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伴读守则 > 第 59 章

伴读守则 第 59 章

作者:溪畔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5: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后路被断, 朱成锠无可奈何,不得不捏着鼻子把汉王给举报了,虽不情愿,他未尝没有一点皇帝也许看在他“忠”的份上把王位赐还他的指望, 命令信使日夜兼程地出发以后,他就在府里翘首以盼着。

盼来盼去, 盼到了皇帝嘉奖宁王的消息。

这位宁王的来头不比汉王小,乃是成祖辈兄弟, 手里本握有八万甲兵,六千战车, 本人也善谋略, 被分封在边镇大宁。昔日成祖起兵,兵力不足, 就看上了这位兄弟的家当, 骗开大宁城门,策反宁王诸护卫,挟裹得宁王不得不一道举了反旗。共患难时, 成祖许诺“共天下”, 待到真得了天下, 诺言就成了空, 不但不客气地收编了宁王的护卫, 连大宁都不许他回去了,另给他封到了南昌。

宁王有谋略,勇武上就差些, 爪牙都叫拔光了,更灰心丧气了,从此就在南昌寄情山水起来。他命倒是很长,成祖没了,代王也没了,他还好好活着,不惹事,也不怎么扰民,于诸藩之中,名声算是不错的了。

朱成锠此刻恨不得破口大骂这位没出息的堂叔祖:“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活该在南昌装孙子!”

汉王连没什么势力的朱成锠这里都没放过,本着没鱼虾也好的心态派了使者来,对于有造反经验又与成祖有宿怨的宁王当然更没放过,一样派了说客,不想宁王上过一回“共天下”的当,可比朱成锠干脆多了,反手就送了汉王一波举报。

南昌比大同距京城远多了,但宁王的上书倒比朱成锠还快地抵达了皇帝案头,龙颜一见甚悦,下旨褒奖了宁王,又答应了他赐田的请求。

至于朱成锠这里,楚翰林看在朱成钧的面上,笔下倒是留了情,没写他私藏使者已有半个来月的事,但皇帝不知早打哪儿知道了,于是朱成锠王位没等来,等来了一顿敲打。

皇帝圣旨写得明白——看在他“悬崖勒马”的份上,命他“好自为之,以观后效”。

这一观又得观到什么时候去?

朱成锠偷鸡不成蚀把米,气得大醉了好几场,醉了以后就大骂宁王。

骂得连本来状况外的许异都知道了,闲暇时好奇问道:“宁王是谁?他得罪大爷了?”

展见星简单跟他解释了一下,许异看上去半懂半不懂地点头:“哦,他把大爷的头功抢去了。大爷也有点惨,老是得不着王位。”

这种一步之遥却迟迟迈不上去的感觉能把人逼疯,朱成锠只是买个醉,还算是克制了。

朱成钧却也不怎么高兴,私下和展见星道:“你说他是不是心虚?一点都没解释皇伯父的事。只说什么既然知道是无稽之谈,又何必提起。”

这是他费功夫打听出来的圣旨原话,用的是斥责的口气,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展见星安抚他:“这怪大爷,他藏了汉王使者这么久,皇上不罚他就不错了,不理他也正常。不过汉王传得河南官场都知道了,大爷又在上书里说了,皇上不可能愿意背负这种污名,再等等,总会有说法的。”

再一等,就等到了汉王起兵。

虽然到处被举报,拉拢不停失败,但箭已在弦上,汉王既是等不及,这反,也是不得不造了。

反旗一举,天下皆惊——好,其实不怎么惊,汉王之心,离路人皆知也差不了多少。

徐氏一介妇人还是吓得不轻,再也不提要走的话了,大同墙高濠深,守卫森严,比别处城池牢固多了,兵荒马乱时,去哪儿也不如留在大同,何况汉王就算打,也是冲着京城那一路去,大同已在关外,等闲不会受内陆战火波及。

展见星得以继续学业,她和许异跑去县学录了名,然后由楚翰林亲自出面,向袁知县讨了情,让他们仍旧在代王府读书,袁知县这点面子如何会不给楚翰林,一口就答应了,如此展见星和许异只需按时前往县学参加每年的岁考即可。

这桩事办完以后,楚翰林授课之余,就全神关注起战事来。

很快,得到了皇帝决意亲征的消息。

大同这里知道得算是最早的,因为皇帝下旨从大同也拨一支守军过去,会同京师三大营一起征讨汉王。

百姓们很震动,纷纷上街传说:“皇上要亲征了!”

其实以百姓所知传不出个究竟,但就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必须得说一说。

楚翰林意外之余,又觉情理之中,拿到了皇帝明发天下征讨汉王的檄文,向学生们宣读完毕后,夸赞道:“皇上有成祖风范。”

皇帝有谁的风范朱成钧不管,他只在意其中一件事——臣子和亲戚都在传他弑父疑云的事,皇帝不能再予回避,檄文之中,终于对汉王泼来的脏水给了回应,声明他当日返京,是受先帝庇佑,心有感应,才及时绕了小道,避过汉王刺杀,而虽然汉王早有大逆之举,若能迷途知返,圣心仁德,仍愿与他一条生路。

朱成钧面无表情:“他在逗我吗?”

什么“心有感应”,简直神棍说辞。

展见星道:“也不能为错,汉王自先帝时就窥视大统,先帝忽然驾崩,皇上谨慎,提前绕了路是有先见而已。如今汉王污蔑皇上,皇上抬出先帝来,正是要压宁王一头。”

汉王说皇帝暗害先帝,皇帝偏说是得了先帝示警才逃过汉王刺杀,这是硬碰硬的拆招,真不真另说,民间极爱好这种“天命授之”的传闻,很容易流传出去。

朱成钧瞥她:“你又替他说话。”

展见星中肯地回道:“九爷,是你对皇上有偏见。我觉得皇上很好,又聪明,又果敢,不为汉王威名压制,敢于御驾亲征,你听听外面百姓们的议论,大家本来害怕,现在都安稳下来了。”

“这不是真话。”朱成钧却道,他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有一种惊人的固执,但他总算也道,“先放着,他也许没害皇伯父,但里面肯定有点别的事。”

轮到展见星好奇了:“什么事?”

“这我不知道,但我早说了,汉王不至于犯这种疏失。反正他不老实。”

“——九爷,这是什么道理?”

朱成钧居然真说得出来:“一个人又聪明,又果敢,怎么会又老实?”

展见星:“……”

朱成钧又瞥她:“只有像我这种既不聪明,也不果敢的人,才会老实,知道吗?”

展见星无语了:“九爷,先生也夸皇上了,你为什么偏找我的事?”

朱成钧道:“那是先生傻。”

“……啊?”

“先生也上书了,你听见先生说起后续了吗?”

展见星摇头:“没有。”

朱成钧手指在桌子上敲了两下,点拨她:“没说,就是坏消息。”

于人心机变上,展见星确有不足,向他请教:“九爷,这是怎么说?”

朱成钧扬着下巴看她,却又不答了。

展见星莫名片刻,忽然反应过来——她揣摩别人不行,看朱成钧的眼色是被迫看到熟了,她不说话,低头自己琢磨起来。

没等琢磨出个所以然,忽然脸颊一痛,是朱成钧伸手来掐她:“夸别人那么多话,夸我就没词了?”

展见星拍他的手:“九爷,你怎么越来越喜欢动手动脚的——好了,松手,你更聪明,更果敢行了?”

朱成钧纠正她:“不是更,是最。”

展见星简直要望天——怎么会有脸皮这么厚的人!掐他肯定怎么掐都不痛。

闹了一通,朱成钧总算肯说了:“先生和大哥还没有上书,皇上就知道了汉王使者的事,他在大同有自己的人手,既不需要先生,恐怕,也不记得先生了。”

这对楚翰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他被先帝派来给朱成钧扫盲,只算个临时差遣,先帝记得这件事,早晚会把他调回去,可是先帝去得太急,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有自己的人马,有自己要提拔安排的人手,他不知道楚翰林是什么人,也没功夫知道。

楚翰林若在中枢还好表现表现,窝到大同来教王孙,一教几年,谁还记得他?把王孙教导得再好,于大局来说,也不算什么功劳。

这个临时差遣眼瞅着很有变成长期固定的趋势,一旦成真,楚翰林的仕途相当于全毁了。

楚翰林可以在代王府找到的最好职位是长史,事实上他想得到也不难,因为原先的王长史早已告老还乡了,这两年长史位都空缺着,朱成锠既没得王位,代王府都不能真的算代王府,又还需要什么长史。

但这个位子连王长史那样的人都不愿意做,楚翰林又怎么会甘心?

展见星这么一串想下来,也惊了:“对啊,先生可怎么办。”

朱成钧这一说,她才想起若按正常进展,楚翰林其实已差不多该运作回京了,他还滞留大同,只能通过邸报了解战事,本身就是不妙的信号。

于私心来说,展见星很希望楚翰林能再多教导她一阵,可倘若以耽误楚翰林的前程为代价,那她不敢要,能有这两年多已算意外缘法,怎可奢求更多。

她心里存了事,再去与楚翰林说话时,就多了些留意,朱成钧没点破之前她没觉得,一点破,她才发现楚翰林确实有一些郁郁,只是从不曾和学生提起而已。

展见星不好说什么,恐怕再戳中楚翰林的痛处,而就在这种各有各烦恼的复杂心境之中,时间走到了十月底,皇帝御驾亲征,兵临乐安城下,僵持一天之后,汉王,降了。

捷报传来,朱成锠一口酒仰天喷出,落了自己一脸。

“怪不得宁王把他卖那么快,”他不骂宁王了,改为后悔不迭地骂汉王,“这个废物,根本中看不中用!”

早知道,他犹豫个什么劲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