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六零年代神叨叨 > 第25章 chapter6(Vip)

六零年代神叨叨 第25章 chapter6(Vip)

作者:词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4: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卫家人心中,卫老太的话简直就是旧时代中的圣旨, 若是不听卫老太的话, 那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故而当卫老太催促赶紧收了粮食好回家后, 卫家人全都动了起来,卫添喜被卫四柱从箩筐里抱了出来,放到一片树荫下,由负责将收割下来的粮食装筐的卫老太顺带看着, 其它人都投入了抢收粮食的伟大任务中。

卫添喜又不是真的小娃娃, 故而根本不会哭闹,发现什么新鲜事的时候,她就睁着眼睛看看,若是觉得无聊, 就躺在卫老太特意背上山的小毯子上睡一觉。

等她从打盹中醒来时,卫家已经将这一片荒地上种的粮食全都收割完了, 由卫老太带着卫二柱、卫三柱以及姚翠芬扛着粮食回家,卫四柱同张春芽、李兰子以及半大的萝卜头去下一片开垦出来的荒地里继续收割。

这样的分配,都得益于卫老太的人生智慧。

与把粮食搬回家比起来, 收割田地里的庄稼并不是什么力气活儿,大人小孩都能做, 无非是大人做的快一点,小孩做的慢一点, 但把粮食搬回家却是考校体力的, 一般人根本吃不消。

将卫二柱、卫三柱与姚翠芬送粮食回家, 卫老太主要是考虑到了卫二柱与卫三柱的力气大, 但不能将所有的男丁都拉去扛粮食,不然万一田间地头出点什么事,一堆女人孩子根本应付不了,因此田间地头必须留一个有力气的男人。

但卫老太怕把卫二柱留在地头之后,卫二柱会仗着自己在家里的年纪、辈分等给其他人难堪,她便想到了卫四柱。

卫四柱是卫家这一辈儿年纪最小的男丁,收割的事儿自然应该交给他来做,而且他与卫二柱、卫二柱不同的是,他得喊李兰子与张春芽一声二嫂三嫂,就算他有心支使两个嫂子去做点活儿,李兰子与张春芽不一定得听他的,但若留下的人是卫二柱,张春芽能不听么

留下卫四柱,却带走了姚翠芬,也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姚翠芬偷懒的可能。

一家人来来回回地忙了好几趟,直到天色全黑下来,种在荒地里的粮食才被悉数收回了家。

卫老太看着那堆满仓的小麦心里欢喜的紧,连夜炖了一锅牛骨头汤,又将去年剩下的白面粉拿了出来,与玉米面对半混在一起,烧了好几张葱花饼,吃得全家人满嘴滋油。

饭后,卫老太开始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柱,三柱,你们俩尽快将小麦全都脱了粒,然后将咱家后院拾掇一下,最近日子天气不错,趁早把小麦全都晒干,早锁进屋子里早安心。”

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卫四柱眼皮狂跳,全身上下都被不祥的预感所包围。

卫老太没有让卫四柱失望,她笑眯眯地掀起眼皮子来,吩咐书,“四柱啊,这麦子收了之后,就该种下一茬的粮食了,你多受点累,背着粮种上山去,妈让你二嫂、你三嫂还有你媳妇去帮你。”

生怕卫四柱没有听懂她的意思,卫老太还补充了一句,“你带着咱们家的娘子军上山,粮种比较沉,就得你自己来背了,可别让你两个嫂嫂或者是你媳妇来背,不然说出去对你的名声不好听。”

卫四柱听了卫老太的叮嘱,心中没有丁点儿感动。他也想留在家里给小麦脱粒啊,虽然给小麦脱粒也不是什么轻省的活儿,但同上山下沟的种地比起来,给小麦脱粒简直就是享受。

“妈,你能不能不要次次都照顾我我也想和二哥三哥在家里给小麦脱粒啊,我们三个人一起做完家里的活儿,然后再一起去种地,您看成不咱都是一家人,不管做什么都得齐齐整整的。”卫四柱越说越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自己都差点信了。

然而卫老太并不信他的鬼话,并且还回应了他一个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微笑。

卫老太语重心长地说,“四柱,妈也不想次次都照顾你啊,但你们四个兄弟中,你大哥、二哥、三哥都不用妈怎么操心,唯独你,总是让妈不放心,所以妈就想着在自己合眼之前多操练操练你,这样妈就算到下面去见你爸了,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对你爸也有一个交待。”

卫四柱一头雾水,“妈,我哪儿比我三个哥哥差了或许和我大哥有差距,我没我大哥那么能耐,但和我二哥、三哥比,我觉得哪儿都没差啊”

“你二哥三哥家里都有俩半大小子了,照样能让孩子吃饱,你有这么能耐吗”卫老太一脸冷笑。

卫四柱此刻总算懂了,当初那个坎,他并没有顺利渡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卫家合家老小都忙得团团转,晒干的粮食收入仓中,空闲下来的地里面种上别的粮食,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那贫苦但充满盼头的生活是整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不仅卫家的生活充满盼头,头道沟爱国生产大队里还有七八户人家也都觉得日子挺有盼头,因为他们家开出来的荒地全都产出粮食来了,而且贼多,简直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

这年头物资匮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开荒种地的习惯,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种出粮食来。

有一句话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吃一堑,长一智”,许多人家都因为五九年辛辛苦苦开了好几个月的荒,结果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啥都没有种出来而灰了心,故而六零年开荒的人家并不多,像卫老太这样战略性开荒的人乃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信老天爷真会不给老百姓一条活路而强鼓着勇气去开荒。

平坦的土地大多数都被生产大队集体征用了,老百姓们想要开荒,只能往深山老林中去,就如同卫家一样,在山林中不断地搜寻土壤肥沃、光照较好的土地,但最后只有一小撮人选择了卫家开过荒的山头,原因无他,只因为卫老太的存在。

卫老太那雁过拔毛的性格早已从头道沟闻名到了末道沟,哪有人不知道卫老太那抠抠索索的性子

不少人都觉得,卫家开荒所在的那个山头上的风水宝地全都被卫老太所占了,哪里还会有能长出庄家来的土地鲜少有人愿意同卫家在一个山头上开荒,仅有少数人家懒得往深山老林里钻,这才在紧挨着卫老太所选的那块风水宝地上开了荒。

赶在生产大队通知的收麦时间的前两天,整个爱国生产大队里的所有老百姓,不管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都将自家种在荒地上的粮食收回去了,看着那迥然不同的收成,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同卫老太选在一个山头种粮食的人们都高兴坏了,那黄澄澄的麦子看着就喜人,而那些避开卫老太而重新选择山头开荒的人,则是蛋的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小麦粒又干又瘪,脱去壳后,仿佛刮阵风就能把收割起来的粮食全都吹走一般,干看着数量不少,但实际上磨成面粉之后,连别人家的三成都比不上。

但起码有三成粮食啊,撑上三两个月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心中羡慕卫老太家种地那个山头上的小麦产量好,但好歹自家也有,心里酸归酸,但日子好歹能过下去。

有不少人因为去年闹灾荒而影响了信心,认为开荒就是无用功,今年连个锄头都懒得往田地里伸,一心等着国家发救济粮这些人没看到卫老太家收了多少粮食,但他们见到与卫老太同在一个山头开荒种地的人家收了多少,差点酸成醋精。

同在一个生产大队,谁不了解谁那些人根据卫老太不声不响就悄悄摸摸将粮食收回家的事情,便猜到了卫家一定是大丰收,心里越发酸了。

有人心里发酸,但好歹能够克制得住自己,有些人就克制不住,而且这些克制不住的人还分了两撮。

一撮人连夜背着开荒的工具上了卫老太选中的那个山头,挥舞着锄头就是一通猛凿乱刨,他们想的挺美,没有赶上小麦这茬粮食,但后面还能种别的粮食啊,多种一点,日子肯定能过下去。

还有一撮人属于自己过不好,就不想看别人过好的恶棍性子,他们眼红卫家收的粮食多,又没胆子去找卫老太撕逼要粮,只能找上了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强烈要求将卫家开荒的那个山头作为公用土地,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一点田。

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听完这些人的建议之后,心中直想呵呵这些人一脸。

且先不说卫老太是他远方亲戚,单说把一个山头分给各家各户这件事,那就绝对不可能。山头是公家的地方,老百姓可以去开荒,但这都是背地里干的,上面处理这件事时,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不能不给老百姓活路,可若是有人要求将山头分给各家各户,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很想问那些人一句,“其它山头要么咱村子紧挨着深山老林,你如果想要开荒,能开垦的地方太多了,想怎么开怎么开,只要不乱砍乱伐树木,生产队都不会管。”

那些得了红眼病的人听懂了生产大队队长的意思,当下就叫骂起来,“卫老太是你亲戚,你就帮着她,让你这样的人当生产大队长,整个队里的人都跟着倒了血霉”

生产大队队长冷笑连连,懒得再同这些人多费口舌,直接拿着计分本离开,心中暗暗将刚刚说话的那些人以及那些人的家属全都重点标注了一下,等回头安排地头工作的时候,被他惦记上的那些人,全都无一例外分到了工作最苦,工分性价比最低的地方。

整个爱国生产大队都在盛传卫家大丰收的事情,那些得了红眼病的人越听越觉得心里不平衡,白天在乡间地头劳作时,被生产大队队长安排的活儿累个半死,晚上回去吃饭时,看着自家锅里稀稀拉拉的几粒米,剩下的半条命也差点个气没了越想越觉得不平衡,这些人便想出一个馊主意来告状去

往生产大队队长这儿告状是行不通了,那他们就只能往公社告,公社如果还告不下来,那他们就往县里告,总会有一个可以说理的地方。

但这些人有一点忽略了,那就是在这个年代里,想要出门是需要介绍信的,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但介绍信得找谁开生产大队的队长

问题是生产大队的队长会给开介绍信吗

当生产大队的队长听说这些人要出去告状的时候,想都没想,直接给这些人安排了一大堆的活儿干,他想得很简单,这些人完全就是闲的,等忙起来之后,就绝对没有时间作妖了。

可人是一个奇怪的复杂生命体,越是得不到的,越迫切地想要得到。

生产大队的队长不让这些人出去告状,这些人心里憋了火,咬牙撑到了公社领导到各个生产队慰问的时候,噗通一下就跪倒在马路中央,请公社领导给他们做主。

这年头都讲究人人平等,公社领导哪里敢让别人跪他啊,连忙把人扶起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问,“这位老人家,你想让我们做什么主你放心,现在是新社会了,只要有不平、不公的事情,我们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那老人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自己最近的遭遇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听得公社领导一愣一愣的。

听完那得了红眼病的老人家的控诉,公社领导问爱国生产大队的队长,“孙栋梁同志,这位老人家说的话都是真的现在各处都在闹饥荒、闹减产,上面的领导鼓励老百姓积极开荒,正是想要凝聚老百姓的力量,众志成城,集体渡过这次难关,你们生产大队真的做到了有老百姓靠着开荒丰收了”

爱国生产大队队长孙栋梁被赶鸭子上架,心里将那些告状的老人家恨了个底朝天,脸上还得客客气气地回应公社领导“这件事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听说不少人家都丰收了,起码这一年的口粮不是问题。”

公社领导满脸惊喜,“孙栋梁同志,那还得麻烦你领我去这位老人家口中的卫家走上一趟,我们去考察考察,卫家人究竟是怎么做农活儿的,是不是有什么经验心得若是有的话,还得请卫家人传授传授,大家都学习交流交流,为了建设新社会而奉献自己”

孙栋梁心里其实也挺想知道卫家究竟是怎么搞的,于是便将公社领导带去了卫家。

卫老太忙着给卫添喜蒸鸡蛋吃,在灶房里忙活,没空接见公社领导,卫二柱便得了这个露脸的机会。同时,卫老太还有些不放心卫二柱,生怕卫二柱说漏嘴,她便在灶房里支着耳朵听。

公社领导问卫二柱,“二柱同志,我听孙栋梁同志说,你们家开荒很成功,开垦出来的荒地中种出了很多的粮食,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卫二柱连连点头,说话有些结巴,“没错,确实种出不少粮食来。”

公社领导得到满意的答案,又问,“那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种地的秘诀能不能拿出来和更多的老百姓分享分享若是你们家的种地秘诀真的管用,那肯定能在这场灾荒中救很多人,等地头的粮食收下来之后,我就同上面的领导打报告,向组织给你们申请奖励”

卫大柱作为亲眼见证奇迹的人之一,知晓自家的丰收是怎么来的,听到公社领导这么问,他脑海中陡然就浮现出卫老太的叮嘱来,不敢说出实话,只能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卫老太生怕卫二柱嘴笨说漏嘴,在灶房里急得心头冒火,眼看着蒸蛋已经快熟了,她连忙将锅从灶火上拿起来,把捋起的袖子放下,跑出灶房,一把将卫大柱拉到边上,她亲自挤着脸上的笑容同公社领导说,“哎,我这几个儿子脑子笨,地头的事情一直都是我吩咐他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所以领导您要问有没有什么秘诀,问他肯定是不知道的,您得问我。”

公社领导被这个突然跑出来的老太太吓了一跳,不过听清楚卫老太说的话之后,他脸上的热切就又浓郁了几分,“哎,好嘞,您说”

卫老太的嘴皮子利索,脑子也灵光,随口就结合现实编出一个无缝的理由来,她故作腼腆姿态地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地头能产多少粮食,主要还是看侍弄田地的人有多么上心。在开垦那些荒地之前,我就让我儿子把地都细细的翻了一遍,然后又从家里掏了肥水,拎到地头灌了下去,最后还跑去河边挑了水,把地都给浇透了,平日里时常除草、浇水,精心侍弄着,粮食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公社领导皱紧眉头,“不应该啊,别人家不都是这么做的么”

卫老太一口咬定,“如果别人家也这么做了,粮食产量却没有上来,那只能说明他们做的还不够人在做,天在看,如果自己尽到了心力,老天爷不会不给百姓一条活路的伟人也曾说过,人定胜天,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多,老天爷肯定不会让百姓饿死。”

公社领导仔细想想,思维就被卫老太带进了误区中,“对啊,地头的事情就那么简单,如果粮食产量上不来,那要么是粮种不好,要么是施的肥不够,要么是浇的水不够,不然还能有什么问题”

想明白之后,公社领导悟了

他掏出本子来,将卫老太随口扯出来的一句话认真细致地记在本子上,点头说,“大娘说的有道理,地头的事情并不复杂,粮食产量提升不上来,或许有年景的原因,但更多原因还是在人身上,我们为了应对灾荒,付出的努力还不够。”

“孙栋梁同志,你得号召你们生产大队向这个大娘学习,大娘的思想觉悟真是太高了我回公社同其它领导好好商量商量,过几天请大娘去其它生产队做个演讲,同大家伙都分享一下种地大丰收的经验。”

卫老太“”

身为吹牛扯淡的老手,卫老太是无惧吹牛的,但她就怕别人瞎捧,自己吹出来的牛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得很,可如果别人张嘴捧的话,那就不知道会被捧到什么地方去了,说不定捧着捧着就捧炸了。

卫老太此刻的心情就如同她吹出口的牛皮一样,濒临要炸未炸的边缘。

送走公社领导与孙栋梁,卫老太赶紧去灶房端了蒸好的鸡蛋,跑去卫四柱的屋子里,将姚翠芬打发出去,自个儿亲自上手喂卫添喜吃鸡蛋,边喂边问,“小祖宗,奶闯祸了,你能不能帮买想想办法”

“能”卫添喜坚定地回答,当这个字眼从嗓子里冒出来时,卫老太惊了,卫添喜本人也惊了。

三翻六坐九爬爬,这是一般人家孩子的成长规律,但换到卫添喜这儿就行不通了,两个月大的时候学会翻身,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坐得很稳,五个半月大的时候就能满炕爬了,现如今居然能说话了

卫老太恍恍惚惚地想了好一会儿,她记得卫大柱兄妹几个说话都算早,但最短也是十个月才开口说话的,卫添喜这还没满六个月呢

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儿,卫老太实在想不出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来,索性不想了,自己孩子能耐,当奶奶的心里高兴就成了。

自家孩子本来就是神仙之流,比普通孩子有本事再正常不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想清楚后,卫老太又笑眯眯地问卫添喜,“奶的宝贝金蛋儿,你同奶说说,奶该怎么做奶全都听你的”

卫添喜“能能能”

翻来覆去就这么几个音节,给卫老太那颗火热的心上浇了一大瓢凉水。

卫老太一脸复杂,似是宽慰自己,也像是在同卫添喜说,“神仙一样的孩子也是孩子啊,指望你给奶支招,估计还得等小二十年呢,奶的宝贝金蛋儿,你可得快点长大,奶还等着你好好孝顺奶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