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 第81章 京中翰林9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81章 京中翰林9

作者:路归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43:2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八十一章

信念完了。

黎大说“杏哥儿咋还在信里说赚多少钱,这要是让人听不去,不好。”

“他就是那性格,想着跟我说不是生人。”黎周周想了下,写信的夫子应该是瞧不上做买卖的,这个不碍事,倒是有一点,“相公,你捎回去的两本书,元元夫子抄了没事吧”

顾兆说“没事。”

抄便抄了。读书人骨气还是有的,那夫子能拉下脸提出摘抄书,说明求学若渴,看懂、重视那两本笔记书,多一个人上进挺好的,而且夫子读书育人,多看看新的角度,对孩子们也好。

一家人说完了话,时候不早了,各回各房早早睡了。

之后的日子不紧不慢悠哉的过去,顾兆每日早早去上班,因为工作时间有了任务,充实起来。另一方面,黎周周这边是跟着牙人偶尔看看铺子门面,问起来了就说是府县的亲戚想来京里做生意买卖,想看个离家里不远的铺子。

黎周周叫上小树一起瞧,知道小树在家里憋闷坏了。

牙人一瞧就认出来这两家的官夫人了,知道买了院子底子估摸不够,不然为啥连仆人都是一个两个的招因此介绍的铺子都是地段一般,比较老旧的铺子,后来发现两人只看不定下,问起来就说不急慢慢瞧,便交给手下跑腿去了。

这手下的才来,听两位是官夫人,战战兢兢勤勤恳恳的接待,听说是官夫人家的远房亲戚要来京做买卖,离这边近的,于是便把这片手里的铺子地段都找了出来,挨个的带着两人跑,也不嫌累。

“周周哥,今天看的铺子好贵啊。”柳树回来坐在骡车上跟着周周哥说话。两人一道出去,乘一辆骡车,不用靠脚走了。

“我觉得还不错,位置好,不过上下两层有些浪费了。”黎周周说。

柳树知道周周哥这次京里做买卖想做贵价的,那铺子门面就不能选破旧便宜的,他说“看了这么多铺子,其实要是卤煮价低了,生意倒是红火,之前瞧的那几个旧点的铺子,租金少,人多,旁边的买卖、客人,一瞅就是附近的老人了。”

“是,吃食上平价赚的少,卖的多,自然也辛苦一些。”

柳树又说“我瞧今天逛的这几家正街的铺子,有时候还清铺子,门口有仆从守着,虽然人少些,可掌柜的笑脸相送,后头跟着的丫鬟婆子手里拎着的,怀里抱着的能有十来件。”

虽然一个时辰只接待了一位客人,可赚的没准是那平价铺子几个月的钱。

“这些天咱们看铺子,如今咱们两家住的这一片叫清巷胡同,说好听了清闲,其实到底如何咱们都知道。往前头再走一刻左右就是靠正街位置了,正街的左右三进的宅子多”黎周周跟着小树分析。

他现在跑着看门铺,其实也是看地段,附近的住户。

要是做吃食生意,那最要紧的还是周边住户的客人,就跟在府县时一样,先是石榴街的人捧场记,因为离得近,西边猪肉铺的朱老板再喜爱,可没天天的来跑腿买。

柳树便说“周周哥,你想开到正街上吗就是咱们今天看的那个铺子,那边三进的院子多,应该是不缺钱吃这一口的。”

“我之前是这么想,现在觉得不是特别好。”黎周周摇头,也没卖关子,跟小树解释“你看今天那一边的铺子门面,里头的掌柜眼睛多尖,一个个都是人精子,肯定对京里官员家眷摸的七七八八,哪怕不认识了,也能从穿着打扮上瞧出不同,我家亲戚在山里长大的,就算提出来,咱们在后头教,可跟人打交道,你我有时候见了贵人都发憷,更别提他们了。”

柳树点点头,“对对对,要是让我现在跟什么大官夫人说话了,我也没规矩害怕,这肯定不行,价贵了,那买卖打交道的人就不是乡绅普通百姓了,万一一句话没说好听了,捅出篓子来。”

是的。黎周周也这般想。

“不能太出挑出头了,也不能走以前府县的路子,我得好好想想,怎么低调了又能把生意做起来。”

柳树也闷头想,“周周哥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嗯,不急,等来年开春了再说。”

所以为什么黎周周看铺子一趟趟跑着不急,人是一回事,最根本的是黎周周要好好摸清周边的环境,看看京里的物价、消费,因为和府县走的路子不同,更在意的是食客,对食材的进货这类倒是放一边。

因为价钱贵了,东西也好买好进。

日子匆匆到了一月。

月底就要过年了。大历朝有圣上封笔的习俗,年二十九百官在太极殿前举行封笔仪式,这个活动结束后大历京官就是彻底放年假了,不去衙门办公,一直等到元宵节,这一天可热闹了,没宵禁

京城里也有宵禁,夜里十点以后不许出门上街溜达,违者被抓到了仗责二十大板。一年到头只有几天是没宵禁的,而元宵节则是是固定的。

整夜的花灯、车灯游街,热热闹闹的。

最主要的是帝后会登上宫墙最高处,给百姓赐福。

等元宵节结束了,第一天开个大朝会开笔仪式,宣告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京中的文武百官各个衙门能正常运转了。

其实过年期间不是真的不办公,只是捡了重要部门运转,像是内阁就依旧,比往常上班时间可能晚一些,轻松些,一些不重要的折子压着等年后处理,挑出来要紧的送到宣政殿等圣上批。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什么事等过完年再说。古外今来,春节真的很重要,就是以前在村里,光景不好的人家都要买一些肉沾点荤腥,要是年里头苛刻了,那新的一年指定是个穷鬼命。

所以苦啥都不能苦新年。

十号的时候,翰林院就浮躁起来,大家心思都不在修书办公上了,而且八皇子近几日也没出现,估计再次见面要到年后了,皇家过年可不像普通百姓家,挂个灯笼贴个对子,大大小小各种家宴,有皇子互相走动的,进宫磕头请安拜年的,出宫建府的皇子还要在府里接待下峰的拜年请安。

记总之八皇子不出现,大家就继续摸鱼懒散起来。

顾兆在收拾书箱,不是施大人分的任务,而是他和二哥要整合修的书,他光明正大的做了有两个月了,也没遮着掩着,同僚都知道。

最初乍一听闻,像赵大人、田大人觉得理解不了,分的任务修的书已经够忙活了,怎么还搞别的,可真是上进。上进这话有些嘲弄意思。赵大人笑话完了,好心好意的给顾兆说“咱们翰林院晋升是靠的五年一次大考,你做这些也没用的。”

意思别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大家都修书,你多做这个也入不了上头的眼,到万寿节时,圣上见的也是八皇子功劳,撑死念一句翰林院不错。以前也不是没修过,不出意外的话,大抵是八皇子得了圣上夸赞,他们月银俸禄加个一二两。

至于翰林院一个小检讨个人

圣上压根不可能知道的,可不是白忙活了。

顾兆先是笑着谢了赵大人好意提醒,说“反正是看书多看几遍,闲里整合一些。各位大人不知,我以前在村中府县启蒙求学,有夫子还有同乡秀才买书难,囊中羞涩也没法子全买了,现在内容整合一下,与他们来说划算又方便。”

赵大人听了点点头不说了,顾兆不嫌麻烦费事就好。

倒还真是寒门出身,处处想着其他寒门士子,人不错。

顾兆做这个也不是为了晋升,其他同僚便不怎么管,安安心心搞自己任务修书,有的时候闲暇喝茶时还问问顾大人进度,要是顾大人拿两本书的两段来问他们,同僚也会辩一辩,还是很有意思的。

得了什么新角度新内容,顾兆执笔问“田大人,你刚说的那个角度,我能不能写下来,备注到这一段后面,最后给你添上署名”

“我的话还能和圣贤书放一起”田大人高兴,反正不是他折腾,便一口答应,“好啊。”

这样事情发生的多了,最初是顾兆执笔写,后来辩的痛快,几位大人便自己亲自下笔洋洋洒洒写了文章,拿文章打架,最后由顾兆修订起来。

到了如今,大家伙对顾大人的整合修书还是很捧场给面子的。重点是他们不需要做,不费事。

顾兆搬了书箱回家。黎周周早早将东厢房一间腾了出来,做了书架,给相公布置成了书房,于是这一箱书全放了进去,顾兆打算过年期间没事干了,就在书房整合一下书,还有几位同僚的文章。

十五日时,轮到翰林院去户部领禄米,回来从上往下挨着发。翰林院门口的马车来来回回的折腾往返一趟是拉不完的。

顾兆就发了二十一袋半的禄米,打开一看都是新米,成色很好。他家骡车换成了板车,跑了三趟才拉完的。

发了禄米,像是一下子就到了过年,翰林院上下是无心工作,开始聊起了各地方的习俗,过年吃什么,今年怎么过,顾兆也放了手里笔,听着大家唠嗑。

除了赵大人是京城人士,大家伙都是外地各省的。梁大人是滁州的,滁州墨锭就是这里,多出文豪诗人,传闻市井小儿都能念两句大概率是打油诗顺口溜。

鲁地名门望族是杜家,那么滁州就是孙家。

田大人是江南的,爱吃甜记口。

梁大人年岁在几人中最长,留着胡子,修剪的整齐,单从眉眼看,确实能瞧见几分年轻时的风流俊朗,不然也成不了探花郎,只是如今岁月平添了几分鱼尾纹。平日里不爱说话,不爱管闲事,到了办公室泡上茶手里拿本书看,之前顾兆的印象就是挺低调性格冷清的一个人。

后来修书交流些,其人肚里很有学问才识,不过也就是说起学问文章聊两句,说完了又是冷清性子,如今提起吃的,眉眼倒是有几分兴致盎然。

“顾大人家乡有何吃的”梁大人问。

赵大人、田大人相处了几年了,该问的早问过了,没什么新奇。

“我家在村中,跟几位大人家里吃的年夜饭不同,没那么多讲究、工序复杂,不过我最喜欢三道,一道是我家夫郎做的黄豆酱烧鱼,外皮是盐香味,略有些焦黄,猪油烧热了,铁锅先撒一层盐,这样再下鱼,出来的味道鱼肉紧致鲜嫩,鱼皮焦脆,沾着特殊酱汁。”

梁大人听了,“倒有几分像鲁地烧鱼。”

顾兆没吃过鲁地烧鱼不知道,又说“还有一道是冻猪皮”他话还没说完,赵大人、田大人脸上已经是嫌弃之色了,一脸猪皮腌臜东西有什么好吃的。

“哦猪皮如何吃不怕腥臊吗”梁大人倒是来了兴趣。

顾兆说“也叫皮冻,用猪皮熬出来的,添了香料,冷着放起来,出来切成了条或者片状,凉拌着吃,口感比较弹牙一些,并不腥臊。”

“另外一道就是我家的卤味了,是我夫郎独家手艺,不管是豆腐、鸡蛋这些素花样,鸡腿鸭子猪肉都能卤,颜色比较重一些,味道浓郁,很特别。”

后两者梁大人都没听过,可顾大人都说了是人家独家手艺,自然不好追问如何做的,只是略略遗憾了些。

黎宅。

禄米拉了回来,蓝妈妈收拾了一间靠西厢房的耳房用来放粮,方六则说“这米容易受潮,最好底下架个板子木头支起来。”

“对。”黎大也有经验,去后头马厩处找了木材,跟着方六搭了架子,离地面有个两掌高就差不多了。

这些日子黎家陆陆续续的置办年货。

鸡鸭一笼的买,各两只,还有猪肉也得买起来了。对联、福字、炮竹、花灯这些都备上,还有买布做衣裳。

今年第一次在京里过年,黎周周没心疼银钱,给家里人都安排上了,如今相公在翰林当官,他们一家不能寒酸克扣了,定要过的和和美美,来年才有个好兆头。

所以棉花、布匹支出,还有糖、酒这些。

京里实在是太冷了,而且屋里没有盘炕的习惯,都是睡床。一进冬,还未下雪,早上起来,水缸上都结了一层冰,说话的气都是白雾的,出去一趟,风一刮,脸上扎的疼。

更别提下了雪后。

屋里是炉子炭火不断,幸好当官的还有碳敬补助,只是顾兆的份额少,不可能让你白天夜里都烧着,黎家有福宝,千万不能冷着,于是便自己买了炭火回来。

黎周周见相公早起出门去当值,便掏出了手炉递过去。

蓝妈妈瞧着,便说“夫人要是冷了,可以买些羊皮料子回来做坎肩穿,这东西虽然是比棉花贵了些,但暖和,一用能顶好几年。”

京中百姓入了冬就爱吃羊锅子,所以羊皮料记是最便宜的,但一点不好,这个羊皮沾了雪水不处理好了,过几年容易发硬,也略有些味道,所以干活的老百姓最喜欢用这个做个坎肩穿。

护着前胸后背就成,不用钻风。最主要是便宜。

官家夫人没人穿。蓝妈妈也是在黎家干了这几个月,知道黎家人性情如何,见受着寒冷,就给了句实话,又说“可千万不能穿出去了。”

“夫人要是手里富裕了,可以做个夹棉的斗篷,买一些兔皮料子做个滚边,又保暖好看,也不算特别张狂。”这个能外出穿。

黎周周听了知道蓝妈妈是好心,当然不会瞧不上羊皮料子,赶紧买了回来,这确实便宜,给家里人都做了坎肩,又买了些兔子皮毛,像蓝妈妈说的那般做斗篷滚个边漂亮。

顾兆回来见周周动针线,便说“兔毛滚边的给福宝做一件就成了,我就不用了,去上班来回路上都在车里,不怎么吹着风,办公室里有火盆取暖不断,真不冷。”

“真的”

“我现在大小伙,年轻力壮气血方刚,真的。”顾兆说着说着就有些逗周周了。

黎周周被相公的手握个正着,可不是掌心火热嘛。

最后家里就福宝多了件全兔皮拼的斗篷。

顾兆是下了班回来套上羊毛皮一体的马甲,里头是夹棉的窄袖短打,这样不管是写字翻书干活吃饭又保暖又方便,反正顾兆很喜欢这么穿。

只是可惜,不能穿去办公室,这真的会被笑话的。

如今的文人,要有风骨,穷了穿不起狐狸皮草了,宁愿冻着也不会和普通百姓一般穿羊皮这样没规制不像话的坎肩。

二十九顾兆是凌晨两点就醒了,要进宫参加圣上封笔仪式,他听同僚赵大人说,虽说是辰时才开始,但今日进宫百官人员多,咱们排在最末,车架定是要打架,咱们躲一躲避一避,可不得早早来了

也是,从七品在京中可不是见谁的车架都要避让的。

黎家院子里头。

黎周周也给蓝妈妈方六发年货。他家之前买了鸡鸭猪肉,结果谁想昨个方六快晌午才回来,回来拉了鸡鸭各两笼,还有一只羊,半只猪。

问起方六,方六说不清楚,只说他刚要走,老爷出来喊他让他等一等。

等下午顾兆到了家,才解释说“我早上到了院子,底下仆从也抬东西,乱哄哄的,都是些活物,同僚说八皇子赏的,说辛苦我们修书了,让大家伙过个好年,都是一些年货。”

以前翰林院可是没有这些年货补助的。

全院上下都有都拿着,顾兆也没客气了。

于是家里荤腥就太太多了。

黎周周便给蓝妈妈方六发福利,过年了都过个好年,他们家待下人宽厚了,人家才能任劳任怨的伺候,就好比之前蓝妈妈刚到时,规规矩矩从不多余插嘴说话,后来慢慢提点一下规矩,之前缝羊皮坎肩也是蓝妈妈出手的。

这东西厚,需要费力纳,一件下来,手指哪怕戴着顶针也要疼的。

更别提方六到了后,又是赶车又是做洒扫重活,反正没歇着什么都干。

之前的禄米,蓝妈妈和方六一人两斗,鸡鸭让两人挑,要鸡的那就不能拿鸭,一整只羊,给两人一人卸了一个羊腿,还有那半扇猪肉,因为黎家不爱吃肥的,记给挑了些肥的,一人五斤。

两人自然是千恩万谢的,甚至蓝妈妈还想给黎周周跪着磕头。

黎周周拦着没让了,说“过去这些月,蓝妈妈和方师傅干的活我都瞧在眼底,是尽心尽力伺候的,如今意外得了这些,那就给二位过个好年。”

要是明年没有了,那就别想着了。

蓝妈妈和方六自然听出来,哪里还敢是得了今年还想明年的心思,都是在府里讨生活的下人,黎家虽然没那些府邸规矩多,可主家真真是她他干了这么多年见过最厚待下人的了。

二十九仪式举行完了,晌午不到,百官们陆陆续续步行出了宫门。宫门外的车架都是高官皇子的,顾兆与严谨信先步行回翰林院,收拾妥当了,等家里骡车来接。

终于放假了。

另一头府县里杏哥儿王石头夫夫俩,早几天就收拾妥关了铺子门,收拾了包袱,抱着元元,带着回去的礼,回村了。

重点是那个京里送的包袱带上了。

进了村先是寒暄了一路,终于进了王家。自打十一农闲,王家老两口送了粮进府县,回来带了三十两银子后,王家一家子都和气起来,尤其是大房,见了杏哥儿一家回来了,忙前忙后的张罗,又是烧饭又是送热水洗漱。

为啥啊

杏哥儿还纳着闷,就听婆母说“老大家的三郎自我和你公爹从府县回来后,就商量送去东坪村赵夫子那儿念书识字去了,你别生气。”

“我不气,说真的娘。”杏哥儿是记着周周的话,“咱家说好了没分家,我和石头在府县做生意那吃的还是咱家地里的粮食,都是亏了爹和大哥劳累,我家元元在府县也上了学识了字,三郎去应当的。”

杏哥儿婆母一听,自然是高兴,越看杏哥儿越是满意,出去一趟懂事了,便乐呵呵说“我就知道杏哥儿心里敞亮,是懂事的人。”

“我还买了点心布料,娘你和大嫂挑着看。”杏哥儿笑说。

要是以往杏哥儿婆母肯定是嫌花钱,买这些干啥,可如今不这么想了,老二一家在府县做生意也不容易,她和老伴去了一趟歇了两天,那白天就忙活个不停,天不亮去拉肉,大冷天的洗刷个没停,要弄得干干净净的。

回来两老口跟大房学着辛苦,意思别让大房心里不痛快,以为自家地里苦哈哈干,二房一家在府县享福,享啥福啊,都是辛苦劳累的,各有不同罢了。

三十两当着大房两口子面掏出来。

既然是不分家,那就尽量做到公平,可不能像黎三家一般。

元元在府县念书识字,那大房也挑个送去东坪村赵夫子那,可别说我们老两口偏心谁了

大房一家自然心里痛快高兴了,也不觉得在地里刨食辛苦了。

大家都图啥,还不是图个儿子有本事过的比老子好吗。

元元和几个堂哥堂姐玩去了,好久没回来,见着哥哥姐姐亲。屋里大人围着说话,杏哥儿说到京里送来的信,王家一家人都坐不住,问可是黎家有啥事

“没啥事,是顾大人送来了两本书,说是托我们回来带给赵夫子的,当时我拿错了信,元元夫子读了后要抄书,我也听不懂,反正说这两本书是好东西,送到赵夫子手里头了,赵夫子看完了,这不是教咱家三郎嘛。”杏哥儿也会说话,句句亲着大记嫂,往大嫂心窝子里甜。

可不是嘛,府县私塾自然比村里的好,可如今顾大人送了书,府县私塾夫子看,赵夫子也看了,这就是一样的学问了。

大嫂咋能不爱

“还有一件事,等雪还没下,山里路好走了,我和石头去一趟后头的苏家。”

全家人都记着两本书的事,对着二房去苏家也没多想,估摸是黎周周托杏哥儿给苏家送银子去了。

王石头带着包袱先去东坪村送书。

赵夫子接到手后,眼眶瞬间红了,连连感叹顾大人宽厚还念着他们

在家没耽搁,王家屋里锅灶打扫这些活都不用杏哥儿沾手了,杏哥儿便拿了几样干货果子同王石头翻山去后面苏家。

之前周周给过苏二家三年银子,杏哥儿知道。

苏二一家已经起了新房了,因为孩子多,各自成家又生了孩子,这几年靠着黎家得了银钱,穷苦日子过的太多了,害怕了,拿了银钱先盖屋,也没敢盖青砖大瓦房,修整了八间敞快的泥瓦房。

不至于孙子都十岁大了,还跟爹妈挤一个炕上睡。

剩下的银钱还要过日子。

黎家挂靠的是苏二家的苏狗娃。

杏哥儿听周周提起过苏家这一大家子,翻过来天已经黑了,苏二家接待,本来说有啥事明个儿说,可苏二一听是京里外甥传的音信,当即让孩子们敲门去喊大伯叔叔来了。

那便点着油灯说话。

苏二家起来了,其他几个苏家兄弟自然是眼红,可谁让当时抓阄没抓到,苏二夹在其中,看着几个兄弟和他生分,这村里的事,还是人多了,兄弟齐心能办成,如今是有心示好。

几位到齐了,一听是要去京里做买卖,苏家几个兄弟各个脸色苦大仇深起来,原以为又是像二弟二哥家这般,啥也不干就能赚了银子,没成想咋还要去京里。

那路途远着呢,别死在了路上。

大家一听京里就害怕,祖祖辈辈扎根这里,去过最远的还是镇上,这京里那可是皇上住的地方,听说去京里路上远,还有山匪打劫,很容易丢了性命的。

杏哥儿就说道起来,一看就知道苏家穷,那就好办了。

“各位叔伯,你们光见着二伯家光景好不劳累就能赚钱,周周之前说了厉害关系”

“不就是狗娃儿子当不了官念不了书嘛,这有啥,一个个都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费啥银钱读啥书。”

“就是,你让狗娃那几个孩子去念,也念不出个好歹。还是当时命好,咋就抓阄抓到了。”

酸溜溜的为何就不是他家呢,别说儿子不念书,就是孙子曾孙子不念书都成,拿了银钱盖了屋在村里多敞快气派啊。

苏二是知道自家得了便宜,这会对着几位哥哥弟弟抱怨不敢吭声。杏哥儿则懵在了原地,为啥周周跟他说一捏一个准,怎么到了他这儿不管用了

可周周把差事交给了他,杏哥儿是不肯搞砸了,周周那边还等着用人呢。

面对七嘴八舌的,杏哥儿听的脑袋都大了,最后想着周周对他的好,若不是周周,他日子不好过,整日受婆母大嫂埋怨挤兑,元元也不可能念书

“成了都别说了”杏哥儿给喊出来了。

王石头都有些怕,看着杏哥儿,拿身子挡着护着,这咋叫喊起来了,要是一会干架,这么多人,他打不过的,那得护着杏哥儿跑了。记

“说说说,现在说了就能有银子了说了二叔家的新屋就是你们家的了说有用吗就说个没停,现在别叨叨烦的我,你们儿子孙子都叫出来我瞧瞧,我亲自挑个伶俐利索的”杏哥儿提着一口气给安排。

苏家那几位酸溜溜的老男人

还真是乖乖办了。

话说京里过年气氛浓厚,尤其是黎家得了各种荤腥,顾兆不去办公,可不得好好安排一下过年菜单嘛。八皇子赏的那只羊,黎大拆的时候,还把家里的母羊和小羊崽牵到后头去了,自然福宝也不能出来瞧见。

黎大是好久没干过这样的活,拆卸起来特别痛快,身上那件羊皮坎肩都脱了,活动了筋骨,一只羊一会会拆完了,连着半扇猪肉也分好。

京里天气冷,几日下着雪,这些肉挂在灶屋外头屋檐下就成了,或者藏在缸里。

至于那些活的鸡鸭,不好散着院子里养,黎周周当时买的时候也有主意,“我想着卤鸭子多试试几次。”

“全卤了吧,正好我发愁给施大人送什么年礼。”顾兆听了眼睛一亮,“周周你可真是解了我的愁,咱们送卤味当年货。”

是的,当了京官人情往来也要跟上,给上峰施大人拜年是必要一定的,到了拿什么礼那就有学问了,当然不能像村里那样干货果脯糖点心这些,不够格。

一般来说,送文官上峰,要么是包装藏起来的银子,这个最实在了。要么就是名家出手做的限量款墨锭毛笔画卷这些,比较符合翰林院一把手的身份。

但这些黎家通通拿不起,银子倒是有,可包多包少都能落下话柄,多了,顾兆说好了是寒门农户出身,怎么拿这些银子,少了那就打施大人的脸了,人家缺你那几两银子吗。

铜臭味

而且据顾兆这几个月对施大人的印象,施大人应该是两袖清风文人傲骨类型,拿银子不可取。

说来说去,周周的卤味倒是个送礼的好主意。

卤味特别独一味,再选一瓶小清新的酒,什么桂花酿、梅子酒,虽然不贵,味道适合女眷喝,可寒梅傲骨,颇有一番雅趣。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