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伴读守则 > 第 47 章

伴读守则 第 47 章

作者:溪畔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5: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秋果那边的差事办得很顺,姚进忠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对于还田一个愣都没打, 立刻照办了, 孙家本来在自己的田头盖有三间屋,已经被别的佃户占了,姚进忠亲自去把佃户迁走,腾出屋舍还给了孙家。

田地里现种着青苗, 省了买种钱, 这一年的农时又没有耽误, 日子很快就能过起来,百姓的所求其实很少, 孙氏就忘记了过去的苦痛,高高兴兴地领着儿子媳妇重新把家安了下来。

少年们回到府里, 如常上起课来,日子看似恢复了平静,然而不过过了三天, 就被打破了。

大同知县李蔚之自杀了。

消息传出来,朱成锠都呆住了:“什么?”

他不相信,马上遣人去打听。

很快下人反馈回来:是真的。

他遗下的妻儿在后衙大声号哭, 引来了六房司吏去看,李蔚之系在书房上吊自杀,司吏们七手八脚把他从房梁上解下来的时候,人都冷硬了。

朱成锠又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怒道:“他老婆儿子是死人吗?人都凉了才知道?!”

下人回道:“据说是李知县以心情不好为由,独居书房,结果半夜里悬了梁。他留下一封绝笔书信,说是悔恨自己作为,无颜再活下去,所以一死以谢大同百姓,他请求朝廷,看在他已偿命的份上,容他的妻儿一条生路。”

朱成锠听了,毫无怜悯,只是恼怒:“偿什么命?他犯那点事,顶多流放罢了,这般经不住事,学人家做什么贪官!如今倒好像我逼死他的了。”

代王府已倒过两次霉,朱成锠这点嗅觉是有的,他马上意识到了不妙。

藩王与地方官,前者以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将自己的名声败完,不独代王府,齐王汉王等皆各有劣迹,李蔚之固然贪赃枉法,但大同府县同城,他受罗知府掣肘之处颇多,所犯的事儿数落起来吓人,其实最终着落到金额上并不巨大。至于为粮税逼死人那些,总不是他亲自下乡逼的,底下差役们做的事,他其实有可以分辩的地方。

如今,他罪不至死而死了,朱成锠就麻烦了。

本来名声就差,又添一桩恶事。

天底下的王爷不过几十,文官可成千上万,嘴上不好说,心里怎能没点兔死狐悲?

一张张嘴呱噪起来,他快到手里的王爵眼瞅着又远了。

朱成锠心神不宁,越想越烦,足想了一刻钟时间,才从千头万绪里拎出一根线来,吩咐人:“去把小九给我叫来。”

朱成钧等闲没空出府,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木木地来了。

朱成锠迫不及待地问他:“之前你闹着还的田地,还了没有?”

朱成钧道:“还了。”

朱成锠一口气松下来:“还了就好。”

那情况还不算太坏,李蔚之跟他对上,为的是侵占民田案,李蔚之是为民出头,他散播李蔚之的黑材料却是打击报复,无论东西真不真,从出发点就矮李蔚之一头。

李蔚之现在又死了,活人对死人无论如何总要宽容些,到时传来传去,说不准能把李蔚之洗白了,独他一个牢牢把“逼死朝廷命官”的帽子扣住。

不过,既在李蔚之死之前就已经把地还了,那这恶霸名声总还能削减几分。

朱成钧问他:“大哥,出什么事了?”

朱成锠也要嘱咐他两句,就告诉了他:“李蔚之死了,自尽而亡。你这几天不要出去乱跑了,安生在府里呆着,别叫人再抓着什么把柄,我这里够乱了。”

朱成钧也没想到有此事,怔了怔:“我知道了。”

他转身出去,回到纪善所里,楚翰林停下了讲学正等他,他没多考虑,直接说了:“先生,李县令死了,大哥说他自杀了。”

楚翰林很吃了一惊:“什么?何至于此!”

李蔚之的罪名传得满城都是,他听说过,闲着无事也琢磨了一下,料着他这个大同知县是做不下去了,但要说死罪是不至于的。大同新的知府还没委派下来,同知应该代为写了奏章详细呈上去,两地距离近,朝廷得知以后,按常规应该直接派钦差过来调查。

没想到,钦差还没来,李蔚之先把自己断送了。

展见星与许异面面相觑,都说不出话来。

忽然听见人自杀,总不是个好消息,诸人心头都有点沉甸甸的。

好一会之后,楚翰林叹了口气,向着底下郑重道:“李知县为孙家张目,本是善举,但他己身不正,以致为人所乘,其后虽知耻,但不能化勇,最终前程尽毁,连性命也保不住。你们日后若为官,当引以为鉴,既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也不要行差踏错以后,就轻言放弃,人生漫长,知错,当改。”

学生们都站起来应了,然后陆续坐下,许异有点糊涂的样子,尤站着小声问道:“先生,李县尊确实做错了事,您还替他惋惜吗?”

“错事分大小,律法也有轻重。”楚翰林说着微转了目光,“展见星这几个月一直在看,你如有兴趣,可以跟他探讨一二。”

“是。”许异坐下了。

楚翰林继续上起课来,等到中午吃饭休憩的时候,少年们才又讨论起来。

“是不是大爷下手太狠了?”许异一边吃一边含混问道,“他要是拿那些东西私下去威胁李县尊,也许李县尊就不用死了。”

在大堂之上公开,那是把李蔚之逼得没有一点退路,只能硬扛。但他扛不动,他的勇气已经都用在了之前,等蓦然发现代王府远没他想的那样好对付,他冲上头的热血迅速凉了,连一丝挣扎的劲都再鼓不起。

展见星闻言看了一眼朱成钧——下手没轻重这种事,大概是代王府祖传。

朱成钧马上察觉到了,在桌子底下把她的脚踩住:“看我干什么?又不是我害的。”

展见星飞快抽脚:“我也没说你,九爷,你别总乱踩人,把我的鞋都踩脏了。”

“脏了脱了,叫秋果给你洗。”

正好进门的秋果:“……”

展见星无奈道:“别给秋果找事了,他又没做错什么。”

秋果嘿嘿笑着绕过来:“还是展伴读体恤人。”转向朱成钧道,“九爷,大爷那边又有新文了。”

“说。”

“大爷不知怎么想的,派了人去县衙送奠仪,被李太太和李衙内大骂着撵了出来,李衙内还上手揍了去送东西的小泉两下,把他帽子都扯脱了,小泉光着脑袋回来,从进府就抱怨上了,说李家人不识抬举。”

许异吃惊道:“这时候去送奠仪?那怎么可能不挨打。”

简直照人心窝子踹去的,李家人要是忍得下这口气才不正常。

展见星微微摇头:“大爷真是——他这奠仪哪里是送给李家,根本是送给别人看的,李家打人,也许还正中他的下怀。”

许异也明白这个道理,咋舌:“大爷心眼真多。”

朱成钧开口,简洁评价了一下他大哥:“马后炮,晚了。”

谁比谁傻呢,李家是真死了人,他叫个下人去装模作样就想挽回风评?没这么便宜的事。

他要是肯纡尊降贵亲自去一下,还能加点分量。

秋果幸灾乐祸地道:“反正大爷要倒霉了。”

**

朱成锠确实惴惴不安。

他借满城口舌压垮了李蔚之,李蔚之现在用自己的命反将了他一军,他不能还以同样程度的颜色,只能大量撒人出去,把李蔚之的死往畏罪自尽上靠,尽力撇清自己在其中的关系。

能不能奏效,他决定不了,圣心归属于皇帝。

京城方面却迟迟没有反应。

不但对李蔚之的自杀没有反应,连之前对李蔚之的贪赃渎职案都没有反应。照理说,这么近的距离,钦差早该派下来了,李蔚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值得朝廷为他争持不下。

未知的等待最令人烦躁,而大同这时候也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知府高升了,知县自杀了,堂堂一个府城,居然没有了坐堂官,民政方面的权力出现了一个无主的状态。

对,连新的知府也没有委派下来,这绝不正常。

民间惘然无知,小民们每日仍然忙忙碌碌,为自己的生计操持,除了暂时不能去衙门告状有点麻烦之外,一时都还没有多想什么。

上层却已经整个骚动起来了。这也是赶了巧,若是别的地方,地方官都安在,还不会让人这么快察觉其中的不对。

京里一定出事了。

这是大同现存所有官员们的共识。

或明或暗的各路人马往京里撒去,朱成锠有切身利害在,尤其使劲,而费尽力气,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消息:皇帝大半个月没有上朝了。

这看上去似乎还好,因为大朝本来就不是天天就有,而不那么正式的小朝会一直照常,只是听说皇帝龙体微恙,所以地点从惯常的文华殿移到了乾清宫里。

内阁的几位学士仍然能见到皇帝,将一些政令带出来。

皇帝病着,不想见太多人,一些中枢之外地方上的政务延后处理,似乎都说得过去。

但细想,又仍觉有些违和:大同不是普通地方,是边关重镇。

京里到底是怎么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皇帝是怎么了?

诸多压抑不住的猜测开始在大同上空飘散出来,直到时间来到了六月中旬,一声丧钟惊动了天下。

皇帝早已于上个月十三日心疾发作,未及抢救,骤然离世。

山陵,崩。

太子远在南京,汉王虎视眈眈,内阁的大学士们因此秘不发丧,伪装一切如常,直到太子从南京赶回,才将皇帝驾崩的丧讯公布出来。

太子朱宣钦躲过了叔叔汉王的暗算,顺利登基,稳定了政局。

**

六月暴雨如瀑而下,东三所的屋顶上,朱成钧摊开手脚,静静躺着。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这里了,我有点想哭。。但请大家不要难过,就当胖皇帝是历史上的仁宗,之前的小天使猜得对,本文皇帝的更迭基本跟随了历史。我之前没回答,因为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让他多活十来年,把儿子的寿数活掉,最终还是决定算了,那样会带来很多问题。

仁宗是一个很好的皇帝,在位只十个月也留下了圣名,他若有知,也无憾了。

接下来,少年们就要长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