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 第31章 村中闲话31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31章 村中闲话31

作者:路归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43:2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三十一章

晚上炖了整整一只鸡,炖香喷喷,炒时候放了糖上色,炖时加入大料,柴火锅灶炖了二十多分钟,鸡肉烂,汁水饱满,肉有劲道。

就是那剩下汤底,拌着米饭最香。

黎大一连吃了三大碗才停下来,坐在凳子上神色都是缓和舒坦,眉眼带着笑意,哼着乡间小调子。

这日子不比朱老四喝小酒美

村里上过肥最近差不多都是黎家这样,就是抠门田氏灶屋也飘出一回肉味来,隔壁王婶家昨个儿也吃肉,不过都没有黎家这么大手笔,一顿吃一整只鸡。没上肥,家里就不太安宁,动辄响起几句争执吵嘴来,无外乎就是那几句。

当初我说上,你把我拦着,看看吧。

分明是你自己胆小心里也害怕上肥,现在全怪我头上了。

这日子不能过了。

摔摔打打开始哭吵。

这也没法子,村长能呵斥一回,还能时时管到人家家里不成

家里谷子晒着,旱田地里得犁了,然后播上小麦种子。十月是最忙最累一个月,不过今年这个收成,黎大干劲十足,推着犁头前头犁地,黎周周在后头播种子。

顾兆接手了家里后勤,做饭、洗衣、喂鸡喂猪。

等田里播完种子,院子晒干谷子开始一遍遍舂米,将谷子壳弄干干净净,晾晒干装麻袋,等到月底村长笑呵呵挨家挨户登记,到了黎家院口,有不少瞧热闹也过来了。

黎家今年水田也没法遮掩。

秋高气爽,照旧堂屋桌子搬到了院子里,村长和黎大顾书郎笑呵呵打过招呼,跟着过来同村人也客客气气。

“好丰收啊好丰收,咱们西坪村出了个好样。”村长乐呵夸顾书郎。

顾兆应了句应该。

黎周周上了茶水。

开始说起了正事,黎家今年十亩水田交多少粮

村里猜也能猜个不离十,但还是想从黎大嘴里听一听。黎大也高兴,那手指比划了下,嘴上说“四十三石差不多。”

“好家伙”同行村里羡慕。

但也没眼红酸,想是黎大家今年有这个收成,明年他家也上肥,到时候也有这个数。

顾兆帮忙算了要上交,大约二百一十八斤。

“今年上肥有些晚,要是明年早早准备了,寻个好时机应该收成能更多一些。”顾兆跟几位叔叔伯伯说。

村长“还要多”

“这还不够,还能多到哪里去难不成一亩田能上五石去”同行随口一说,咋可能会这么多。

顾兆笑笑说“我也是按照麦子收成推出来,还有爹说经验。原本不上肥麦子一亩地就一石四斗,我家上了肥有个四石出头。”

水田不上肥都有个二百二三十斤。

黎大接了话,说“都是老庄稼把式了,九月多上肥,十月就收成了,有些晚了,到时候看差不多能有。”比划了五个指头。

刚随口说五石,听黎大顾书郎话想也没错,难不成一亩田真能有五石顿时震得一脸不知道说什么。

“是了是了。”村长接口。

这么一想明年上了肥真能有五石吗

这、这也太多了。震惊一脸不知道说啥心里如是想。

祖祖辈辈扎在田里,从没想过会有一天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大家是信都不敢信,可心里又隐约有些期待,明年赶紧来着吧。

又说了一些庄稼经,问顾书郎旱肥、水肥,仔仔细细,听见顾书郎说可以明年提早买了石粉做,尿攒着时间久了味大也没地方放,加了石膏晾晒干了做成肥料倒是能储存好长一段时间。

于是大家也有了经验,不然去大枣村买石粉也紧跟着。村长心里有数,等去镇上上完了稻子粮,紧跟着跟大枣村石粉家买石粉,这样一直烧,村里陆陆续续往回搬。

明年全村可是要买,那不得今年订了,可不能晚了。

“对对对,村长我把钱提前给你。”

“我家十亩水田都上。”

“我家十五亩水田肥。”

七嘴八舌。

村长嫌吵,说“等上完了粮税,大坝坝上登记,不放心我买,到时候跟着一起去。”

这事就定下来了。

今年西坪村起码有七十户上了肥,虽然五亩、三亩做,但加起来已经比去年多了很多,黎大家粮税在其中格外瞩目。粮太多,家家户户男丁都上,推车推车。

黎大粮税还是蹭了一趟村长家牛车,二百多斤呢。

“这次卖了粮,给家里也买一头牛。”黎大晚上吃饭时跟周周顾兆说。

黎周周没啥意见,今年粮食多,总不好年年借村长家牛车使。黎大也是这么想,应急一时,不能一直这么干。

顾兆问价。

“一头牛犊五六两银子,大点能使了还要添上二三两,看成色牙口。”黎周周跟相公说。

“买个小就成,今年不用了,好好喂喂来年十月收稻谷就能使上。”黎大说完,看哥婿有话要说,“兆儿你想说啥”

顾兆和爹说“我就是想要不要买一头骡子能耕田拉货。”还有一点顾兆没说,要是去府县,家里搬家骡子更方便好使一些。

“骡子也好,和好一些牛价钱差不离。”黎周周虽然不知道相公为啥要买骡子,村里人买牛更耐用,耕田拉粮好使,虽然走得慢了些,可相公这么说指定有道理,便看向爹,“爹。”

买大件还是爹拿主意。

黎大想了下,骡子价钱倒是还成,可骡子田里干活不如牛好使。不过想到哥婿是心里有主意人,走一步看三步,就像是地里肥料,旱田上了,水田也琢磨出来了,还和村里一起买石粉便宜了三十文,便一口答应“成,那就买个骡子。”

十一月初,西坪村去镇上送粮。

排了老长队,终于到了西坪村了,村长交上了登记本,跟粮官抱拳鞠躬,腆着拘束笑脸,“官爷,这是我们西坪村今年交水田粮税,一共是”

识字粮官拿着册子开始摘抄,登记,宁松镇西坪村康景四十八年秋,水田粮食收成,村中每户家主男子姓名、亩、收成、粮税多少。

登记嘴里报一家名字,粮官便解开麻袋检查粮食,确认无误了,登记粮官最后一栏用朱笔画个圈。

刚开始倒是挺顺,登记粮官越往下念,声音慢慢停了,本来检查粮官没听见音,侧头看,意思咋了

村长也紧张起来,小心赔着说“大人,我们村上粮我都查过,只有多不会缺,是不是哪里没做好”

检查粮官“让你说话了,一边站着。”

村长吓得不敢多嘴,老老实实站在一旁弯着腰。

“不对。”登记粮官皱眉,“不是少了,是多了。”

检查还以为啥,多了还不好了。

“多太多了,这个黎大家,十亩水田上了两石二斗了。”

黎大家本来应上二百一十八斤,真正上了有二百四十斤。

如今上粮税就是这样,税率是低,但百姓上交粮时不可能按照村里称给刚巧够,一般都会多给一斗,防止送到镇上,粮官称和他们不一样。

宁愿多了,不可能少。但一般误差不会特别大,十来斤有,上百斤那数字就太夸张了。

登记粮官翻开上一个村里缴纳粮税,人家十亩水田,收成一共二十一石,上了一石一斗粮,其他也差不离,就西坪村这个黎大家不一样,十亩水田写了四十三石。

“你过来。”登记粮官叫村长过来,指着一栏,“这里是不是记错了”

村长吓得额头细汗,仔仔细细在心里看了三遍,话也捋了又捋,嘴上小心翼翼说“回官老爷话,黎大家十亩水田,今年收成四十三石一斗,登记没错,小不敢糊弄大人。”

“他家十亩水田收了四十三石”登记粮官不信,严肃着一张脸,“你老实交代,是不是乡里恶霸故意欺压黎大”

村长被吓得噗通跪下,连连说“不敢,小人不敢,黎大也来了,官爷一问就知道了。”

“你起来。”登记粮官见村长吓成这样,嘴里说还是一样,信了几分,可十亩水田真能有四十三石他登记十多年,还从未见过这样收成。

黎大上前。

粮官一看,这黎大生高大壮实,比旁边村长还要结实,不像是被欺压之人,仔细问了下,家里田里收成,黎大一五一十说。

“这个肥料可是真”粮官问村长。

村长弯腰擦汗点头嘴上说“是,不敢欺瞒官爷,这肥料是黎大赘婿顾书郎从书上琢磨出来,因为今年第一次使,村里其他人只敢上三亩五亩水田,黎大家十亩水田都上了肥,所以今年收成才好。”

粮官一一对着刚登记过,确实比往年多一些,这村长黎大口中肥料真有如此之神奇若是真,那么禀告上官,这可是大功劳一件。粮官心动不已,面上不显,说知道了。

之后登记顺利,没什么差错。

总算是交完了。村长刚惊一背脊冷汗,擦擦汗,说“刚吓死我了,没成想上多了也要被问,幸好咱们府县官老爷清明,底下粮官问清楚了就放了咱们。”

“回吧回吧。”村长受惊一场,不愿在镇上多留了。

因为要买骡子,今年稻米黎家就留了六石自己吃,三十七石卖官价,赚了十四两八百文。骡子是黎大上镇上畜牧行瞅,两岁左右大,牙口也好,毛光水滑,黎大瞅着好,价位也成,花了八两银子。

买了骡子办了手续,登记在册。黎大牵着骡子,又去买了酒、糖、大棒骨,药馆掏出了顾兆写字条递给伙计,家里炖鸡放大料,黎大觉得味好。

装了一筐,回去路上黎大也没起在骡子身上,就牵着绳,让骡子驮着筐,慢悠悠回到了村里。

黎大家买骡子了。

村里人人瞧见了,不过也没几个说酸话。

“就是为啥不买牛牛种地耕田不是更好使吗”村里人疑惑这个。

但黎大家要买啥就买啥,又不是他们家买。

十一月中是彻底闲了下来,村里热闹起来,妇人阿叔闲着能串门说热闹八卦,杏哥儿抱着元元也爱上黎家来玩,他家今年水田试多

大哥家不乐意,怕危险,不过家里庄稼地活都是公爹做决定。因为是黎周周赘婿顾兆出主意,杏哥儿公爹便仔细问杏哥儿成不成。

这杏哥儿哪里敢打包票,只说黎周周家上十亩水田肥,他和周周从小长大,知道周周性格,不是张扬人,很是稳重老实,又说大伯种田也好,父子俩都同意拿十亩水田来追肥,应该是没啥吧

本来杏哥儿公爹也纠结害怕,想着拿五亩水田试试算了。听到杏哥儿说这番话,尤其是黎大种田好,仔细想,那确实。当年黎家老头子分家,给黎大分田,那都不能用偏心说,真真是恨黎大,分出去十亩旱田,五亩水田,那都是糟透。

尤其那旱田,是黎家年年种,田给累着了,种一茬黄米,那么好活粮食,连一石都没有,就这样旱田给了黎大。

黎大当初刚分家,带着五六岁哥儿,头几年连肚子都填不饱,又不敢紧着种,让地缓,歇一歇,肚子就得饿。

杏哥儿婆母都要背地里说一声,当爹娘,怎么心肠就能这么狠心,黎二黎正仁是黎家老两口儿子,黎大难不成就不是了

就那么糟旱地,黎大愣是给种出来了。

今年多少收成来着

杏哥儿知道啊,赶紧说今年黎周周家,旱地一亩有四石了。

于是杏哥儿公爹抽了一晚上旱烟,咬了牙,上了十亩水田肥。他家水田一共二十多亩。

就这样提心吊胆,天天往田头去瞅,终于到了收成。

自然不用多说。如今杏哥儿婆母特别看重杏哥儿,夸杏哥儿当初胆子大能说话,家里地里庄稼事,老汉问她啥意见,她都不敢吱声。

如今杏哥儿在王家地位那是一个大拇指。

“没事就去找周周串串门,抱着元元多玩会,家里如今清闲也没多少活。”杏哥儿婆母说。

杏哥儿便不客气,高高兴兴应了声,带着元元去找黎周周玩了。

“今年家里手松些,我想过几日去镇上扯点红布买些新棉花,给元元作身新衣裳,别看他人小小,一天一个样,长得可快了。”杏哥儿抱儿子放地上,一手扶着。

元元如今会走路了。

按照这时候说法,元元去年元宵过了就是两岁,实则一周岁,现在实打实一岁零十一个月,老人家会说孩子过了年就三岁啦。

古代小孩夭折多,尤其是村里,所以起名字贱,往大报一岁也是想哄过小鬼,意思这是大孩子了,身子骨硬朗,少缠着。

“那一起去。”黎周周答应。

元元走路不太稳,摇摇摆摆,杏哥儿就跟在后头扶着,怕儿子跌倒,一边说“你要买啥”

“买块糖,我岳家在盖屋,估摸没多久要来报喜信。”黎周周想提前备着,别到时候急急忙忙。

杏哥儿说成,又想起什么,说“我爹娘要带光宗去府县送粮了。”

“今年二叔二婶光宗都去啊”黎周周问。

去年黎周周成亲,黎二才从府县送完粮没几日。每年都是十一月农闲了,黎二家稻米不卖,舂干净了,装着麻袋给府县上黎三黎正仁送去。

全是稻米,没有麦子。

刘花香说她那弟妹是府县城里人,娇气不得了,跟她们农家人比不了,平日里很少吃杂粮,见天白米饭吃,用碗啊小巧,让她吃得八碗才成

这是早先刘花香带着杏哥儿光宗一起去,见了世面,回来学给村里人,府县人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碗都能说一天,当时村里人听得也热闹,没见识过啊。

黎周周听杏哥儿学过,只记得府县好大。

黎二家送粮也不是白送,收钱,按着官价一升八文钱。赶着牛车去府县,天不亮出发,因为牛车驮着粮食,杏哥儿唯一去那次,也是他和弟弟光宗轮着坐,光宗坐多,他大部分是走。

到了府县已经晚上,城门关了,他们得在外头露宿一夜,早上城门开了才能进去。

杏哥儿那次回来,路上吃苦,挨冻都没提,只捡着府县好话说了。如今年龄大了,嫁了人,家里田收成好,手里有了银钱,再谈起过去那次去府县,就坦荡多了。

“可累人了,光宗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我不信爹娘还让他坐一路。”

“其实去府县也没啥好玩,走一路累脚磨泡,夜里睡在城墙外,幸好爹有经验拿了铺盖,可也冷啊,终于进去了,还要走路,小叔家院子也小小,还不如村里院子大敞快,我多吃一碗饭,小婶就咳嗽”

杏哥儿回忆起来,越发觉得那次苦了。

“府县啥都贵,小叔家没井,喝水都要花钱买,拉个屎尿,第二天天不亮有人来收,小婶说叫什么夜香,那玩意能香吗,瞎扯。”

杏哥儿记忆可深了,那次过去住了两天,他们一家挤在一间屋里,睡不好,都不敢吃饱肚子,拉个屎拉多了,还听小婶背后说。

“你知道府县稻米一升多少”

黎周周“十三文”

村里稻米卖出去,粮商给高,但是要求多,苛刻厉害,而且还容易拖银钱,说好价,最后总要变着法子扣一些。黎大脾气硬,自此后就卖官价,官价给少八文钱,可利落。

镇上粮铺一般卖出去米价十一二文,要是再贵那镇上人还不如亲自去村里买,就是多费手续,进城门也得交钱,这么一折腾,贵一两文也成。

黎周周想着府县,多给报了一文钱。

“少了。”杏哥儿哼了声,“我听我爹说,府县一升稻米要十五文呢。”

黎周周惊讶,“这么贵啊。”

“可不是嘛,所以阿爷阿奶催着我家年年给小叔送粮。”杏哥儿说。

黎周周不由心想,二叔二婶人还挺好,送了这么多年,但是不是黎周周把二叔二婶想坏,而是杏哥儿爹娘真不是这样放着大便宜不占,还让别人占他们家大便宜人。

又是费牛又是折腾,八文钱卖给弟弟一家粮食图啥没啥可图,黎二两口子又不是做菩萨,都说已经分家,爹娘在府县住着,他们在村里住,真不送了就不送了,难不成爹娘还能回来亲自拉粮食

给黎三送了这些年粮食,黎二每次去都诉诉苦,老两口对二儿子也心软,每次会补点银钱,也不过是八文钱一升米,最后成了九文钱不到十文。

最主要利,便是老两口给黎二夫妻画大饼,每次去问光宗多大了,说光宗机灵,再过几年大了,让夫妻俩把孩子送府县,让他小叔带着也学算账,到时候一年不种田了,拿银子就有二十多两。

杏哥儿在家时,夜里没睡着偷听爹娘说过,但不好学给黎周周听。

这次爹娘带弟弟去,怕是就为送光宗去府县给小叔当学徒。

光宗十四岁了。

等这次回来事情定了,再说吧。

“对了,你家咋买了骡子田里还是牛好使,村里人都说呢。”杏哥儿岔开了话题。

黎周周也没多问,顺口答说相公说买骡子好。

“又听你相公。”杏哥儿闹黎周周。

黎周周便笑笑,没接话。

过了两日,李桂花大儿子铁蛋跑来报信,说家里盖屋,阿奶过生,爹娘和大伯说正好两桩喜事攒一起,摆个酒席,定了日子,让大哥大嫂别忘了。

黎周周给铁蛋抓了花生当跑腿,说知道了。幸好和杏哥儿没急着去。回头进了屋跟相公商量。顾兆拍了脑门,“忘了阿奶生辰了。”

今年是顾阿奶过六十生辰。

“怪我不好,去年过年忘了去大伯家看阿奶。”

整个顾家,对原身真心疼爱便是阿爷阿奶了。顾阿爷早几年去世,老父去世,几个兄弟自然商量分家,顾阿奶跟着顾大伯过日子,平时过年过节有走动。

分家后,顾四盖屋彻底弄妥帖,原身就从大伯家回去了,最初还往大伯家看阿奶勤快,后来一日日读书,只有过年去大伯家问阿奶讨个红包钱。

再后来去也少了。顾兆过来,接了原身记忆,脑子里全是提前入赘黎家,怎么掏空黎家,怎么从头来,早早发达,要如今小瞧他人好看,对着亲爹后娘除了恨没别。

对顾阿奶记忆压根没多少。

顾兆自然也忘了这茬。如今周周提起来,于情于理于孝道都是他不该。当初原身先斩后奏去黎家自荐入赘,都谈好了,回头跟家里说,也是一顿闹,顾父差点动手,被顾兆混了过去,加上后娘李桂花撮合,才成了。

整个顾家,唯独顾阿奶是真心不愿意顾兆入赘做上门婿,对顾阿奶来说那就是火坑,哪个男人会做上门婿

顾兆还记得,当时周周来迎亲,刚到村口,顾阿奶便哭着说兆儿不嫁了,不做上门婿,骂李桂花让把钱还回去。顾兆当即说他愿意,黎周周都到门口了,要是他突然拒了,那黎周周就真成了东西坪村笑话。在这个时代,过了八字,媒人定了,临时悔婚,唾沫星子都能把黎周周埋了。

可能也是那次伤了老人家心。

后来辞别顾家高堂时,顾阿奶便不愿意受这份礼,气得回大伯家了。

“相公,你别自责了,也怪我忘了提醒。”黎周周觉得是他不该,应该要记得。就算阿奶生他气,做小辈受着就受着了。

顾兆哭笑不得,他俩情况还真不一样,周周从小到大可能没受几分爷爷奶奶疼爱,又是单身粗汉爹带大,当初成亲回门拿什么礼,周周都不晓得。

缺这方面常识。他又忘了。

“我不自责,周周也不自责,回头我跟阿奶撒撒娇,她老人家以前疼我,要是看到我长高了、壮了,周周待我又好,指定会消了气,要是还生气,咱们每年都去磨一磨,总会好。”顾兆说。

黎周周嗯了声,当天下午便去王家找杏哥儿。

杏哥儿婆母见是黎周周特别热情客气,还给抓了把晒干红枣让黎周周吃,“听杏哥儿说你爱吃这个,多补补气血。”

又指了路,说杏哥儿在屋子里,让黎周周别客气当自家。

黎周周道了谢,没去找杏哥儿,而是问“伯娘,我阿奶快过生,我想给她做件袄子,不知道老人家喜欢什么颜色什么款式,还有身材我也拿捏不住。”

杏哥儿婆母没反应过来,黎周周要去府县给他阿奶送衣裳

“是我相公阿奶。”黎周周补充。

“哦哦,是顾家老太太啊,多大了胖瘦如何”

黎周周便回答六十了,寻着成亲时见了一面记忆,“不胖不瘦,和伯娘您差不多高。”

杏哥儿闻声出来,见黎周周和他婆母说正好,顿时惊奇。

黎周周竟然还能和他婆母聊一起不是那种应付客套回话,真在聊天

等过去后,杏哥儿才听明白,黎周周要给他家相公阿奶做件夹棉袄子,他婆母也热心肠,说“你买了布,拿过来我给你教怎么做。”

“成,谢谢伯娘。”

“客气啥。你们要去就明个早早去,元元我明个给带一天”杏哥儿婆母安排头头是道。

等送了黎周周走,回来还跟杏哥儿说黎周周好,以前不咋相处聊天,今个发现黎周周孝顺,孝顺也是顾家老太太,府县里黎家老两口就后悔去吧。

杏哥儿对婆母说自己阿爷阿奶也没啥意见,反正从小到大阿爷阿奶都不喜欢他,当然最不喜欢就是黎周周,谁让他俩是哥儿,不是宝贝值钱男孩。

当然阿爷阿奶最喜欢还是小叔了。

看时候,爹娘弟弟应该是到了府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