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人人都爱嫡长兄[穿书]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人人都爱嫡长兄[穿书]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作者:封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8:16: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至县衙,探查容奚之事的健仆恰归。

见秦恪三人后,健仆将查探之事,悉数禀告。

“郡王,仆已查明,蜂窝煤球、煤炉、薄釜、白糖、豆腐,皆为容郎君所制。”

正捧糖盒的梁司文,瞬间睁大眼睛。

这怎么可能呢?

此次随阿耶出京,途中确实见识良多,然濛山之行,真的让他大开眼界。

尤其是大变模样的容奚。

相比于他,秦恪与陈川谷倒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还有呢?”秦恪问道。

他要知道的,是任何关于容奚的新奇之事。

健仆脑门冒汗,努力思索片刻,回道:“容郎君数日前,购得几亩田地,雇人用土掩埋秸秆。”

“这是为何?”梁司文好奇询问。

他小时生于边关,亦种过地,却从未听闻掩埋秸秆之法。

“仆亦不知。”

陈川谷不禁继续问:“除此之外,他还有何趣事?”

“仆听闻,容郎君似与姜氏娘子交情不浅。”他实在想不出什么,便将市井流言搬上来,“此前,姜娘子经常出入容宅,前些时日,容郎君亦经常出入姜宅。”

屋内顿时沉寂无声。

半晌,梁司文方小声嗫嚅道:“他不是喜爱男色吗?”

秦恪轻瞥他一眼,对健仆淡道:“你先下去,明日启程回京。”

健仆离屋后,陈川谷俊脸带笑,“冶铁之法不日将至工部,届时工部又要热闹一番。”

“总比闲来无事要好。”秦恪面色沉静。

梁司文小心翼翼问道:“阿耶,若此些新奇事物,皆为容奚所制,缘何我们至濛山,未曾听闻其名?”

不论提及何物,唯胡氏、姜氏、郑氏、锦食轩扬名,且冶铁之法,亦是以姜氏之名呈报,不见容奚丝毫踪迹。

实在令人费解。

秦恪眸中染笑,“今日辞别时,他言喜爱田园之景,应是不愿受人打扰之故。”

梁司文似懂非懂,正想再问,却听男人道:“回屋早些歇息。”

似不欲多言。

他只好怀抱糖盒,同陈川谷并离。

翌日,濛山县曹县尉被押解入京,百姓俱欢呼雀跃。

县尉之职,执掌法度,曹县尉却经常滥用私刑。在他手中,冤假错案不知凡几。

他背有靠山,权势在握,县令也不得不屈居其下。

如今恶官被治,清吏百姓俱畅快至极。

秋雨初歇,寒风微凉。

自此前胡玉林寻得土豆与苞米后,依容奚嘱托,开始大肆收购两类作物。

濛山虽偏远,然行商不少。一些行商手中当真有此物,便尽数卖给胡玉林。

如今胡氏煤石与煤炉,已广传青州地域。胡玉林稍有动静,便引得城中猜疑。

富户商贾们,不识土豆苞米,但见他购买,遂也多少买上些许,却只能抛掷家中,不知作何用处。

有胡玉林帮忙,容奚得诸多土豆苞米,俱藏地窖之中。

枫红菊灿,霜白欺地。

容连从盛京乘车至,于容宅前停歇。

书童洗砚身背细软,扶容连下车。二人见宅门紧闭,不由互视一眼。

洗砚上前敲门。

须臾,破旧宅门吱呀开启,门内探出一老者面容。

“你们是何人?”

“敢问老丈,此处是否为容氏祖宅?”容连礼貌问道。

刘和仔细打量他一眼,见他容貌清俊,质如松竹,想必并非歹人,遂颔首道:“正是。小郎君有何事?”

洗砚替容连回道:“郎君乃盛京容府二公子,大郎君可在?”

刘和听闻,见容连与记忆中郎主确有相似之貌,遂引二人进宅,回道:“大郎君去镇上未归。”

话音刚落,宅外语声传来。

容连回身望去,见一人踏入宅门,面带微笑,神色悠然,行路时,风姿翩翩,映衬绚烂暮霞,光芒尽绽。

“阿兄?”他惊讶出声。

不过数月未见,阿兄转变之巨,令他不知所措。

刘氏祖孙与容奚朝夕相处,自然无从感受容奚之变,姜、胡等人亦是如此。

然容连记忆中,容奚以往形貌极为深刻,如今乍一相见,心中唯余不可思议。

容奚缓步行来,距其半人处驻足。

“二弟。”

书中另一主角,竟突兀出现在眼前。

两人互视几息,容奚先回神,吩咐身后刘子实:“去替二郎君卸行李。”

刘子实应声出宅,从车内搬运箱奁。

容连看一眼洗砚,洗砚会意,跑去同刘子实一起。

宅中多人,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见到容连,容奚方想起,书中有写,容氏嫡长子不幸落水身亡后,容氏二郎君以安静无扰为由,回临溪祖宅居住近一载。

至次年乡试,方回京。

“刘翁,替二郎君收拾厢房。”容奚吩咐之后,携容连至正堂。

“二弟怎会来此?”虽心知肚明,容奚还是问道。

面前之人消瘦许多,容貌已现清俊轮廓,容连心中感叹,道:“盛京多烦扰。弟至此,是为安心读书。数月不见,阿兄清减甚多。”

容奚记得原书内容,知晓容连品性。

身为主角之一,他看似清高自傲,心胸却不狭隘。容氏子中,他最为出色,亦是待原身最为真心之人。

他心有宏愿,内具才华,后位极人臣。然仕途虽顺,情场却坎坷至极。

一人思虑顾忌过甚,一人所想太过天真,整本书就是一出虐恋大戏。

最难跨越的障碍,当属两人俱为男子。

“阿兄?”容连见他出神发呆,不禁唤道。

容奚回神,倏然笑言:“二弟安心读书,我定不会打扰你。”

想必容连远离盛京,亦是为了逃避心中情思。

着实有些可怜。

容奚心中暗叹,两人皆为佳郎,虽死时同穴,然生前未曾同寝,实在叫人心疼。

他眸光莫名,容连不免后背生寒,面色端严道:“阿兄,你当与我一同读书。”

不,他不要。

“二弟舟车劳顿,定身疲体乏,刘翁应已收拾完毕,我领你去,稍作歇息。”容奚试图转移话题。

容连心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遂不再赘言,随他同至厢房。

房内布置整洁,器具齐全,且均为新品。

容连心中暗惊。他知祖宅无甚进项,那日给予阿兄之钱,只可保米粮之用。

宅中何来余钱定制新器?

因初来乍到,他未莽撞询问,只暗藏于心。

将容连安置妥帖后,容奚至书房,伏案书写。

及晡时,饭食置案。因今日容奚无暇,只能刘和掌勺。不过咸饼、汤羹,实在有些寒碜。

容连观之,心中有愧。

当日,阿兄欺负梁弟,他亦怒火中烧,阿耶怒遣阿兄至临溪,他未曾劝阻。

如今思及,阿兄清苦度日,他们却在盛京锦衣玉食,实在不该。

“阿兄,家中米粮是否短缺?我带了些钱帛,若是……”

“二弟,”容奚打断他,“你之钱帛,当用于笔墨纸砚,家中事务,自有为兄。”

容连闻言,不再启口,然心中却下定决心,要承担家中事务。

翌日清晨,容奚与刘子实早起,于院内锻炼身体。

容连主仆,奔波而来,身体倦怠,尚未清醒。至金轮高升,方迷蒙起身。

见容奚三人俱神采奕奕,等候他们共进朝食,二人俱面露惭色。

朝食乃容奚亲手烹调,瘦肉粥鲜香软糯,葱油饼酥脆爽口,容连主仆即便足够矜持,也忍不住比平时多食三分。

朝食毕,容连以为昨日之言,触及容奚自尊,故早膳才如此丰盛美味。

他见容奚欲出宅,问:“阿兄是去县城?能否携我一同?”

容奚闻言,见宅外车马停歇,遂应。

原身被赶至临溪,家仆驾车送他于祖宅,便返程归去。容连主仆则是自己驾车而来,这车便没返盛京,留下正好可用。

二人携双仆,驾车至城中。

容连欲购米粮及纸墨,容奚欲寻胡玉林,两人分开行事。

至胡宅,胡玉林热情招待。

“大郎甚少出宅,今日难得前来,不妨唤上守原,咱们同聚锦食轩。”

思及容连,容奚摇首道:“家中二弟昨日至,我不便久留。”

“无碍,我遣仆去请,既是大郎亲弟,我自当做东。”胡玉林狭目弯起,就要挥袖吩咐家仆。

容奚无奈,“不必,他亦在城中。”

“那甚好,届时同往段兄处。”

话已至此,容奚推拒无用,只好转移话题,道:“我今日来,是想请兄助我一事。”

提及正事,胡玉林肃容道:“大郎但说无妨。”

“玄石兄见多识广,可知濛山有无技艺精湛的窑工?”他见胡玉林神色惊异,遂解释道,“我欲烧制新器,需窑炉及窑工相助。”

胡玉林被他口中“新器”吸引,虽好奇,却未问,只道:“此事交予我,定为大郎办妥。”

容奚笑,于袖取纸,递与胡玉林,“纸上所写,为烧制新器之原料,奚欲购之,不知何处可买?”

“石英砂,碱,石灰石……”胡玉林览毕,唇角微扬,“大郎心思,着实难猜。若我帮你购得此些原料,大郎可否告知,新器到底为何?”

容奚知他又窥得商机,不欲瞒他,“玻璃。”

胡玉林眉心一蹙,“我只听闻琉璃,琉璃为稀罕之物,玻璃是何物?莫非比琉璃还要珍贵?”

“能否烧制成功,我如今也不知晓,只待一试。”

闻此言,胡玉林只得作罢。

恰逢此时,胡氏管家行至,恭敬道:“郎君,商队已归。”

自煤球煤炉扬名之后,胡氏便扩建商队,走南闯北,运送货物。

胡玉林面露喜色,“如何?”他边问边携容奚至宅门外。

商队掌事正在宅外待命,见胡玉林至,面露戚然。

“发生何事?”胡玉林见他神貌,心中微凛。

掌事四十来岁,却眼眶通红,欲哭不哭,观之着实叫人心急。

“郎君,货俱无碍,只是商队需歇上几日,方能继续行路。”

他说着,竟哽咽起来,“好几匹马蹄掌俱伤,无法载货。”

胡玉林素知其乃爱马之人,掌事与马朝夕相处,已生情谊,如今见马蹄足受伤,悲伤戚然也在所难免。

“既如此,便养几日。”他轻叹一声。

马儿长途奔波,伤蹄之事经常发生,掌事委实过于多愁善感。

“玄石兄,若是马蹄行久受伤,不如钉上铁掌,可护蹄足不伤。”

容奚忽提议道。

作者有话要说: 恶搞小剧场:

某日,瘦下的容大郎同容二郎一同归京。

容府之人见容大郎,俱言:祖宅生活定凄苦无比。

然再见容二郎:……

胖硕许多的容二郎:(嚎啕大哭)阿兄做饭太好吃,我一不小心就成了肥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