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 > 第 123 章

[红楼]幸好我还是贵公子 第 123 章

作者:落鹄九啭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57: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王玚出了院子不远便打发彩云回去, “你回去罢, 我自己过去就是。”

彩云忙笑道:“那怎么行呢?太太知道了, 一定怪小的不恭敬。”

王玚摇头道:“不必, 姑妈也知道我的, 我不常叫人跟着。”

彩云又说了几句, 见王玚都推辞了,这才道:“既是这样,玚公子您自己往那边儿去罢?”

王玚笑着道好, 便叫她自己回去。彩云福身一礼,回了王夫人的院子。

王玚这才继续往前走了,却不是直接去黛玉的院子, 而是悄悄走到王夫人正房后边, 绕到北边墙根底下。

原来他昨日叫了江义来,江义说是三姑娘探春那里有消息要说, 只是不好写了,恐怕一时写不清楚, 便问王玚怎么个打算。

王玚先还皱眉,谁知今日便有这个机会, 索性传了信儿给探春, 叫她到这里来见面, 届时两人见了面自然说得清楚。

所以方才他才叫彩云回去, 为的就是顺路好跟探春见面。如今为了贾母总是想着撮合他与探春,每每他来了,便叫探春见面。弄得都不自在, 王玚干脆早叫人通个风声,每回都让探春提早禀了身子不适,省的贾母再叫。

如今他来了,探春为着避嫌,不便到黛玉院里去,两人只好暗地里先见面。

这回他来得比预计早了些时辰,在墙边儿等了阵子,才见探春身边的侍书探头探脑地出来,一见他已经来了,面上便是一喜,忙冲后边招手。

不多时就见探春匆匆从房中出来,疾走几步行礼道:“表兄。”

王玚拱手回了一揖,问道:“长话短说罢,你有什么事情?”

探春令侍书出去守着,看有没有人来,这才道:“是听了一件事儿,老太太似乎也知道了林姑父要回京了……”

王玚皱眉道:“也不奇怪,早传了信来的,你也知道,林叔父进京,妹妹又在这里住着,难道还能不上来拜见岳母?这说不通的。”

探春嗐声道:“这个我也就不奇怪了。是这样,最近老太太在族里近亲里头找那些还没出嫁的姑娘来府里玩儿,前前后后的来了不少。还留下一个叫茜姐儿,一个叫鸾儿的住了好一阵子。我还只当是老太太自己寂寞,所以找几个姊妹来膝下顽笑。

有时候也小人之心疑心或者是那回宫里娘娘拒绝了,大伯父也不愿意,想着是又要她们来,替迎春姐姐那事。

表兄原说了,有宫里的动静儿或者是遴选伴读的事儿都叫留心,所以我倒是时常留意了。只是也不见是有这个打算,才松下来。

谁知那日我到宝玉房里顽去,听见一个小丫头闲说,说、说,老太太竟是有意要给林姑父找续弦!”

王玚这一惊非同小可,几乎将眼珠子瞪得脱了框,忙追问道:“这,你可听清楚了?”

探春迟疑道:“听是听得清楚,只是谁知道那小丫头是真知道了什么,还是闲磕牙儿呢?这里那些小丫头子们,最是爱传些闲话,所以我都不敢肯定。”

她看着王玚皱紧了眉头,忙道:“所以我才叫表兄来,想着是亲自见面才说清楚了。不然我传信回去,你当真了,若是没有,我岂不是铸成大错?”

王玚眉头皱了半晌才松开,也是叹道:“难为你时时想着,替我打算。三妹妹,多谢了。这事儿我已经知道了,你烂在肚子里,只当自己没听过便罢。最要紧的,别让妹妹知道了,平白让她伤心生气。”

探春应道:“表兄放心,这些我都省的。”

王玚点头道:“那便好——我待了不少时候,别叫人看见了,咱们就都分开罢。”

探春低声应了,便请他先走,自己看着有无行人经过。

王玚也不推辞,道一声谢便转身往漱玉院中过去。

探春看着他走了,打量着四周确实无人,这才叫过侍书来,扶着她的手道:“去老太太那里。”

侍书有些犯愁,犹豫道:“姑娘,还去呀?老太太知道这时候玚公子来了,又要叫您去林姑娘那里。您可怎么推辞呢?”

探春出了会子神,慢慢道:“这时候老太太才容易说起林姑娘和林家里的事儿呢,我才好旁敲侧击问几句。不然老太太那样精明一个人,迟早起疑心。我还能有好下场?”

侍书几乎要哭出来,带着颤音道:“姑娘,您这样不容易。”

探春缓缓走着,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只是无奈道:“我能有什么法子?太太这样,姨娘虽说是亲娘,可又只会贪图眼前小恩小惠,还偏着环儿,再说她也不能插手我的终身上的事儿。我再不靠着自己,日后谁能替我打算?既是玚表兄给了我这个希望,我总要抓住了,这世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儿饼,我得有用才成。”

侍书听着心酸,可偏偏探春说的都是不能再直白的实话了,她竟也想不出如何安慰,只好默默低头。

主仆两人才出了夹道口儿,迎面正撞上急匆匆走过来的平儿,看着是在找什么,正往这边夹道里过来。

探春忙笑道:“平儿姐姐,你这是找什么人呢?”

平儿一愣,见是探春,也上来笑道:“原来是三姑娘,这大冷天儿的,去哪里呢?我也不是找什么人,倒是找东西呢。我们奶奶早上从这边过来,耳朵上带的坠子掉了,我过来寻一寻。”

探春笑着点点头,“那还是快找找,这里没什么人的,兴许不能丢了。老太太那里方才遣了人来叫,说是叫我过去吃点心,我就不陪你。”

平儿忙道:“姑娘快请。”

探春笑了笑,带着侍书去了。

侍书垂头扶着她,走远了才敢轻声问道:“姑娘,平姑娘真是来找坠子的?”

探春淡淡道:“你见谁找坠子是抬着头往半空里找的?我看着不定是凤姐姐察觉了什么,叫她过来碰个巧宗儿。”

侍书心惊胆战的,连声道:“我的天爷,幸亏咱们警醒,就耽搁了这么一小会儿,不然说不得就真让她撞上了!”

探春没说话,侍书惊魂未定,一时也不想说什么,自己咕哝了几句,赶紧扶着探春快步走了。

探春猜得没错,平儿还真不是来找坠子的。

原来彩云回了王夫人的正房,禀明王玚自己不要人跟,自己去了。

王夫人还不觉着什么,只是让她下去,抱怨几句王玚孤异也就罢了。

凤姐却越想越觉着王玚是有事儿瞒着,便趁着王夫人更衣的功夫,叫过平儿来,让她往方才彩云停下的地方前头找一找有什么僻静的去处。

“你只管找找去,也不用走的远了,近处就成。我觉着玚儿是跟谁见面去了,不然不能就叫彩云回来。你想想,他一向守礼,生怕什么人粘上他。以往自己这里住着的时候,每每出来,身边不是跟着自己的几个大丫头,就是跟着老太太拨给他的那些小丫头,从不自己在后院走动,这回怎么就自己走了?这其中古怪得紧!”

平儿虽笑她操心太过,还是赶着出来了,四处找了找都不见人影儿,最后才想起来王夫人院子后头有个夹道平常没什么人走,便来看一看,就遇上了探春。

她转头回去借着王夫人歇一歇,凤姐出来吩咐管事媳妇的功夫低声上去禀道:“没见着玚公子,倒是遇着了三姑娘正往老太太那里去,不知是不是跟玚公子见过面的。再就没旁人了。”

凤姐道:“要不是我多想了,那就是玚儿走得快,你没遇上也不一定。三姑娘这时候过去,也说得通,老太太必定知道了玚儿来,一定叫三姑娘过去。”

平儿笑道:“说不得玚公子就是去见三姑娘的。他们小男女的,玚公子年少有为,又那样俊朗好看,三姑娘也生的好,谁知道是不是忍不住就动了心思。”

凤姐笑骂道:“三姑娘要真有什么,也就不用老太太那样撮合了。小蹄子,我瞧着不是他们怎样,是你想着别的了。不如我去跟那家里大太太说了,把你送回去才是呢!”

平儿撇嘴道:“奶奶你说的,赶早儿送我回去才好呢。你瞧瞧玚大爷,人品相貌,家世前途,咱们二爷哪一样比得上人家了?”

凤姐瞅了她两眼,自己也灰心,叹道:“可恨他还没个上进心!我都知道叫他想法子谋个出路,老在这里操办些家务事有什么前程可言?总是嫌我势利,口口声声爵位迟早是他的,可这也不还不是!老太太那样向着宝玉,我心里惴惴的。”

平儿见她真伤了心,忙劝道:“奶奶这说的什么话,老太太再疼宝玉,爵位也不能给他,这个也不是老太太说的算的。再说了,说句不恭敬的话,真等日后到袭爵的时候,老太太还不知在哪里呢。”

凤姐勉强笑道:“说的也是,盼着是我想多了罢。”

正说着,里头隐隐传来王夫人叫人的动静,凤姐便知是王夫人起来了,忙摆手止住了话头,重又挂上笑脸,迈步往里头进去。

却说探春到了贾母那里,便有翡翠上来笑迎着,“老太太才说了要叫姑娘来,可巧儿您就来了,倒是省一趟腿脚。”

探春笑道:“老太太歇了晌觉起来了?”

翡翠答道:“起来了,如今天黑的早,老太太怕白日睡多了晚间睡不着,所以都歇的少了。”

探春点头,走至门前,门前小丫头忙挑帘请她进去。

探春进去了就听见里头一片笑声,贾母正乐得前仰后合的,正拉着一个女孩儿的手夸她,“可是你最会逗人了,嗳,笑得我受不住了。”

抬眼又看见探春来了,忙招手道:“三丫头来了?快过来见过你这两位姐姐,你们还没见过罢?”

她一一指道:“这是茜姐儿。”“这是鸾儿。”“这是欢姐儿。”

探春一一见过了,坐下笑道:“可是老祖宗会享乐,叫这么些姐姐来这里玩儿,我看了都高兴。”

贾母笑吟吟的,“我平日里闲着也是闲着,怪没意思的。不如带她们顽一顽,还乐些。”

她又道:“从冬日天冷了,我不叫你们过来请安,可是有几天没见着你们姊妹了。林丫头身子更弱,寻常不叫她出来走动,也好久没见着了。你们姊妹们也久不见了罢?”

探春暗道果然说了,应道:“是,有日子没见了,还是在老太太这里见这里一回。”

贾母叹道:“林丫头也可怜,才十一岁你姑母就去了,又没个兄弟姊妹的。你林姑父如今不过四十出头,正是忙着家国大事,寻常也顾不上她。如今在咱们这里还好些,不知道等日后回了自己家里,又有谁能看顾呢?我真是不能放心了。”

探春还不说什么,鸾儿就忙道:“老太太说的可是先敏姐姐的姑娘?”

贾母点头道:“正是她了。”

鸾儿便蹙眉叹道:“我也听说了,这位林姑娘算起来是外甥女儿罢?怪叫人心疼的。”

探春看了她一眼,鸾儿瞧着也就是十岁的样子,怎么说话老气横秋的,拿自己当长辈看待?莫不是真打什么心思了?

那边茜姐儿却拍手笑道:“这还不好说?我们陪着她多玩玩儿就是了。林姑娘跟咱们也差不了多少,一定能玩到一处去。”

探春也忙接道:“林姐姐心性开朗,姊妹们陪着久了,也就好了。”

贾母还是不大提得起兴子的样子,“姊妹们是姊妹们,还是要有一个长辈心疼才好。你林姑父那里也要有人照顾着。”

探春见贾母说到这里,忙低头吃茶,实则心里警醒非常,端看贾母要如何述说。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小可爱在评论里疑问爵位问题,关于郡君和县主的大小,嗯,这个可以看一下历朝历代的女性爵位

秦汉时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郡主、县主其实都应当是公主,她们的爵位那时候应当是,国公主、郡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这个国、郡、县、乡、亭实际上都是她们的封号,那时候封号都是地名,比如封号是某国,某郡,某县,国和郡很少见,汉朝前期见得多些

据后汉书记载,皇女封县公主,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馆陶公主,馆陶就是县名了,真要较真,她应当被称为馆陶县公主,但是一般都会省略县字,不过别小瞧她啊,她的实际地位是很高的,后来还被封为长公主、大长公主,在汉朝,并不是每一个公主后来都会被封为长公主、大长公主的,只有皇帝的嫡女和有功的公主才会被加封

诸王女皆封乡亭主,记载的时候都是记的某某乡亭主,实际口头称呼就叫翁主,翁主也是汉朝独有的,具体东汉还是西汉我忘了,后面几个朝代就没有了

不过汉朝女性地位还挺高,有一些男性的爵位女性也是可以封的,比如汉武帝外祖母臧儿就被奉为“平原君”而且刘邦那时候,有功臣身死无子,其母就被封为侯,吕后的妹妹也被封为侯了

到了唐朝,女性的爵位制度就比较完善了,所谓郡君、乡君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唐朝,规定皇帝之女为公主之姊妹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视为一品

皇太子女被封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被封为县主,从二品

郡君分封有功之臣的母、女,郡主之女也封郡君,正四品和从四品,

县主比郡君还是地位高不少的

县君,正五品,乡君,从五品

爵位是“君”的,比所有爵位是某主的都低,而且低不少

这时候一般郡主县主都是分封宗室女,功臣之女是不行的

后来宋朝,功臣之女也可以被封为郡主了,宋朝还出了一个有趣的称呼,“帝姬”宋徽宗时候出的,是皇帝的女儿的称号,用来取代公主,仿照周朝“王姬”的称呼设立的,不过很快就被废除了,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么,宋徽宗经历了靖康之变,后来就有人说“帝姬”不吉利,音同“帝饥”,高宗就把它废除了,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小声哔哔,虽然我觉得这都是没事儿找事儿,给自己找借口呗,不然太丢人了)

宋朝大臣的妻子就被称为夫人、淑人、安人之类的了,就不跟唐朝一样分国夫人、郡夫人、郡君、乡君了

明朝郡君、县君都用来称呼宗室女了,亲王孙女是郡君、曾孙女就县君、玄孙女乡君,那时候官员一般就不给女儿请封,都是给母亲和妻子请封

清朝的我就不多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