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国朝第一考霸(科举) > 第60章 赏赐

国朝第一考霸(科举) 第60章 赏赐

作者:写离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4: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本来太子也不必留到方才, 是他自己执意要一一为生徒和举子们亲自颁发赏赐。

眼下他有事匆匆离开,便由国子监祭酒和权知贡举的中书舍人薛鹏举继续为他们颁发赐物。

太子一走,蔺知柔听见身后贾九郎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 再一想两人长得极其相似的眼睛, 心里的猜测不由更进一步。

正思忖着,排在她前面的举童已经领完了赏赐, 礼官咳嗽了一声, 她赶紧快步走上前去,向上坐的几位官员行礼, 一边自报家门“吴县蔺遥叩见各位官长。”

她口齿清楚, 一口官话听不出半点口音, 行礼一板一眼, 身姿仪态无懈可击, 加上生得眉目如画, 立即引起了一众官员的兴趣。

前来观礼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清资官, 但是三品以上的重臣公务繁忙, 在仪式开始时象征性地露个面便离开了,因而着紫的官员一个也没有, 满目皆是深浅不一的绯色公服。

其中一名着深绯色圆领袍的老者觑眼打量了她一会儿, 温声道“你是扬州贡举的?年齿几何?”

蔺知柔大方作答“回禀张侍郎, 小子虚度十一载, 承蒙侍郎与李长史不弃, 得此殊荣。”

这名绯袍官员正是张十八郎那个在吏部任侍郎的叔祖父, 他见蔺知柔认出他, 脸上微有讶色,虽然方才礼官将他们这些观礼的官员都逐一介绍了一遍,但一般人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小小孩童竟然留心记下,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他沉吟片刻,捋着斑白的长须,夸赞道“好个伶俐佳儿。”

说完转过头,看看身边着浅啡色公服的年轻官员,半开玩笑道“薛舍人,此子乃是我们吴县的神童,比你长安万年的孩子如何?”

那官员便是此次权知贡举的中书舍人薛鹏举,他不动声色,淡淡一笑“张侍郎的家乡山川灵秀,人才辈出,晚生自愧弗如。”

张侍郎爽朗大笑“薛舍人过谦了,穷乡僻壤,怎比得京兆人杰地灵,还望贤弟判卷时手下留情。”

在场的虽然都是四五品的官员,但张侍郎年资不是旁人所能比的,在朝中风头颇劲,吏部尚书年事已高,已经上了几次辞表,一旦他致仕,那下一任吏部尚书的人选不做他想。

因此众人都十分捧场,纷纷笑着附和。

就在这时,一个着浅绯色官袍的年轻官员忽然问蔺知柔“听闻蔺小郎君师从柳家十四郎?”

笑声蓦地停住,这一群当官的都是人精,但不是所有人都对蔺七郎这样的无名小卒上心,她和柳云卿的关系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

蔺知柔看了眼那发问的官员,是门下省的给事中王寅,她默默在心里记了一笔,端端正正地行个礼答道“小子代家师多谢王给事垂问。”

一众官员面露沉吟之色,脸上依旧笑盈盈的,只有眼睛里露出各异的情绪,有的人好奇,有的人深思,也有人露出惋惜。

张侍郎仍旧慈眉善目,乐呵呵地对众官员道“柳云卿是精博通赡的奇才,难怪他收的徒弟也是天赋异禀。”

蔺知柔不卑不亢道“张侍郎谬赞,小子自当尽力不让家师蒙羞。”

众人神色各异,但都众口一词地夸赞起他来。

如果蔺知柔真是个十一岁的小孩,这时候说不定已经飘飘然沾沾自喜,可惜她是个成年人,而且既不瞎也不傻,知道那张侍郎话里有话。

那姓王的给事中当着一众官员的面点破她的师承,更是不知安的什么心。

朝中的派系朋党错综复杂,柳云卿大约是见她年纪小,不愿让她过早了解这些事,以至于她两眼一抹黑。

不过明面上针对她的必然来者不善,看着替她说话的也未必是朋友。

蔺知柔只做看不出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汹涌,从国子监祭酒崔峮的手中接过代表赏赐的木牌,道了谢便朝外走。

排在她之后的是张十八郎,他上前自报家门,官员们一听他姓氏和籍贯便知他与张侍郎的关系。不过大部分人事先不知他形貌丑陋,见了本人都吃了一惊,但当着张侍郎的面都隐藏得很好,赞叹恭维之声不绝于耳。

张十八郎本就恃才傲物,年纪小又没什么城府,当即面露得色,张侍郎目光炯炯地看了他一眼,张十八郎心中一凛,立即垂下头。

张侍郎等同僚们把他侄孙花式夸奖了一顿,这才谦虚道“小子不才,诸位快别把他夸上天了。”

众人又道他过谦,把张十八郎又盛赞一番。

有人对薛舍人道恭喜,顿时一片真心假意的贺喜之声此起彼伏。

薛鹏举权知贡举,便是这一年进士的座师,又遇上难得的神童科,中第的神童自然也是他的学生,运气比起往年的试官又更好些。

何况本来这一切都轮不到他,是刘侍郎突发风疾,让他趁虚而入。

本来以薛鹏举的资历和人望都轮不上,也就是天子为了立后的事跟一干犯颜直谏的重臣怄气,不然也轮不到他来捡漏。

薛舍人在贵妃立后一事上立场坚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他在朝中的资历与在文坛上的名望都不足以服众,平日与他不太对付的同僚不少,此时他们既艳羡又不忿,都存了看好戏的心。

张十八郎在叔祖父警告的眼神中收起了骄矜之色,安分地领了赏。

轮到既没有显赫家世又没有厉害师承的贾九郎,官员们本来兴趣缺缺,打算说两场面话勉励一下就打发了,可贾九郎行了礼抬起头,众人都是一怔,这小儿生得也太好了!

这扬州果然人杰地灵,前三名里除了张十八拖后腿,其余两人都生得容貌出众,在众多举子和举童中鹤立鸡群。

话说回来,张十八郎丑得如此不拘一格,也能算另一种意义上的鹤立鸡群了。

蔺知柔虽然生得好,但柳云卿徒弟的身份比外表更引人瞩目,而贾九郎除了生得好别无所长,外貌就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不知是谁感慨了一句“江南果然人杰地灵。”

容貌虽然不能代替才学,但在才学相当时,容貌风姿胜人一筹,无论科举还是日后为官,都是一项不容小觑的软实力。

太子一走,贾九郎有恃无恐,在场的没有一人着紫,即使曾在宫宴朝会上见过他,多半也只是远远的一瞥,何况他此时的形貌与离京时有了不小的变化,即便有人觉着面善,也不会往他身上想。

他昂首挺胸,像朵凌风招摇的牡丹,舒展着枝叶任由那些凡夫俗子观赏赞叹,等着他们欣赏够了把他的五匹绢给他。

就在这时候,离座的太子不知为何又步履匆匆地折返回来,官员们纷纷离座避席,起身行礼。

贾九郎脸色一变,趁着众人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微微低头,迈着小碎步快速溜了出去。

太子与官员们一番礼让,重新入座,国子监祭酒一抬眼,这才发现方才那容貌出众的举童不见了踪影。

“贾九郎何在?”他问了一声,“他的赏赐还没领,怎么就走了?”

排在后面的是其它州府的举童,闻言施礼答道“起禀祭酒,那位同科方才出去了。”

有人半真半假地恭维道“小门小户的孩子慑于太子殿下的天威,竟然吓得连赏赐都不要了。”

太子掀起眼皮看了那官员一眼,微微一笑“蔡侍郎说笑了,只有陛下才有天威,孤何德何能,让侍郎如此抬举?”

这话透露出的含义不言而喻,堂中陡然一静,官员们噤若寒蝉,只有一些举子不明所以,还在面面相觑。

那蔡侍郎吓得整张脸脱色,匍匐在地上,行了个顿首礼“老臣失言,请殿下责罚。”

太子若无其事地一声轻笑,上前将侍郎扶起“侍郎切莫如此,孤知你不过是无心之语,便是陛下在也不会责怪于你,孤又怎会越俎代庖?”

说罢,他往门口望了一眼,收回目光,对方才那个举童温声道“你是哪里人?”

那举童脆生生地应答,堂中凝重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蔺知柔领了赏之后没有立即走,在国子监外面等贾九郎出来,他们接过的赏赐是木牌和文书,还得去左藏库兑换实物绢帛,蔺知柔不想另外花时间来皇城跑一趟,打算等来贾九郎就去附近的车行雇一辆驴车,去左藏库把绢帛兑了。

等了一会儿,只见张十八郎从门里走出来,看着有些闷闷不乐。

蔺知柔与他同行数月,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远远地冲他一揖,并没有与他叙旧的兴致。

她以己度人,以为张十八郎也不耐烦搭理她,谁知那丑娃却朝她走了过来。

张十八郎目光闪烁,抿了抿唇,半晌道“上回的事……多谢。”

蔺知柔怔了一下方才明白他指的是什么,当初在船上替他找出考状和家状,她本就是举手之劳,也没有指望他感激自己。

张十八郎从那件事之后越发沉默寡言,见了她总是皱着眉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她还想这小孩真是别扭,如今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想道谢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么?这包袱也太重了吧。

蔺知柔不觉笑道“无妨,不过是举手之劳。”

张十八郎对道谢这项业务十分生疏,说话的语气倒像在追责“你本可以不说的。”

蔺知柔想了想,她当时确实可以置身事外,这样张十八郎不战而败,她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不过这个念头从未出现在她脑海中,她不是个追求公平公正的理想主义者,但是也不屑用这些手段。

张十八郎垂下眼睛,像棵蔫答答的咸菜“也是,你从不把我放在眼里。”

蔺知柔“……”这小孩怎么老爱钻牛角尖。

不等她说什么,张十八郎道“不过你省试还是别存什么希望……”

他冲不远处的一群白衣举童努努嘴“看到中间那人了么?中书侍郎的嫡孙,还有他旁边的,是博陵崔氏子弟,那群人个个都是高官子孙,他们也不是空有家世的人,我参加过一回他们的诗会,有真才实学的不在少数。他们……”

他看了一眼蔺知柔,涩涩地说“与你我是不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