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国朝第一考霸(科举) > 第38章 覆试

国朝第一考霸(科举) 第38章 覆试

作者:写离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4: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主试官微一沉吟, 问道“赫如渥赭,后一句为何”

背书是蔺知柔最得心应手的项目,试官话音甫落,她便答道“公言锡爵。”

试官接着问道“此二言何解”

蔺知柔毫无停顿, 对答如流“赫, 赤貌。渥,厚渍也。祭有畀辉、胞、翟、阍、寺者,惠下之道, 见惠不过一散”

却是将正义中的笺疏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末了又添上些柳云卿上课时发散过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见解。

主试官与两位同僚对视一眼, 捋须颔首道“甚好, 可见下过一番功夫。”

说着又从其它经书中抽了几句来考,经义部分对蔺知柔来说就是送分题, 她毫不迟疑,一一作答。

三位试官脸上都露出赞许之色,帖经问义靠的虽是强记,这些童子毕竟年纪小,能将经书原文已是不易, 加上笺疏,洋洋几十万字,非经年累月的勤学苦读不能为之。

右侧的试官问道“蔺公子几岁时开蒙的”

蔺知柔按着哥哥的情况答道“回禀官长, 小子开蒙时七岁。”

几人脸上闪过一丝讶异, 方才见他对答入流, 还道他开蒙必然很早,谁知却比旁人还晚些。

那试官啧啧称奇“不过三四年便有此厚积,真乃奇童。”

前来赴考这些童子虽大多有早慧之名,可是能如这般毫无错漏的也仅有蔺知柔一人,更有一位考生经义六道只粗通三道,连着作了三首诗赎帖。

蔺知柔实际上先前学得有一搭没一搭,靠的还是近两个月的恶补,要是叫他们知道实情,还不知要怎么吃惊。

然而试官们的赞叹也只是点到即止,毕竟这不是明经科,经义再强也作不得数,终究还是要看词采如何。

不过此子颇受上司的激赏,在坊间又有诗名,几位试官都翘首以待,看这神童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秀逸过人。

主试接着道“请以秦镜为题,以镜字为韵,作五言六韵诗一首。再以美人为题,不限体裁格律声韵,诗赋皆可。”

说罢抬手指指自己案头的莲花铜漏壶“限时一刻。”

蔺知柔微微挑眉,这时间限制十分苛刻了,进士科全为笔试,一考便是几个时辰,若是琢句慢,大可以从帖经的策问题中省出时间匀给诗赋。可是这回经义是口试,一刻钟之内要写出两首诗,便是登科进士也未必能游刃有余。

蔺知柔略一思忖就明白过来了,宋十郎说过这次童子试多半要由皇帝亲试,自然也要试诗赋,那么挥笔而就的捷才就必不可少了总不能叫皇帝久等。

她调匀了呼吸,没急着提笔,静静坐着思考试题。“秦镜”之题用的是秦镜照胆的典故,出自东晋葛洪撰写的西京杂记,说的是秦始皇咸阳宫中有一块方镜,能映照出人的五脏六腑和善恶正邪,秦始皇常用这面镜子来照宫女,但凡发现“胆张心动”的就杀掉,后来“秦镜高悬”就变成了公正严明、识人善察的意思。

若是不知道这个典故,可能会望文生义,将“秦镜”误作“以秦为鉴”。多亏蔺知柔有个喜好怪力乱神的师弟,曾借这部书读过,至少破题思路是不会有误了。

又思考了一会儿,她才牵袖研墨,提笔蘸了浓墨,毫不犹豫地落于纸上万古秦时镜,千秋独有名。

三位试官忍不住探头张望,都暗中称许,且不说才藻,那手字便是可圈可点,笔画流丽,向背有致,秀韵飘逸,虽限于年纪腕力不足,但架子搭得好,布白匀称,在今日赴试的一众童子中已是拔萃。

再看内容,首联即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不算出彩,但开宗明义是正确的路子,在考场上尤其如此。

蔺知柔一气往下写,几乎没有停笔思考的间隙,将四十字一挥而就

万古秦时镜,千秋独有名。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几个试官都是点头,这种限题限韵的试场诗难出佳作,陈词滥调在所难免,能做到词句工整、八音克谐已是过关了,何况此作题旨分明,词气贯通,能借物寓意,对一个十来岁的童子来说便很难得。

试官们心下已有了主意,他到此为止的答卷已足以让他通过覆试,不过几人都饶有兴味地望着这小小童子,最后一道不限体裁自由发挥的试题才最见真章。

覆试结束后,几位试官将根据应试童子的表现取二十人,并排定名次,经长史复核后向吏部呈送,如果名字能出现在首位便能给台省官员留下印象,自然大有裨益。

蔺知柔瞥了眼漏壶,一刻钟时间只过去一小半,她有充裕的时间深思熟虑,便搁下笔,专心致志地打腹稿。

美人并非冷僻的题目,前人可资参考的作品既多,仿作一首却是不难。蔺知柔在应试前分门别类地记了不少意象,与美人相关的无非就是那些,云鬓、绿眉、螓首、柔荑、粉腮、笑靥、秀项、柳腰

再搭配凤钗金钿明月珰、霓裳霞帔绿罗裙、玉台鸾镜水晶帘、重楼云阁金绣筵

美人或是翩翩起舞,或是对镜自伤,或是凝妆下楼

将这些意象、场景、动作进行排列组合,再揉杂些典故,发一发兴亡之叹,便是**不离十了。

蔺知柔决定作一首七律,五言诗每句能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倒不如多写几个字,写长一些,将靡丽的景象描绘得更细致,说不定能掩饰她诗情的不足。

蔺知柔在心中勾勒出大致轮廓,剩下的便是雕琢词句,略假思索,便有了主意。

正待下笔,笔尖几乎触及纸面,她的手忽然一顿,如此作出的诗固然不会有大错,但无非是拾前人之牙慧,七拼八凑,与方才那首命题诗又有何异

三位试官面面相觑,看他方才提笔的样子似乎已经胸有成竹,怎么忽又停住

见他蹙起双眉冥思苦想的模样,试官也不由自主地凝神屏气,大气也不敢出。

不对,蔺知柔撂下笔,打从一开始她就选错了一条路。

她阖上眼,捏了捏眉心,一个念头像微弱的萤火一样在前方闪烁,仿佛只要一伸手便能抓住,然而时间一点点流逝,她的思绪纷乱芜杂,怎么都够不到。

堂屋中寂然无声,只有漏壶中的水滴落在铜盘上的声音。

试官见他仍在沉吟,不由替他捏了把汗。主试忍不住轻轻咳嗽两声,出言提醒道“蔺公子,一刻钟快到了。”

蔺知柔看了眼漏壶,果然,剩下的时间大概只够她匆匆将方才拟好的那首七律写下来。

可是让她就此放弃,她却心有不甘。

蔺知柔睁开眼,向好意提醒的试官作了个揖“多谢官长。”道完谢仍旧微阖双目,深吸了一口气,屏除心中杂念。

漏壶中的水滴打在铜盘上,一滴又一滴,一声又一声。

蔺知柔仿佛回到了蒋山别墅的山堂,山泉自屋檐滴下,落在青石板上,也是这样一声一声,仿佛轻轻的鼓点敲在人的心上。

蔺知柔蓦地想起初见柳云卿时的情形,心中有根弦一动,眼前忽然豁然开朗。

她睁开眼,将半干的紫毫在墨池中润湿,毫不迟疑地落在纸上。

重重山影暮,冉冉斜月升。

苦竹无人径,幽弦入广陵。

那主试官道“一刻钟已到,请停笔。”

话音刚落,蔺知柔最后一捺刚好写完,搁下笔,扫了眼考卷,因为写得急,最后一首五绝的字迹略有些潦草,不过好歹勉强赶完了。

她暗暗长出了一口气,起身离榻,向三位试官行礼告辞。

蔺知柔出了门,从袖管中掏出帕子擦了擦手心的汗,对门外等候的吏员作了个揖,举步往府外走去。

刚走出屏门,蔺知柔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贾九郎抱着臂倚靠在檐柱上,见了她站直身子,走过来作个揖“蔺兄,考得如何”

蔺知柔道“托贤弟的福,尚可。贤弟如何”

贾九郎笑得灿若春花“论起来小可才是托了蔺兄的福。幸而考前见到蔺兄,最后一题便如有神助。”

蔺知柔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对方这是在拐着弯夸她相貌。她的长相从小被人夸到大,虽说她也不怎么在意长相,甚至难得揽镜自顾,但听见奉承话心情总是舒畅的,笑道“贤弟说笑了。”

贾九郎原本指望她投桃报李也夸自己两句,奈何就此没了下文,不禁有些讪讪的“蔺兄眼下有何打算要回家么”

蔺知柔点点头“区区就住在城中,一会儿便回。不知贾贤弟有何安排”

贾九郎道“小可是随家人一起来的,待三日后放了榜再一同回吴县。”

他说得有板有眼,蔺知柔一晃神便差点信以为真,旋即意识到其中猫腻不小。

蔺知柔作揖告辞“家人还在门外等候,少陪。”

贾九郎却也随她一起往外走,倒像是专程在这里等她。

一出大都督府的门,便见一个衣帽鲜亮的中年男子和几个豪奴围上前来,对着贾九郎口称郎君。

贾九郎与蔺知柔作了个揖“蔺兄,揭榜之日再会。”

蔺知柔回以一揖,便见那些人迫不及待地将贾九郎簇拥着上了车,仿佛生怕他与自己多说一句话似的。出错了,请刷新重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