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 赐婚【第二更】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赐婚【第二更】

作者:柯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01:38:3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彻被她扑了个满怀, 两人的唇齿撞在一处,酥麻蔓延至四肢百骸。

仿佛一体的亲密让刘彻失去了理智,紧紧揽住她的腰将人贴进怀里,稍稍离开了些, 喘了口气, 唤了声阿娇, 又低头含吻住她的唇, 待察觉她微微启唇, 顿时被她甜得心尖发麻, 握着她的后颈,无师自通地深吻她。

胸腔里翻滚的都是想将她拆解入腹的渴望,刘彻好歹记起了两人尚未成亲, 用尽了自制力稍稍离开了些,见她唇色艳丽,又低头缱缱绻绻地含吻了两下,“阿娇,阿娇”

阿娇心里很清醒平静,任由他细细密密的吻落在眉间耳侧,权当自己是团棉花, 对方爱怎么揉怎么揉, 可能她就是那种会被渣男骗财骗色没脑子的人,但她乐意, 也兜得住,就无所谓了。

刘彻想要她想要得身体疼, 尤其她近在咫尺,又异常的乖顺,并不敢看她颈肩上被他出的红痕, 克制地平复好胸腔里翻腾的猛兽,给她理好被他揉皱的衣服。

阿娇嘿笑了一声,撑着手臂坐起来,“在外面确实有些不妥当,我们先回屋里再继续。”重生是把双刃剑,好事是可以预警,避免痛苦和危险,救下一些人,坏事是让她失去了热爱一切勇往直前的勇气,她胆怯了。

刘彻给她勾得心神不稳,握住她的手臂,无奈道,“不闹了,陪我坐一会儿,待会儿送你回去,我便要启程去雍州了。”一则还有政务,不好让随官多等,二则他也想快些处理完巡查的事,早日回长安城与她团聚,让父皇赐婚。

阿娇早已经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尤其她现在莫名的有些自厌自弃,“我是个意志不坚定拖泥带水的人,你嫌弃我啊。”他对别人可不这样,那想宠幸的就直接宠幸了,甚至都不管那是不是在亲戚家,不合适,或者是不是别人特意放的钩子,也自愿上钩,或者年纪差太大,会遭后人诟病为老不尊。

太多了,真的。

刘彻察觉到她情绪不太好,温声说,“不是,是因为想要堂堂正正娶你做我的妻子。”

阿娇一下站起来要走,“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只要离你远,不与你见面,就能过得很平静很快乐,就是正常的阿娇,而不是疯疯癫癫的阿娇,也不要给我送东西,我这辈子是不可能和你在一起的。”她始终带着第一世的记忆,永远也忘不了他曾经拥有过那么多的女人,那么多的真爱。

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王夫人、尹夫人、刑夫人、李姬、陈姬、柳姬,有写诗词歌赋吊唁缅怀的,有为其招魂的,有入茂陵生生世世相陪相伴的,哪一段不是感人肺腑诚挚真心

她被废长门,死后以翁主之礼葬在长安城东南三十里的霸陵县,那一块是阿母的墓地,是阿母给了她的尸身容身之所。

哪怕她理智地告诉自己,上辈子是上辈子,这一世是这一世,上辈子两人之间政治婚姻没有感情,她也做错了很多事,这辈子刘彻什么都不知道,他不该为上辈子那些事负责,但她依然很介意,很介意。

上辈子她不爱他,都在苦海里挣扎得喘不过气来,这辈子她心里有他,那些可预知的情形,光是设想一下,心脏便瑟缩成一团,连指尖都是疼的。

她无法下定决心,说服自己同他在一起,哪怕时间只截止到他需要子嗣之前,她也不喜欢这样反复无常的自己,远离他,她才能得到宁静,才能脚踏实地。

刘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握着她手腕的掌心一点点收紧,“阿娇,你在说什么。”

她才不要做那个在长门宫以泪洗面求他回心转意的阿娇那样的生活过一辈子就够了够刻骨铭心的了

阿娇一下就甩开了,用几辈子都没有过的大声说话,“我说你真的很烦很烦以后除了公事,你不要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了”

刘彻僵住,长这么大,还未曾有人用这样憎恶的目光,放肆的态度同他说过话,难堪,愤怒,更多的是迷茫心痛,“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没有一点预兆就翻脸,你心里分明有我,为什么要自欺欺人,说这样的话,如果是怪我刚才唐突,是我的错,是我逾越了,你不要生气了。”

她才没有自欺欺人一切错误的开始都是从他刺杀东它开始的,“你当初不如就让我嫁去匈奴好了我愿意嫁去匈奴我宁愿嫁去匈奴,也不想心怀愧疚,在这里跟你纠扯不清,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路上看见了,也全当做不认识我说得够明白了吗”

她很大力地用手拉手腕上的红绳,那线很牢固,她手腕和手指割出了伤口,血流不止,珠子裹着鲜血散落在地上,飞溅得到处都是,又把他腰间挂着的飞虎兽扯下来,一把扔出去老远,接着再不看他一眼,自己头也不回跑回了陶县。

她想一个人躲着哭一场,后又想起刘彻能准确地卡着时间找到她在陶县,大概是在他身边安插了人,就也硬憋住了,只是寒着脸把那些刘彻送的东西,连着盒子一起倒进了火盆里。

苏青苏云急忙要拦,“公主,您的手流血了。”

阿娇让她们都走开,等看着火盆里那些布老虎,钗饰,信,绢帛,全烧干净,这才让圆月把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叫出来。

“不是公主府和堂邑侯府的人,自己站出来,免得过后我查出来,闹得难看。”

陶七公主寻常待人温和,从不苛责,这时发难,众人面面相觑,噤声不敢说话。

苏青苏云见烧的都是太子送的东西,心知可能是出了事,也不敢隐瞒,出列求道,“公主赎罪,太子当初安排我们到堂邑侯府,只是想要保护公主的安全,并没有别的意思。”

苏青苏云是她刚重生回来那会儿出府时亲自招募到的游侠子弟,阿娇从未怀疑过,眼下见是她们,怔愣不已,但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追究的了,只是吩咐说,“你们走罢。”

苏青苏云恳求留下,阿娇同她们相处了三年多,很喜欢两个能干的姑娘,但还是让她们走了。

舍断离,她必须要果决一点,对大家都有好处。

另外又出来两个,一个是并州官员安插的,一个是宫里来的,剩下平姑是太后赐的。

也不知平姑这几年是不是也往长安城送了消息。

阿娇也未同平姑多解释,只是自己去沐浴,换了身衣服,进了书房,坐下来把这几年陈栩他们送回来的测绘抱出来,一点点开始整合绘图,整个人沉静到工作里,慢慢平心静气,累到倒头就睡。

第二日清晨起来,阿娇如常去了窑场,每分每秒都在忙碌着,渐渐也就想不起那个掏心掏肺对自己好的人,也想不起自己是如何用恶毒丑陋的嘴脸伤害他了。

洛三洛九不知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只见陶七公主先一阵风跑走了,主上在那树下站了半宿,山林里转了两个时辰,后头又在陶七公主院子外站到了快天明,回了驿馆后旧疾复发,高烧昏迷,再醒来时,写了两封信让立即送去了长安城,话语更少,不提阿娇两个字,不问并州事,不似以往会特意要玄色衣,政务缠身,每每忙到半夜,陶七公主四个字彻底成了忌讳,身边亲近的人,提也不敢提了。

被赶回来的苏青苏云洛一也没敢往跟前放,遣去别的地方做事了。

洛一端了药进来,刘彻一口灌完,等那阵苦药的冲劲过去,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了,“南并还是没有来信么”他放出了太子旧疾复发的消息,便是希望她听到,能想起他,他也不是没有自尊,只是想挽留她,不想同她这样,没有任何原因,就断了。

洛一稍年长,虽不识情滋味,却也跟着难受,他都想直接去一趟南并,把陶七公主绑来了。

那日主上在山坡下找了好几圈,找回了一只摔碎了的飞虎兽,一把染了血的红豆,大病一场,苏青苏云被赶出来,说公主把先前主上送的东西全都烧了,兄弟几人便大概猜到了一些,左右不过陶七公主狠心,要与主上分开罢了。

真是翻脸比变天还快,洛三先前多喜欢陶七公主,这会儿便有多生气,只碍于主上还挂心,便也都忍耐下来了,“说了,连药都没给了。”

她是真的不管他了,刘彻心中窒痛,将那串重新串起来的手串塞到竹筒里,心说她曾经拼死保护他,她性子又多变,他便要多一些耐心,可能她只是任性,过一久就好了,“把这个送去给她,我们尽快回长安。”

宫中来了消息,陶七公主无嗣的消息不胫而走,太后、父皇、母后都知道了,但这些事他都能解决,不会妨碍他们的婚事。

他已经写信回了长安城,父皇母后会为他们赐婚,她怪他也好,恨他也好,打他骂他也好,只要成了亲,两人绑在一起,她怎么闹,怎么任性,都随她罢。

他们五岁就定亲了,本就该在一起,为什么要分开。

算算时间,再过小半月,诏令就到了。

洛三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应了声是,去办事了。

洛一劝道,“医师说伤还未好全,不宜颠簸”

那更应该早些启程了,阿娇近来也回去长安城,他想去见她,刘彻心中有数,“乘坐马车,政务在路上处理便可。”

十月,临江王刘荣坐侵太庙,被征中尉郅都府受审,刘荣惊恐,狱中自杀,窦太后大怒,逮捕了郅都下狱,立刻便要东市问斩。

同月,皇帝偶感不适,诏陶七公主回朝看病。

阿娇知临江王是郅都的劫数,在郅都被调往京畿,再度受理宗室罪案时,便劝郅都称病推拒,但郅都为人刚正,奉了圣诏,阿娇阻拦不得,提前在临汾等着,诏她回朝看病的圣令一到,立即快马加鞭日夜不停往长安城赶。

她晚郅都没几日,又提前做了准备,所以赶来得及时,临江王昨夜自戕,太后刚让人抓了郅都。

午后处斩,她晨间到的。

阿娇让陈云陈栩去大理寺盯着,自己直接进宫,先去见皇帝舅舅。

南并在四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富庶的天府之国,自南并通往其他州郡的货运来往不绝。

盐、铁、织、粮种哪一样拿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陶七公主出了名的不藏私,哪个不懂新工艺的籍臣、农人、匠人去请教,都有专门的学官教授,哪里有了天灾需要支援,南并也先将钱粮送往国库,再由国库下放灾粮,因而非但并州的百姓拥戴她,朝中上下也有不少臣子对她连声称道。

太精细的图文刘启看不懂,但治栗内吏们赞不绝口,再加上并州上缴的税银逐年递增,刘启就有些后悔当初答应把她嫁去匈奴,幸亏这婚事是黄了。

只外甥女年过十五,有这样的才干,婚事上考量得就多些,刚知晓她子嗣有碍,没到一个月,便收到了儿子的来信,说想娶陶七做太子妃,请他赐婚。

刘启起初是不同意的。

一则四年前悔婚过一次,再提婚事名声不好。

二则堂邑侯府如今风头无两,陶七掌握着南并三郡的实权,将来再做皇后,外戚干政,于汉庭是不小的隐患,当年诸吕之乱前车之鉴后人之师,不得不防。

三则是无嗣。

太子妃无嗣本就是大忌,再加上他这外甥的脾性非一般的善妒霸道,先前两人定亲,长年殿连婢子都无,再看她十二岁远走并州,将封地治理成富庶国,便可知她绝不是屈居人下的性子,到时必然闹得鸡飞狗跳。

他的顾虑,儿子在信中都提到了,信上说他心悦于阿娇,非阿娇不娶,阿娇一无亲子,二来心向汉庭,三则堂邑侯府并无成器的弟子,外戚一事他心中有数,子嗣将来可去母留子,太孙养在阿娇名下,就是阿娇的儿子。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打消了刘启的疑虑,虽然他还是不太满意这门婚事,但毕竟儿子遇刺重伤,大老远先送信来开口求赐婚,他想想也就答应了。

赐婚的圣旨已经拟好,只望阿娇将来能像王皇后一样,做一个贤内助罢。

阿娇给刘启把脉,得出的结论与师父的差不多,便并不多言,只开了些养身提神又能止疼的汤药,“没有什么大碍,舅舅好生养着。”她回去再想想办法吧,刘启是个好皇帝,没有他,没有文景之治,汉庭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阿娇心里很敬重他。

刘启先叮嘱了她一事,“你皇祖母最心疼你,你大表兄软弱,自己受不住重压,自戕了,他的死和郅都无关,你祖母却要斩了他,万事孝为先,老人家哭闹起来,我无法,郅都是个忠臣,同你也熟识,你便帮着劝一劝罢。”

“好。”阿娇看了看日头,便想早点去长乐宫,被刘启叫住了。

赐下圣令之前,刘启多问了一句,“你无嗣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太子来信说将来旁的女子生了孩子,去母留子,养在你名下,你会待其为亲子么”

儿子在信末叮嘱了好几遍,言不要与阿娇多说,尤其不能与阿娇提起去母留子的事,只直接赐婚便可,刘启不以为然,他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说,有什么不能问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