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107章 chapter88(vip)

六零年代神叨叨 第107章 chapter88(vip)

作者:词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4: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摸着良心说, 卫添喜觉得自己讲课讲得挺好的,她讲应用数学的时候, 生怕学生们听不懂,因此将所有能够拓展的东西全都加入进去了,数学方法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更是她用大片段讲过去的东西,可谁能告诉她, 为什么这些学生个个都一脸受挫的表情

是她讲的不好吗不应该啊

卫添喜点了一个嘴巴张的最大的学生, 问, “你怎么这个表情是有哪里我没有讲清楚吗”

那个学生连连摇头,摇完头之后又疯狂地点头,就好比是吃错药了一样, 顶着卫添喜的目光,他硬着头皮说, “卫教授, 您讲的特别好,就是速度有点快, 跟着您的思路从头到尾听下来, 都可以听得很顺畅,但中途稍微走一下神, 后面就完全跟不上了。而且您上课时写板书写的很快,我们听完之后还来不及抄板书, 您就把东西给擦掉了课后想再复习一下也不行。”

卫添喜在心里默默回忆了一下自己这堂课擦黑板的频率, 确实有点高, 她有些不大好意思, 直接把自己写在备课本上的那些东西撕下来,递给被点到名的那个学生,“上课没必要抄板书,因为你们的基础比较差,所以我需要讲的东西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我看了很多数学文献之后捋出框架来给你们讲的,为了抄一点儿板书而掉队,实在是有些不值得。你们要是想抄板书的话,可以拿我的备课本去抄,不过别弄脏弄破弄皱了。”

那个学生拿着卫添喜的笔记,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被上面齐齐整整的笔记以及数学推理过程震惊了一把,点头如捣蒜,“好的,卫教授您放心,我一定会注意的。”

走出教室,旁听卫添喜讲课的许建民教授疾走了几步,追上卫添喜,问,“卫教授,你觉得咱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怎么样”

卫添喜想了想,略带犹豫地说了实话,“这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

恰好有几个女生搭伴跑去上厕所,刚好就听到卫添喜说的这句话,她们感觉尿意都没了,心情极为沉重。

本以为考上水木大学就能成为人中龙凤,没想到在卫教授看来,她们居然还是最差的一届学生。

卫添喜注意到那些学生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生怕这些学生多心而误解,赶紧又补充了一句,“不是说天赋太差,而是基础太差。之前在瑞典的时候,我替我的导师梅瑟塔教授带过很多研究生,也给本科生上过好多节课。给瑞典那些学生上课的感觉与给水木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

“假设将数学知识的提升化作一条射线,而应用数学这门课位于射线上的刻度值是五,那么隆德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站到了五的位置,甚至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达到了六和七的水平,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拔高他们的数学灵感,就算是最不用功的那些学生,他们的数学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四点五、四点八的水平,上课的时候稍微认真听一下,大多数知识课堂上就当场消化吸收了,课后完全可以根据我给他们的启发去自学、去寻找更感兴趣的东西,为自己的知识树添加新叶子。”

“可水木大学的学生没有这样的基础,我上的这门课所处的刻度值是五,我担心他们的基础不好,已经将难度降到了三,但令人遗憾的是,依旧有绝大多数学生跟不上,他们对于数学的了解,仅限于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别说是知识树了,知识棍都没有搭建出来。如果让我给这些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刻度线上找一个点的话,我觉得他们才刚刚入门,最高打零点二分。”

许建民教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差距竟然这么大么差距不应该这么大啊,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出的并不比其它国家少多少,这证明我们培养出来的科研人才还是很厉害的。”

卫添喜轻笑,“出的科研成果不比其它国家的少,可质量呢我们国家的科研人才只善于在自己的领域中深耕,一旦涉及到一些需要两个学科甚至是多个学科交叉的命题,科研人员就变得束手无策了。”

“但问题是,放眼全世界,那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都是诞生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与交叉。如果许教授你看过我做出来的科研成果,我想你应当会懂,证明一道数论命题,我可能会用到几何、可能会开辟新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用数论的方法。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研究数论的人才只懂数论,谈起几何来就头痛无比,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些人的数论也没有学的多好。”

许建民教授无言以对,卫添喜的这话说得虽然扎心,但他知道,这是事实。

“卫教授,既然差距已经产生了,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弥补这些差距”许建民教授追问。

卫添喜耸耸肩,“当然是多看书了我当年在京华大学念书的时候,为了深入了解数学,看了多少书你也可以找尼森问问,我在隆德大学的时候看了多少与数学相关的书。想要深入研究一个领域,最基本的就是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就好比说我们想要跑步,必须让胳膊、腿、乃至是所有的器官全都进行密切配合,数学同样如此。”

许建民摇头,对卫添喜的看法无法完全认同,“卫教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数学领域的分支太多了,搞数学的人不可能全都了解,不然就出现全才了。”

“那瑞典的学生为什么可以做到更何况,我的要求并不是全部了解,或者说,是全部的分支领域都能上手做研究,而是要对整个行业领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什么分支领域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等科研过程中发现类似的问题时,再去钻研新的领域。事实上,我说的这些工作量并不大,对于水木大学这种水平的高校学生来说,最多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可惜的是,哪怕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没有这样做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当在自己有限的经历中尽量抬高自己的天花板,而决定数学专业学生天花板在哪里的,就是他们所学知识域的广度,不要求所有领域都精通,但必要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

卫添喜看了一下自己怀中撕成两半的备课本,有些惆怅,“许教授,先不说了,我忙着回去准备下一节课的东西呢,学生们的基础差,我得考虑考虑接下开的课该怎么上,学生们的基础差,我就得想办法给他们补补,实在不行的话,得临时找学校的出版社加印一些资料,让他们课前了解一下,不然就算听了我讲的应用数学,怕是也学不明白。”

许建民教授看着卫添喜风风火火走远的身影,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年轻真好。”

卫添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用实际行动向许建民教授以及水木大学的其他教授证明了年轻是真的好

她把自己这些年看过的书目与文献在脑海中分门别类地捋了一遍,将难度分为九个等级,从最简单的第一级开始编写,历经数月,总算赶在应用数学结课之前编写除了入门级的前三册,校正无误之后,她把书稿交给了水木大学出版社,由水木大学临时出版成简装本,分发给所有上过她课的学生。

卫添喜同那些学生说,“这些简装版的书是我自费印的,因为书号还没有申请下来,所以不会同你们要书费,按照我的规划,后面还有六册,由浅入深,通读完这九本书后,就应当对当今世界上整个数学领域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尤其是对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方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给你们充足的复习时间,应用数学的结课考试会放在这个学期的最后两周,因为考试题目还没有命好,所以大家最关心的考试范围也还没有敲定,不过我可以给你们说个大概,题量是常规题量,但题目难度肯定不会太低,不然也对不起诸位这水木大学学子的身份。难题一定是相当难的,易错题也一定是相当易错的,既然是应用数学,那肯定是综合类型的题目,大家提早做好准备。”

听到难题一定是相当难,易错题也一定相当易错的描述,跟随卫添喜上应用数学课的那些学生就崩了心态,有学生壮着胆子问,“卫教授,考试题目同我们上课时讲过的例题相比,哪个更难一些”

卫添喜脑海中已经斟酌出一些题目来了,她仔细想想那些题目,同那个学生说,“谁难谁简单说不上,因为在我看来,题目都不难,不管是解题思维、解题逻辑还是运算过程,用常规方法来做,肯定是相当费力的,但如果将我课堂上讲的这些东西融会贯通了,能够在解一道题的过程中运用上好几种方法,肯定能将题目简化出来。难度差不多都一样,但综合性上,考试题目肯定会更难一些。”

又有学生站了起来,“卫教授,那考试范围呢您在上课时拓展的那些东西会考吗”

卫添喜点头,“会考,只要是我上课讲过的东西,都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对了,你们复习的时候不仅要看抄下来的那些课堂讲义,新发下去的这三册数学基础也都要仔细研究,反正时间还长,足够你们复习了。这三册数学基础中讲到的东西也会穿插在考题中,建议大家多花时间琢磨。如果这三册数学基础琢磨不明白,那后面的六册数学基础就不用买了,反正买了也看不懂。”

教室里的学生多脸懵逼。

等卫添喜走出教室,一个心理素质略微差点的女生直接捂着嘴哭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翻卫添喜新发下来的三本数学基础,越看眼泪越汹涌,气得她直拍桌子,“这书里讲的东西这么难,哪儿基础了哪儿基础了书名叫数学基础,我怎么就看不到一点儿基础的东西呢”

她的同桌在一旁小声哔哔,“大概是卫教授觉得这题目很基础吧毕竟卫教授的水平放在那儿,别的老师讲一学期都讲不了她这些讲义的十分之一上卫教授的课,我感觉自个儿就像是在梦游一样,从头到尾都晕头转向的,当时都能听明白,课下如果不盯着抄下来的讲义再多复习几遍,吃顿饭就忘干净了。”

那哭得又是擤鼻涕又是捶桌子的姑娘问她同桌,“你说在卫教授看来,我们是不是都特别笨啊这些公式在她手中的时候,我感觉她想都不用想,捏着一根粉笔直接就特别顺畅地推导下来了,我自个儿推导的时候,恨不得用眼神把纸给戳穿,就是想不到该怎么做”

她的同桌戏比较多,当下便道“卫教授心里一定是这样想的”,他把双手往胸前一环,模仿卫添喜的语气说,“呵,凡夫俗子,这些题目都不懂这都是基础题”

那姑娘没想到自个儿同桌会突然来这么一处,冷不丁地被逗了一下,笑得鼻涕泡喷出来当场就炸了。

这动静把那戏比较多的男生给吓了一跳,那男生整个人都呆滞住,那姑娘意识到自己失了态,捂着脸哭得越大声了。

仿星器的设计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由国内数百所高校联合组成的项目组日夜不停地进行实验,总算在立项的第三个月,由中山大学传来了第一封捷报。

设计图中能够满足电导率与磁导率的导线材料在经过数万次的精炼设计后,成功面试,有望在一月内实现量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