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好婆婆好岳母[快穿] > 第47章 戏精(05)

好婆婆好岳母[快穿] 第47章 戏精(05)

作者:传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03:37:3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孟帆马上抓住了重点, 急忙问,“婶子是知道原因是吧到底是什么原因,金绿果没法移栽存活”

“知道原因, 但无法解决问题,你们也别问放弃吧, 短暂时间,是没法解决问题的。咱们换一个方式, 用原生态的山水去做宣传。别把咱村搞开发搞的太过, 人家来乡村不是想看楼房看建筑的,是想看山水。

与企业合资开发, 真心没有必要。如果村委真的要带村民赚钱,我知道一个地方 , 在山里,修一条石板路上去, 那边有一大片的野茶林, 我教大家制茶 , 那片茶林可以作为村企,号召全村人入股。我们已经做精品茶, 不做那低档茶。”玉珍说道。

自家喝的茶全是她自己制作的 ,那片茶林就是原主都不知道, 还是玉珍前年穿越而来进山找到的。

很偏僻, 还有距离有些远。修路确实也是一件麻烦事,但不是修公路,是修石板路,村里人自己就可以完成,花的钱就会少很多。只是要定制宽厚的石板。

“野茶”孟帆端起茶杯,低头看了看杯子中的茶叶, “这是婶子自己做的茶”

“聪明,好喝吗”玉珍问道。

“好喝,不比外面的那些顶级的茶叶差,之前我还以为是婶子自己买的或者是谁送晓东的呢”去年孟帆就有喝到这种茶,但只是以为这茶叶是谁送给苏晓东的,毕竟苏晓东在省城的某大型的国企是中层干部 ,年纪轻轻的就是中层干部,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你们明天有时间的话,我带你们去一趟那片野茶林,有些远,走路都需要半天的时间,在一处偏僻的坡上,还有那边需要修路。修一条宽厚的石板路就行。花费的钱不多,今天的春茶就能赚钱。”那片野茶林比起一些地方的茶林,不算大,但也有足足两百多亩。

这只是玉珍估计的,去年,玉珍就发现了,但因为建房还有一些事,忘记了说。

刚才要不是说建金绿果林她还不一定能想起来。

“有时间,明天我们早些去,到时候早点回来。”孟帆拍板定下。

“嗯,今年就可以见收益,还可以用那边的野茶林作为,建立野茶二代的茶园。一代做顶尖高档茶,二代做中高档茶。”打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打算自己独吞,最多是自己采些野茶自己炒制野茶自己喝。

时间一晃眼,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

男人修石板路,老人与女人跟着玉珍学习采茶,还有人学习制茶,在学习的人中挑选出来学的最好的,作为传承人。

学习制茶都是愿意留在村里的男青年,不教那些年纪四十以上的男人。

家里的侄子除了小川都参与了学习。

玉珍最近在忙的不行。

筛选出来的劣质茶才给徒弟们学习炒制,其余的都给玉珍自己炒制,靠着这批茶叶要挣钱的。

孟帆与村里的郭会计带着炒制好的茶叶,去了临安那边参加全国的茶叶展览大会。家里玉珍带着大家忙碌着,时不时的民宿来了高档客人,玉珍会让小川帮忙推荐。

直到民宿来了几位衣着不凡的客人,喝了野茶以后,人家才说他们就是做茶叶生意的,只是巧合来这边旅游,一次性的订完了所有的茶叶。包括后面的出的来的茶叶,也是收的,只是品质需要检验,只要与现在包赚装好的品质一样,都收。他们几人都是大茶商,家里都是做这行的生意的。

价格是玉珍,彭家旺还有在临安的孟帆视频一起与客人谈好的。包装上下了功夫的,很是精致。以龙头作为o,名为龙首茶。

没有多久,在高档茶里面,龙首茶悄然走红。不少人喜欢喝茶又有条件喝得起高档茶的人,都知道了龙首茶。

有了钱,村里的建设又开始搞起来。请来了农科院茶叶方面的专家,也在为二代野茶园忙碌着。

玉珍一下子似乎闲了下来,依然早上教教晚辈们,带带孙子孙女,孙子放了暑假回到老家,下学期在市里读书。

日子过得悠哉,至于儿子玉珍从来不管。

两个孩子打小跟着玉珍习武,加上玉珍用药材给两孩子泡澡,锻筋骨。二十年后,两孩子以武入道。他们的未来已经不需要玉珍操心,二十年时间玉珍慢慢的布置大阵,全村的范围都笼罩在大阵内,吸收日月星辰之力转化为灵气,使得龙首山的被灵气笼罩。

教会孙子孙女怎么布置阵法炼丹绘制符箓,又传了修真的心法,玉珍才放手。

她不知道,百年后,以苏磊苏曦曦为主的苏家建立了龙首苏家。人丁兴旺,家族昌盛,建立了不小的修真家族。也因为她的阵法,一些古老的药材也出现在龙首山,村子里的村民们长寿健康,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也是有名的修炼圣地,甚至上面的特殊部门也在此设立了修炼基地。

好吃懒做的婆婆

平行时空,地名人名如有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被一股子异味给熏醒的人,睁开眼睛,就看到眼前一个大大的脸,放大在眼前。虽然被吓的不轻,可她还搞不清楚状况,只能定定心神,假装镇定的看着眼前的人,“干啥”

“娘,吃饭了。”见到床上的亲娘已经醒来,郑大河赶紧说道。

“你们先去吃,我等等,别等我。”此时她哪里吃得下饭菜。不搞清楚状况,她是没有心思吃饭的。

“好,娘,那你继续躺会儿。”郑大河转身走了出去。

娘房间那股味儿太呛人 ,他真是受不住。

躺在味儿味儿的床上,玉珍想屏住呼吸,尽量的把注意力转到梳理脑海中庞杂的记忆中。原主董玉珍,一个大户人家出来的丫鬟,十七岁就嫁到以前的主子家的穷远亲家里。丈夫郑年在解放的那一年病故。

夫妻俩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闺女郑大河二十五岁,郑二河二十二岁,郑三河十八岁,郑四河十四岁,郑五妹九岁。

前面三个儿子,已经结婚,老三是今年春天结婚的,三个儿媳大儿媳苏玲二十五岁,两子郑少东六岁,郑少南两岁。

二儿媳田华二十一岁,一子郑晓天两岁

三儿媳刘小芳十七岁

原主没有别的毛病,称不上是坏婆婆,从娶了大儿媳开始,她就迈入了好吃懒做的行列。不下地了,家里的活,也不做了,感觉她的任务真的完成了一样。

自己房间的卫生也不做。她的借口是身体虚弱,没力气,做不了事。但却把着家里的钱财,没法子,下面还有两个孩子没有结婚,还有即便孩子们结婚,就她那好吃懒做的德性,不把着家庭的财政大权,她也担心没人给她养老。

原主还有很多秘密,都与以前的主家有关。这一切暂时不提。

又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当下就决定开宝箱。虚空点击,一个金灿灿的箱子在虚空摇摇晃晃,宝箱打开,一股信息灌入她的脑海。

宝箱中开出不少的宝贝

第一样顶级的厨艺灌输

第二样一个拥有无尽食材与调料的随身食堂。食材是应有尽有,但除了第一年的食材免费,但以后的食材,需要自己在食堂中购买。食堂就像是一座此时年代的一座大厂的食堂,厨房很大,食堂外吃饭的地方很大最重要的是,食堂外面有大片的田地与河流,大海,山林。

她需要在里面劳作用工分换取钱币,得到钱币购买食材,厨房里用的除了从第二年开始用的粮食,食材需要购买,其余的例如调料,油烟,还有煤球,各种厨具都不需要花钱。

外面种植或者通过劳作得到的物资,食材,只能取收获的十分之一。

包括大海里的海鲜或者山珍,以及种田种地收获的物资,九成算成工分,一成可以带出去,也可以存放在食堂,也可以卖给食堂。

第三样各种解毒丸,解毒液,解毒剂,还有各种外伤用药,以及一个家庭医药箱。药箱中全是常见病的药物,与几瓶丹药。还有她个人使用的一切生活用品,每次只要开宝箱都有她个人使用所有生活物品,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朝代或者后世哪怕星际都是有的。

第四样无数种种子,在种植前不能带出去,只有种植以后收获得到的那一成才能带出去。

每一样都点击,快速的绑定宝箱与随身食堂。起床,从宝箱中拿出来一颗回春丹服下,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滋养着全身每一个细胞。身体中的一些陈年暗疾,沉疴,被快速的驱除。

舒服的她想出声。

她在里面忙碌,外面的堂屋里吃饭的一群人三对夫妻带着孩子们,四河与五妹在学校,中午不回来吃饭。老大家的苏玲看了眼丈夫,“娘不吃饭啊”

这还是个稀奇事。

大河撇一眼妻子,“吃,我们给她留着,等下她再出来吃饭。”

三儿媳刘小芳低下脑袋,悄悄的撇嘴真是懒的没边。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有这么一个好吃懒做的婆婆。真是长了见识,一个女人能懒成她那样。

房间里,玉珍支起窗户,居然前后都有窗户,前后都有一道门,进到隔壁的堂屋,需要从前面出门以后,再走到隔壁的堂屋的前门再走进去。

她前后的窗户全部推开,后面的门也打开,原主藏起来的钱财还有她一箱子珠宝金银首饰全部塞入宝箱中藏起来。

她都没有看,一股脑的把全原主藏起来的物件全部塞入宝箱。

床上的铺盖全部换掉,不换不行,太大味儿她都奇怪了原主还真能睡着。那已经变成了一个漆黑的蚊帐也被取取下来,原主睡的一张木床,居然是这个时代城里流行的高低床。只是在四方绑了杆子,然后再扎的蚊帐,现在已经秋天,没有了什么蚊子,她拆下四根木杆子,还挺不错的圆溜的打磨的光滑的杆子。收拾好用麻绳绑好四根杆子放在后门的门后。

一会儿功夫,房间里的味道出去大半,床上也没有换上新的棉被与床单。玉珍打开房间通往堂屋的门,也不看在堂屋吃饭的人,自己抱着已经变成硬坨坨的棉被走了出去,外面的院子用石头垒起来的高大围墙,她把棉被放在屋檐下的长板凳上,看了一眼院场,院子里搭的晒衣服的杆子上都晾晒满衣服,没法子她只好转身进屋把自己放在门后的床杆子拿出来,走到外面拿绳子支起晾衣杆,把自己的那硬成石头的被子搭上去,拉开,晒起来。

初秋的阳光依然浓烈,依然炙烤着大地,床单枕套,扔到地上,从房间里拿出来洗澡洗澡盆,拎着过滤的草灰水去远门外不远处的小湖或者大池塘洗衣服。占地百亩的水源,是天然形成,很深很深,不是人工开凿,不知道说是小湖还是说大池塘。不过当地人说那是明月湖,每到十五,明月能全部照印在湖面上,因此而得名。

没有肥皂,家里的金银珠宝是她的收藏,舍不得去当。也舍不得换钱,打小在大户人家跟着大小姐长大的她,也是识字去过几次大城市长过见识的贴身丫鬟 。可是从大小姐出国读书时,给她介绍了住在市郊的远方表哥。

她在小姐出国前结婚,还得了很大一笔嫁妆,是大小姐私人赞助了一大部分。只是大小姐一出去就没有再回来,开始还有音信,只是到了后来一些年,再也没有了消息。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原主看着好吃懒做,但也不是个很冷漠的人,心底一直记挂着大小姐。那是她半生为数不多能温暖她内心的人。

拎着床单枕套,还要从箱子里找出来的有味儿的衣服,不管是什么季节的,都拿出来。原主家里的日子过得一般,不算很穷的人家,但也不富裕。

在解放前,家里日子还算可以,但没有田地,也是贫农。但家里积攒了一些钱财,只是因为孩子们大了,家里来不及买田地,就想盖房,那时候刚解放。

原主以前的主家也是夫家的远房亲戚白家,知道原主要盖房,就把他们家在村里以前盖的仓房,低价卖给了原主。

他们一家要离开国内,那房子放在那,以后不知道破败成什么样。当时的大少爷,因为亲妹妹的关系,还有远房亲戚的关系,用个白菜价的低价卖给了原主。

足足有二十来间的仓房与看守人员住的房子 ,但在一个大围墙内。正房足足有五间大大的仓房,两侧是厢房,是以前的庄头与看守仓房的护院住的地方。

窗户都是玻璃窗。

仓房足够大,不对称三合院的形式,东西厢房房间比较多,但东西厢房的面积各自都有正房大,因为正房是仓房,每间建造的大,所以东西厢房的房间比较多,一边都有十来间房屋,前后院子都大,每间房间都很大。仓房,想想也知道,都是很大的足足可以做套房 ,前后可以隔成一间大大的客厅与大大卧室或者前后隔成一间大大书房与大大卧室,前后都有窗户,还有前后门。即便隔成了套间,可还是比一般的房间大。

原主还得了原来主家的不少淘汰下来的家具,都是新款式的,有衣柜,有书桌,有很多家具,以前就是堆在这边的。甚至还有一套旧的木沙发,也是好料子的沙发,当时的大少爷都做住给了她。

院子后面的范围至少有两三亩地方,以前这片都是荒地,后院的地方都是石子。也是以前住在这边的庄头他们清理出来的,荒地也养肥了。

前院都铺着石板,能晒粮食,下雨也不怕踩泥。原主是捡了大便宜。这也是原主很懒几个儿子依然孝顺的原因之一,自家的便宜可不只是因为他们郑家和那大资本家是远房亲戚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亲娘的关系。

不说别的就说亲爹就有不少亲兄弟,都与那大资本家白家也是远房亲戚,爷爷奶奶还在世,跟着大伯一家,他们也要增盖房屋,白家也是知道的,可人家一声不吭一点表示也没有。

可自家只是有那么个意思,去城里找白家家主求他们给弄点好质量的瓦片,人家就说了卖仓房,说是仓房还不如说是送。

以前村里一半的田地都是白家的,这也是白家为什么在这边盖仓房盖庄子的原因。

自家可是住的舒服,出门不远就是明月湖,别看是小湖,占地只有一百多亩,却是活水湖,能联通贯穿全村的大河与山上瀑布下方的大水潭。三方联通,最后从河流往下浩浩荡荡的汇入不远处的大江中。

他们这块地方,居住的人不多。

背后靠山,三面环山,前面环水,走一百米开阔高地,就是湖堤。

湖的两侧都是田地,这也是白家当初把仓房庄房建在这边的原因。

明月湖周围不远处,一些没有田地的地方,零散着也住了一些人家,更多的是集中住在河对岸的坪上。她们家住的这边,主要是田地,与明月湖还有出村的道。

那边的人要过来,必须从河上唯一一座的宽大石桥上走过来。石桥还是白家的老祖宗,在封建皇朝时做高官后盖的。

用料考究,建造的工艺也是一绝,重要的是,石桥牢固的很,卡车都能从上面过。

玉珍家是周围住的最高的人家,比湖堤还高五六米。

大大的院子背面与两侧都是大树掩映,灰墙黛瓦,远远望去就是一幅水墨画。玉珍蹲在明月湖的码头上,拿着棒槌放在一边。

宽大的码头,能同时容纳十来人一起洗衣服洗菜。两侧是厚重的高石蹲,最后是一个正方形的码头,四周都可以蹲人,各做各的。

全是厚重的石板石墩搭建的。

洗澡盆放在石板上,用水桶打了一桶水倒在大盆里,衣服,被子枕套放进去,用过滤的草灰水浸泡,自己则是回去家里,烧水洗澡洗头,她还有一个澡桶 。

等忙完一切,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一个人累的腰酸背痛。即便被回春丹修复过身体,可一个人不停的弯腰洗衣服洗被子又晾晒,来来回回的,,真是累的不行。

房间里,来来回回的奔跑,搞卫生,一切搞完已经是五点半,天还没有黑下来。

房间里的异味已经彻底驱散,高低床已经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就是床底下也清理的干净,角角落落,全被扫干净,擦干净。

她住的中间院子原本是仓房,地面都是水泥地面。只有两侧的院子的房间没有水泥地面,虽然是灰砖黛瓦,玻璃窗,但地面还是土地面。

两侧的厢房的房间只有屋檐下两米多宽是石板,房间里全是压的实实的土地面。

一个人累的要死,晚饭也就不会做,还是今天值班的老三媳妇做的饭菜。又是老大过来请亲娘到堂屋吃饭,“娘,吃饭。”堂屋也隔成了两间,在后面隔出来三分之一的面积建立了灶房,即便是三分之一,也是一个大大的灶房,一排三口灶眼,三口大铁锅,大厨柜,一长排案板,四口大水缸。在厨房做好饭,端在堂屋吃,也不用担心冬天太冷,菜会端在外面冷掉。

“哦。”玉珍有气无力的从一张旧摇椅上起身,走出去吃饭。此时两个小的也从学校回来了。

郑家五个孩子还都是不错的孩子,至少孝顺。亲娘后来懒成那样,他们一个个的也不说啥。外人诋毁说三道四,他们都奋力争辩。孩子都是好的。

吃饭钱,玉珍咳咳两声,然后对着老大说,“刚开学没有几天,老大明天你把少东送去学校读书,等下吃饭以后,来我房间,我给你学费钱与买本子铅笔的钱。老大家的,你辛苦些,等下我给你几块旧布,给少东大孙子做个书包,做好以后洗一洗,天亮的时候应该能干。”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