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169章 chapter150(vip)

六零年代神叨叨 第169章 chapter150(vip)

作者:词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4: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同样是路, 第一次走和重走一次, 速度是完全不相同的。

卫添喜将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事情交给洛书文去做, 并且十分大胆地替洛书文争取到了足够的科研经费,洛书文没有让他失望,给她的回报便是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井喷之势。

而发生的这一切, 其他国家是完全不知情的。

没有人知道洛书文究竟在搞什么, 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想怎么搞,但是当科研成果摆在他们面前时, 这些人懂了。

洛书文作出的第一代科研成果名字叫玉兔号, 主要负责小型太空物资的运送, 可以替代小型运载火箭。

当银灰色的玉兔号通过科工院的检测,停放在航空飞机起飞台上时,科工院那些院士级的工程师依旧觉得有些懵, 还有些飘。

看着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人来来去去地往那玉兔号上安装不同的东西, 航天局的杨院士问洛书文, “洛主任, 你们高新技术研究院往玉兔号上安装的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怎么看着有点像是天线车呢”

洛书文解释,“那是月面勘测器, 一共十六台,当玉兔号着陆在月面时,我们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些月面勘测器呈梯度矩阵的形式发射到月球表面, 然后让着十六台月面勘测器组成一张勘测网, 利用现有的超声波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手段, 对月球表面下蕴藏的矿产资源进行一次详细的勘测, 历时大约一年时间。等明年,我们的二代玉兔号航空飞机带着空间站着陆在月面上时,便可以针对这些月面勘测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采集了。”

杨院士凝眸,“可我看着不仅上了十六辆天线车,还上了四辆大轱辘的东西,那又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玉兔号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可以支撑往返地月之间,但那些天线车呢他们以什么为能源供应一年时间可不短,如果能源供应不足的话,怕是这些月面勘测车工作不了一年就会失效。”

“所以才有了您口中所说的大轱辘车,准确的说,那些大轱辘车的名字应当叫做能源补给车。我们将小型核聚变电池安装进了能源补给车中,负责能源应急补给工作,平时的能源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太阳能生电。”

“您知道的,月球的一面永远朝着太阳,所以那一面的勘测工作根本不是问题,月面勘测车通过太阳能生电便能合成充足且澎湃的电能,但月球有另外一面是接收不到太阳光的,于是我们高新技术研究院便设置了交叉勘探的模式,让月面勘测车行走在黑暗与光明之间,通过一系列优化控制方案,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月面勘测车所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自给自足。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便可以利用能源补给车来进行能源应急补给工作。”

“当然,能源应急补给只能能源补给车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测月面气候变化。在月面微失重的环境下,能源应急补给车最大的功能在于保证所有月面勘测车的安全,一旦发现有月面风暴,立马转移回保护仓中,如果距离保护仓太远,则启动紧急钻掘工作,将自己隐藏在月面以下的岩层中,等月面风暴过去之后再重新进行勘探规划工作。”

杨院士这下懂了,他指着一群人刚抬过去的那个银灰色巨蛋问,“那应当就是你说的保护仓了吧看起来挺大,能仔细讲讲那保护仓的作用吗”

洛书文耸肩,“主要就是进行月面勘测车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还兼顾着样品的存储工作以及防盗工作。”

“防盗”杨院士对这个功能表示不理解,“月球上什么生命都没有,这个功能貌似没必要吧”

洛书文反问杨院士,“您怎么能确定,在我们将月面勘测车安置在月球后的一年里,不会有其它国家上去窃取我们的数据我们可不是第一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给别人做嫁衣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受,我觉得还是防范于未然比较好。”

杨院士“有道理”

玉兔号航空飞机的发射时间定于十月十号,就在燕郊的航空航天发射台。

卫东征与马丽是在十月一号结婚的,在春风国宴楼摆了将近三百桌的酒席,十分热闹,宴请的宾客无不是华国的风云人物,或商界大佬,或政界权贵,就连百姓日报都刊登了这一则消息,与卫东征的婚讯同时发布的,是一则一般人不知道有多么重要,但行内人一看就能被吓一跳的大消息。

新闻中写到

“新时达集团将全面展开互联网研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并且已经与水木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有望在五年内取得技术突破,让华国的千家万户都进入互联时代。”

配图中画着一个地球,有两人站在地球上,一个站在南极,一个站在北极,他们通过一个方方正正的手持电话进行聊天。

等若干年后,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才会知道,那个方方正正的手持电话,名叫手机。

新时代集团是心系国家、心系社会、心系人民群众的良心企业,为华国创造的生产总值将近华国整体生产总值的一半,为华国百姓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数以亿计,极具口碑。

因为新时代集团生产的货品物美价廉的缘故,就算出口之后的产品价格会虚高一些,但依旧吸引了不少全球性的客户,新时代集团的海外业务也蒸蒸日上。

十月十号,玉兔号飞天。

这一则消息并没有大肆宣扬,甚至说,这一则消息被保护得严严实实,如果不是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通过卫星监测系统发现了华国京郊的这一则动作,并且直接在华盛顿邮报上用大篇幅描述了这件事情,还极具想象力地揣测了华国这一举动的意图,华国领导人都没有公开这次试验的打算。

一来是因为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太快了,就连那些领导人都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二来是因为华国一贯都秉承着闷声发大财的做法,他们还担心公布了这一则消息之后,会引来不必要的觊觎呢

因为那次核聚变的事情,这次的国际媒体都学乖了许多,没有如同上一次那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始无脑唱衰,他们都理智地看待这些事情,用客观到不能再客观的笔触刊发了华国的小动作。

无奈之下,华国只能发布公告声明,面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次载人航天计划,只不过承认归承认,很多关键信息还是没有透露的,诸如玉兔号的供能来源问题、月面勘测计划与月球气候监测计划、甚至于月面土壤、岩石精细采样的计划华国全都藏得死死的。

全球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浩瀚星空之中,华国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实行昼夜轮班制,每监测到玉兔号的动作,都会适时向高层汇报,而这些消息最后都转移到了洛书文手中。

总体来说,洛书文对玉兔号的表现相对满意,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卫星的研制工作上。

卫星是人类放在星空中的眼睛,人类的足迹想要走得更远,那必须用卫星看到更远的远方。幸运的是,华国已经有卫星研制基础了,洛书文的工作量减轻很多。

由水木大学牵头,以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科学院大学、首都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东北航空学院组成的卫星研发团队更名为瞭望者,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硕士齐齐上阵,就连少数动手能力强、存在一定科研素养的本科生都被拉近了团队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写照。

十一月九号,在太空中航行了整一个月的玉兔号成功返航,为华国科学界带回了重达三吨的月面土壤资源以及多达7t的月面监测资料。

远离学术圈的人可能不知道玉兔号的使命,但位于学术圈中央的那些人怎么会不知道科学院那些研究领域同天文、行星地质等沾点边的院士们早就收到了确切的消息,还未等玉兔号落地,便已经等在了航天局,就等玉兔号采掘下来的月壤、岩石资源一到位,立马群起而瓜分。

然而洛书文早就留足了后手,他以高新技术研究院已经设定详细交叉序列实验为由,拒绝了大多数人索要样品的想法,等玉兔号一落地,立马就找人把采集到的样品送回了高新技术研究院,并且还向京城军方申请了保护工作。

那些守株待兔的院士们齐齐傻眼,他们找洛书文理论,然而洛书文油盐不进,只能改去找卫添喜说情,卫添喜做得更绝,“啊玉兔号居然从月球采样了我不知道呀”

我不知道呀呀你个头

装的一点都不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