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伴读守则 > 第 72 章

伴读守则 第 72 章

作者:溪畔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5: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放榜后即领进士冠服, 隔日再进宫, 参加金殿传胪仪式,等唱名完毕后, 就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新科进士游街夸官仪式, 再隔一日, 礼部设恩荣宴, 也称琼林宴, 赐宴诸进士。

一系列不间断的活动让整个京城的光彩都聚于进士们身上,这也是每一科进士们最荣耀的时候了,从前只能在传闻里听说的内阁诸学士、各部尚书等如今同聚一堂, 近在咫尺,想搭话就可以搭话, 这一种身份上的陡然飞跃感, 令再矜重的人也难免生出些志得意满之感。

展见星与榜眼两人一席,不过她比榜眼要忙得多, 因为榜眼已届不惑之年, 都够做她的爹了,她年轻得扎眼不说,与她这一席挨得极近的第四名传胪——也就是唐如琢,口没遮拦, 敬酒时取笑着把她还未婚配的事说了,唐如琢倒无恶意,只是祝她大登科以后早觅良妇,来一个大小连登科, 但这么一说,十八岁未婚配的少年探花,她的珍稀程度立刻连状元都盖过了,好几个大臣投来了似有所无感兴趣的目光——谁家里还没个适龄女儿呢。

酒过三巡后,就有人进一步向她探问起来,当着满院人,当然不会说得太直白了,不过是问一问她的家庭出身之类,就这也把展见星问得满头是汗,逼急了,她把许异拖下了水。

许异今年刚好弱冠,他长得也成熟些,别人原未想到他也未娶妻,他排在二甲靠下一些的位置,这个名字进官场后也很够用了,当即也引来了一波关注。

许异也应付得手忙脚乱——执政大臣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当众出手抢女婿,但一同列席的还有受卷、监试、护军、鸣赞等与科考相关的各层级官员,那可没那么多顾虑,抢到就是赚到。

忙乱间隙里,许异向展见星投去哀怨的目光——星星,你怎么这样!

对,许异跟唐如琢认识以后,别的没怎么样,把称呼给改了,这两个叠字叫起来着实比“见星”顺口,他就跟着混叫起来。

展见星接收到他的目光,在心里对他抱了声歉,就若无其事坐了回去。

她心里其实存着事,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到来。

皇帝。

恩荣宴由礼部尚书主持,但既名为天子赐宴,天子有空有心情时,就有可能御驾亲临。

如果能在这里找到单独见皇帝的机会,将钱淑兰之事禀明,就不必另外费工夫想办法了——她一个新科进士,也就此时最值钱,一旦入职,从七品做起,泯然众官,想见皇帝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皇帝就算来,也不会太早,所以展见星要保证自己的清醒,才把许异拉出来跟官员们应酬去了。

她猜测皇帝来的可能性应当很大,因为内阁几个学士都还坐着,他们有朝政要忙,一般不会在这种宴席上呆多久,露个面,说几句勉励的话就够了,既然还在,那似乎就预示了什么。

她的猜测在不多久之后得到了证实。

皇帝的下临有点突然,没用仪仗,带了几个宫人,迈步含笑就走了进来,礼部尚书都不知道,被提醒后,连忙出席行礼相迎。

院里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免礼,都起来。”皇帝的目光在阔大的院子里扫了一圈,笑道:“朕就知道你们这儿热闹,不能光喝酒,出了什么好诗没有?别藏着,叫朕也听听。”

方学士上前笑道:“正要请皇上出题。”

“好啊,你在这等着朕。”皇帝大笑,也不推辞,到上首坐下后,信手一指庭院中的一棵青翠银杏树,道:“就以此树为题,诗词皆可,赋得最佳者,朕有赏。”

众进士们在殿试及传胪时都见过圣颜,但那时天子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哪里像此刻言笑晏晏,和臣子说起话来好似老友一般,全无一点架子,当下激动不已,原就巴不得求表现的,更加奋勇争先。

有进士很快上前:“启禀皇上,臣已得了!”

“哦?念。”

这进士便大声念了,声音里带着些微颤抖,总体不功不过,是一首颂圣诗。

能吃得上恩荣宴的,做首诗又有什么难为,有人打了头,很快就又别人跟上,转眼就是四五首敬上,负责记录的小吏差点写不过来。

只是能做与做得好又是另一回事,目前所出的诗作,大概都只在中平而已。

唐如琢想了好一会工夫,终于跳出来:“禀皇上,臣也有了,臣有一诗一词!”这原是他的强项,因为诗词各想了一首,才耽搁了一会,叫别人先出了头。

有人不大服气,叫道:“你一个人怎能出两首?若人人都这样,比到天黑也比不完。”

唐如琢把胸膛一挺:“你有本事,你倒是也说两首我听听。”

那人便哑了,作诗说不难,也没那么容易,短时间内连诌两首,一般人哪诌得出来,和韵就是个挠头皮的事。

皇帝看得有趣,又见唐如琢年纪小,生出爱才之心,帮腔道:“对,你能作两首,就作,朕都认,以更佳的那首为算。”

那人再不敢说,忙掩面往后藏。

唐如琢高兴了,大声将自己的两首诗词都报了出来。

他话音落下,很快有人抚掌:“诗更佳,当为全场最佳!”

众人纷纷附和,方学士也点头赞许。

皇帝却摇头:“都糊弄朕,你们以为朕是个粗人,不懂诗词之韵吗?明明是词更佳。”

只是词只写景,没颂圣而已,从臣子的立场来说,那写得再好也得挑那首应制颂圣的。

听皇帝自己做了判定,众人唯笑而已。

皇帝环视院中,问道:“还有人敢作吗?”

唐如琢出手就是两首,马屁拍了也没耽误展才,旁人自忖虽能作,没他那份急智,再上去也出不了彩,白白衬托他,不如罢了。

当下场中便冷落了下来。

展见星于此时上前,她想得要比唐如琢还多些,所以上场还更晚。“回禀皇上,臣愿一试。”

然后她报了名姓,旁边小吏连忙写下,而后悬腕屏息以待——

一时却没有等到。

因为皇帝没有出声,只是盯着展见星,展见星未得圣谕,自然不能自顾开口,场面一时静寂。

在更多的人察觉出异常之前,皇帝含笑开了口:“好,你说。”

他并未一眼把展见星认出来,是在她报出名姓之后,才一下意识到,这怔愣便是由此而来,但他旋即就想:既然争着出头要搏圣心了,想来没什么事,听一听无妨,把先前的疑去了也好。

老存着一段别人到底是不是骂了他的心思,也怪不舒服的。

展见星是探花,她奉旨应制,别人也很有兴趣听一听,敢在传胪后面出头,应当对自己很有自信,如果失手,那就更该听一听——探花打不过传胪,乐子更大。

于是众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展见星清冷的声音在院中响起:“文杏庵中藏,芳春绿如扇。并蒂不相离,公种孙得食——”

她瘦削笔直的身段与这奇诡的诗句有种说不出来的相配,但却令得所有人都渐渐发起呆来。

这里是礼部衙门大院,说句“院中栽”才算应景,上来搞个“庵中藏”算什么?下一句芳春勉强将气氛拉回了点,但第二联又更怪了,银杏不是荷花,颂圣也不是颂情,哪来的并蒂?

这诗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是根本莫名其妙。

探花郎就算不擅诗词,水平也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罢。

这么一来,待得展见星一首五言诗念完,院中的气氛不但没回暖,反而更冷了。

皇帝高坐在上首,眸光紧缩,一语不发,仿佛也叫新科探花闹糊涂了。终于底下有人忍不住道:“我请教探花郎,可是听错了题目?银杏何来并蒂?”

展见星找到说话之人,目视他淡然回话道:“我幼时邻家有果农,曾听他说过,银杏单株不能结果,必得双株多株成林才可。若无并蒂,何来白果得食呢?”

所谓并蒂者,是指并排生长在同一根根茎上的花果,银杏只是并栽,不能完全算作“并蒂”,但一棵树居然结不出果子来,把这个在场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冷门知识做一做延伸,从文学角度来说,又是说得通的,众人也能接受。

说话之人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连礼部尚书都点头:“衙门里这棵银杏树不少年头了,从来没结过一颗果子,我只以为它年头还不到,不想里面居然有这个缘故。”

银杏成果期极长,得起码二十年以上才有可能结果,所以民间才有“爷种孙得食”的俗语。

疑问解开了,又没解开——不论从事实上多说得过去,无法解释探花郎为什么当着皇帝面作出这么一首诗啊。

连唐如琢那样年纪更小的还知道多备上一首专门颂圣的呢。

一定要找个理由,那只能是探花有意标新立异,显摆自己了,并蒂的答案掀开以后,整首诗的格调又回来了,诗中的气氛渲染得也好——只除了它不应该是一首应制诗。

到底怎么样,要看皇帝的最终裁决,剑走偏锋可能走到皇帝的心坎上,但更有可能踩空了脚,把自己摔个半瘸。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皇帝那边,皇帝在这瞩目之下,终于重新露出了笑意:“唐如琢的词很好,不过,朕更偏爱探花郎的,有情有理,也有趣。”

说到“有趣”的意思,他语调放慢,话意深长。

展见星不卑不亢,躬身道:“臣斗胆越矩,谢皇上夸赞。”

“好了,你们继续热闹,朕乏了,该回宫歇一歇了。”皇帝站起身来,瞥了一眼展见星,“探花郎跟朕来,领你的赏赐。”

“是。”

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展见星脚步稳稳地跟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诌个诗真难,想偷懒还不行,偷懒星星形象立不起来,就四句把我肠子快诌打结了,然后爷种孙得食这一句是引用,不知道出处,好像就是民间谚语。

然后,明天回大同,去给小九暴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