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谁动了监正大人的手办 > 第21章 听书

谁动了监正大人的手办 第21章 听书

作者:一度君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7:0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二十一章听书

两个人逛了一天街, 但这种感觉很奇怪。就是这些东西吧,看起来像是买了,但又没全买。

直到傍晚时分, 第一秋说“内城有个巧舌馆, 专门说一些玄门传记。也有你。我带你去听, 好不好”

也好。黄壤还挺好奇任何一个人,都希望知道在别人眼里, 自己是什么样子。更何况黄壤曾经也并没有那么淡泊名利。

第一秋推着她,一路来到巧舌馆。

这里是一座两层小楼,里面像个茶园, 酒水茶点。

第一秋刚一进去, 就有人上前迎接“监正, 您今日怎有空过来”

“顺路看看。”第一秋敷衍了一句, 将黄壤抱起来。那人立刻帮忙抬了轮椅, 跟在其后。第一秋抱着黄壤,顺着旋转楼梯向上, 来到一个雅座。

这位置正好对着中间说书台。

间或有不少人投来奇异目光, 但人人都管住了自己嘴巴, 并没有说什么。

等到坐回轮椅上,黄壤视野就十分广阔了。楼下人头黑压压一片,清晰可见。说书台上烛火通明,想来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

有人送了茶点过来,又递了折子。第一秋翻了一阵, 黄壤也跟着扫了一眼,发现原来是书目。想来是要让他先挑。第一秋翻了几页, 用笔在黄壤传上画了个圈。

黄壤觉得挺新鲜, 当然也就有点期待。

第一秋却又在旁边纸页上飞快地写了一排排名字, 嘱咐巧舌馆伙计“立刻派人去朱雀司,为本座取来。”

那伙计见他要得急,哪敢耽搁,立时便去了。

巧舌馆离朱雀司本就不远,那伙计来去也快。盏茶功夫,他已经将这些东西悉数送来。

黄壤扫了一眼,见里面放着胭脂虫、比米粒更微小珍珠,还有各种釉彩什么。还有一些类似小矬刀、小剪子之类奇怪工具。这些是

她看向第一秋,第一秋在她旁边坐下来,然后执了她手,开始用小挫刀挫她指甲

你要干什么

黄壤恨不能缩回手,可此时,说书台上帷幕拉开。那一身长衫说书先生,已经坐到了台前。

啪地一声响,台上先生一拍醒木,开始说书。他念了几句定场诗,黄壤顿时十分雀跃。连第一秋正在挫她手指甲事也不再计较了。

算了,随便吧。

“今日我们说,乃是黄壤传。列位可知,两百二十年前,仙茶镇有位奇女子,名叫黄壤。”先生字字清晰,语速不快不慢,“黄壤出生微贱,其父黄墅在土妖之中并无威信。膝下更有儿女数十人。列位想来,一个乡野小妖,弱质女流,如何得以名扬天下,被仙门誉为玄度仙子又如何嫁入玉壶仙宗,成为第一仙门宗主夫人呢听者莫急,且容我今日道来”

黄壤一边听书,一边视线一低,瞄了瞄自己手。

第一秋正在替她修剪指甲。

黄壤一向爱惜指甲,她总觉得女子美,是从手开始。而手之美,从指甲开始。所以她曾研究过各式各样图案,可以在指尖作画。

现在她已经忘记现在自己指尖花样了。不过十年过去,上面不管画了什么,应该都早已褪色了吧,像自己这个人一样。

第一秋细细地将她十指都剪修了一遍,然后他调好颜色,开始帮她画甲。你还有这手艺呢黄壤看不到他画了些什么,唉,但希望他画指甲品味还不错。

“且说黄壤幼时,便聪明伶俐,现出非常人之资。她不仅美貌绝伦,更能吟诗作赋。其才华在小小年纪,已经初现端倪”台上,先生书还在继续。

黄壤却听得十分尴尬,什么啊自己小时候笨得要死,个子也小,经常被兄弟姐妹欺负。后来被收拾得多了,哪怕是小妖也开了窍,自然而然地不再笨拙。

“成元初年,司天监算出禹州次年必有大旱,朝廷派人前往仙茶镇,向黄墅求助。要求他培育出耐旱粮食种子。黄墅当即拒绝。诸位请想,这天下根苗,就算再能耐旱,也总须汲水而生。难道千里旱地,还有能开花结果庄稼不成显然逆天之事,不可为之。”先生说得摇头晃脑,台下听众竟然也听得认真。

有人小声说“我知道黄壤,我家里还种着她亲手培育兰花。”

台上先生竟然听见了,立刻道“兰花已是后来。彼时,黄壤还小,她却一口应承下了此事。朝廷来使见她年幼,恐不牢靠,本欲另寻名家。谁料,这黄壤小小年纪,竟然道若我不能,则天下无人。阁下也不必再另寻名家。”

哦哦。黄壤终于想起来这事儿。

“结果,列位猜怎么着”说书先生卖着关子,吊足听众胃口。

说书先书喝了一口水,继续道“这位黄壤姑娘,虽知此事为难,但更知此举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她接下这重任之后,接下来半年,再未踏出过家门。她日日冥思苦想、废寝忘食”

黄壤若不是如此这状态,她肯定早已笑出声来。

什么啊当初就是朝廷许以重金,她怕跑了这单生意,这才揽下活计。

朝廷催得急,黄壤也没法再细细优化,便交出了一种梁米种子。这玩意儿它是耐旱,因为它叶片肥厚,从出生就开始储水。即使千里土裂,它也能凭借体内水份生长结籽。但是这玩意儿它难吃得要死啊。

灾年百姓靠它充饥,平时都是拿它喂牲口。

“半年之后,黄壤姑娘当真不负众望,培育出一种梁米。这种米植株低矮,叶片肥厚,不仅耐旱,而且产量极高朝廷得了这种子,忙发放下去,令百姓立刻播种。谁知此举一出,却引得百姓骂声一片。”说书先生声音起落有序,如珠如玉。

黄壤却十分理解辛辛苦苦种出了这玩意,换我也得骂娘。

这东西粗粝得简直涩口,达官贵人咽下去都怕剌了嗓子。

“梁米粗糙,难以下咽。百姓纷纷指责黄壤,就连朝廷官员也上书请求陛下治黄壤之罪。而黄壤姑娘却对此不发一语。”说书先生十分感叹。

这真是太荒唐了,我当然只能不发一语因为我太知道那玩意儿有多难吃了简直就不是人吃东西。驴喂多了都想辟谷。朝廷花费如此重金,最后只得了这么一个玩意儿,我挨点骂还有什么可说黄壤无言。

“谁知次年,大旱果然如期而至百姓很快发现,所有庄稼全部枯死,只有黄壤姑娘培育梁米不仅不枯,反而更加茁壮在极度缺水之时,那梁米根、叶、茎竟然救了无数人性命。”说书先生十分感慨。

这黄壤听得也很感慨,这谁能料到这个。梁米根叶那玩意儿他们吃了,没坏肚子么据我所知,后来都用作草料了吧

后面一段称赞,黄壤不好意思听了。

这地儿很好,下次不准再来了。

第一秋还在为她画指甲,他一个一个,画得极为认真。已经有不少人向这边看了,他全不在意。

说书先生在一大段赞美之后,又讲起了黄壤培育药材苦莲之事。从前外伤药材十分稀少,而且价格昂贵、效用也小。黄壤便为白骨崖培育了苦莲,大大提高了药性。而这苦莲一年三熟,价钱自然也更低廉。

这应该赞美明明是苗耘之嘛,他付银子啊。黄壤无语。

然后便是培育梅花念君安之事。念君安一直到现在,都是男女定情之花。当然了,提到念君安,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人了。

说书先生转而道“黄壤姑娘团结兄弟姐妹,孝顺父亲,勤劳朴素,美名远播,引起了一个人注意。此君不是别人,说来诸位定然都听过。他便是玉壶仙宗现任宗主谢红尘。”

团结兄弟姐妹这段话黄壤听到前面,想要笑出声。但听到后面,却又沉默不言。谢谢红尘啊

“彼时谢红尘刚刚继任宗主之位,正是少年得意之时。他闻听黄壤姑娘盛名,立刻亲至仙茶镇,向黄壤姑娘父亲提亲。”先生声音逐渐高昂,显得有些激动。

“黄壤姑娘美貌聪慧,与这第一玄门宗主岂不正是天造地设一对这门亲事,自然无人反对传闻谢宗主离开仙茶镇那天,黄壤姑娘依依不舍送出十里。最后,黄壤姑娘便折了一枝亲手培育梅花赠他。并为这梅花取名念君安。”

黄壤听台上先生说着一些似是而非事,听起来,无非就是佳人配才子。可故事外人心与算计,那些蒙尘真心,谁又说得清呢

第一秋终于为黄壤画好了指甲。他把黄壤手抬高一点,让它们进入黄壤视线,问“好看吗”

黄壤瞟了一眼,她指甲被他修短了点,底色涂成了银粉色,上面用橙金色画了枫叶,每个指甲都只有半片。枫叶边缘还用特别细碎珍珠描了边。那珠子也太小了,十个加起来还不如半个米粒大。

真难为他,如此细碎珠子,还要大小一致、颜色相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找来。

不过很好看,她很喜欢。

他细细地替她吹干指尖,说“你手真漂亮。”

这是当然,可惜我现在不能动,不然我倒是不介意把保养方子分享给你。这方子可是谢红尘亲自

算了算了。兴致勃勃地分享,到最后,黄壤心中只剩默然。

台上先生絮絮叨叨,终于说到了故事结尾。

“这位黄壤姑娘,虽是传奇,但嫁入仙门之后,市面上已经难得见到她亲手培育良种。宗主夫人名头,彰显了她身份,却也荒废了她才华。如今,她已抱病十年,未曾出现于人前。今朝掩卷,书中叹来,终是可惜仙宗多一夫人,人间少一名家。”

啊黄壤把这段评书小传当作消遣,却不料得到这样结言。

恍惚间,她忽然想起那场梦境里,第一秋问“我是问,你后悔离开仙茶镇吗”

多少年旧事纷沓而来。她出生于仙茶镇,可只有她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那是她泥淖,她处心积虑、明争暗斗,片刻不敢松懈。

什么父女情分、骨肉至亲,那在黄家,是多么冰冷破碎

她半生经营,终于在见到谢红尘那一刻,做出了选择。她决定出嫁,用姻亲跳出这个泥潭。

当初少年慕强,她贪图捷径,去摘取天上月,于是毅然抛却浮名,毫无眷恋。而现在,她又想起仙茶镇野舍农田。

可叹回头无岸,只剩苦海无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