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 城第5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和汉武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城第54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作者:柯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01:38:3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彻回宫后, 先去长乐宫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

到了昭阳宫,王娡起身迎了出来, 见他大氅上落了一层雪花, 给他轻轻掸去, 又让绫香去盛了姜汤来,语带了些责备, “怎么大冷天想起去打猎了,都猎得什么了。”

刘彻笑了笑,“天冷才出去动一动,暖和。”

王娡笑问, “听人说你在洛阳,可是有奇遇了, 那薛舞本是高门嫡女,家里藏书阁藏书之众,在颍川,乃至洛阳一带都是极有名声的, 薛舞又和旁的女子不同,多读了许多书,那般家世教养,竟也穿上羽衣,献上一舞,可见是真心对你了。”

刘彻自小不喜姜汤的味道, 只慢慢喝着,此番去了洛阳,倒是对洛阳、颍川两地的私学之风开了眼界。

除各名门世家、公侯大族里,延请名士教导族中子弟外, 还有不少书馆、乡私塾、经馆、会庐,道、法、黄老、经学儒术、刑名,方术、计然等,都有学庐。

种类也不一,书舍书馆、乡私塾多做启蒙用,经馆、经庐这些专经研习的私学,有的设在经学师家里,有的则开山立派,广收弟子,延请的名士经师,学识声名甚至高于刚刚兴办的太学,更有公侯贵族,请名士大儒入府开舍,天下学子慕名而来,投于门下,少的数十人,多的也有数千上万。

年前王臧赵绾一案,士林初显翻覆乾坤之力,已是不容小觑,更勿论如今丞相,太尉,诸侯王,也多有开府纳士之风,田蚡权柄滔天,广纳天下儒生,窦婴虽是被太皇太后厌弃,退居家门,却照旧为游侠之首,振臂一呼,千万人应召矣。

“彻儿”

刘彻将手里的碗递给绫香,回道,“已经给洛阳令赏赐下了厚礼。”

东西都不是直接赏赐给薛氏女的,看来是真没入眼了,王娡松口气,却也有些失望,“这等奇遇,玉成了,也是一段佳话呀。”

刘彻解释了一句,“月前才在祖母宫里,推拒了两个女子,这会儿也不好在外乱来。”跳一曲舞算什么奇遇,阿娇重生而来,那才称得上奇遇二字,她身上好些秘密,他都还未曾知晓,也看不透她这个人,功名利禄什么都不要,四处奔波,如今连他,想博得她一点注意,都是万难了。

王娡一听便知是搪塞,一国之君哪里需要顾虑这些,汉庭几代皇帝,莫说女子,便是男子,惹得人非议,也拢来身边,尤其她这个儿子,若说会因顾虑东宫禁女色,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但儿子这样说,她便只好当成是这样了,薛氏女入宫,她虽可以拉拢,却到底不比族里的人贴心好使唤,儿子对谁都是一样的托词,便看谁家手腕更高明,能博得圣心了。

亦或是因阿娇的原因,连带其它女子也厌恶起来了

王娡不确定,又摸不透儿子的想法,只得暂且搁到一边,说起朝上的事,“你打算复用窦婴么我听人说,丞相和窦婴商量,想买一点地,扩建宅子,被窦婴骂回去了,只是买一点地建宅,窦婴竟敢在酒席上侮辱丞相。”

她说着,就似生起气来,“一国之相,太后的弟弟,我还没死呢,他们就这样对待我弟弟,等我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呢。”

刘彻温声劝了两句,“许是有什么误会,舅舅家三千姬妾,只怕是将未央宫给他住,也是住不下的。”

王娡不赞同,却也因为他这声舅舅缓和了神色,“能有什么误会,定是看不上我们家底薄了。”

刘彻本是借机敲打一二,母亲没听出来,他也不再提,只是说,“我另将田府隔壁的官宅赐给舅舅,舅舅打通了住,不够以后再说。”

王娡知好歹,又道,“彻儿,你放心,母后不会让你为难,定会让丞相管好族人,晨间他来,母后已经敲打过他了,让他不要太放肆,丞相对汉庭,对你忠心耿耿,是可信可用的人。”

刘彻笑应了,对她的话未置可否,田蚡擅巧言,在母后面前又素来乖觉,他便是实话说,母后也未必信,当初田蚡一面撺掇赵绾王臧奏请勿奏事于东宫,一面在背地里找好退路,密信请淮南王刘安入京,如此一来,他与祖母相斗,他若胜了,田蚡立下大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败了,帝位被废,人他也选好了。

韩嫣在外经营信传点,截获了密信,信就在他手中,如今不发,一则田蚡尚且还有用处,二则多少看母亲的颜面,三则眼下还不是时机。

田蚡此人,奸猾,私利心过重,贪得无厌,是非死不可的。

只看是什么个死法,如何死的有用些。

刘彻垂眸遮住眼底的杀意,叮嘱绫香绫露照顾好母后,回承明殿批阅奏疏,私学、游士、游侠这两件事,也要尽早有个应策。

刘彻让南平去召严助、钟军、徐乐等人,承明殿议事。

南平刚去没多久,谒者周云来报说丞相求见。

刘彻眼睛也未抬,“宣。”

田蚡先是谢恩,乐呵呵地说想举荐两个门客为官。

刘彻温声问,“丞相认为什么官适合他们”

田蚡笑道,“臣腿酸,可否让臣坐下说。”

刘彻让周云摆了圆蒲,田蚡身材瘦小,样貌丑陋,与他说话实在谈不上赏心悦目,偏偏田蚡一待常常一下午,刘彻耐心快要告罄了。

田蚡把两人的情况说了一遍,都是儒生,“可任中大夫,谏议大夫,陛下决策不定时,可同他们商议。”

刘彻让尚书令拟旨,待尚书令与田蚡拿着旨意出去,脸上的表情极淡,手里的奏疏搁在案桌上,发出沉闷的轻响。

刘彻起身,吩咐南平去承明殿。

几人候了小半个时辰,正坐着饮茶议事,要起身行礼,刘彻抬手一压,上首坐下,直言问,“此番前去洛阳,颍川,见不少精庐,势比太学,诸卿可有良策。”

几人都是近臣,都清楚天子为何有此一问。

年前明面上是定策,继续与匈奴和亲,却早先便把有飞将军称号的卫尉李广派到了云中郡屯边,中尉程不识屯兵雁门,天子意在匈奴。

此决议乃国之大事。

自高祖白马之困后,汉庭再未出过此等大事,必然是慎之又慎,朝中局势稳定是一,人众一心是一倘若大军出塞抵御匈奴,天下诸侯趁虚而入,反倒危及江山社稷。

私学、游侠看似与内弊沉疴无关,其实不然,士林若不与朝廷靠拢,反而投奔诸侯王门下,为侯国效力,不以朝廷为正统,实乃头等一大祸患,再加上江湖游侠投身门下,振臂一呼,侠士,百姓倾心、倾家追随,声势之浩大,不可小觑。

若非想除去这两大祸患,秦始皇也不必背上焚书坑儒的恶名。

显然始皇帝这一招不好使,刘彻不得不慎重。

想让天下人以汉庭为尊,为朝廷效力,天下归心,是很难办的一件事。

秦庭严法苛政,以暴力集权,弊端颇多,刘彻眉头紧蹙。

严助先行礼回,“只怕很难,侯王乡绅士族出钱出力,请名士,邀大儒,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是为他们效力,太学虽说是最高学府,但毕竟规制,名额人数都有限,且”

严助稍一停顿,又继续说,“譬如丞相管太学,什么人入太学,经了他的手,只怕难免权财交换,真正的有学之士未必进得来,进来了,也不是天子的门生,而是丞相府的门生。”

他说完,便忍不住抬头看天子的面色,这毕竟是皇太后亲眷,近来十分荣宠

刘彻并不多说,只让他们继续。

徐乐略安心些,继续道,“臣建议,兴办官学,各郡、县皆起官学,自幼儿启蒙,一层一级,直至太学,读书不必再依附豪门士族,学成后,自然不必再为其效力。”

严安道,“此计虽好,然牵连深广,只怕施行不易。”

他不用往下讲,几人心里都清楚,士族公侯们之所以能雄踞一方,除了地位,财力,就是对文籍,学识的掌控力,将读书、开蒙昧的权利牢牢握在掌中,才能保子息富贵绵延。

兴办官学与诸侯王、甚至是地方豪绅们的利益相悖,政令一出,头一个要反对的,就是朝中大臣。

东方朔跟着一道来的,这时便笑道,“只怕陛下下了诏令,丞相是第一个要反对的。”田蚡广招儒生,养士,听说谁有才学,他都招揽来门下,门客三千,堪比战国四公子,他要将天下儒生握在他一人手里,如何会同意兴办官学。

刘彻知晓当初田蚡答应推行太学,是因为太学是长安学府,是荐官的入口,方便他索要官职,壮大门府势力罢了。

刘彻倒不把田蚡放在心上,知晓削诸侯王,除国,天下十四州一百又三郡尽在手中才是关键,否则做起事来,束手束脚,便是想兴官学,也完全动弹不得。

刘彻面沉如水,又问,“诸卿可还有其它良策”

严安起身行礼,“臣荐一人。”

刘彻起身将他扶起来,“爱卿直言便可。”

严安提了董仲舒。

刘彻一怔,董仲舒他自然是知晓的,此人原是父皇时的经学博士,名声极大,刘彻对名声大的饱学之士通常很尊敬,但前头太庙着火,董仲舒竟是上书言,他所作所为已经触怒了上天,火灾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他一怒之下下诏斩首,多少是惜才,隔了一日便赦免了他的性命,此人倒也懂得变通,此后不再故弄玄虚,说些灾异天象的事,刘彻便也不理会他了。

严安少年成名,名扬四海,又学富五车,他此时提董仲舒,显然是推崇备至。

刘彻应了,“三月时再举贤良方正之士,照旧是问策,让董仲舒上书答策罢。”

严安应声,几人行礼告退,刘彻回宣室看邸报和奏疏,又令尚书令拟诏,寻擅治水工的工丞。

吴寿拟定好,刘彻看过,又让他添了两句,“比秩千石,赐爵大夫。”

吴寿应声写了,领着尚书丞们誊抄旨意,好发送到各郡县官府。

到三个月后阿娇身边的斥候送了信来,斟酌再三,令大农令韩安国为巡察御史,巡行兖州,司马相如为御史丞,随行兖州。

阿娇收到刘彻来信,知晓他派了大农令韩安国来,心里着实松了口气,皇后的身份虽然贵重,但她又不能亮出来,而且在兖州这些地方,山高皇帝远,就算是亮出皇后的身份只怕也不好使。

但韩安国不一样,他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名将,文能出谋划策,武能带兵打仗,年岁高,非但景帝信任他,在刘彻这里也颇得重用,现任大农令,国库钱粮,各地赋税,粮仓储量他比旁人清楚,持皇帝诏书,便可调用赈灾粮仓,再加上巡查御史的身份,兖州官员需得听他调遣,当真发了洪水,也能及时应对。

浊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史书记载得简单,上辈子她又居后宫,并不知晓具体是哪一河段发了洪灾,只隐约记得定陶、濮阳两处是两位表兄的封地,在受灾郡县的名单里。

如此往回推,可圈到浊河三百里范围内,三百里距离不算短,多有险山要塞,三个月里阿娇带了六七个治水的河工,沿着浊河河道一一查验,尤其修建有堤坝的郡县,免不得要调派工事记录谱,地州志,水纹志,查看过往的发水、修河旧事。

他们挂名到朝廷太仓令工臣的名下,文书诏令官印齐全,倒也没受地方官府为难,只是河道决堤通常是在夏季,春日来排查,从官员到河工,都十分怠惰,修检河堤,也并不上心。

阿娇只是拜读过一些治理黄河水的典籍文书,并没有实际治水的经验,所以只是一些勘察方法,以及水土分析,如何治理,要在什么地方修建分水渠,基本都是听河工的意见,倒是这次招募来的河工里,有一个叫姚公的,他的看法和后头的治河名臣贾让十分接近。

“河内,酸枣,濮阳,定陶,历城都有修筑防汛河堤,河堤加得很高,很厚,但还是抵挡不住浊河水。”

姚公年过五十,生就是浊河边的人,“处在决口附近的村落乡县,最好是往内迁徙,譬如禹县,左边是浊河,右边是济水,地势平缓,一旦河水外溢,两面受灾,很难逃出生天。”

贾让出生在此后的几十年,他的治河三策里也说,在合理修建堤坝也挡不住浊河水的情况下,不如放弃与水争地,虽然安置百姓,重新起家业要花费很多粮财,百姓会怨声载道,但长远来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毕竟年年修河,救灾,钱粮灌进来,一样是个无底洞,适当迁徙,一劳永逸。

可现在她知道濮阳、定陶会有水灾,能说动百姓们往内迁徙么

迁徙到什么地方,将来生活又有什么依仗,这些都需要考量,别说兖州的郡守,郡丞、各县的县官不会同意,便是当地的百姓,也只会当他们妖言惑众,不拿棍棒打他们就算好的了。

尤其眼下春耕在即,正是农忙时,更不会有人听他们说话了。

河工花三个月的时间,圈出了最可能决堤的四个口子,其中有一个是濮阳灢子口,阿娇对灢子口有印象,因为五年后,这里会决堤,水淹十六郡,她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刘彻亲自带着十万士兵,来濮阳堵河堤口,这次填山堵口,管了八十几年。

一直到西汉末年,黄河水又泛滥,王景修河,十几万人一同修几年,修出黄河大堤,这一管管八百年,显然是修河堤比较有效,但劳力发动太多,牵连深广,要不要修,什么时候修,得看刘彻了。

自出了九江后,阿娇一直打扮成男子模样,化名乔七,姜奉之等人各有官职,跟着阿娇走了这几月,早已猜到此行的目的,分析时弊后,也只能望河兴叹,“只能像乔大人先前做的那样,一方面发动县官河工疏通河道,一方便先备粮,备草药,选址新建安置点罢。”

哪怕是韩安国来了,也不可能勒令百姓搬迁。

在河水没决堤的时候。

郭舍负责查访这四个决口附近的乡镇,村落,计册人数,预估介时需要的安置房,救灾粮的数量。

安置点暂且拟定了四处,一是魏郡的邺县,一是广平,三是陈留,四是东平,四处里面有三处是山高丘陵,阿娇尽量选择有矿脉,又山势平缓的山脉,这样修建了储存粮食的房舍,预估出现偏差,也不算做白工了。

再者以开矿的名义建安置房,反而不会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烦事。

工事一起,一行人忙得脚不沾地,阿娇连刘彻的回信也顾不上了,到兖州郡大大小小的官员携百姓们出城迎接韩安国,她还在广平山上指导建房,和官府打交道的事如数交给了姜奉之和郭舍。

阿娇身份是河工,也就不用出面了。

韩安国虽是接了诏令,赶着春耕时节来了兖州,心中却满腹疑虑,见了姜奉之和郭舍,又看过他们呈上来的舆图、水文文书,依然是将信将疑,“酸枣到濮阳河段,河床淤积,一旦暴雨,确实容易水漫山田,昌邑济水这一段,也确实欠修,水位上涨后,有决堤的可能,可眼下是三月,只怕不会有暴雨。”

姜奉之行礼,“有备无患罢了。”

韩安国颔首,他虽然不以为浊河水会决堤,但皇帝的人既然查出来了这些问题,又派了他来,他必然是要把事情办好的。

多的韩安国也不管,当即便下令,让兖州太守调兵修河道,又照姚公的建议,在濮阳东穿渠分水,浊河水位一旦上涨,便打开闸口,分流入漳河,过乐成再重新汇入浊河,灌入渤海。

穿渠是一件大事,但韩安国并没有管太多,一则这是皇帝的旨意,二则他仔细看过河工呈上来的修筑计策,尤其建设东、西两道分水石堤,是一举多得的数利之举,汛期可以开高处的分水口,泄洪分流进漳水,旱期时,又可开低处的闸口,河水缓缓流入水渠中,灌溉冀州的土地,冀州、兖州百姓都有受惠。

他下令下得爽快,几乎整个兖州都忙碌起来,方含和兖州郡官吏,乃至于住在这儿的东平国国主,隔壁赵国国主都亲自来拜谒,旁敲侧击他的用意。

韩安国也不多讲,问就说是陛下的意思,他领了诏令,听陛下的令行事。

两个月过去,淤堵的河道基本疏通了,姜奉之调拨银钱,给招募来的河工及百姓发放银钱,薪粮很高,非但兖州的百姓来争工,周边两郡的百姓,也有不少人赶来挣钱。

赵王刘彭祖、定陶王刘乘聚在濮阳码头边小楼上,立在窗边看河滩上熙熙攘攘,开凿的开凿,背土的背土,每个人都干劲十足,穿渠二十里,这些人像会吃土一样,两头并进,一日一个样,两个月过去,眼看就要接上了。

从没有见过这么快的工事,难得有此盛景,刘彭祖每日都来河滩上望一望,这时看水渠快要接通了,莫名地跟着瞎激动,“听表兄说,咱们这个弟弟特别喜欢折腾,而且精力旺盛,作风强势,臣子们要是想着,今日提一件事,明日斟酌再办,咱们弟弟得把他们关在布政殿,龙厕借给他们用,茶水膳食准备好,保管让他们有个定论,再回家,甭管千秩大臣,王公贵族,还是末位小吏,出了未央宫,哪个不是面有菜色,听说还有那贵门子弟吃不了那个苦,干两月干不动了,主动辞官归家的,现在这是不满足折腾京官,地方上折腾了,看这声势浩荡的。”

定陶王刘乘手里的扇子摇得飞快,“关键是兜里有钱,你看发的白面饼子,非但管饱,傍晚间还可以领得一些归家,兄长你地大,不了解,寻常人家一年也吃不了几个白面饼子,大米饭更不用说了,你看袋子沉甸甸的,谁不眼馋。”

像他这样,封地小得转不了身的诸侯王,特别的能理解民生疾苦。

刘彭祖嗤笑一声,“不是内府的钱,也不是国库的钱,便是朝廷大臣同意,祖母也不可能答应让他这般挥霍父皇留下的积蓄,韩安国说,这修筑工事的钱,是并州一个富户捐赠的,连东坪山上开矿的钱也是。”

刘乘更羡慕了,“我怎么没碰上这样善良的富户。”

刘彭祖鄙视地看了他一眼,“哪里是什么富户,并州是皇后的封邑,眼下虽是归了汉庭,但并州粮庄、盐山、冶铁都还在皇后手里,啧”

刘彭祖轻哼一一声,“吃这样的软饭,咱们那位弟弟,倒也吃得开心。”

刘乘咂舌,他咋就娶不到这样的女人。

刘彭祖看了眼艳阳天,继续嗤笑,“看他这瞎折腾,万一没用,不是闹了个大笑话。”

刘乘听了,决定就在濮阳住下了。

阿娇忙碌几个月,防患于未然,虽然累,但也希望水灾不要来,且疏通了河道,修筑了工事,无论如何都是好事,并不算白费功夫,越是临近五月,阿娇越是放心,过了这一坎,接着加固河堤,至少这几年,浊河不会出大问题,刘彻可以安心专注朝内,她也可以继续攻略茶园和煤炭,争取下次张骞出使西域,茶叶可以换回马匹。

但工事结束后不到两天,还不等兖州官员非议抱怨,兖州、冀州、乃至豫州,一齐变了天,暴雨接连下了几日不见停,不用韩安国再提醒,兖州太守方含就已经领着河工官员迁徙河道两岸的村民了。

刘乘和刘彭祖被暴雨阻隔在了濮阳,看外头积水淹没村舍街镇,连害怕都忘记了,抱在一起打抖,“难道真有真龙天子一说,陛下弟弟是怎么知道的,天呐”

自酸枣到濮阳的浊河、济水交接处,虽然已经挖掉了淤泥,疏通过河床,但暴雨冲刷过山脉,泥沙顺流而下,河床抬高,河水依旧蔓延到了定陶、濮阳两地,韩安国心中极为震动,更不要说从头到尾完全懵住的兖州官员,看向东边长安城方向时,莫不敬畏震骇。

百姓们早先便知晓是天子派了韩安国大人来疏通河道,修水渠的,雨还未停,欢呼声就起了,对着长安城的方向,跪地拜谢,高呼万岁。

兖州上下再不敢胡乱应付,人人尽心竭力,营救的营救,调兵迁徙的调兵迁徙,分发粮食的分发粮食。

连阿娇运到山上藏着的粮食都没怎么用上。

姜奉之、郭舍、杜荃几人瞠目结舌,“从没有见过反应这般迅速的官僚,简直万众一心一气呵成。”

新挖的渠道还没填上石壁,但分水闸一开,河水灌出去,濮阳受灾并不严重,下游的东平、禹县、清河都保住了。

暴雨连下十六日,但灾情算不上严重,至少死亡人数未过五百,在这样的洪水面前,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新播种的田地毁了,来年百姓们没有收成,姜奉之把山上存着粮食的消息告知韩安国,韩安国心中说不出什么感受,迅速调兵运粮,分发粮食,被洪水摧毁的村落,也一并往高处迁徙,安然有序。

天放晴后,阿娇走访各个村落,看各家皆有粮食渡日,未曾出现人相食的情形,放心了些,等接到朝廷发放来的宿麦麦种,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

平安渡过一劫。

姜奉之几人以为阿娇是刘彻派来的,所以待她还是如常,问可是要折转九江。

洛小八早就想催促了,“主母容禀,先前主上便来信,让属下强行带您离开兖州,您不同意,现在兖州诸事安定,又有大农令坐镇,您总该回去一趟罢,两年了。”

刘彻是挂心她的安危,不让她待在兖州,一直要她回洛阳,隔个十多天就来一卷信,后头谎称他病了,要她回去看他,阿娇知道他是耍赖撒谎,再加上工事紧张,也不愿斥候就这样来回奔波浪费脚力,索性信也不回了。

但确实挺久没见,距他上次来信讲荤话,说久旱盼甘霖又过去了小半年,想来是憋得慌,最近的信里,脾气越来越大,只差拿着绳子跑过来捆她了。

阿娇便朝姜奉之、郭舍几人道,“请先生们回九江,茶园的事暂且要托付给先生们了。”她回一趟洛阳,会直接北上,先去一趟雁门关,煤矿的事始终是个结,关乎人命,不解决这件事,她始终不能放心。

姜奉之几人和她熟识,知晓她的脾性,便也不客套推脱,收拾行礼,取道九江。

待阿娇吩咐宁仪收拾行礼,启程回洛阳,洛小八才反应过来,几乎一蹦三尺高,“主母这是同意回去了么”

阿娇点点头,洛小八兴奋地哇了一声,“我这就先赶回长安,通知主上”

他说完,也不听阿娇的喊声,当真是什么都不带,牵了一匹马翻身上去,一下就只看得见尘土飞扬了。

阿娇哭笑不得,“也不需要激动成这样罢。”

洛二武艺好,性格则闷,话很少,洛小八先一步走了,他便跟上来,做牵马的仆射。

定陶离洛阳,倒不如九江离洛阳远,似洛小八快马加鞭,一月能到,阿娇想着要回去见他,心里倒有点别扭羞涩起来,主要她这两月上山下乡,风吹日晒,不照镜子都不知道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宁仪收拾东西进来,看阿娇对着镜子眼睛眨啊眨左看看右看看,忍笑道,“主母只要不伪装,就还和以前一样美,先前洛小八还说,人比人气死人,都是一样在外跑,主母晒不黑,他和洛二就晒成炭团了。”

阿娇上下打量自己,脸还好,只是皮肤有一点点粗糙,一路上她调点面膜敷一敷,养个月半,也就好了。

就是手,粗糙了很多,先前在宫中养得莹白柔滑,这会儿又长茧子了

手背上好看的窝窝也不见了

刘彻那个混蛋,最喜欢捏着她的手玩,阿娇泄气,又很快打起精神,立刻写了个方子,先让宁仪去准备药材,这可是异地恋,每一次见面,形象都很重要,久别重逢,她一定不能灰头土脸的

宁仪还以为她是哪里不舒服,看里头有不少牛乳瓜果,又不像,稀奇问,“主上这是要做什么”

阿娇脸红,“是要做美容用的药膏,能让皮肤嫩一些,还可以变白,多买一点,到时候宁仪你一起做。”

没有女孩子不爱美的,宁仪每回出门,碰到太阳大,总也从头包到脚,听阿娇这样说,高兴地拍了拍脸,“那感情好啊,属下这就去买”

午间收拾好马车,照旧伪装成商队,一行人便启程了,先前一直忙,倒不觉得想,现在在马车上,回洛阳,就常常想起他了。

路上也常听见和他相关的传闻,许是兖州的事传回了长安城,陛下真龙天子的呼声越来越高,神化得离谱,毕竟未卜先知这件事,在古代还是很震撼的,尤其这个人还是皇帝。

又有董仲舒上奏天人三策,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这回是捅了马蜂窝,沉寂许久的太皇太后下懿旨申斥,免了董仲舒讲经博士的官,若非刘彻拦着,定也是被砍头了。

阿娇有些能理解祖母的想法,祖母尊黄老,扶持她的诸窦都习黄老,如若连这点也守不住,那她以后就什么都不是了,处在她的身份上,要反对也非常简单,只一个孝字,便要压得刘彻翻身不能。

因为刘彻想要推行儒家学说,想给统治和被统治阶级披上一层温情的外衣,想要利用儒家三纲五伦实现大一统,使万众归心,以仁义礼智信约束、教化民众,孝悌当头,他必然要做好这个表率,哪怕只是明面上的。

要动,也要等一个好时机。

刘彻在这件事上一直做得很好,哪怕始终与祖母政见相悖,天下也无人能指摘他什么。

并且他这几年,比起上辈子,可是自由了不少,很多事也提前了,譬如此次上书,虽然未成功,但董仲舒一旦站出来,刘彻表明了意图,他便博得了天下儒生的支持。

哪怕刘彻其实并不尊儒术,学了些儒学,也不过想利用儒学罢了。

这是他自秦二世而亡看出的教训,外儒内法,以刚强的手腕保证政治制度的施行,又披上儒学的外衣,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之思、情同信,天下人莫不信服。

他借儒家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则借他,成为官学正统,相互利用罢了。

相反,祖母的反对就显得有些无力了,兴许是意识到,刘彻已经不是想废就能废的孙子了。

祖母这次动不了董仲舒,以后就更动不了了。

这一世,只会比上一世更好。

阿娇心情好,早晚各敷一次面膜,到了荥阳的时候,整个又有点当初在宫里时的样子了。

直至洛阳城外,宁仪也白净了不少,看阿娇神思不属地擦手脂,笑盈盈地说,“唉,这几日才觉得主母是女子。”

行宫在城西,马车要从城东进去,想着马上就要见面,阿娇心脏病了似的,心跳一下快一下慢,后头又想起,不定刘彻要问她要礼物,她要说没有,或者是忘了,肯定不高兴,连忙让停了车,自己带上个面纱,找书肆胡乱买了两支笔充数。

出了书肆还想去一下商肆,想买身好看的衣服,再买对玉耳坠来带,人还在摊子前挑选,整个人就从后面被捞住了,一下就被扛起来丢到了马车里,速度之快,便是阿娇一身武艺都没反应过来。

阿娇认出了压着自己的人,很是想念,才想说话,察觉他身体的变化,顿时脸色爆红,手握成拳头就要打他,“你这个色狼”

刘彻埋头就亲,虽然马车四周有围挡,但毕竟还在大街上,阿娇脸皮再厚再开放也做不出这种事,手脚一起并用,挣扎着要起来,岂料她一动,压在身上的人闷哼一声,身体一震,随后一僵,瞧着她,眼底闪过些不可置信,紧抿着薄唇,一动不动了。

阿娇一呆,察觉到腿上有一点润湿透进了布料里,再去看他,见他虽面沉如水,耳垂却红了,且越来越红,最后连脖颈也带了一层粉,猜到他是怎么回事,不由哈哈笑起来,笑了一会儿见他也不说话,就只垂眸凝视着她,只是身体越来越烫,抵着她的地方越来越霸道,便也脸色绯红,不敢再笑了。

他低头来吻,阿娇偏头避过,他不依不饶,阿娇气得打他,手腕却被压在了两侧,刘彻打了个呼哨,很快响起了马蹄声,驾车的飞雪自己跑起来了,阿娇被颠了一下,勉强抬起头来,掀了透气的竹片往后看,宁仪洛三几个正在远处说话,压根不打算管这个没人驾驶的马车会跑去哪里。

原本就离城门不远,马车跑出城,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听得耳边的呼吸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到山庄外时,她衣服是散的,被他连大氅裹住,一下扛起来,连正门也不走,翻墙进去。

他脚步凌乱,撞倒灯台也不管,阿娇听着都疼,挣扎着想下来,想和他说话,想听他的声音,“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你还认识我是谁么”

“哑巴了”

刘彻不想说话,现在他只想做一件事。

只是稍稍一想,身体便涨得生疼,几乎要把她就地正法了,又知她脾性,胡来只怕要生气,好歹是留存了一丝理智,只是再分不出心力想别的了。

阿娇是真的担心了,身体往后仰要看他,不会是有人下毒想害他吧。阿娇想给他把脉,听他砰地一脚踢开了一道门,直把那门踢坏了,踩着门板踏进去,瞠目结舌又哑口无言。

阿娇搂住他的脖颈,小声说,“我在定陶受伤了,肚子疼。”

刘彻身体一僵,停住脚步,稍稍松开了些牢牢箍着她腿弯的手臂,避开她的肚子,把人放下来一些,只是依然拥着她,看她的小腹,“怎么受伤的,可有看医师,现在怎么样,刚才有没有弄疼你。”

他声音裹着潮意,又很担心,抱着她就要出去找洛九来看病,阿娇就后悔捉弄他了,掀着眼睑看他,“我没受伤,我骗你的。”

刘彻身形一顿,垂眸仔细看她的神色,掌心覆上她的腹部,确认她没事,额头上曝起些青筋,没有受伤,只是不想给他碰。

刘彻松了手,让她自己站好,走到一边,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坐下来喝茶,一眼也不看她。

阿娇哑然,懊恼后悔,软软喊了声阿彻不见人应,自己松开了拢住大氅的手,衣衫不整地伸手去拉他。

刘彻半边手臂立时麻掉,那股酥麻直透心底,微微咬了咬牙才忍住,身体却被她拉起来了。

阿娇把他拉到床榻边,瞧见他嘴角明明要上翘却故意拉平板着脸的模样,心里好笑又甜蜜,绕到他前面,手臂去勾他的脖颈,整个人都贴到了他怀里,踮着脚吻他,笑道,“人家只是觉得,次次都是你主动,这回该我主动了,你怎么还生气了。”

阿娇说完,自己先被麻得打了个抖,搂住她的人却似乎不觉得,眸光深邃灼热,“这可是你说的,你来,今日我已经沐浴三次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