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红楼之宝姐姐不干了 > 第 97 章

红楼之宝姐姐不干了 第 97 章

作者:归途何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0: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宝钗这头端茶送客, 待鸳鸯出去便命人将东西都送进库里随意丢着。如今贾家大房二房业已分家,他日贾赦贾政扶灵南下两家也不会再住到一块儿去, 必是先将家人存于京中, 等那边灵柩都送回老家家庙安放妥当再做打算。

果然, 半个月后京中各家当铺子或是文玩店都收了不少已故贾老太太嫁妆里的物件儿,大多都是贾家大房老爷授意夫人邢氏出手,换得银票密密藏在身上预备着回金陵再行使用。王夫人因着有薛家前后赠与的万把两银子颇有底气,再加上毕竟情势比人强, 不得不默默憋着闷不吭声。等两位老爷一离京, 鸳鸯当天下午就登门将宝钗所托尽皆交予王夫人,王夫人立时带着儿子媳妇并庶子庶女从暂居的地方挪开,带着嫁妆细软搬进了贾母给的宅子里, 又慢慢将那个庄子的年例收上去略整了整, 眼看打算就在京中落脚并不愿回南边。

这里也有个缘故, 她其实竟是不敢回南边。当初元春省亲前后家中银钱不济,王夫人为着女儿脸面便偷偷将老家金陵的几十亩祭田卖出去了一半儿。祭田乃是宗族立身之本,随便换了那户人家都不乐意摊上这样的当家主母, 平日遇上这种事叫抓住能安生得个院子叫关起来吃斋念佛到老都是轻轻饶过。她也不是真的败家, 只存着过后再赎买回来的想法才将地契典出去半数换得银钱以解燃眉之急, 岂知家中竟再没有银钱从容就手的时候, 自然这些祭田也就再也没能赎回来。

可话虽是这么说, 家中老少爷们儿却又惯爱在旁人身上寻毛病,从不愿看看自己个儿有没有问题。此事一旦揭出来,如若王夫人就在眼前只怕跑不了一顿责罚, 索性干脆就不回去了,反正祭田也是公中之物,又由长房继承,多一亩少一亩二房完全不痛不痒,何苦上赶着去与人做出气筒!如今王夫人只管把住手里的银子,带着阖家老小低调度日慢慢儿消耗,便是贾政从南边回来也奈何她不得。

暂且不说贾家日后生计,单说回宝钗这头。晚间沈玉回来时特特带了柳子安并柳湘莲,后面那两个见了宝钗头也不敢抬,只频频拱手道恼。宝钗不知其意,命人送上茶水后分了宾主坐下静听一会子方才明白事怎么回事儿。原来乃是柳子安央了沈玉叫柳湘莲暂且在沈家住上几日,估摸着里头还有些旁的内情,只柳湘莲自己憋着不肯说,宝钗便也不大问,就安排了个小厮与他,又让莺儿带着几个婆子将客院收拾出来给他住着。

等再晚些众人纷纷吹灯歇下,沈玉这才小小声与宝钗笑道:“柳湘莲这几日犯了桃花劫,那姑娘着实厉害,要死要活的混不顾脸面非得嫁与他。柳湘莲不打女人,又看不上这样儿的,再者也不耐烦与她打麻缠,所以才想在咱们家躲上几日,回头再跟着二哥往平安洲去上几年娶妻生子再回来,也就好了。”宝钗听完便知道他说的那姑娘是尤三姐,这辈子她与其姐虽说名声尽毁,到底都逃了条性命出来,远远搬个地界重新过活未必难熬,但看能不能尽快决断。听得沈玉调笑般道出其中因由,只无奈道:“那柳家的两位爷都老大不小了,又都是有为青年,自然叫小姑娘们见猎心喜。再者,能把持住不坏他人名节乃君子之仪,又是二爷衙门里得力的帮手。既如此,只管安心在家住着,我这就让人与二哥捎句话,定能将事情安排妥当。”说着想到柳湘莲叫尤三姐烦的直往外头躲,也是无可奈何的好笑。

自知其中缘由,此后宝钗也不多话,一日三餐衣物被褥紧着供应,又约束家下人无事莫往客院去,另一边与薛蝌去信解释一番,只等年后薛家商队北上便带柳湘莲同去。薛蝌自然愿意,前头那次遇上盗匪就是仰赖柳湘莲出手才平安归来,如今恩人遇上这么个不尴不尬的“劫难”,少不得也高兴帮他一把。

安顿好柳湘莲之事便进了辜月,又是一年快到尽头,且得盘点家下这一年的收息。沈家几处老铺子早就一一调理过,生意立时有了起色,虽说不得日进斗金,至少净利比之往年同月翻了一翻。至于宝钗陪嫁的铺子仍是稳稳当当盈利,几位掌柜的越好时候一齐带了账本子上门听候主家吩咐。宝钗也不与他们客气,拨出一天专门盘点。

等掌柜的们按时送账来,宝钗又忙得将算盘珠子拨的噼里啪啦直响。一番计算后分出与哥哥薛蟠的干股叫白鹭送过去,特特命厨下预备席面儿留几位掌柜用过饭再离去。寂然饭毕,旁人纷纷告辞,只晴雯留下似是有事禀报。宝钗不为难人,上了茶看座,等她慢慢把话说清楚。只见晴雯捧着茶碗喝了一口,脆生生道:“大姑奶奶,前儿我在外头遇上了鸳鸯。她自己已拿了身契去衙门里换过,又不耐烦其兄嫂骚扰,我就留了她在铺子里住一住。我想着,早年在宝二爷身边时多得她照拂,如今她也出来了,又最是个眼神利的人,不如留下与我一起做事可行?”

宝钗对鸳鸯本人并无恶感,亦知她是个能干的,当下点头道:“既然铺子把与你管,招甚么人也由你拿主意。只一个,她家的家事让她自己处理干净,若有闹上门的管叫五城兵马司锁去,也不要来我这里求情。”晴雯笑道:“这是自然,鸳鸯心里有数。譬如我哥哥嫂子那样的烂人,抓进大牢倒便宜他们,不要钱的饭吃个饱。”说着便定了雇鸳鸯过来帮忙,晴雯这才笑嘻嘻辞了出去。

进到年底,庄子上的庄头押了田产进来,宝钗让老管家去管待一番又送出去。

沈家在京畿的田地并未如同别家那般广种粮食,大多种的都是四季菜蔬,还有个果林。伺候的亦是积年老农,是以年年都足够家中嚼用,有多的也大多贩出去又换粮食回来,省了不力气。做这番安排的正是沈老爷子,别看老爷子在家里跟个小孩儿似的总为着多吃几口肉闹脾气,年轻时也是个惊才绝艳的人物。京畿的田地地力簿不说,边界也不平整,东一块西一块的,半点不方便耕种,是以老爷子便定了一块地种某一种菜蔬,又留山边麻麻剌剌的地方种上各色果树。沈家并不同其他人家那般绞尽脑汁手段尽出只为将田地连做整片,又不曾与民争利巧取豪夺,自家腰板硬,背上不背黑,当差的子弟自然更方便做事。待仔细查过庄子进上的果子,牲畜并送进来的粮食,宝钗吩咐将鲜果分拨出些许,再配上自家厨房做的各种点心并了些攒盒出来,又请老爷子看过点了头,这才依着远近亲疏、高下尊卑赠与沈玉衙门里的上司及同僚们,以作年礼之资。

这乃是沈玉成亲头一年,少不得京畿那边的远亲们都要上门认认沈家嫡支的新奶奶,是以还要预备待客所用之物。原本的客院眼下借给了柳湘莲暂住,虽说不好再来人扰其清净,然仅他一个又能占多大地方?最后宝钗与老管家商量了一番,便从客院里头再隔出来一个偏院儿,里外进出门口朝两边开,既不打扰暂居的客人,亦可安置远来的亲戚,两不耽误。

过了辜月就是腊月,家家户户都得为预备年节忙碌,宝钗盯着家下将一年账目核算完毕,又将新的簿子分发下去,到腊八这一日收了签子,只叫掌柜们自己做主看着甚时候关门歇业各自回去过年。厨下从初七下晌开始择豆子,晚间点火,直熬了一夜熬出浓浓的腊八粥,早间起来一家三口用过饭便打发下人将收拾好的粥一一与各亲戚家分送一番——自家少不得也收了亲戚们送来的腊八粥尝新,这一日竟就喝粥了。

到下晌时候,老管家带了个村汉打扮的人在外间禀报,说是沈家京畿远支的亲戚们约莫着过了小年后就要来家里,顺便连着年节一块过,一是见见新主母,二也是想见识一番京中繁华。这里头有一个远房的子弟预备着要下场考开春后的恩科,能在亲戚家借住也算是省一笔住店的花费。

宝钗听了个大概,就叫老管家把人带到沈老爷子面前去说。家中一共就三进的院子,老爷子用一个,沈玉用一个,客院还隔了一半出来招待客人,亲戚们来多少,住多久,也不是她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里头万一有半点没安排好全都是落埋怨的事儿。倒不是不欢迎亲戚们来小住,只不过大家原本谁也不认识谁,各人有个甚忌讳啥的也都不了解,人来了一见只给住半个院子,若是心大不计较的还好,运气不好遇上爱计较的解释不解释都不合适。

那人不知就里,跟着老管家就去见了沈老爷子。沈老爷子抱着猫,窝在炕上眯眼睛听他说完,哼哼一声道:“老家打算来多少人?住多长时间?”那汉子拱拱手道:“不少人都想来看看二叔家的新媳妇儿,再有隔房三叔公家的老四春天要下场,林林总总得有七、八个。总也得等过了十五再回去吧,也长长见识。”老爷子就似笑非笑从鼻子里嗤了一声儿道:“你们这是欺负我孙媳妇刚过门儿面子软吧?七、八口人从小年一直住到十五,连吃带玩都得叫人伺候着,还有个赶考的凑热闹?”来人站在地上弯腰搓了搓手讪笑道:“堂爷爷您要这么说不就没意思了么,家里客人多那是您老人缘儿好乡性好。”

沈老爷子心里自然知道宝钗定是不好决断才将人支到自己面前,也明白她何处为难,一边摸着猫一边道:“带上那个要考试的,再有玉哥儿那一伐里堂兄弟们都叫二十三那天过来,住一天二十五带上东西就回去,单留要考恩科的哥儿住到考完。我这里就这么大地方,你们挤也挤不下,新媳妇打个照面儿认认脸也就是了,人也不和你们这些爷们儿来往。再有女眷想来的也别紧赶着年底忙乱时候,你们猫冬,旁人到这会儿可是忙得不得了。甚时候抽空来转一圈坐坐便是,那等一住一个月的事儿最好莫想,难不成你们都不必预备春耕?”

他说完抱着猫就转了过去背对着别人,那汉子一见如此,便知这个秋风不好打,只得笑着应下道:“您都这么说了,我们就等二十三小年的时候上门儿沾回光呗。咱们老沈家就您这一支在京里出人头地,听说咱二叔还娶得大户人家的娇小姐,以二叔的手段,这姑娘家的家私迟早不都是咱们家的,哪里还计较这一时半会儿。”这人若只是老实应下再打点子秋风,沈老爷子也就算了,花钱买平安的事儿嘛,谁家还没几个穷亲戚的。可这番话一出,老爷子顿时就不乐意了,把猫往旁边一放翻身麻溜下来一脚就揣在汉子身上:“你怎么说话的?沈家子弟的志气呢!有本事进京打拼,没本事就在老家蹲着种田,谁家能指着媳妇儿嫁妆过日子,还要不要脸了。人家姑娘娘家有钱那是人家祖上辛苦淘出来的,干你何事要你惦记。滚滚滚滚滚!以后不行再上我家门,个丢人败兴玩意儿。”

一顿劈头盖脸把人赶了出去,又派老管家再去与宝钗讲了安排,只道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老家来几个亲戚上门打秋风,挤一挤二十五就走,还有个下场考试的单独住到四月恩科放榜。宝钗听了只管安排下人将隔出来的偏院整一整,把大炕扫干净,多多备上几床被褥留待来人自己分配。

晚间等沈玉回来宝钗又将此事告知于他,沈玉点头道:“你只管放心,柳湘莲那里我去与他说。再有亲戚们来了也无需多上心,只做普通客人招待即可。这些都是上门来轧苗头打秋风的。若是头一年就宽待了,往后年年都来,吃用并给的少了还不依。反正里外将来都要受埋怨,索性开始就别弱了气势。”宝钗摇头失笑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薛家金陵那边旁支也是,早间我父亲刚去世时候争先恐后上门将投进生意里的本钱尽数抽出去挤兑本家,等后来我们家缓过气来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回来央求参股分红,真真叫人无话可说。大抵趋利乃是人之天性,再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语,我心里当然明白。既然祖父已经帮我出过气,也没必要再斤斤计较。只你别抱怨我尽给人吃些白菜帮子就好。”说着“噗嗤”笑出来,沈玉见她笑了也笑道:“奶奶没给一棍子尽数撵出去就已是看在小的脸面上了,白菜帮子就白菜帮子,就着下点子稀粥混个水饱,也好早早让他们走。”

说过这一茬事儿,沈玉又高兴与宝钗道:“今儿马指挥使寻我说话,许是等恩科之后我就要调出北镇抚司往外头去。到底去哪里眼下还没定,但看在去年一串子事儿上总归没功劳也有苦靠,今后不必再让你连同兄长母亲为难。”宝钗知道他说的乃是彻查勋贵诸家时候的事儿,那些上门求情的说客几乎堵得薛家连采买下人都出不去,还是后来沈玉回京才统统轰走。若他不动地方,只怕将来这样的事儿还少不了,能清静些自然更好。再者,自家库里那些要命东西都已尽数交了上去,只要薛家不做死,再无覆巢之祸;至于沈家更是只要沈玉平安无事,在不在锦衣卫当差全不介意。既如此,能换个地方当然乐意,毕竟北镇抚司顶到头上也就是做个正三品的指挥使,还不一定能得着善终,能尽早抽身撤步竟是件好事。

宝钗听闻此言更是替他高兴,高兴过去后又疑惑:“你们上官人也太好了吧,这北镇抚司也是叫人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沈玉摇头笑道:“哪有那么容易,锦衣卫乃天子禁卫仪仗,平日除了与銮仪卫一起服侍圣人出行外,还有协助御林拱卫宫门并为皇帝充作耳目的差事。我如今领同知之职,每日里要是不在衙门就一定带了大汉将军站在殿外听候调用,小朝便罢,大朝时候万一有哪位大人惹了当今不快都得尽快安排把人拉下去,一个弄不好连带自己也得叫迁怒。是以锦衣卫里一向人手不够,哪里那么好出好进。”他这么一说,自己也觉得奇怪,马指挥使说得也太轻描淡写了,依着眼下情境,哪有这么容易就调人手出去,或不是上头亲自点到他头上,不然再不可能。

两人小声议论了一会子,最后也没议论出个所以然,宝钗只叹了口气道:“无论如何,只要平安就好。不求你封侯拜将,顺顺利利当个普通差事,做个奉公守法之人即可。我亦不想做那‘会教夫婿觅封侯’之叹,一家人喜乐康泰就最好了。”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心思,早在上辈子就磨灭殆尽,此生只求阖家团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恢复五千字的正常篇幅,明天修改错别字。

关于文中打秋风亲戚说的话,我是过年时候亲耳听到睿哥他爸的亲大姐说的。背景是他们家一个表弟找了个有钱人家的独生女做妻子,闲聊时候睿哥大姑就笑得一脸得意洋洋说:“她家又没儿子,最后钱啥的还不是都归咱们家。”我听得头都气懵了。独生女怎么你了?吃你家大米了喝你家自来水了?人家家里有钱就得给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想想就觉得心底都发寒,找伴侣不看人品不看性格不看为人,竟就只看对方家里有没有钱,那将来做她儿媳妇的女孩子可真倒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