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 第222章 盛世一统7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222章 盛世一统7

作者:路归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43:2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二百二十章

经年未见, 京中官员面孔眼生许多。

这日虽不是小朝会时间,不过京中六部官员,以及原先的内阁官员都接到了传旨太监的圣上口谕, 着进宫面圣。

“不朝的时间, 怎么招咱们进宫”

“圣上传话了,哪里知道为何进去候着就知道了。”

这不是怕了新帝么。自光武帝登基后,除了固定的小朝会上朝外,其他时间是不乐意, 也甚少招这么多官员进宫的, 这一次一连招内阁和六部,难不成有什么大事吗

可最近没什么大事发生。

有消息灵通的, 大概摸到了些, 跟相熟的低语“昨日有人进宫了,听说是新首辅。”

“顾兆”搭话的点点头, 末了道“看来圣上偏重这位新阁老了。”

也不知道此人做派如何。

在十多位官员身影中,都快淡出权利中心的身影出现, 吏部的多看了两眼,才恍然想起来,此人不是严大人么天顺帝早时还是很偏重的, 只是可惜了,此人秉性执拗,看不懂天家圣颜,就被打发去教书了。

许久未见,怎么今日这个场合来了

“严大人是那届的状元。”有人从旁点了句。

吏部尚书恍然大悟, 原来是同新阁老同届的,听说两人还是同窗之情,怕是这位也要起来咯

虽是这般说, 可吏部尚书脸上几分戏谑,显然是并不把新阁老太当一回事太看重了更甚者,望着前头严大人的背影,想到新阁老的下场。

天顺帝时,严大人也是京中热灶,可如今呢这位新阁老,背后无家族支撑,且一直在南边,于京中没什么势力关系,能坐多久,坐不坐的稳还是两码事。

因此今日进宫面圣的官员中,年纪大资历深关系网密的,并不是很巴结多看重新阁老,当然面上客气寒暄还是有的,得给新阁老几分薄面,至于心中怎么轻视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都是人精子了。

内阁建在前朝,先是皇城大门,中间大历门,左定门,右安门,而后中轴第一座大殿含元殿,这是大庆典时动用的,穿过第二道门,就是太极殿了,太极殿一共两座宫殿组成,前头是上朝用的,绕后第二座小的就是内阁的办公地点了。

之后两道门进去再走个紫宸门那就是后宫位置,第一座宫殿就是历代圣上寝殿紫宸殿,现如今换成了永双殿名字。从这个地理位置可见内阁重要,连接前朝和圣上寝殿,要是哪日有什么大事,圣上好召宣。

太极殿偏殿,圣上书房一般。

众位大臣参见圣上,历无病喊了起,而后说“朕今日喊你们来,让你们都认认人,顾兆,以后就是内阁首辅了,什么令听他的,没事别烦朕了。”

顾兆他努力适应历无病的画风。

诸位大臣应是,还有官员见了圣上,从怀里掏出奏章,历无病见状,立即站起,边往外走边说“朝中大事先同子清商量完,别烦朕了。”已经没影了。

顾兆

整个太极殿偏殿就剩官员们面面相觑了,也好在没多久,都反应过来,纷纷作揖见过新阁老,一通寒暄客气。顾兆一一应对,只是对着二哥时,笑意真了,“严大人许久不见,风采依旧。”

二哥没咋变,还是一张肃穆的神色。

严谨信作揖拱手,口言“下官见过顾首辅。”

嗯,秉性行事也没变。顾兆心想,脸上笑容更是加深。

“严大人文采斐然,我先借调回来帮我处理处理公文,严大人可愿意”

“顾首辅提携,下官定当全力以赴。”

到了内阁办公室,诸位大臣先行去,顾兆慢了一步,同二哥走在一起,没人了,顾兆就先笑,“可算是见面了,二哥怎么待我生疏了不叫兆弟了”

“”严谨信“兆弟。”

顾兆便笑,严谨信肃穆的脸也动容几分。

“昨日要拟旨,我就想到了二哥,没你我真不成,你文章写得好。”顾兆说完,又道“二哥现如今也该干点实事了,我才到京里,还得你扶持帮一把,不然得累死。”

他知道二哥有志向,这么多年了,文章锦绣浑然天成,只用二哥写文章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严谨信听明白话里意思,古井无波的心中激起一些涟漪。

终于等到了吗。

“好。”

顾兆和严谨信便到了会议室了,顾兆昨日看了许多奏章,现在开始忙公事了。多年未见的许多话,只能私下再好好把酒言欢,说个尽兴痛快。

宁平府县,黎记卤煮小院。

天气热,荤的卤煮不好卖,不过这么多年了生意一直都是这般,天气热了那就慢的晚一些收摊,可东西是卖完的,毛豆花生倒是卖的最好,不过这个便宜,不如荤的挣钱,可走量大,积少成多还是成的。

杏哥儿在前头忙活,锅里荤的还有个底儿,估计有个三四碗

“杏儿,爹和娘来了,还有光宗。”

后院传来的声。杏哥儿一愣,这才五月底,往日送粮食那得等六月中下的,怎么今年这么早,可别是出什么事了吧

杏哥儿扭身问男人,“咋了人在哪呢咋光宗还来了。”可别是他家里事。

“没啥坏事,我就听说是大伯家的黎周周回来了。”

这下杏哥儿惊了,“周周回来了回哪里村里吗”直接摘了围裙,冲着来买卤煮的,三两下是给打了,那食客可惊了,今日怎么比平时还多了些

“我家来亲人了,今日买卖不做了,先收了。”杏哥儿把碗递过去,跟王石头说“关门关门,也卖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会给爹和娘还有我弟弟下面条吃,中午这顿垫吧下,晚上再做好的。”

“成。”王石头就去关门了。

这个时间肯定是晌午饭还没吃。

杏哥儿从铺子后头直接到自家院子,院子里公爹和光宗再搬粮食进屋,婆母是热的一身汗,杏哥儿赶紧说“石头你去外头买俩西瓜回来,放井水里冰着,锅灶火没断,娘,我下些面条吃成不成配着卤煮浇头。”

“成,怎么不成,我给你搭把手。”

“不用,三两下就弄好了,娘你在外头树下坐着歇会吧,石桌上有凉茶,我做买卖前沏的,还没来及喝,里头灶屋热的紧。”杏哥儿进了灶屋,拿了一沓碗出来,一边给婆母倒茶,一边问“娘,是不是周周回来了咋回事”

黎光宗扛着麻包,听见音,先高声说“是,周周哥还有大伯和福宝都在村里,顾大哥升官了,反正特别多喜事,村里还要盖祠堂族学,到时候元元也能回来念书。”

“真的回来了啊。”杏哥儿脑子都转不过来了,懵了会高兴的不成,说“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了。”

他都多少年没见过周周了,也不知道福宝现在长什么模样,小时候就漂亮,现在指定更漂亮了。

杏哥儿是想多听会,说是做饭,可腿不动弹,王石头西瓜都买回来了,用网绳吊着放进井水里沁着,杏哥儿也没做饭去,王石头看爹和小舅子忙活半天,都没吃晌午饭,便自己扎进了灶屋做饭。

杏哥儿婆母一看儿子这般任劳任怨听杏哥儿吩咐,也没啥脾气了这些年早都习惯了。以前杏哥儿在他们面上还装的一回事,石头也要面子,现在算了吧。

“光宗你多说说。”杏哥儿催,“说仔细了。”

黎光宗“阿哥,我说了八遍了,就是大伯周周哥福宝回来了”

杏哥儿婆母知道杏哥儿想听啥,这男人说起话来就一杆子打出一个屁来,哪能尽兴也幸好杏哥儿婆母也乐意谈这个,接了话,跟杏哥儿学“是五月中到的,一队人呢,车马护卫,腰上挎着大刀的,一看就是厉害的,还是牛蛋儿子毛毛瞧见的”

“娘吃瓜,然后呢”杏哥儿切了西瓜先递给婆母,听得入迷,瓜都忘了吃了,也不觉得饿和热。

他婆母也说的口若悬河,抽着空咬一口瓜解解渴。

“那王家的给周周赔不是,你是没见,那么大的人了,当初为了几个钱你说说至于嘛,现在听你大伯家盖祠堂和族学,怕记恨她家吓唬的不成。”

杏哥儿知道王婶因为炉子记恨上周周的事,狠狠啃了口瓜附和婆母说“当初又不是周周卖的炉子,真是没道理,活该她的。”

这婆媳俩一唱一和的说起来很尽兴,黎光宗在旁边唏哩呼噜的啃了七八牙西瓜,虽是嘴上咕哝说话咋这么麻烦,可听八卦就西瓜那吃的肚饱。

灶屋揉面擀面的王石头都听得入神,有时候都忘了手里活了。也幸好那两个西瓜,先分了一个,大家解了饥渴,等饭上来,还有些不尽兴,想继续说。

以前杏哥儿婆母上府县送粮,一般是住个两三日的,总会看不惯杏哥儿使唤王石头干这干那,多是念叨几句,还甚少有这样一见面说不完的话的一天。

可见八卦的魅力。

“娘说,让你带着元元先回村住些日子,生意什么的先放一放,我石头哥一人不成那就招个人手。”黎光宗道。

杏哥儿白了弟弟一眼,说“招什么人手。”

婆母先急,咋滴你带元元回去歇一歇了,让她儿子一个人在这儿忙活,连个人都舍不得招,这把石头用的扎实,石头又不是地里的牛

“都回去。十多年了,除了过年也没歇过,铺子关了门,这次回去好好歇歇。”杏哥儿说。反正夏天生意不好做,干脆趁机放大假。

王石头还舍不得钱,不过话还没吱声,杏哥儿一个眼神过去,“咋滴”

“没啥。”王石头吭哧吭哧把舍不得买卖咽回去了,歇一歇也好,挺好的。

婆母从头看到尾,不知道说啥了,算了算了,这儿子不争气不指望了。

小院子倒是能睡下,十多年前杏哥儿接苏家兄弟来这儿住过一个多月,做的上下铺的床有两张,如今用材结实,床是稳稳当当的还没坏,那间房平时空着放杂物,角落堆着粮食麻袋,不过夏天收拾收拾,铺着草席,能睡。

黎光宗和元元睡这屋,元元的屋让阿奶爷爷睡。

元元下午下了学堂回来,就听他阿爹念叨“你周周叔回来了,还有福宝,你明日就同夫子说清楚了,请一些假,咱们收拾收拾回村了。”

“知道了阿爹。”

元元时常听阿爹念南边当官夫人的周周叔,此时听见周周叔回来也是高兴,便问“周周叔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诶哟忘了跟你说了,你舅舅说顾大人升了官调到京里去,做什么阁老”

“啊”元元吓得筷子都掉桌上了,“阿爹这话可不能乱说的,阁老那是首辅才成,要是被听去了,给周周叔和顾叔带来不好就不好了。”

杏哥儿被儿子这严肃表情整的愣住,也有些害怕,怕他没听清学坏了,赶紧叫黎光宗,先捶了一拳,“你说说,说清了,可别学坏了。”

“啥就学坏了”黎光宗听完外甥前因后果,就说“就是阁老,没听错的,大伯回来当天,咱们县府尊都到了,给周周哥大伯作揖行礼呢。”

元元怔愣在原地裂开了。

杏哥儿拍着胸脯,“吓死我了,你这一惊一乍的,我还以为说了啥错话,没错就成。听见了没,就是阁老,这阁老是干啥的咋就吓得你那样。”

“阿爹,阁老就是首辅,就是最高的官。”元元恍恍惚惚解释。

黎光宗拍大腿,“没错了,健安也这么说,就是最大的官,没错的。”他没学错啊,干嘛打他,阿哥这手劲,难怪石头哥这么多年是不敢不听,谁架得住啊。

“明个儿记得跟夫子告假。”杏哥儿想了下,“你顾叔当阁老这事先别往外传了,如今村里就周周还有大伯和福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你传出去要是惹了什么麻烦就不好了。”

元元郑重点头,说知道了。

最早前,杏哥儿得了京里来信,元元夫子意外看过,借了书,虽然后来没出什么大事,不过现在杏哥儿跟以前刚到府县做买卖不同了,尤其这次和以前那书信不同,还是慎重来。

第二天卤煮铺子门前就贴了家中有事回乡一段时间告示。杏哥儿这边把行李收拾了,洗了澡,早上还去买了礼,回到院子,元元也辞别过夫子,背着书囊,坐着牛车,回了。

遇到邻居打招呼问的,杏哥儿是一概说“回去住些日子,有事情要忙。”、“回来还不知,反正想多住住一些时日。”、“可不是嘛,干了这么久了,难得歇歇。”

西坪村。

田里庄稼收成到了尾声,现在地里都是麦茬,家家户户都收了干净。前多年没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是交完了粮税,粮食几乎都卖了,只留少部分混着杂粮豆子吃,打仗后,存粮的多了。

年年收成好,年年存余粮,也年年吃不了新鲜的,都是吃陈粮有时候存的多了,吃不完,陈粮卖的价位也不高,可没人敢少留,就怕万一,那时候饿肚子吃不饱饭要死人的。

今年倒是卖的多了些。

问就是“顾秀才都当了大官进了京,我想着日子应该快太平了。”

“啥顾秀才,现在是阁老了。”

“对对对,那什么阁老。可秀才郎年纪也不大,我记得比周周还小三四岁,咋就阁老了。”这阁老一听年纪就不小。

村里人哪里知道懂这些,叫秀才郎那也是黎大一家回来,以前老早记忆活泛了,想起了许多顾兆在村的事,什么模样俊俏、下不了地、读书好、还能琢磨肥料,对周周也好。

就以前说嘴顾兆学问不好的记忆通通没影了。

不过也正常,现如今顾大人都成阁老了

“我瞧着今年能多卖,反正去年的陈粮还没吃完,混着豆子不怕挨饥荒。”

这倒是。村里人今年卖粮就狠劲儿了些,没咋留了。于是又是大丰收,家里进了一笔账。原先这个时候,村里男人过了最忙时候能喘口气,家里灶台炖鸡炖蛋烧个肉,得补补,男人们就能溜达街上聊聊粮食卖的如何你家收成如何。

今年全跑两头了,一头壮丁去盖祠堂,一头嘛去盖族学了。

临时起了个俩大灶台,天气热,每天就吃一头猪,不过人也多,东西坪两村的壮丁,还有镇上的瓦工手艺匠人都来,那碗里可真是荤腥汪汪的。

哪怕这几年村里日子好了,农忙后家里吃荤腥,可也没哪家敢这么放肉,这么扯开了大块大块吃肉的。

黎大也不杀猪,招了年轻的杀猪人来送猪杀猪,每天就等在旁边,拎着新鲜的猪里脊瘦肉和几条排骨回去,周周爱吃瘦肉,福宝跟他爹一样爱啃排骨,大骨头肥的多了些,福宝爱吃瘦排骨,随着他俩爹了。

这日,天不早,猪刚杀完了,黎大照旧拎着肉回。

乡间小路上看到牛车一晃晃的来,走在车旁边的黎光宗先看到大伯,喊“大伯。”

“光宗回来了”黎大也停了脚步,一看,脸上乐呵呵的笑了,“杏哥儿没咋变。”

杏哥儿从车板跳下来,跟大伯问好,说“大伯才没咋变,看着比以前还年轻了。”他做买卖这么多年,说没变咋可能,就是比下田种地可能好些,不太见太阳。

王元立直,冲着大爷爷作揖,叫人“大爷爷好。”

“元元吧长这么大了,是咱家孩子,高的,俊的。”黎大当即招呼,“今个中午来大爷爷家吃饭,王老弟也一起咱们乐呵一下。”

王石头爹也乐呵答应,说好啊。

现如今能进黎家大院吃饭,那都是沾了福气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