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红楼之宝姐姐不干了 > 第 27 章[倒V]

红楼之宝姐姐不干了 第 27 章[倒V]

作者:归途何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0: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到了第二天, 薛蟠果然起个大早屁颠颠去衙门寻他林姑父去了。林如海这边倒是听说昨日他打人这一出儿,见了薛蟠就让他站着把事儿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末了戳着这小子额头恨恨道:“你就是个蠢死的, 现成把柄叫抓到手里都不会使,揍那起子烂人有甚用, 你不想想源头在何处?”说完哼了一声斜睨薛蟠一眼:“跟在我后头看着学学,你也算是读书人, 怎地莽成这样。”薛蟠讷讷不敢多言, 恭恭敬敬跟在林如海身后, 只等着林姑父教他如何寻人是非。

这林如海是早年探花出身,家中五代列侯, 又在江南主持多年盐政, 急流勇退后回京述了职。也不知他都与皇帝报了些甚么,入京半月便补了礼部, 品级不曾变化,到底入了中枢,只在礼部做个尚书, 用不上时亦是清闲风雅之职。这日无甚大朝会, 坐班坐到点林如海便起身对外间各侍郎、郎中道:“今儿日头尚早, 不如大家移步外间茶社一叙?”他乃是礼部的主官,顶头上司开口,底下人如何不奉承的!立时便有人接到:“城西新近开了个茶楼,里间儿还有打棋谱并品琴的,不如一起去试试?”说着众人起了身骑马上轿一起便往城西而去。

薛蟠跟在林如海马后头心中惴惴, 这越是学力驽钝的就越怕见着高知师长,可怜见儿的一整个礼部尽是当朝顶尖儿学问人,可想薛蟠在这其中伺候着犹如狸猫进了套儿般难受。旁人看在林如海面上已是尽力让着他,说话间论及典故篇章还是说得薛蟠如坠五里云雾。走着走着就到了那人所说的茶社,外间果然清雅异常。伙计引了人进去,立刻有茶博士迎上来把众人请进包间儿,薛蟠探头看了看,连水牌儿上都是些诗词,看不懂的连自己点了甚都不知。几个礼部官员以林如海为首,分了宾主高下落座后先摇头摆尾论了一番这些诗词与茶叶名儿贴不贴,论完才点了些果子,又叫茶博士表演一番,这才算入了正片儿。

那边茶博士伺候好了,端了用不上的泥炉下去候着,这头林如海叹了口气对众人道:“咱们礼部在六部里头最是清闲,眼下书籍勘定之事也成了,天天看朝堂上为那仨瓜俩枣折腾甚是不雅,亦不知从何谏起,诸位有何高见?”旁人听了心里一片嘀咕,还当是这位难不成是站了队了要下场撸袖子拼杀,不想林如海抿了口茶拐个弯儿继续道:“要说这‘礼’字,乃是我辈读书人最要紧之事,岂可轻易毁之?”这一句又把话兜了回来,好似他真的只是见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天天对着撒赖不过眼而已,其他人亦不知其心中指的究竟是甚么事,只跟着哼哈评了几句。

正说着,忽然林如海就指了一直站在身后憨傻傻跟着服侍的薛蟠道:“这是我姻亲家的子侄,蠢兮兮的,收来做个弟子教着玩儿。他是个甚么材料,这几日大家一看便知,乃十足十无甚天赋的孩子,行事也张狂放诞,实是不教不行才带在身边,这几日下来如何?少不得一一改了。”也就薛蟠脸皮厚,立刻堆了笑拱手团团与在座诸大人行礼,旁人亦笑着受了他的礼,林如海才继续:“我想着,这京中纨绔子弟甚多,搅得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朝中诸大人那都是进士出身,学识礼仪也不必再去计较,只这些年轻孩子,好好教一教或不是亦能成为栋梁之才,连这么个无药可救的收拾收拾不也见得人?想来勋贵家的子弟俱是如此。”

这薛蟠的出身大家一早儿心里便有数,商户之子,又奇奇怪怪的考了个秀才,本是不大喜的。但见他前后跟着林如海殷勤服侍,又实是下了苦功夫读书,这不开窍谁也没辙,倒又觉得这孩子又可怜又可笑。听得林如海如此一说,再与京中十倍百倍坏于他的诸子弟一比较,顿时觉得这薛蟠也没之前那么伤眼睛,笑了打趣他几句便将话沿到林如海的意思上。这礼部的左侍郎就道:“下官亦觉着最近京中甚嚣尘上,尤其各位娘娘归省游兴之后,勋贵各家的子弟惹是生非者不知凡几,最是可恶。以女晋身本为人不齿,叫这样一折腾反倒成了令人垂涎之事,甚为于理不合。”礼部右侍郎也不甘落后道:“大人所虑甚是,为深远计,这些子弟们着实需要好生教导一番,本来这些合该是国子监的事儿,可是眼下那边儿早就满员,正经读书的好孩子还教不过来呢,哪里肯让这些祸胎进去裹乱。”下边儿的郎中们亦纷纷抱怨,对策没商量出来,倒是将各家勋贵子弟无状之处说了个分明。林如海坐在主位上淡淡道:“不若诸位都回去收集一番递上来,我好写个折子递与当今知晓,少不得等眼下着急的事儿过去了要腾出手收拾收拾这群孩子。”

众人连忙举了茶杯赞他胸襟宽广,连这些不上墙的烂泥都想着教导一番,着实是奉圣人教化之喻,可敬可佩。一番吹捧后桌上茶水喝尽,果子亦用得差不多,林如海就起身带了薛蟠先走,留其他人在后头稍坐。等出了茶社薛蟠还一脑袋雾呢,林如海冷笑一声道:“别看文人清高,嘴巴一样碎,只不肯揪着小儿女不放罢了,明儿就有人把这话递到各家勋贵耳朵里,与你吃酒那些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跑一顿胖揍。哼,敢拿我女儿出来说嘴,这事儿还没完。”说着回头又看薛蟠:“以后再有人请你多长个心眼子,偏门儿之处不可去。万一叫人拿住,你这死去活来才背得的秀才名头还要不要了?”

薛蟠这才冷汗直流想起来,若是昨日当真醉死在那家楼子叫人拿住,真真浑身上下都是嘴也讲不清原委——学子叫人抓住在这种地方酩酊大醉,革去功名都算轻的。旁的都好,只考试这一项着实折磨人,薛蟠听得耳朵都耷拉下去道:“不记得曾得罪过他们,为何如此害我?”

林如海冷哼一声道:“俱都一样出身,你有他们没的东西,这就足够了。至于其他,我亦不知,总之你今后为人处世多加几个小心,今后这么样的事儿且少不了。”薛蟠在后面忙不迭点头,先将师傅恭送回府上,这头自己专门儿跑去家有名儿的老店约了两斤卤肉才打马回了家。薛太太心里还正忐忑呢,见儿子乐呵呵全乎着回来了才算放心,晚间席上果然就上了那道从外头带回来的肉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用了,果觉滋味醇厚唇齿留香。

过了几日,果然有贾家派人备了厚礼上门,只说是原本备了上元的筵席要请亲戚们一聚,不曾想二房太太一下子病的极重,前头说好的也只得改期,因此带了礼来道个歉,等今后再看了好日子。薛太太见了礼物里的笔墨纸砚并布匹首饰便知是打了借口上门讨饶的,比之以往更重三分,总算记得问了问儿子的意思,先将来的人打发了回去,等着看了林家的态度后才照搬着回了同样分量的礼。下人带回去回话,王夫人见了登时脸色青白不知所措看向贾母,贾母亦摇头道:“先想个由头把宝玉拘在家里过几年,也好收收心读书习字,少去外头叫人带坏了去。过不得多长时间这事儿就淡了,无非小孩子无心之失,他老子打也打了,罚也罚了,还要怎样?再不着让你们老爷分别去薛林两家走一趟,难道为着这个亲戚竟都不做了。”

王夫人用帕子擦了擦眼角,起身行礼退下去,到院子里才喊婆子去外头跟贾政说一声儿,又心疼不已让金钏儿去碧纱橱看看宝玉好得怎样。

贾政那边果如林如海所料,第二日便有人悄悄递了话与他。说是他那嫡次子在外头说话不清白,攀扯到了礼部尚书林大人家的姑娘,人家亲爹知道了正要想法子收拾这几个传话议论的勋贵子弟呢。贾政早年亦是读书出身,老爹升天时上了一本,今上怜惜老臣赐了他一个出身,也断了他的科举路,人到中年了还在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晃,是以为人很有几分迂,最爱同人讲些做臣子的道理。好不容易因着闺女的缘故升了一级,生怕让别人说他呢,这宝玉可可的迎头撞了上来。当下贾政班也不做了,差也不当了,飞也似的赶回去,整好又撞上宝玉在家里捣鼓那些花瓣胭脂膏子,自然又是一顿好打。至于后头如何上门去与亲戚们道歉不必细说,总之其后好歹安生了些。

这一年转眼就出了正月,进到四月里淅淅沥沥的数月未见阳光,连钦天监也坐不住上了本子,只道今年雨水较之往年更丰,唯恐黄淮两岸又要化作一片泽国。那头工部和户部还吵嚷不休呢,一扯上可能会出现的水灾立刻偃旗息鼓,一时朝堂之上大人们绞尽脑汁火烧火燎的想法子要筹出笔预备赈灾的银子,可惜国库里叫当今炼丹炼得几乎快能跑马了,户部尚书总有通天的算计也平白变不出银钱来。

此时后宫又有皇后娘娘下旨令内眷节俭,京中人家纷纷闻风而动,哪怕从自家门口卸俩灯笼下来呢,好歹也是个意思。因了这个元春忽想起省亲那个园子白放着也是放着,不若叫家中上下迁入其中,亦暗合不至浪费之意。贾家得了娘娘旨意,立刻将这消息散与后院几个主子,贾母做主便叫家里姑娘自己挑了园子搬进去,又发了帖子请亲戚家姑娘来玩儿。薛林两家自不肯去,便有四王八公其他几家女眷出头居中调停了一番,最后还是勉勉强强送了礼,黛玉宝钗双双称病,人到底是没有过去。贾母无奈,只得下令空了蘅芜院收拾出来留着客人小住,又派人往娘家接了史湘云过来住了潇湘馆整日和宝玉玩耍。

宝钗这几个月在家里冷眼看着林如海行事,见其却无害己之意便将心思俱转到当铺和宫中采买的账目上。因着之前河工账本子的事儿还未了不敢打草惊蛇,是以后头两处亦不敢擅动,好容易这要命的东西终于送出去了,可算闲下来慢慢把家里经营的脂粉簪花采买一事理了清楚。中间又有薛蝌从金陵赶过来会账,宝钗索性把买的京中院子田亩分了一半送与宝琴名下作嫁妆,薛蝌自然感激不尽,尽心尽力给薛家跑腿办事。

没几日薛蝌接了宝钗合过发还的账本子,忽的想起一事道:“大姑娘知不知,金陵那边有几个庄子叫水给淹了?”宝钗点头道:“庄头打发人来说过,已减了他们今年的租。”薛蝌皱眉摇摇头:“好叫大姑娘心里有个底,南边儿今年许是要绝收,这雨跟捅了窟窿似的下个不停,旁人家里有好几户庄子在低洼处的俱已能飘起牛了。”宝钗谢过他提醒,交代了购粮存粮之事又叮嘱了几句加小心,这才放薛蝌匆匆回去。

.

又过数月,忽有一日只听得外头大街上一片骚乱,虽有五城兵马司士卒及时出动压了下去,仍有不少做小买卖的人家糟了劫难。事情一报上去当今震怒,就连各高门大户亦议论纷纷,到下午便查出原是一股流民不知何时蹿入京城,因腹内饥馑已极故而动手抢夺。此处可是皇城,天子脚下,如何竟有流民混了进来?说不得明日便要有流匪也敢打主意。皇帝即刻责令三司提了那流民的首领会审,这一审不得了,方才知道湖广两地自洞庭往下已然化作一片泽国,外头老鼠都叫淹死飘上来了,京里还两眼一抹黑以为天下太平哩!登时这朝堂之上就成了战场,有人说那起子刁民分明是为了脱罪故意如此言语好叫看上去可怜些儿,有人则认为不管是真是假总要先派人去看看。那先前的人就驳斥叫谁去呢?后头的人便说朝廷里自有这样的安排,总之反反复复热闹非凡。

最后还是一直站在丹陛下头右边靠柱子的锦衣卫指挥使出列拱手道:“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他这一出声儿不打紧,大殿当中立刻安静下来。平日里锦衣卫能不出声尽量不出声,只挂着张脸站在一旁盯着殿上群臣一个个看,今天突然冒出来,冷不丁还把他不远处站着的几位老大人给吓了一跳。

只见这中年男子从袖子里掏出一封折子交由大太监递了上去,皇帝拿起来翻了两页,先用手垫着压在桌子上,抬头含含混混问道:“可曾有人证物证?”锦衣卫指挥使回道:“启禀皇上,物证俱齐,由下面一个柳姓佥事守着,去岁已派了另一个姓沈的佥事南下探查,回信儿说这几日便要带了人证抵京。”

皇帝点点头往后靠了靠道:“待散了朝着内阁几位大人留下,此事容后再议。”说是这么说,熟悉皇帝习惯的人一听声音就知道不对劲,几个离得近的微微抬头只见皇帝拳头都攥起来了,当下缩了脖子大气不敢出。大殿里静了片刻后又听得皇帝在上面道:“国库空虚,亦不能与民争利,不若另辟他径充实国库。”说着往下看了看又道:“正好老六也该出来做事了,让内务府协理他把内造胬币之物好生算算,不必的耗费酌情裁剪一二。”

众大臣一时摸不清皇帝的脉数,又因锦衣卫递的折子不敢轻举妄动,此时亦无人出来言语,大朝会便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了。只听上头大太监唱了声儿,文臣武将们分两边儿各自散去。林如海正和吏部尚书有一句每一句拉闲话呢,后头就听见太监戴权尖细尖细的声音小小喊道:“林大人且留步!皇上喊您呢。”

那林如海闻言果然站住,拱手和吏部尚书道了恼,转头跟着戴权就往后头内阁大书房走。一路上林如海悄悄理了理衣服,又取出个小把件儿塞给戴权。不必他张嘴,戴权捏了捏手里的东西就乐了:“林大人破费了,皇上现在心情不大好,不过不是冲各位大人的。只是因为有些事儿和南边儿有关,所以才请了您过来问话。”林如海点头道:“有劳公公费心,我回京已快一年,江南些许事儿亦不知,这是从何而起的呢?”正说着,大书房的门就在前头了,戴权闭了嘴回头给林如海打个手势,后者一看便满脸了然点了头,恰好小太监唱名儿,里头传出让进去的声音,林如海低头进去跪了行礼,起身后才见除了皇帝满脸漆黑坐在上头,四位内阁宰辅俱凄凄惶惶站在底下。

皇帝也不多话,伸手指了指桌上奏章对林如海道:“林卿自己看看,看完说话。”林如海忙又鞠了一躬,用袖子托着接了奏章翻开一目十行看过一遍,看完亦是脸色煞白。

原来去岁夏秋之际锦衣卫便得了线人消息,说是江淮黄淮并湖广之地堤坝尽皆叫人以次充好,甚至虚报役夫人头两头吃空饷,那些河堤俱朽腐多年未得整治,贪墨下来的金银只知数目却不知去向。指挥使当即派遣最先知晓此事的沈玉沈佥事带探子连夜下江南查证,不想人去了竟是数次次遇险,好容易找到了人证,这几日便护着跋山涉水归抵京城。

和着这几日流民劫掠之事前后一想,饶是林如海后背亦泛了一层冷汗。

作者有话要说: 更晚啦,主要是去想名字了。那个啥,大家帮我挑一个吧,是《宝姐姐重生奋斗记》呢,还是《老娘不干了》,还是《都别拦着我》......作者是个起名废啊,看来明天不得不再次改名字甚至改文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