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唐朝的草蜢 > 第393章 395搞死李幼死良

唐朝的草蜢 第393章 395搞死李幼死良

作者:猫怕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6 05:33:1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幼良于国家来说,是是叛国者

于家族来说,是李世民的叔叔

长辈指着晚辈骂街,晚辈能怎么样

还不是李渊埋下的祸根

砍头是不行的

现在说出的死法全尸还是留不下,皇家的颜面也不好看

鸩乃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羽毛紫黑色,长长的脖子,赤色的喙。因食各种毒物,所以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雄鸟名叫运日,雌鸟名叫阴谐

鸩鸟专门吃毒蛇,毒蛇的毒性渗透到鸟体的各个器官,不仅肌肉、内脏有毒,连喙和羽毛都有毒。鸩的屎拉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腐烂如泥;鸩的巢下数十步之内寸草不生;鸩鸟饮水的小溪,各种虫类都会被毒死。鸩鸟的毒来自毒蛇,但又可以以毒攻毒,化解毒蛇的毒性。

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现今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冠林鵙鹟itohuicristat,是一种带有剧毒的鸟,也是鸩的一种。在它的皮肤和一身漂亮的羽毛中,有一种类似于箭毒蛙的剧毒毒素。100微克,也就两粒盐的量,就足以杀死一名成年人。比氰化物的毒性还可怕。是为不详的预兆,极少数当地人因贫困饥饿捕杀食用这种鸟而遭到当地人的放逐。又由于这类鸟生活隐秘而且不易接近,所以科学家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依然知之甚少

“君王的家事,即是国事”

孔颖达一句话,给了李世民台阶,可以换一种方法

“当从族谱中驱逐”

这是温大雅的话,他不同意

“叛人李幼良,诏宗正寺即刻驱出宗谱,贬为庶人”

虞世南立即出列“启禀陛下,叛国者,当诛三族”

随即李纲,孔颖达为首的儒家纷纷请命诛杀李幼良

姬云等声浪安歇下来“陛下,臣有话说”

李世民正为难呢,姬云又这样,只好叹口气“唉说吧”

“臣以为,毕竟血浓于水,得给太上皇一个交代,不如,吞金,葬之”

削藩毕竟是对自家人下手,这名声并不好听,现在姬云的方法正中下怀“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经给出过答案“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也就是说,生金其实是含有毒性的,只不过经过人为开采和提炼之后,金子的毒性慢慢被消除了。

但是,古人的工艺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因为金子的纯度不够,里面含有了大量的铜、汞、铅之类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是有毒的,人体一旦摄入的量超标,就会死亡。因此金子中含有的水银等金属其实并没有被完全除去,并且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样轻微的毒性并不能够置人于死地,否则的话,金子便不会成为一种货币,并为人们所追捧。

吞金不等于必须是吞金子,金,也指金属,银铜铁都是可以吞死的

皇亲嘛,那吞金子逼格高

太监端来一盘,上面是一碗金豆子外加一杯酒

姬云忽悠李幼良“吃了它们,安稳去吧,你死,一切皆休”

逃是逃不过的李幼良抓起一把金豆子,一口吞下,用酒送下去“哼”

“不够,继续”姬云示意太监“拿酒来”

一壶酒送来给了李幼良

李幼良哈哈笑着,一边指着他人说着傻子,一边吞着金豆子

不多时,李幼良腹痛难忍,瘫倒在地,痛苦哀嚎着

吞金之所以能够达到自尽的目的,更大的因数其实是“坠死”

胃下垂了解下穿孔了解下

以及包括肠道堵塞引起的痉挛,那真是肝肠寸肚的感觉

这种痛一时半会儿是死不了的

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位将军,在敌人攻破自己守卫的城池的时候,不想受到污辱,就想着自杀,可是这位将军选择的方法也挺奇葩,你一个将军,自己给自己一枪死的多痛快,他非要吞金,而且还无法忍受那份痛苦,最后还是让部下给了两枪,死了个痛快,这位将军就是造成了肠梗阻,实在痛苦的不行,才会让部下把自己打死。

如今李幼良正是这样,死又死不了,活又不可能

满地打滚哀嚎着让给个痛快

半小时

哀嚎声越来越小,李幼良无力得指着姬云“你,你,我”

“死也不放过我你也配”姬云蹲在李幼良身边,用只有两人的听得到的声音说“我不会让你好死的,你肚子里有一碗金子,很多人都想要”

吞金是留全尸的一种特殊待遇。可听到姬云这话,李幼良眼中禁不住的恐惧,但为时已晚,死死抓住姬云的衣袖

“我放过你的后人”

姬云小声说出这话后,李幼良松开了手,咽下最后一口气,脸上带着最后一抹笑容

姬云试过李幼良鼻息后,摇摇头

“葬了,退朝”李世民说完,起身就走了

李幼良在长安有家,不过贬为庶人,又因造反是要没收

但是毕竟人死为大,朝廷逾期收回,许其在家过葬

人去世后的第七日。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

魏书“又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齐,令七人出家”。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烧七”又称“做七”、“守七”、“七祭”。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学者多认为烧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在五七或第六七忌日,其家属请僧侣或道士做法事超度,遍请亲友前来参祭。“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蜡、金银斗等祭奠

准备得挺好,可就扯淡了,李幼良下葬当天夜里,坟给刨了,大卸八块,肚子被扒开了

杂碎散落一地

其家人穿着孝服上长寿坊的长安县县衙告状去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