,他不信启圣帝还能对太子一如往日,还能不废太子。

太子废了,他才有机会真的上位,否则,一切的努力都不过是瞎折腾-

贾数有些惊讶,没想到八皇子竟是这样的想法。

但八皇子想通了,对她来讲是好事,她没有再留在八皇子府,而是干脆去了皇宫-

四皇子带着支持太子的大臣们站在往日上朝的金銮殿,神情平静。

他原本应该出现在太子身边,与太子一起承受启圣帝的责难,但被太子制止了。

“老四,孤知道,你是他们最后的退路。”太子当时笑着劝他,“孤与荣国公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没有这次,也会有下次。可你们不一样,若是到了时间孤与荣国公并没带着父皇回宫,你是直接称帝,还是保存实力谋求下次机会,都随你。只一点,别让这些支持孤的大臣们寒心。”

四皇子看着金銮殿上的大臣,他以为自己会紧张,会担心,会惶恐,但意外的,他无比平静。

不论怎样,这场让他们这些兄弟反目成仇的夺嫡,马上就要落幕。

有贾代善在,四皇子并不觉得太子会失败。

就算太子意外失败了……

四皇子看着殿中过半的大臣,他想,大不了再来一次逼宫。

他手上有八皇子的所有罪证,只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拿出来,就算是启圣帝,也不会再有机会将老八抬起来与他打擂台,到时候只有自己一个继承人,再有这些官员“死谏”,启圣帝就算不退位,也只能退位——

逼宫失败,启圣帝也不敢再对他做什么。

这么些年的斗争,他已经烦了。

好在,太子成功将父皇带回了宫,并且已经将启圣帝的退位诏书拿到了手。

只是四皇子带着大臣前去迎接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贾代善的身影。

而启圣帝与太子之间,却都带了几分对彼此的怀疑与戒备。

四皇子懵了,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怎么父皇与太子之间的感情竟然比之前还要差?

他让人去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贾代善在拿到启圣帝的退位诏书后,原本打算拿着去找太子,却没想到突然蹿出来一个刺客,拿着匕首就要杀启圣帝。

贾代善下意识地转身去护,结果身受重伤,在太子带着启圣帝启程回京的时候,也没能脱离危险。

而太子让人拷问,却得出一个“一山不能容二虎,一国不可有二君,否则于大夏有害”的破理由。太子亲自拷问的,他都不信,启圣帝又怎么可能相信?

可等启圣帝的人要带人过去拷问的时候,那刺客服毒自尽了。

在太子拷问的时候没有自尽,结果一被启圣帝带走,他就毫不犹豫的自尽了。

用的,还是他藏在牙齿里的毒、药。

太子与启圣帝都懵了,紧随而来的,自然是对彼此的怀疑——

太子还以启圣帝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贾代善,只要杀了贾代善,凭他皇帝的身份,太子根本奈何不得启圣帝;而启圣帝自然怀疑太子想要杀他,毕竟他退位诏书都写了,他这个皇帝已经是过去式了,根本不会有人还会对他出手,因为没必要。

除了太子。

因为若是太子留着他,只能将他捧成太上皇,而他原本的旧部心腹都在朝堂上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他们自然不会甘心给太子的人让位,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争斗。

何况那刺客本就说了,他刺杀自己,就是因为不想“一国有二君”。

就算在夺嫡最激烈的时候都没有闹崩的两父子,因为贾代善,终于彻底翻脸。

太子从出生起就是太子,且素有贤名,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大夏百姓,都对他继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就算他是在启圣帝“退位”后当上了皇帝,反对者也只有小猫三两只,还大多是启圣帝的心腹。

太子继位后,被称作承天帝。

原来的启圣帝被尊为太上皇,然而,他被困在宫中,身边全是太子的人,根本没机会向外传递消息。

继位第二日,被御医救活的贾代善让人将虎符奉上,同时,请辞解甲归田,并上奏折言明自己时日无多,唯恐后继无人,请求将爵位交由贾赦承袭。

承天帝悲痛难忍,却碍于贾代善身体不得不放人,但对贾代善的隔府侄儿与两个儿子关爱有加,纷纷官职三级跳,而贾赦贾恩侯也一跃成了真正的侯爷。

贾敬也因从龙之功,成了一等子。

而贾家,也成了大夏最得罪不起的权贵之家。

之后,该封赏的封赏,该下罪的下罪,好长一段时间的纷纷扰扰,好几个月后,才终于平静。

自此,这一场绵延近三十年的夺嫡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恭喜夫君被任命为巡盐御史,等任期一到,回京就能担任六部尚书之职。”贾数笑着看向林如海,“怎么样,是不是很开心?”

林如海无奈:“挺高兴的。”

林如海本身才华出众,之前就是二品官,又在好几年前就成了□□,如今太子上位,没有直接给他升官儿,而是让他担任两年巡盐御史,等回来就任尚书之位,再几年就能进内阁……

前路明晰,新帝看重,不出意外,他也有了爬上文臣最高位的机会。

这对从有记忆起就将林家未来肩负在身上的林如海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他自然是高兴的。

只是贾数的语气太过揶揄,让他实在无奈。

贾数逗了林如海一会儿,便正色道:“你被任命为巡盐御史,大约是太上皇与皇上两方角力,最后剩下的唯一人选。”

因为贾代善,也因为林如海之前修书的缘故,就算他站了太子,太上皇对林如海的观感也还不错,况且林如海也并未对启圣帝如何;而林如海本身即是新帝一派的官员,承天帝对他印象自然不差。

贾代善出事,新旧两位皇帝可以说是撕破了脸,对江南盐政这块大蛋糕,自然都希望自己人上。

可是太上皇与皇上两派泾渭分明,根本没人敢当两面派,他们又都不想让不是自己人的官员捡漏,最后只能往两个人都不讨厌的官员里面挑。

可挑来挑去,却发现只有两个人合格——

贾敬,与林如海。

若是将江南盐政交给他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也算得上是给贾代善的补偿。

贾敬其实是两人心中的第一人选。

林如海虽然有才华,也是贾家的姻亲,但毕竟隔了一层,不如贾敬与贾代善亲近。

然而贾代善虽然救治回来了,太医却说贾代善以前受的暗伤与旧伤一起爆发,恐怕没两年可活了,若是不好好调养,随时都可能离世。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上皇与承天帝只能弃贾敬而选林如海——

他们对贾代善有愧,自然不希望离世的时候见不到贾家最出众的小辈。

林如海自然清楚其中猫腻:“但不管如何,巡盐御史如今是我。”想到江南复杂的势力,他叹了口气,“也不知此去江南,是凶是吉。”

贾数却一点也不担心。

按照自己才穿越过来的情景,再结合原著,她基本能猜到,林如海在原著中为什么会在一年一任的巡盐御史上连任五六年,最后甚至死在了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

因为站错了队。

之前靠着贾家,站错了废太子的队,失败;之后又因为废太子与太上皇的原因,被直接归到了太上皇一派。

最初新帝上位,地位不稳,还需要仰仗太上皇的支持,自然只能从太上皇一派官员中挑选人担任巡盐御史一职,但挑太上皇的心腹,新帝自然不愿,那就干脆从废太子的势力中挑一个还没彻底被清算的官员先去占个位置,直到太上皇与新帝的势力分出最后的胜负。

这个人选从一开始,就是弃子。

因为无论最后太上皇与新帝是谁成功,都不可能让这个官员再在这个位置上。可之前那么多年,这名巡盐御史有没有可能一点银子也不捞呢?

不可能,因为就算他自己不想捞,其他人也会逼着他捞。

只要捞了,最后的胜利者就能将他这些年吃进去的银子全吐出来。

不管原著中林如海到底捞没捞,但他能在当时那种严峻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直到新帝站稳位置,开始清算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大夏蛀虫才“病亡”,足以说明他有应付那种情况的能力。

如今江南经过一次清算,势力肯定不比原著复杂,如今新帝帝位稳固,又有贾代善这面护身符,也不至于让林如海在两人之间再一次站队。

想到这儿,贾数突然开口:“我们马上要启程去江南,总要去贾家看一趟。”

除了贾代善昏迷的时候,以及他醒来之后,贾数还没去过贾家几次。

这次要去江南,怎么也要去跟贾代善说一声才是。

林如海自然无有不应-

贾数夫妇进了荣国府,见到贾代善的时候,发现他正躺在摇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

身边坐着三个十多岁的少年少女,还有一对七八岁的小孩儿在旁边玩儿。

见贾数进来,几个孩子纷纷上前唤人:“数姑姑。”

贾数笑着点头:“瑚儿,珠儿,元春,琏儿。”她看着与贾琏玩在一起的小姑娘,心里有了几分猜测,问道,“这是哪家的小姑娘,长得可真标志。”

贾瑚正想开口为贾数介绍,就听他弟弟抢先回答:“数姑姑,她是凤丫头。”

贾数失笑:“可是王家子胜表哥的独女,名叫熙凤的那个?”

王熙凤第一次见到贾数,竟一点也不害羞,落落大方地笑着对贾数行礼:“回数表姑,家父正是王子胜。”

作者有话要说: 营养液13500加更,么么~-

下午还有更新,不过不一定能赶在晚十二点之前写出来,大家不要等啦,比心~-

昨天我们这儿出了车祸,刹车失控,两个人就没了,就隔我们家一条街,听说到处都是血,吓得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