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长宁将军 > 第 121 章(归来)

长宁将军 第 121 章(归来)

作者:蓬莱客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2:37:08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玄冬, 凯旋之军归朝。

这是一支由三千人马组成的军队。他们当中,有多年前起便追随姜祖望戍守雁门的白发将卒,有来自像青木营那样的构成军队核心的中坚之士, 也有许许多多曾经籍籍无名因此一战而崭露头角的年轻之人。他们代表着所有的参战将士,满载荣誉策马赴京。沿途每过一地, 必受到当地民众的夹道欢迎,至长安, 更是引发全城轰动,将士顶盔贯甲,队列严整。胜利之师的气势, 浩荡威严, 令观者震撼之余,更是热血沸腾。据说, 许多家有女儿待字闺中之人竟连夜追至驻军之地, 想方设法接近, 好为自家女儿从中选择良婿,甚至为了一个恰好一同相中的俊才之士,竟还争夺起来。如此种种, 虽是坊间笑谈,未必为实, 但此番凯旋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庆典的大礼,如期而至。

随着炽舒葬身草沼, 他所谋划的最后反扑也彻底破灭。狄军残余四分五裂, 在摆脱追击勉强撤回之后, 又发生一场内斗。右昌王目答最终凭借他往日的名望上位,名义上再次整合起了北狄, 然而至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下,这个一度曾兵压北境数十载并令中原皇朝日夜不宁的北方强邻,就此不复往昔之势,攻守互易。

于大魏而言,这一仗过后,意味着从武帝一朝起便开始筹谋的未遂之志,至此得以完全实现。大魏威加四方,周围那些原本首鼠两端的小邦悉数内附,归入统理。

帝国的光辉,从此以后,如日一般,照耀在从南至北的万里河山之上。

盛世的序幕,已然缓启。

那一场在渭水之畔举行的凯旋大礼,即便是多年之后,也依然成为无数人心中最为深刻的无法磨灭的记忆。据有幸能亲身参与的人说,那一日,大魏的女将军姜含元,身着明甲,率着威武而勇猛的三千将士,向高台之上的少帝行献俘之礼。旌旗蔽日,金戈映寒,少帝头顶帝冕,身着衮服,日月在肩,星山在后,他端坐其位,日光照在冠冕和袍服之上,金芒烁目,天子之威,尽显无遗。当他下令斩杀俘虏,飞溅的血染红了半片水面,而将士铁甲铿锵,朝拜之时,他们身上所佩的刀剑碰撞,发出雄鸣,和着激昂而沉浑的万岁呼声,亦震荡在渭水壮阔的河面之上。当时疾风劲吹,两岸草木倾伏,远远望去,深处若也吞藏了千军万马,只待召唤,破阵而出。

此情此景,在场之人,莫不震撼。

风带着血的气味,吹过了渭河,向着远方飘散而去。

王庭之中,目答站在一处高地之上,遥望南方。

这过去的一年,于他而言,仿佛比一生还要漫长煎熬。他看起来苍老了十年。

如今的这个位子,他从前也不是不曾想过,而今也可算是得偿所愿。但他却未曾想过,最后会是如此情状。

曾经叱咤风云雄心勃勃,如今一切如朝露消散。

不管他和炽舒,或是别的什么人,他们之间曾经如何的相互防备,乃至势不两立,然而有一点,从不曾改变南面那座当世最为繁华的壮丽之城,是他们世代以来的共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至少在他,已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所以最后,他才会和炽舒再次妥协,助力反攻。

然而现在,仿佛虚梦一场,一切以这样的结局而收场了。

纵然万分不甘,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已是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战争。失去幽燕,能够支撑大战的补给几乎断绝了。因为起初的轻敌和后来的战场失误,大量的青壮年死在了战场之上,再也没能归来。那些人,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女人和孩子的绝望哭声,日夜回荡在王庭之外。

曾经他们离梦想是如此之近,仿佛只差一步。

他们的天命,仍旧未绝。他只能和自己如此说道。只要蛰伏,隐忍下去,待到将来,他们还是能卷土重来,实现梦想。

然而,面对着那个正如日中天的帝国,他们的天命,当真还在

他怅然的目光,转向了雁门的方向。

他知道,他们最大的敌人,那个曾高坐长安朝堂并一手谋定了这场国运之战的人,或许此刻,正也站在那里的某个自己所不知的地方。

他不知对方所想为何,但是自己,此生此世,怕是再也不能踏足其上了。

风呼号着吹过,他的惆怅叹息之声,如满地的荒败野草,随风翻卷,散在了茫茫的荒野之中。

凯旋大礼结束,宫中赐宴,少帝将亲自接见有功之将。这是莫大的荣耀。萧礼先、赵璞、周庆、张密、杨虎等人,悉数入宫参宴。

姜含元没有去。她以父孝在身冲撞盛宴为由辞谢。当夜,独自留在王府。在书房里,她无意发现当初自己所留的习字,想起往事,不禁失笑,便又翻出他的碑帖,挑亮灯火,坐在灯下,平心静气重新习字。正低着头临帖,王府知事叩门,说是来了拜客。

来人竟是温婠。

知事说,她是在丈夫的陪伴下乘坐马车来的,没有入内,只带来一匣福糕,说是亲手做的,知她回了,送来给她尝味。

姜含元这才想起,长安老派之家,有入冬做糕的习俗,以祈来年福兆,步步登高。

据说,温家当初和周家定亲之后,周家受到压力,父母惶恐,意欲退婚,但周家儿子却心仪温婠,极力反对,顺利成亲之后,夫妇志趣相投,生活平静,但却十分美满。

没有想到,今夜,她竟会给自己送糕。

她看了眼知事呈上的食盒,颇感意外,急忙出来,疾步来到门口,远远地,看见一个女子正朝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走去。马车之畔,站着一位年轻男子。那男子眉目周正,文质彬彬,正举着一盏灯笼,等着女子。

“婠娘”

姜含元朝着前方女子的背影唤了一声。

女子停步,回头。

正是温婠。

已是许久不见,温婠模样秀丽如旧,但细看,却又和从前有些不同。她的面容比从前圆润,添了几分少妇的丰腴之感。她的身上罩着一件披风,虽厚,却遮不住小腹的微隆之态,看起来,应当是有孕在身了。

显然,那个正在马车旁等她的男子,应当就是她的丈夫周家公子。

“多谢你的福糕”姜含元道谢。

“我没想到你会来但很高兴。倘若你也无事,何妨进来坐坐。”

她向那女子点了点头,最后如此说道。

温婠没有走来,只停在原地,望着她,立了片刻,慢慢地,面上露出笑容,随即衽敛,向她遥遥行了一个郑重的拜谢之礼,随即转身,继续朝着马车走去。

她的丈夫忙将灯笼交给车夫,快步走到她的身畔,先向姜含元也恭敬地躬身,作揖完毕,扶住她的胳膊。

姜含元站在门口,看着她被丈夫小心翼翼地扶着,登上了马车。车夫驱马,车辆缓缓前行,慢慢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她没有立刻进去,在王府的门口,停在台阶之上,举目,望着前方。

夜幕刚降临不久,城中已是万家灯火,密若繁星,路口行着正匆忙赶路的归家之人。自街市的方向,她仿佛听到了随风隐隐传来的夹杂着俚语和各种杂音的喧嚣之声。

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长安之夜,普通而平淡。

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和平淡,或许才是白天那场凯旋之礼的最大意义。

姜含元侧耳,静静听了片刻,转身朝里走去。她回到书房,坐下,打开匣盖,从里面拈了一块精心所制的撒了一层细细糖霜的糕点,吃了一口。

清甜而松软,十分可口。

这一夜,她早早入睡,心情平静。

第二天,杨虎的母亲在儿子的护送下,前来拜望。和她同行的,还有杨虎那个名叫阿果的小侄女。

杨虎已被封为御前四品侍卫,兼地门司左副领,位置仅在刘向之下。不但如此,他的兄长也复授郡公,最近门庭若市。前段时日,杨虎人还没回,家中门槛便险些被人踏破,全是前来给他说亲的。

对于母亲定要前来拜望的固执,杨虎显得有些无奈,解释道“我与母亲说了,将军你不喜被人打扰。”

姜含元越过杨虎,快步来到杨母面前,亲手将她扶住,让她不必多礼。

杨母十分欢喜,却坚持行礼,说道“我家七郎能有今日,杨家能有今日,全靠将军提携。听说将军很快就要回去,老身若不亲自前来拜谢,怎能心安原本七郎兄嫂也要来的,终究不敢过于打扰,老身便带着我全家之人的心意,仗着年老厚颜,领了阿果冒昧登门拜谢将军。”

阿果今日穿着新衣,比两年前姜含元印象里的样子拔高许多,她站在祖母身旁,口齿清晰,举止也已有了几分小小少女的文秀模样,但在姜含元含笑望向她的时候,脸上露出些许如同从前那般的忸怩和欢喜之色。

姜含元送她们出府,和杨母辞别后,杨虎服侍母亲上车。还等在车外的小女孩迟疑了下,低声道“将军,上次你来我家,给我带了一包糖果子。你说是我七叔请你转给我的。可是这趟他回来,我问他,他说不知道”

她微微仰头,看着姜含元“一定是将军你自己带给我的。”

没想到阿果至今竟还对那包糖果子念念不忘。姜含元笑道“我是在你家外面的那条街上买的,沿着街口下去,中间有间老号。你若喜欢,叫你七叔去买。他从前太过忙碌,所以忘记了。 ”

阿果点头“喜欢”

“他也已经买给我吃了。还说以后可以天天吃。”她又补了一句。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只有那时候将军你带给我的那一包,最是好吃。”小女孩的声音带了几分困惑。

姜含元再次笑了起来“等到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为何一样的果子,那时候的更好吃。”

阿果目中又露困惑之色,但很快,她点了点头,望向前头马车旁的杨虎。

“先前我天天盼着七叔回来,如今他真的回了,我爹娘还有祖母,全家人都很高兴,我也高兴,但他好像不大开心。昨晚他从宫中回来,喝醉酒,睡过去了,我听见他的嘴里还在嘟囔,好像念叨着雁门。他是不是想回去呀可是那里不是边地吗,大人都说长安好。将军你知道为何他回长安了,反而不高兴”

“阿果”

杨虎仿佛听到了什么,叫了一声。

阿果闭了口。他走了过来,将侄女也送上马车。等阿果上去了,趴在车厢窗后,露出脸,依依不舍地和姜含元再次道别之后,他也恭声道别,请她留步。

姜含元返身入内,片刻之后,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

她转头,见是杨虎又回来了,便停步,含笑问道“还有事”

杨虎转头,望着北方的天空,定了片刻,慢慢道“将军,这一趟,樊将军没有回。临行前我和他道别,问他为何拒了封赏回往云落。他说他本就是云落之人,家族世代便为守护家主而存在。他当初出来,是为伴随将军,如今仗打完了,将军也不再需要他了,封赏和官职,于他而言,不过是身外累赘。回去,继续守护云落,才是他余生要做的事。”

他转回视线,落到姜含元的脸上。

“我很羡慕他,无牵无挂,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就此别过。但请将军记住我杨虎。将来,无论何时,也无论我在何地,倘若将军有召,我必第一时刻返回,听命麾下,继续效力”

“跟过将军,做过青木营的一员,是我杨虎此生最大的荣誉”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微微蕴泪。

他已褪去战袍,今日一身常服,但却单膝下跪,朝着姜含元,行了一个旧日的军中之礼。完毕,他转身而去。

姜含元望着他的背影,脑海里浮现出当年他初入军营之时那一张青涩而莽勇的面孔,无数次的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胸中一阵热意翻涌,冲着他的背影高声道“杨虎七郎”

“能和你,还有许许多多和你一样的同袍并肩战斗,这也是我姜含元此生最大的荣誉”

杨虎闻言停步,慢慢转头,凝视她片刻,忽然冲她一笑,目光闪耀,神色飞扬,旋即大步离去。

姜含元目送,唇角始终噙笑。

明天就要走了。临行,她应邀去往贤王府邸,有场为她而设的饯宴。

在这座城中,她不想见,谁人都可不见。即便是宫中那位少年。唯独贤王是个例外。

其实即便贤王没有邀她,临走,她自己也会去拜望一番。

凯旋之前,贤王便已上书,以年老力衰精力不济为由,辞去了他在朝中的一切职衔。

他确实老了,这个年纪,本早该含饴弄孙,然而从前空有引退之心,繁务羁身,何来随心所欲。而今北境平定,皇帝雏凤清音,正式亲政,他自然去意坚决。

少帝苦苦挽留,却是徒劳,无计,最后只能应许。当日,亲手将贤王扶入尊座,领着百官拜谢,场面令人动容。不过对此,有多虑者,或是被兰荣的下场震慑,大约是出于兔死狐悲之意,另有看法朝中已去摄政,少帝摆脱束缚,如去压顶之山,岂会再能容忍掣肘。如兰荣之流,在摄政王去后,于少帝便无可用之处,有如此结局,顺理成章。如今还剩一位贤王,他自然也该退了。

似这般的论断,属大不敬,从前群臣轻视少帝,或还敢私下议论几声,如今随他权柄在手,渐渐树威,谁人还敢说出口,最多也就是私心所想罢了。何况君主之心,又岂是臣下所能体会的到的。不过,纵观朝廷此前的数位中心人物摄政王远离朝堂,如一轮曜日忽然当空消失,实情到底如何,人人讳莫如深,无人胆敢谈论半句。兰荣身败名裂,下场可悲,固然是罪有应得,但未免仍叫人唏嘘。对比之下,贤王历武帝、明帝、少帝三朝,享有极大尊荣之余,也非无为,却善始善终,真正可谓是福厚圆满,叫人羡慕。

傍晚,姜含元来到贤王府,呈上准备的谢礼,贤王问束慎徽的伤情。

“他已无大碍。皇伯父送去的药材收到了,功效不小,他很是感激。路途遥远,他不能亲自道谢,叮嘱我,务必代他转达谢意。”

“多谢皇伯父的厚爱。”

姜含元说完起身,走到贤王面前,深深拜谢。

贤王叫她起来“他伤情无碍,便是最大的好事。 ”

姜含元含笑应“正是如此。”

贤王沉默了下去,仿佛陷入了某种回忆。姜含元便静立等待。片刻后,听到他喃喃地道“我记得他少年时的志向如今再无羁绊,能做想做之事,于他而言,是件幸事”

他仿佛是在和她对话,又似是在自言自语。口中称幸,神色却似不经意间,露出几分淡淡的怅然。

“皇伯父所言极是。”姜含元再次应道。

“我看你是老糊涂了”

这时,身后传来一道带笑的责备语声。

姜含元转头,见是老王妃来了。她面上带笑,走了过来。

“如今北境安宁,将士凯旋,君臣同心,你本最担心的谨美的伤情,也无碍了,件件都是好事。还有一件最大的喜事,你空忙了大半辈子,从前天天盼着能有今日,如今终于成真,往后一身轻了,不去庆贺,反而要含元听你说这些没意思的话,不是老糊涂了,是什么”

贤王被老王妃说得哑口无言,摇了摇头,忽然哈哈大笑,转向姜含元“你皇伯母说得是是我老糊涂了庆贺都来不及谨美若是知道了,怕是要怪我,扫你的兴。你们快去”

老王妃上来,笑着牵了姜含元,带她往外而去,一边走,一边拉着家常。

“永泰早早便带着我那外孙儿一起来了。沾你的光,我总算又抱了我那外孙儿。还有那位八部王女,她也来了。就方才那么一会儿的功夫,没看到你,一直在问。再不把你带去,我怕她要自己跑来寻你了”

家宴设在王府后院的一处清净之所,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参宴之人不多,总共十来人而已。除了萧琳花算是外人,其余都是出自王府的内眷,另外还有一人,刘向之女。她已和贤王的一个孙儿定亲,如今只待婚期,也算是半个王府之人了,今晚便将她也接来。这是一个容貌秀丽的少女,性情温厚,颇受老王妃的喜爱,吃饭的时候,因她和萧琳花年纪相近,便安排同坐,两人一见如故。萧琳花今晚也显得格外兴奋,满堂几乎都是她的说笑之声,又一杯接一杯地饮酒,待宴至尾声,她已醉了,坐都坐不稳,险些滑落下桌。老王妃忙唤人来,将她扶去歇息,她却仍是不肯放下酒杯,嚷自己没醉,“我太高兴了便是再喝一百杯,我也没事。”

最近宫中传出一个消息,少帝将纳八部王女为妃。虽然婚期待定,但事情是板上钉钉,定了下来。事实上,这也是萧礼先此次来长安的目的之一,除了参加凯旋典礼,他也带着八部之人的期望,前来促成此事。如今心愿得以实现,萧琳花的心情想必很好,多喝几杯,本也没什么,但众人见她粉面生晕,说话口齿都有些含糊了,分明已是不胜酒力,却还要再喝,因她如今身份有些特殊,岂敢由她,知她向来听姜含元的,便都望了过来。

姜含元正和永泰公主坐一块儿,从乳母那里接过她和陈伦的小儿,正在逗弄。那小儿身体娇软,姜含元怕自己弄疼了他,小心翼翼,轻轻抱着,永泰公主见她仿佛胆怯,笑着顺口道“上次三弟来,他也是头一回,我见他抱得就极是顺手。”

姜含元有些无法想象那一幕,笑了起来。永泰公主见萧琳花醉态可掬,便将儿子接了过来。姜含元走去,还没开口,萧琳花一把抱住了她的胳膊,口中抱怨“她们为何不让我喝难得这么高兴,我还能再喝”话音未落,眼睛一闭,脑袋一歪,人扑在姜含元的身上,竟是睡了过去。一时众人暗笑,老王妃也笑着,摇了摇头,忙打发人去驿馆告知一声,今夜王女留宿自家。姜含元亲自送萧琳花去歇息醒酒,入了一间布置雅致的屋子,扶她躺了下去,安顿好后,见她闭目,似已沉沉睡去,便站了起来,正要蹑手蹑脚出去,衣袖被人拉住。

她停步,见萧琳花依然闭目,却低低地道“将军姐姐,你明天就要走了,下次再见,不知会是何日了。你再陪我一会儿可好”

原来她还醒着,并未真的完全醉睡过去。

姜含元哑然失笑,听出她言语里似带几分恳求意味,怎忍拒绝,便和衣卧在了她的外侧。

“晚上不用回驿馆了,你留这里,安心睡吧。”

萧琳花嗯了一声,起先依然那样卧着,慢慢地,朝她贴了过来,最后将脸靠在她的肩上,一动不动。

姜含元闭目假寐,但很快便觉察了出来,萧琳花似乎有些不对劲,迟疑了下,睁眼,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你怎么了是醉得厉害,人难受吗”

她翻身坐起,待要唤人取来些醒酒之物,却见她忽然睁眼,跟着坐了起来,手掌压了压脸,含含糊糊道“太热了,我去屋外吹下风。将军姐姐你若有事,只管去吧,不必管我。”说着,冲姜含元歉然一笑,也不用人扶,自己爬下床榻,胡乱趿了鞋,朝外走去。

她脚步不稳。姜含元从侍女手中接过披风,跟了出去。只见她低着头,只顾走路,漫无目的,最后穿过一扇墙门,入了梅园,停在一条小道上,定定立着,忽然,喃喃道“好快啊,将军姐姐。我记得我第一次来长安,也曾在这里和你同宴,那时我什么都不懂,你也刚做摄政王妃不久。一转眼,竟有两年了”

夜风掠过梅枝,簌簌声里,她沉默了下去。

姜含元注视着她的背影,片刻后,走到她的身边,将带出来的衣物轻轻搭在了她的肩上。

“你怎么了是有心事”她柔声问道。

萧琳花继续定立了片刻,慢慢回头,望着姜含元,目露迷惘之色。

“将军姐姐,你也觉得我不开心吗可是不应该的。现在王兄很高兴,一起来的人,都很高兴。我也是”

她喃喃地说道。

姜含元知她所言,指的应该是婚事。果然,她继续说道“这回早在去雁门之前,我便知道了父王和王兄他们的打算。我是接受的,真的,我愿意为八部担起我当做的事。现在事情成真了,我应该高兴。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甚至有些害怕”

她顿住,望向皇宫的方向。

这是一个满月的夜晚,天空漆黑,圆月孤悬,照着下方的那处所在。

“你怕什么”

“我怕那个皇帝”

萧琳花收回目光,迟疑了下,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姜含元一怔。

“我本来以为,我是认识他的。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根本不是我当初以为的那个人”

萧琳花的眼前浮现出当日枫叶城外的树林里,那少年将她哄到树后,蒙了她眼,哄她不停唱歌,自己借机偷偷溜走的一幕。那个时候,当发现自己被他欺骗利用,她虽也十分生气,但过后气消,每每想起,懊恼之余,也似添了几分亲切之感。因那大魏的少年皇帝于她而言,不再是遥远的高不可攀的模糊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之人。

然而那种感觉,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了,想起当日,她甚至有种不真实的虚幻之感。

从前她印象中的那个少年,和如今的这个大魏皇帝,他们真是同一个人吗

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当时她的兄长协同魏军已攻下燕郡,战局变得明朗,胜利指日可待,她却发现父王非但没有变得轻松,看起来反而仿佛比从前更加忧心忡忡,终日眉头紧锁。战事结束后,王兄归来,父王和他议事,屏退旁人,她猜到或是要商谈自己的婚事,悄悄潜去偷听,却没想到,竟听到了些关于大魏摄政王和那个少年皇帝之间的一些隐秘之事。虽然都是父王自己的猜测和推断,但因为一直没有放弃和亲打算的缘故,此前他一直关注着大魏的的朝堂变化,应当有他的消息来源,他说的那些事,极有可能是真。那时她才明白,为何父王此前心事重重,他应该是吃不准大魏的朝堂将是如何的走向。后来很快,父王的担忧消失了,一切都顺顺利利,什么变故也没发生,摄政王出了长安,少帝亲政。她的婚事也如父王所希望的那样,顺利达成了。她的兄长和此次一同前来的八部之人,无不兴高采烈,她表面上看起来也很平静,但心里的失望和惶恐,却是挥之不去。

她再也忍不住了,扑到姜含元的怀里,借着酒意,倾诉着心底压抑了多时的茫然和惶恐。

“他怎如此可怕,凉薄至此地步我不聪明,可是在枫叶城的时候,我就看了出来,你和摄政王对他是真的好。你们怎么可能对他不利他应该比我聪明很多,他怎么就看不出来”

她闭目,含含糊糊地道“我本以为他还算是不错的没想到,他其实是那样一个人我瞧不起他我也有点害怕,待到我入了宫,我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他会如何对我”

姜含元惊讶。

她早知道萧礼先这次来长安的目的。和亲是顺理成章的。这不但是八部的愿望,于大魏而言,除了能进一步维护战后边地的稳定,迎八部王女入宫为妃,也是对八部此前出兵协同作战之举的嘉奖,是一种荣誉的给予。萧琳花之前看起来毫无异样,姜含元以为她对这样的安排是满意的,无论如何,将来她在宫中的地位绝不会低,至于别的就看将来她和束戬投缘与否了。

没有想到,原来在她心里,竟还藏了这样的心事。

姜含元想安慰她,一时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事情已经定下,失去了任何可转圜的余地。她只能搂住正扑在自己怀中的满怀心事的少女。萧琳花在她怀中默默伏了片刻,忽然抬起头,擦了下她那双发红的眼睛,冲着姜含元又露出一个笑容,随即懊恼地道“都怪我,晚上真的喝多了,说了那些胡言乱语,坏了你的心情。将军姐姐你放心,我没事。其实我早就想好了,不管他是怎样一个人,将来如何对我,我努力去做一个称职的皇妃,尽到我的本分就可以了。”

姜含元望着面前这个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少女,想起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情景,倍感欣慰之余,也有几分淡淡的惆怅。

天真烂漫的王女,终究也是逃不过长大的一天。而长大,便意味着责任和承担。

她说“琳花,你能这样想就好。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我告诉你,殿下虽从未和我提起过,但我知道,他从未怪过陛下。”

萧琳花面露讶色,望着她。

“人无完人,也非永远一成不变,何况是那位置上的人。他们的所思,非你我能够感同身受。你从前在枫叶城见到的陛下,是他,今日令你感到不确定的陛下,也是他。他没有你曾经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如今以为的那么可怕。”

“我们都是凡人,他也是。”

萧琳花出神了片刻,慢慢地道“我明白了我的心情忽然好像好了不少。对将来,不要期望过高,但也不能不抱半点希望,尽己所能,剩下的,交给上天吧将军姐姐,你是这个意思吗”

姜含元笑了,颔首“是。你很聪明,将来一定能过得很好。”

萧琳花也笑了起来“多谢将军姐姐”

一阵夜风,她打了个酒嗝。

姜含元道“这里风大,你晚上喝了不少酒,当心着凉,回吧。”

萧琳花点头,待要跟她走,忽然又停了步,望向天上的满月“等等我听说满月之夜,天上会有月娘。我先向月娘许个愿”

她朝月站定,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闭目双掌合什,神色虔诚地默默祝祷了起来,完毕睁眸,欢喜地道“将军姐姐,你猜我方才许了什么愿我愿再无战事,家乡安宁;我愿你和殿下平平安安,仙眷永携;还有,虽然他不是好人,但我还是许愿,希望他能做个好皇帝,这样的话,就算将来我过得再不好,我也认了。”

她睁开眼睛,转脸朝向姜含元,见她转头,正望着她们方才来时的方向,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将军姐姐,我一下许这么多愿,月娘会不会觉得我太贪心”

她一边笑,一边循着姜含元正在望的方向看去。

百度搜,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