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红楼]当爹那些年 > 林如海(41)

[红楼]当爹那些年 林如海(41)

作者:浮笙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0: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三月三, 女儿节。

今日林家张灯结彩, 宾客盈门。众夫人们带着家里的姑娘应邀登门,参加林家嫡长女及笄礼。

林家低调惯了, 此次大办黛玉及笄礼, 邀请相熟的夫人姑娘们上门观礼, 是少有的盛事。

因黛玉是几代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孩子, 这场及笄礼便尤其重要些,将会成为林家的一个定例。

笄礼在家庙举行。家庙里十分宽阔,能容得下几百人。正堂东北角搭建了一个东房。

正堂里已准备完毕, 吉时将至,乔喻和贾敏作为主人,站在正堂门口东面台阶上等候。陆菀青迎春探春三人为有司, 皆身着礼服, 托着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宾客们站在门外等候。

此时,东房里黛玉已沐浴完毕,换好了采衣采履,于席上静坐。

吉时一至,乐声立时响起。伴着宫廷乐师技艺精湛的高山流水之音, 赞礼开始宣读,赞者宁绎心带着有司三人于正堂就位。

乔喻和贾敏先行步入,行礼上香后, 落座于主人位。待赞礼吟宾客入场,两人又起身一一相迎。

首先进入的是正宾忠顺王妃,落座于香案西侧主宾位, 其余宾客按着指引分坐两旁,姑娘们坐在各自母亲身后,一双双眼睛亮闪闪的,十分好奇。

今日,荣府的女眷们也都来了,因为亲戚关系,位于宾客席上主宾侧后方第一排。贾母居首位,正对面是大长公主。两位老人落座后互相点头示意,都笑得慈和。

贾母身旁的邢夫人坐下后背挺得笔直,也不敢乱动,就怕丢了面子。王夫人倒十分沉稳,只看架势比邢夫人更像诰命。再下方便是王熙凤了,管家多年,养出了一身气势,又是精明惯了的人,悄然无声地便将众人打量了遍。

林家的交际圈子和贾府少有重合,因此双方都不太熟悉。王熙凤品级低,丈夫又是虚衔,因此大多不认识,但也不妨碍她将人都记清楚了。数了数,在场的光宗室王妃夫人来了将将两个巴掌。令她不由暗叹好大的面子,心中咋舌不已。

等所有人就位,乔喻和贾敏也回到主人位坐下。笄礼正式开始。

乔喻起身致辞,道:“今日小女行笄礼,林某在此谢过诸位宾客光临。”

行礼坐下后,赞礼唱道:“请笄者出东房。”

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去,只见一名袅娜纤巧、灵气逼人的少女缓缓踏来。

黛玉一身色彩鲜亮的幼童装扮,身量窈窕纤细,朱唇未点,眼神专注,蚕眉凝卧,丽质浑然,天真烂漫。一出现,就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

黛玉丝毫不乱,稳稳走至场地中央、笄者席前,面向南边,右手压左手,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向观礼宾客行礼。然后面向西跪坐下来。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袅袅婷婷,引得众宾客纷纷赞许点头。贾母十分欣慰,她看着长大的外孙女如此出挑,也是与有荣焉。邢夫人也很入神,贾家可没办过及笄礼,这还是她头回见呢。王夫人却有些酸楚,和贾敏的女儿比起来,她的元春真是委屈大了。

黛玉坐下后,宁绎心上前为黛玉梳头,然后将梳子放在席子南边。接着,忠顺王妃起身,乔喻和贾敏相陪。走至东阶下盥手并拭干。三人相互揖让后各自归位就坐。这便是宾盥。

接着,黛玉转向东正坐,探春捧着托盘上前,托盘里有罗帕和发笄。

忠顺王妃走到黛玉面前,先高声吟颂:“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唱完祝辞,再坐在黛玉身后为黛玉梳头。忠顺王妃提前练习过,熟练地将双鬟髻解开,三两下扎成少女式的燕尾,再戴上发笄。

宁绎心为黛玉象征性地正了正笄后,两人回到东房更衣。

再出来时,黛玉已是一身素服襦裙,无半点钗环,天然去雕饰的样子,犹如出水芙蓉,更显清丽脱俗。这样一身装扮让人不由地想起眼前少女的才名: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黛玉走至乔喻贾敏面前,目光盈盈,举手加额如揖礼。而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再拜。待赞礼高喊平身后,方起身。

此为一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乔喻难得眼睛有些热,贾敏已经忍不住红了眼眶。

再次步入笄者席,黛玉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陆菀青奉上发钗,忠顺王妃接过,走到黛玉面前,高声吟颂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唱罢,宁绎心为黛玉除去发笄,忠顺王妃再为黛玉簪上发簪,然后起身复位。

此为二加。

再次步出时,黛玉身穿笄服褙子,清雅如烟。可谓是淡眉如山中秋水,玉肌伴夏夜清风,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黛玉款款走至忠顺王妃跟前前,同先前一般行大拜礼。

此为二拜,以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忠顺王妃点头回应,笑得欣慰。

三加时,迎春捧着钗冠侍立一边。忠顺王妃吟颂道:“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而后为黛玉去发簪,加以钗冠。

三加过后,宾客们纷纷道贺。贾母乐得合不拢嘴,邢夫人也是赞叹不已。

最后一次入东房,黛玉换了一身和头上钗冠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服,出来前和宁绎心相视一笑。

再次来到席前,黛玉向正前方的黄帝像肃穆行礼,此为祭拜祖先,传承文明。

三加三拜结束,黛玉已是一身成年女子装扮,发丝束起,发簪上缠着一根五彩缨线,已示身有所系。灿如春华,皎若秋月,有香培玉琢之貌,凤翥龙翔之姿。

三拜三加后并未结束,黛玉静立一旁,默声等候。

笄礼的陈设很快撤下,西阶位置摆上了醴酒席。

黛玉随之入席。

忠顺王妃从宁绎心手里接过醴酒,走到黛玉面前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黛玉拜过,接过醴酒,跪坐下,指尖轻点,将酒撒些在地上。然后一手挡住,一手持杯令酒沾上嘴唇即可。将酒杯置还于几上,有司奉上饭。黛玉接过,也是象征性地吃一点。

醮醴过后,就是重头戏——取字了。

忠顺王妃下来面向东。乔喻和贾敏也下来面向西而立。

忠顺王妃接过赐字文书,展开念道:“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琬琰子。”

黛玉垂首敛目,恭敬答道:“琬琰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

琬琰泛指美玉,比喻君子德行,出自《楚辞·远游》的一句“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伸出双手举过头顶,黛玉接过文书,再递给宁绎心,置于托盘中暂时撤下。

而后便是笄礼的最后一环,聆训。

黛玉缓缓跪在乔喻贾敏面前,默默湿了眼眶,想起过去十余年承欢膝下,不由思绪万千,紧抿起唇,嘴角扯出一个弧度,强忍住泪意。

赞礼唱罢,贾敏起身道:“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到后面,声音越发颤抖起来,任谁都听得出贾敏情绪之激动。有几位做了母亲的夫人受到感染,也红了眼眶。

待贾敏说完,黛玉已是泪如雨下,哽咽道:“儿虽不敏,敢不祗承!”行完拜礼,却仍跪着不愿起身。

乔喻眼睛一酸,掩饰般地眨眨眼。

赞礼见到这一幕,习以为常,稍稍等待一会儿,才道:“笄者拜众宾。”

黛玉这才拭了拭泪,缓缓站起,转身面向正宾、赞者、有司、乐者以及宾客们分别行揖礼,受礼者一一点头示意。

至此,黛玉的成人礼正式结束。

宾客们喝过醴酒,便在宁绎心带领下依次退出。

观礼的女眷们目睹一场庄严肃穆又不失温馨的古礼,心里十分满足。毕竟,这场笄礼可谓是视觉的盛宴。从笄者到赞者、有司,还有宫廷出身的赞礼、乐者均是品貌上佳的年轻女子,光看着她们优雅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享受。

将宾客们引至宴客厅,帮着贾敏安排好后,宁绎心才告退,往黛玉院子里去。果然陆菀青和迎春探春三人都在黛玉这里换衣梳洗。

三人都是头一回做执事,还是在那么多人面前,这会儿依旧兴奋着。尤其是陆菀青,丫头们伺候着也不老实,梳头的时候脑袋转来转去,身后的丫头手忙脚乱,一个发髻怎么也梳不牢。

见到宁绎心进来,陆菀青更是眼睛一亮,直接“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刚扎了一半头发又全散了。这回,就连一向稳重的大丫鬟茯苓也绷不住了,半抱怨半无奈地道:“小祖宗,你可消停些吧,一会儿就要开宴了。再不去,小心太太亲自来寻。”

陆菀青娇哼一声,乖乖坐下,嘴里却向宁绎心控诉道:“宁姐姐,你听听,连我丫头都知道拿我娘来压我了。”

宁绎心上前按住陆菀青肩膀,道:“你可别再动弹了,也不瞧瞧茯苓累成什么样了。这样欢实,也难怪伯母一刻不放心。若是我,也要时时盯着你的。”

陆菀青嘟了嘟嘴,按捺住不动。

见陆菀青被制住,茯苓感激地对宁绎心点点头,立刻抓着她的头发麻利地拾掇起来。

这时迎春已收拾好了,走过来道:“宁妹妹,你也快去换吧,这里我看着她。”

陆菀青这下才彻底老实了。迎春温柔,她反而不好意思跟她闹,和她说话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

宁绎心好笑地戳了下陆菀青的鼻子,道:“可算有人制住你了。”

陆菀青对着她的后背吐了吐舌头。

黛玉的服饰最为繁琐,因此她出来时,大家都已经装扮好了。见她换完,便都手挽着手,一同往宴会厅去。

此时宴会厅里正热闹着。

正厅里众位夫人们三三两两地结对聊着家长里短,贾敏拉了王熙凤一起帮着招待。小厅里十来个姑娘聚在一起,都是平日里常来往的,说话的说话,玩乐的玩乐,还有喜欢吃的,正小口小口喝茶吃甜点,一脸满足。

黛玉一行人刚进屋,立刻就被团团围住了。作为今天的主角,黛玉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接了一屋子七嘴八舌的恭喜和称赞,宁绎心几个也被追着问幕后细节。

好容易满足了年轻姑娘们旺盛的好奇心,就到了开宴的时候。

今日的席面非常用心,为了照顾宾客的口味,南北菜各半。摆盘考究精致,色香味美。因为是女客,连酒水都是自家酿的桃花酒,清甜不醉。为了避免出错,大厨房还提前试做过一回,及时调整了菜单,果然卓有成效。

散了宴,姑娘们稍坐了会儿就往园子里去。

今日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暖的,也不刺人。一路上各色花卉争奇斗艳,正应了一句诗,“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园子里已布置好了。择了一段平缓曲折的活水,首尾稍作拦截。沿着水边铺了许多块绒布垫,连在一起,上面摆了一叠叠小盘子。

几米外是一座矮山坡,上面的亭子里摆满了瓜果酒饮,许多俏丽的小丫头在亭子外候着,见到她们一行人都转过身来行礼。

陆菀青看见水边的布置,十分兴奋,大声问道:“林姐姐,这是要玩曲水流觞么?”

黛玉笑道:“自然,今日是上巳节,难得大家都在,既不能出去踏青,倒不如效仿前人,附庸风雅一回。”

陆菀青应了一声,高兴地蹦了过去,挑了块喜欢的垫子,手伸到溪流中撩水玩。

黛玉无奈地摇摇头,也不管她,只对着身旁正张望着的姑娘们轻声解释道:“一会子我们各自挑个位置坐下,就像菀青那样。酒杯会顺着流水漂下来,在哪里停住了,便由离得最近的人捞起,或是喝了杯里的酒,或是填一首诗,或是高歌一曲,随性即可。若是渴了饥了,亭子里摆了许多吃食,盘子在那里,可自行挑选或者叫丫头们送来。”

上巳节原是青年男女可以结伴出游,一同踏青的日子。至本朝男女之间竖起了壁垒,这个节日才渐渐淡化了,甚至被并入了清明里。

宁绎心补充道:“今日咱们过节,大家不必拘束,边吃边喝边玩。也莫要担心甚么,一会儿最疯的定不是你们。”说着悄悄指了指陆菀青,逗得大家都笑了。

一时众人纷纷落座。

黛玉坐在最前面,宁绎心在她右边。陆菀青在三分之一的位置,隔了两个人恰好便是探春、迎春两姐妹。

见大家坐定,黛玉拾起手边的铃铛轻摇了几下,不一会儿就有一个酒杯缓缓晃动着漂过来。到黛玉这一段时,酒杯离岸较远,顺利地通过。拐过一个弯后才渐渐靠岸了。

从黛玉这里已看不见酒杯,不过没几秒钟,就听见陆菀青嚷道:“停了,停了,是探春妹妹!”

黛玉十分惊讶,暗叹道冥冥之中天注定。和宁绎心两人相视一笑,黛玉起身往探春那里去,宁绎心转身往亭子方向走。

那边陆菀青正催着探春写首应景的诗来,众人纷纷应和,见黛玉下来,还拉了探春起身,以为是有什么新点子,不由期待起来。

黛玉环视一圈,见大家都看了过来,笑道:“方才这第一杯酒呀,停得对极了,今儿原是探春妹妹生辰呢,可巧不巧?”

陆菀青惊讶道:“竟有这样的缘分!”

黛玉偷偷对探春眨眨眼,又笑道:“可不是。趁着今日良辰佳节,咱们大家敬寿星一杯可好?”

陆菀青带头,大家纷纷恭喜探春,探春忙不迭地回礼,脸上泛起了红晕。

这时,宁绎心领人过来给大家斟上酒,依旧是甜甜的桃花酿,一个杯子就一口的份量,酒量再差的人也不易喝醉。

满上酒,大家一同向探春道贺,探春连饮三杯,引得众人纷纷叫好。

宁绎心这才将一直藏在身后的盒子提出来,摆在垫子上,说道:“这是给探春妹妹贺寿的礼物。”说着,将盒子打开,只见是一大块装点精致的奶色糕点,上面摆着雕刻成生肖的各色水果,中间还立着一个形似探春的小面人儿。

陆菀青眼睛一亮,几乎要扑上去,看着探春还在愣神,轻推了一把,道:“探春妹妹,别发呆了。”

探春回过神来,连忙拿起边上的小宽刀,嘴角含笑,手里稳稳地将圆形的糕点分成差不多大的十来块,每人只几口,尝个味道。

吃完蛋糕,气氛也热烈起来了,大家又回到席上,重新开始游戏。

这一玩就是大半个下午,所有人都轮到了好多回。写诗的写诗,作画的作画,还有擅琴的当场弹奏一曲,引得大家纷纷叫好,连平日里最文静的几个姑娘都放开了,更别提最爱闹的陆菀青,让人忍不住担心她的嗓子过了今天还能不能用。

至暖阳将要西移时,人人都尽了兴,字也好诗也好画也好,攒了厚厚的一叠。

晚宴前,这些诗作传到了夫人们手里。这些太太奶奶们虽忙于家事,大都多年未写诗作画,但鉴赏能力却不会消失。

一一品评过去,最终黛玉以诗作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居于首,宁绎心与另一名贵女并列次之。除了他们三个,其余的姑娘们也各有亮点。

如果说上午的及笄宴是黛玉的个人秀场,那下午便是在场所有姑娘的交流展示会。比如探春之言辞爽利、书法出众就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回宴客厅时,大家兴致都不错,唯有陆菀青垂头丧气的,宁绎心一回头就看见了,小声问道:“菀青,可是累了?”

陆菀青幽怨道:“我娘说我方才上蹿下跳的,她以为生了只猴子。宁姐姐,你评评理,我娘竟说我像猴子!”后半句声音可不小,周围的全听见了,纷纷捂嘴忍笑,陆母恨铁不成钢地瞪过来。

陆菀青缩缩脖子,当做没看见,继续拉着宁绎心问道:“宁姐姐,我真的像猴子吗?”

宁绎心哭笑不得地道:“不像不像,伯母说笑呢,你怎么还当真了,猴子哪有你可爱。”

陆菀青松了一口气,偷偷摸摸侧过头瞄了一眼,见陆母没再看她,便放了心。继续抓着宁绎心不停诉苦。说她娘烦了她要把她嫁出去,又是练针线又是学管家,点心也不给她多吃,怕她越来越胖……絮絮叨叨的,直到开宴才停嘴。

不远处,迎春突然小声道:“真好。”声音细如蚊呐,若不是探春靠的近,恐怕也听不到。

“二姐姐?”

迎春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一顿清爽又不失丰盛的晚宴过后,宾客们陆续告辞离去。

最后送走了荣府一行人,林家上下都觉得疲惫,便早早歇了。

……

荣府里,探春才回了房,宝玉就跟了进来,送给她一方松烟墨。探春欣喜地道了谢,却见宝玉在屋里踱起了步子,也不走,就问他:“可还有什么事?”

宝玉几番欲言又止,看得探春都急了,最后却道:“没……没什么。三妹妹你好好儿歇着罢,我走了。”说罢,就急急地冲了出去。

探春心里纳罕,追出几步道:“二哥哥你慢点儿!”

宝玉远远地应了一声,脚步不停,回了自己房里默默发愣。袭人忙手忙脚地伺候宝玉梳洗,喊他也不答应。

宝玉此时在想着他已经好久没见到仙子一般的林妹妹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起,都是二姐姐和三妹妹过去林妹妹家里玩,林妹妹却不来这里,可他即便去了林家也一样见不到,便不再去了。

还有好儿,明明答应了一直陪着他的,也不见了,到现在也找不到,连一点消息都没有。都那么久了,也不知她好不好……

晴雯进来就见宝玉跟个木头人似的,顺口问道:“宝玉,你想什么呢?”

宝玉还愣着,想着就答道:“好儿……”才吐了个名字就醒神了,连忙闭上了嘴,然而晴雯和袭人都已听见了。

晴雯登时变了脸,啐道:“我看那女骗子是迷了你的心了,一个见不着的人你倒是念念不忘,我们这些在你跟前的都是入不得你眼的!”说罢,一甩帘子,出去了。

袭人阻拦不及,只能劝宝玉道:“宝玉,你便是一时忘不了,也别往出说了,老太太和太太都不喜,若是老爷听见了更不好。”

宝玉一个激灵,连忙点头应道:“好姐姐,我再不说了。”

第二日,湘云回来了。她在南安王府小住了几天,正好错过了黛玉的大事。听探春说了昨日的热闹后更是懊恼得很。惜春顾及身上戴孝,昨日也没去,只让探春将她的一幅画带了去。

四人聊着天,不一会儿宝钗宝琴也过府来了。

湘云笑问道:“宝姐姐,你见过你未过门的嫂子了么?”

宝钗摇摇头,道:“还不曾。只听说是略通文墨的。”

湘云道:“那便好了,等薛嫂子过了门,咱们就能多一个人了。”

宝琴笑道:“未见得呢,我听说西海沿子那里打了胜仗,许是有些人就要回朝了。到时候多一个,少一个的,可不是没多也没少?”

湘云秒懂,佯怒道:“好个琴妹妹,越发油嘴滑舌了。要我说,到时候多的少的兴许是同一家的呢。”

宝琴听了无甚羞意,一脸平常。宝钗却连忙转移了话题。

两人回去后,探春低声感叹道:“可惜梅家非君子,凭白玷辱了好姓氏。”

湘云纳闷道:“这是怎么说的?梅家同这府里来往不少,前些日子才又送了节礼来的。”

探春道:“你也说了,梅家是同我们府里来往。当初宝琴进京,梅家却一家子外放去了,而后又突然回来和老爷交好。这般前倨后恭,出尔反尔,恐非良配……”

话没说完,湘云已懂了,皱眉道:“那宝琴妹妹还要嫁过去,岂不受罪?”

探春叹息道:“还能如何,不嫁过去,伤的也是姑娘家的名声。”

湘云难得沉默了。

……

黛玉笄礼之后,宁绎心的婚事被提上了流程。

宁家虽在,只是关系着实不怎么样。大长公主脾气拗,顶着礼法也不愿叫那边插手,因此全都拜托给贾敏和乔喻。

徒旻夙父母长辈俱无,请了位同康王府有交情的宗室老爵爷代为操办。

两人年纪都不算小了,因此六礼走得快些。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十分顺利,两人名帖送至钦天监,测出来的也是“天作之合”。

至于吉日也算了出来,最后两家选了来年的三月二十八。考虑的是三月份温度适宜,不会太热,婚礼的时候出一身汗可不舒服。

婚期一定,基本和成亲也没差多少了,一些聚会也会加上徒旻夙。

大约是乔喻这些年的形象树立得很好,对晚辈总是很有耐心,从不会一言不合就呵斥,教育林瑜也只是口头指(压)导(迫),从不训斥打骂。因此在小辈之中声名不错,至少徒旻聿就很愿意和乔喻喝茶谈天,从不觉得拘束。

今日刚过午膳,乔喻从城外回来,马车哒哒地驶进了昌荣街。这是一条十分繁华的大街,店铺林立,类似于后世的商业区。

林家在京里也有一些铺子,有几个就位于这条街上。他最近在整理产业,刚从庄子里回来,顺便看看这条街上的店铺。

没办法,家里俩闺女都快出嫁了,嫁妆这时候就得开始准备起来。现有的产业又多是田地祖产,不能动用。他这些年虽置办下许多,但大多在南边。京城寸土寸金,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好的地方都有主了。

在街上转了一圈,乔喻特地看了看自家的几个铺子,数了数,发现不够,又往下一条街去。

昌平街离昌荣街很近,这里多是酒楼茶馆,出入的人装扮都较为富贵。

乔喻的马车很低调,但还是被认出来了。

看着眼前的病弱款美少年,乔喻温和地道:“不必多礼。今儿是一个人出来的么?”

徒旻夙笑道:“和旻聿他们约了在前面茶楼。”说着,指了指,就在侧对面。

乔喻倒是知道,徒旻聿原还叫了林瑜,只是林瑜被刚进京的沈时微抓去补课了,正在苦兮兮地写写写呢。于是点点头,道:“你去吧。如今天气乍暖,多注意些身子。”

徒旻夙心里一暖,目送乔喻离去才上楼。

乔喻把周边的街道逛了个遍才回去,心里记下了几个位置,叫林平派人去打听是否有铺子要出手。

回到家里,乔喻又将几个工坊的账簿看了一遍,盘算一番,在纸上唰唰地记起来。

幸好黛玉的嫁妆是从小开始攒的,家具什么都打好了,老物件库房里也多得是。林家五代单传,没嫁过姑娘,开销也小,可以说只进不出。明面上流动的资金不多,但库房里的东西若是折算成银子那真不少。

黛玉的嫁妆,目前理出来的,折合市价已经超过了六十万两了,但实际上并没花费多少。比如头一样最值钱的那张千工拔步床,至少价值五万两白银,不过实际上只出了点木料钱。打的家具同样如此。

乔喻忙着置办产业,两个准女婿也没闲着。尤其徒旻夙最近身子仿佛越来越好,面色都渐渐红润起来,引得堂兄弟兼连襟徒旻聿惊异不已。暗暗猜测,莫非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乔喻隔了很久才再次见到徒旻夙。这时候徒旻夙脸上的病弱之态已经不大看得见了,乔喻一眼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宁绎心将药提前给徒旻夙用了。

果然,徒旻夙也不管边上有人,“砰”地行了个大礼,一脑袋叩得结结实实。

乔喻连忙给人拉起来。看着额头上通红的一块,又好气又好笑,只能说:“我已给了嘉和的,就是她的。你要谢,便得谢她去。”

徒旻夙红了脸,小声“嗯”了下。

将人交给徒旻聿,乔喻无奈地摇了摇头。想了想,又找人将宁绎心叫来。

宁绎心早有所料,将心里的想法和盘托出:“我既想要同他过一辈子,便没打算挟恩图报。算计来的人心,我也不稀罕。我知晓干爹好意,是怕他变心,将来苛待于我。只是若是会变心,早晚会变心,不是一颗药或是健康的身子能决定的。倒不如敞亮些,我既有好药,早些给了他,他也能少受些病痛。”

“你看得透彻。”乔喻感慨道:“你既这样想了,我自然只有支持的。我看他也不是心思晦暗之人,在这点上,你们倒是十分般配了。”

宁绎心抿唇一笑道:“干爹兴许不知。他是在宫里见过我许多次,才……才求了姨妈提亲的。”说罢,红着脸告退了。

乔喻一时没反应过来,等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他单方面窥伺你?还是你们俩看对眼了瞒着长辈来了出“上车补票”?宫里能让年轻男女碰面的机会不多吧,什么时候看见的?

乔喻脑袋上挂满了问号,可惜没人替他解答。

……

天气热起来时,黑了几个度的忠顺终于回来了。刚回京,家也不回就先进宫去找当今复命,顺便诉苦。

当今心不在焉地听着忠顺喋喋不休地数落南安王,脑子里在想着西海沿子的安排。

自新年那场战事后,两个月前又交战过一次,也胜了。两场连胜,西海沿子短期内能安稳一段时间,这也是他将忠顺调回的原因。

没了共同的敌人,忠顺和南安就得掐起来了。

只是如今的稳定是暂时的,对方野心不小。前两场战事都只能算小打小闹,那边可不会这么就放弃了。但是这样时不时打一场,消耗着实不小,何况粤海也不太平。一开战,银子淌得跟流水似的,边境百姓也遭殃。

若是能想个办法一劳永逸就好了,即便只有几十年也足够了……

“皇兄,皇兄?”

当今回过神来,正了正神色,问道:“什么事?”

“……”忠顺咽下一肚子委屈,说道:“臣弟带了些许多洋人的新鲜玩意儿回来,还有些作物种子。”

“作物种子?”当今既惊讶又欣慰。他这个弟弟一向只知享乐,如今也会关注起农事了,实在难得。

当今的表情让忠顺脸一红,说了实话:“我在如海家吃过南边的作物,咳……味甚美。”就是老林忒抠了,每次吃不到几口。

“……”当今揉揉眉心,无奈道:“行了,将种子都送皇庄上去罢,交给农事官。”

忠顺目的达成,痛快应了。皇庄里有许多精通农事的能人,他府里的可没这个本事。

“还有事儿?”见忠顺还不走,当今问道。

忠顺点点头,赔笑道:“皇兄,给我家二小子赐个婚吧。”

当今疑惑道:“你家小二……不是赐过婚了?”

“这不是婚期没定下么,老林不厚道,一天拖一天的就是不给实话。皇兄,您帮帮忙,再赐个婚期呗。”

当今听到这里,已经懒得理会忠顺了,看在他舟车劳顿的份上,一挥手将人打发了:“你一路辛苦了,先回去收拾收拾歇着吧。”

忠顺咽下一嗓子的话,抱着一堆赏赐,不甘心地走了。

回到府里洗漱一番,忠顺半刻也不停歇,直接去林家找乔喻。

乔喻将人迎到书房,看着忠顺的黑脸,纳闷道:“你不是才回来?出了什么事了?”

忠顺严肃道:“我方才见过皇兄了,给皇兄送了东西,如今来同你商量婚事。”

自动略过前半句,乔喻无奈道:“何至于这般着急,王爷离家多时,怎么也该在府里陪伴王妃和孩子们。婚事随时可以商量。”

忠顺不知何时学会的耍赖,动也不动,道:“你不给个日子,我也不走了。”

“……王爷,您再急,也得等我嫁了大闺女才轮到小的不是?况且婚期要经钦天监测算,哪里是凭白一张嘴就能定的。”

忠顺愣了一下,才道:“嘉和婚事定了?”

“明年三月。”

忠顺差点跳起来:“这么晚?!”

乔喻温声道:“不晚。姑娘家十七八岁出嫁实属平常,是王爷太过心急。王爷还是先回家同王妃好生商量一番罢。”

忠顺再次铩羽而归,临走前恨恨道:“你等着罢。”

“王爷慢走。”

忠顺明显是因为在西海沿子待得不爽迁怒了他,不过乔喻心里没有半丝沉重。因为忠顺的报复手段对他来说真是不痛不痒。

而且忠顺心里再不爽也不会牵扯到政事上,就像他将忠顺送去西海沿子虽也带点报复意味,可更多的是因为忠顺本人的能力和身份的确是最适合的。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并没有错。两场战争的胜利挽回了许多将士的性命,也许还能免除将来和亲的耻辱,一举数得。

乔喻没把事情放在心上。

几天后,贾敏从宫中回来,告诉他,忠顺王爷将黛玉和徒旻聿的庚帖送去了钦天监,测出来几个适宜迎亲的日子,直接拿去了太后那里。今日她和忠顺王妃都去请安,太后兴致很高,便和她们一同商量了一番,挑了个好日子。

“……!”

“……什么时候?”

贾敏轻咳一声,道:“明年十月。”

乔喻:忠顺你狠。

贾敏瞅着乔喻脸色不对,安慰道:“黛玉早晚要出嫁的。况且那几个日子里也只有这一个是在秋天,不冷不热的,后年的三个日子都在寒冬里头,着实受罪,反倒是明年这个正好。老爷也不用舍不得,又不是见不着了,女婿单门独户的,想女儿了,请来吃顿家宴都便利得很。”

乔喻还能怎么说,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自然是答应了。

只是……

忠顺!你且等着!!

默默反省了一番自己大意失闺女之后,乔喻果断将锅扣给了忠顺。

作者有话要说: 当当当当~~上菜啦上菜啦,好吃的不好吃的留个言哦~~

作为一条咸鱼,也是有梦想哒~就是希望能给文下可爱的亲们继续发红包~

么么哒(づ ̄ 3 ̄)づ

感谢名单:

谢谢倒霉蛋淼淼、纸鹤无名两位亲的霸王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