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 第250章 盛世一统35

夫郎家的赘婿首辅 第250章 盛世一统35

作者:路归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6 13:43:2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二百五十章

两浙来信。

打马的信使一路背着竹信桶, 昼夜赶路,终于到达京中,入京城大门时未从下马, 只言“我是两浙海上通商部的,直面见顾大人, 有要事禀告。”

守城门的一听,立即放行, 未曾检查。

因为这人穿戴的是官家服, 其二说话时亮着腰牌, 是可通皇宫的牌子。当即是放行,待马跑远了, 才嘀咕一句“这什么衙门怎么没听说过。”

“是没听过,不过两浙那边的”

“两浙那个新衙门, 状元爷过去的那个。”

最初问话的队长也记起来有这么个事,说“还真回来了我记得去了几年了”其实已经记不住了,做买卖商贾的事情,跟他们当差的有何干系, 记这个干嘛。

“好、好像是五年秋去的。”

马儿直奔大历皇宫,到了定门才下马,手持腰牌要见顾大人, 守宫门的侍卫比城门要严, 要了籍册,检查了腰牌,验明正身后还要检查身上可有危险武器,看那竹筒

信使拆开了桶帽,倒出了几封信件,这信件是封的不能拆。

“一路打马过来, 怕污了信,各位大人请看。”把空竹筒让守门的侍卫检查。

没能藏的了武器就成。

信使装好了信,这次徒步匆匆进了宫门,自然还有侍卫引路的,一路到了太极殿后殿的内阁,这才停了脚步,侍卫不能进,门口太监进入通传。

此时八月末,京里天气还是秋老虎,尤其是正午。

顾兆刚吃过午饭,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休息,听到太监传话,顿时一个激灵,什么困意都没了,站起来匆匆往外走,“海上船回来了”

“回顾大人,奴才不知,只知道两浙的信使来送信,就在外间候着。”

顾兆三两步已经到了外间了,信使见了他要见礼,顾兆先道“不多礼,信呢什么时候回来的”

信使递了信桶,恭敬说“回顾大人,十日前船到两浙海城码头。”

“安顿安顿他。”顾兆拿了信桶没拆开,而是往殿外走去,去后头永双殿面见圣上。

永双殿偏殿还能听到小柿子笑声。

外头候着的公公见了是顾大人前来,一溜烟的上前请安,说“顾大人大热天的过来辛苦了,奴才给您通传,您先在凉处等一等。”

“有劳公公。”

“不敢当。”太监忙进内殿,找了他家师傅说“顾大人来了,在外殿等候。”

苟贵去通传,先让徒弟请顾大人进。这都不用想,也就圣上和皇后相处时可能会让顾大人略等一下毕竟要整理仪容,今个儿皇子来了,不用等候的。

果然进去一说,皇后先说“这个时间过来,应该是正经事。”

“快请。”历无病道。

顾兆已经到内殿门口了,太监打了帘子,先是扑来一个小人影,叫“伯伯好。”

“你好,小柿子。”顾兆笑说。

历无病一看,跟他哥说“指定是什么大好事。”

确实是大好事。顾兆把信递过去,一边说了船回来了,容烨一听也惊讶,而后惊喜,“回来了这都快四年了,没想到真的回来了。”

时间往后越拖,黎周周是最操心担心的,有时进宫跟容烨说话聊天,就说起出海的船,货都是其次,人要没事

信是历无病拆的,一共两封,一封是李金义写的,一封是王坚所书。

历无病拿的是王坚写的,拆开了跟他哥坐一处看,小柿子过来坐在旁边也凑过去看,这一家三口越看是越迷瞪。顾兆手里是李金义的信,写的比较笼统,何时回来,带的货物有什么

竟然还带了人,说这人皮肤黝黑身体强壮高大,也有金发碧眼皮肤雪白的。

“这么多”历无病拿着信问他哥,“这算下来,比咱家私库还多”

容烨则说“多数百倍。”

后来交换信看,顾兆一看,王坚信里对带回来的金币、珠宝等清点,要是换算成现代银行卡后头的零,那可能要数的迷瞪了。

“我瞧瞧,种子种子,真的带回来了。”

信上写带了数种种子,有刺激辛辣朱色弯月带尖的这不就是朝天椒么。

永双殿内,君臣是互相瞪直了眼,开心的。

大历底子是有,康景时期攒下来的,但不多,康景帝后期也有些奢靡,毕竟海晏河清久了,天下太平,老皇帝辛苦一辈子自然是要享福的,到了天顺那时候打仗、嚯嚯了一笔,轮到历无病上位,前几年打仗,那真是挤着来的。

梁子致管户部的,那时候打仗往出掏粮草银响,有段时间都是躲着顾兆走的,后来还是容烨开了皇帝私库,把前朝历朝历代皇帝攒的私库掏了一大半。

那几年,顾兆嘴上没说,其实整个大历库房都是紧着的。

皇帝的私库也空空荡荡,后来打下茴国、蕃国,充盈了些,但也不如之前了,毕竟多少位皇帝攒下的东西,全都卖了干净。

如今

哈哈有钱了。

这是国库的钱。自然之前出海时还有私人商贾出资的,容烨当时也投资了些,不过大头是官府,即便是这些私人的,如今分的利益都是一笔巨款,可见这次回来的丰厚。

历无病扛着柿子哈哈大笑说“你阿爹赚的多了,咱们发达了。”

要是史官看着,肯定要记上一笔,怎么跟暴发户皇帝似得。顾兆虽是这么想,可也笑的开怀,大历有了钱,能做的东西多了,民生、基建等等,正好这四年打仗亏的底子缓了过来,现如今东风到,能敞开了手脚了。

京里是没看到盛况,百艘大船到码头,一箱箱金币往下抬,各色的酒壶、桌子椅子据说都是金子打造的,还有认不出的东西,可是名贵。

海上通商部四年前惹了大历官员笑话,四年后,一举成名,成了大历官员人人好奇打听又眼红酸的肥缺了,可惜啊,这部门谁都塞不进去,直接隶属皇帝管的。

“李大人真是深藏不露的,这正六品的官,可比京里那些二三品的还要厉害。”

“这倒是,谁承想这部门竟是圣上管的。”

都说天子门生,好家伙这还有天子衙门的,那就是纯臣,纯皇帝的人。官虽小,可前途不可限量的。

“其实我听来的,李大人只是面上的,这通商部其实管事打理做主的是顾阁老的夫人,就是出海的大商也是顾夫人的人。”

“真假”

“自是真的,你去打听打听,当年办事顾夫人两浙到昭州往返,同那些合伙的商贾谈买卖,还有定的东西,签的单子都是顾夫人的名字,我那时候才知道,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昭州商黎老板。”

“顾夫人姓黎我知道,这昭州黎老板竟是顾夫人”

“真的不能再真了,又不是我说的,你问问那些出海出资的商贾,看看当初是谁签的单子,海上通商部的印章旁,第一个名字是不是黎周周三字,李大人的名字还在后头,契书就是有的,我看过了。”

“那怎么”这人惊的找不回舌头,好半晌才说“那当时咋没说,这么大的功劳。”

“当时咋说黎老板是哥儿是夫郎,又是顾阁老的夫人,谁能信服传出去了,那些当官的不得拿着个骂顾阁老,顾阁老是为民为国的好官,那些商贾其实都信昭州商黎老板名头,不然”

“我说句大实话,李大人当时是状元,可就一个六品的官,又是新衙门,那些商贾多精明,就算是当官的要钱要做买卖,面上随便给个仨瓜两枣应付差事糊弄过去就好了,怎么可能动老本给出那么多任劳任怨的奔走,还拉了其他人呢”

“全都是看在昭州黎老板面上的。”

这倒是,商贾精明,当时通商部可不是如今显露名气的通商部,那时无人问津,连衙门都是小院子,不是什么正经气派衙门。

如此来看,这人说的是真的。

“没想到啊,一个哥儿竟能有这等大本事。”

“出海带头的就是哥儿,可是威严的厉害,管了一万多人,我看下船的人提起来,都是一脸佩服和尊敬的,好像说数次惊险都快没命了,是王大商带他们回来的。”

东西太多太重,京中调了镇南公孟将军带数万兵来护送。

黎周周先前往的,还要清点账本,该给那些商贾分的先分了

据周边的百姓讲,东西多的,光是从船上搬到地面上,就花了一个多月,更别提装箱运送,那真是车马成群,浩浩荡荡,头看不到尾。

这得多少钱啊

自然是不知的。

光武九年,十二月初。

镇南公孟将军护送海上货物入京,打头坐镇的竟是顾阁老的夫人黎周周,跟随一同入京的有通商部李金义李大人,出海大商王坚等人。

这路上走了两个多月,一路没敢停歇,主要是东西太多。也幸好大历的主路水泥路修好了,整个商队车马全是橡胶轮胎,马儿都是高头大马,耐力好能运重物,一路北上还遇到过雨雪天,也幸好水泥路好走,不必颠簸泥泞。

十二月八日,到达京中。

京里百姓夹道欢迎瞧热闹的,侍卫相护,沿途不停歇,一路走平安正街入皇宫,百姓热议纷纷,许久都没停歇。

太极殿前广场,百官等候许久。

那些东西入了皇宫中,将士卸货,黎周周携着李金义王坚上前,向圣上递了货物清单,光是账单就足足有十本。

“都免礼,你们是大历是朕的大功臣。”历无病不让跪。

三人谢过圣上,先是汇报总金额,金币银币,光是金币便有一亿三千万两,银币更是高达六亿七千

百官

眼睛都快瞪出去了。

难不成这箱子里都是金子银子不成

后来史官记载,将这日种种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用百官闻之数目庞大失仪、太极殿前哗然久久不息、圣上大喜重赏

“民黎周周愿意用功绩换一个请求。”

“黎老板请讲。”历无病其实早已知道些,只是看到黎老板如今这般,不禁动容。

黎周周正色道“我什么都不想要,只愿我儿子黎照曦能科举入仕。”

这下百官哗然,有人先是反对言不可。

不成体统、不可、哥儿岂能入仕科举等全都出来了,刚才听到金额数字庞大殿前失仪的,这会脸上神色还没变回来,先冲出来喊不成。

顾兆脱帽上前,道“臣恳求圣上准许黎照曦科举入仕。”

“臣恳求圣上准许黎照曦科举入仕。”孟见云出列。

这下可是捅了言官的窝,像是掌握了顾阁老、孟将军把柄一般,开始说顾兆和孟见云此举是要挟圣上

“没什么要挟的,朕准了。”历无病看着那些言官,指着太极殿前的箱子,“打开让这些人瞧瞧,你们不让哥儿科举入仕,不就是觉得哥儿无能无才不堪大用,可这些银钱,就是把你们全家卖了,也换不来。”

“这是钱吗”

“这是大历未来的繁盛,是百姓安居乐意的根本。”

“你们一个个除了不可不能外,还会说什么撞柱子是吧”历无病冷笑一声,“往那箱子上撞,这沾了你们攻讦功臣的污血银钱,百姓用起来才是大善。”

“撞吧。”

这下那些跳出来的官没了声,因为没人拦着他们不说,真撞了箱子死了,那不是忠心耿耿以死谏言的忠臣,而是诬陷功臣的小人了。

这等污名谁愿背负

后来这一日便被记在史册,对后世影响重大,哥儿自此后可科举入仕做官,但前提是需要家族有对大历贡献,亦或者三名担保人,可是乡绅,或是举人、官员都可,才可有了科举的资格。

虽是比男子科举有条件限制,但是这是踏出的第一步。

十日小朝会上,光武帝连发三道圣旨,其一哥儿可科举入仕,政令颁布,通告大历。其二,封王坚为昭海伯。其三,立皇子历天莳为皇太子。

这下子,是大历上下皆是哗然。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