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 第118章 第 118 章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18章 第 118 章

作者:兰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7:5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吃饭团怎么可以没有辣子呢

不过,考虑到明天一起去的人可能有不吃辣的,江小满全部做的是原味饭团,里面只加了点切碎的泡辣椒调味。

至于无辣不欢的,他有第二方案

江鱼家厨房屋檐下还挂了不少去年收的干辣椒,眼看着今年的秋辣椒马上就能采收了,去年的辣椒再不吃就糟蹋了,江小满干脆和江鱼俩人把上面挂着的辣椒全部取了下来。

他们这边不像东北那边,收辣椒的时候可以拿针线串起来,山里空气湿度大,为了防止干辣椒腐烂,都是把辣椒整个拔起来,摘掉青辣椒,剩下的连着辣椒树一起倒挂在屋檐下,自然风干。

然后吃多少摘多少,摘完就把干枯的辣椒树丢到灶膛里当柴火,一点不浪费的。

只可惜,江鱼和山岩不太会种菜,他家的辣椒结果子不多,俩人摘了不到一小时就全部摘完了。

摘下来的干辣椒,抖干净灰尘,倒入石磨里磨成粗一点的辣椒末,江小满连夜给做了满满一大罐辣椒油

剩下的都让江鱼包了起来,到时候可以带到山下慢慢吃。

毕竟,马上就要入冬了,入冬后,不管是做火锅还是炖菜,那都少不了辣椒,他们这里冬天还喜欢烤糍粑吃,烤到两面焦黄的糍粑,从中间剖开,抹上一勺辣椒油,爱吃甜的也可以抹上一勺红糖,那味道简直绝了

“怪不得我在你家吃饭的时候,总觉得你调的蘸水比我做的好吃,原来是辣椒油好吃”江鱼撑着下巴,口水滴答地盯着大碗里的辣椒油。

明明晚上已经吃到的很饱了,江小满一炸辣椒油,怎么感觉又饿了

只可惜现在还不到做糍粑的季节,江鱼家里也没有馒头什么的,但谁让江小满自己也馋了呢

叫江鱼拿盆去盛了半盆苞谷面,又拿了两碗白面,来不及发面也没关系,直接加水搅拌成面糊,拿铁锅烙了十来个面饼子。

这种面饼子吃着比馒头有嚼劲,拿菜刀从中间横切开,抹上辣椒油,再合上,一口咬下去,辣椒油的霸道香气,让寡淡的面食也变得精彩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粉丝们,面色也变得精彩了起来。

此时此刻,大家很想当场取关江小满这个万恶的美食博主,但又怕取关之后就看不到这么多好吃的了,纠结了好一会,终于还是没忍住,默默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做宵夜的做宵夜,点外卖的点外卖

算了算了,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呢

吃完饭,时间也不早了,三人赶紧洗漱睡下,第二天天还没亮,山岩就先起来了,烧了一大锅开水,把家里空的暖水瓶全部装满了,又煮了一锅红薯粥,江小满简直忍不住对江鱼羡慕嫉妒恨了

这是上辈子救了菩萨本人吗

居然被菩萨赏赐了山岩这样的绝世好男人

其实他对于伴侣性别这块也没有卡的很死的,如果老天爷也能给他分配一个山岩这样的好男人,他也不介意找个契兄弟的。

红薯粥做好了,山岩的徒弟们也打着火把过来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要翻遍这附近的每一个山头,和老天爷抢时间,尽可能的多采点野山菌回来晒干。

这玩意儿晒干了挺值钱的,别的不说,就说他们这儿有一种特产红菇,过年前最贵的时候能卖到五百块一斤

现在多采点,等到过年的时候赶集卖出去,今年就能过个肥年了。

集合完毕,江小满也调整好手持云台,开始拍他的视频。

镜头里,几个帅小伙现在的造型都有些搞笑。

采菌子不像挖野菜,野山菌娇贵得很,根本不能放在编织袋里搓揉,所以他们进山采菌子的时候,一般都是后面背个大号背篓,前面再挂个小号的背筐,装满一背筐,就倒入后面的大背篓里,直到把一大一小两个背篓都装满,一天的辛苦才会结束。

要是运气好,碰上了蘑菇窝子,一天还要跑两三趟呢。

毕竟这个季节大家都上山采菌子,漫山遍野的菌子都是无主的,谁找到就是谁的,你不采,第二天过来,可能就被别人采走了。

“我们现在要去那边山上的西北坡找红菇啦。”江小满一边走,一边把镜头对准了浓雾中隐约可见的一座山头。

“红菇一般生长在山坡背阴的一面,要是不知道哪一面是阴面,教大家一个小技巧,你可以看看山上哪些地方苔藓和蕨类长得比较好,这种地方一般都能能长出野山菌的。”

“我们上午去的地方有好多栎树,这种树下面比较容易出红菇。”

“等再过一段时间,栎子成熟了,到时候我带你们来打栎子,哦,栎子就是橡子,我们这里一般都是打回来喂猪的,猪特别喜欢吃这玩意儿。”

“我还会做橡子豆腐呢,回头做出来给你们看看。其实秋天山里好吃的不要太多,现在主要是捡菌子还有摘秋茶,等秋茶摘完了,就进山打野板栗、橡子、摘野果子。”

翻过这个山头,很快就看到了一片高大的野橡树。

橡树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各色杂树、蕨类,地上厚厚一层落叶这座山头没有松树,也没人过来耙松针回去引火做饭,枯枝败叶一年一年的堆积起来,脚踩上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小片红菇和一种叫做“白头菇”的野山菌,众人忙分头捡起来。

今年山上的雨水不错,野山菌也发得早,幸亏他们来得早,往年这个时候还只有零星的野山菌冒出头,不过物以稀为贵,早点进山摘个头茬,哪怕坐车去县城卖呢,也能小赚一笔。

没想到今年这个时候,山里的菌子都已经冒出来不少了

众人又惊又喜,忙加快了采摘速度。

不到半天时间,江小满身后的背篓就装了有一半了。

这时候山岩的电话打过来了。

“小满,你那边捡多少了”

“我捡了半篓子啦,山岩哥你们那边菌子多不多不多来我这边捡啊。”

“我们这边也挺多的,这样,你先别捡了,先带着菌子到集合点,咱们先卖一批出去”

啥这荒郊野岭的,卖给谁

很快,江小满就知道了。

山岩手里有一批常年找他买正宗岩蜜的高端客户,这帮人不差钱,就喜欢吃点有营养的、稀罕的。山岩和江鱼呆在这深山老林里,每年还能赚不少钱,就是因为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这不,发现今年的野山菌出得早,山岩当机立断,给手里那些本地的土豪客户们发了私信过去,还拍了两张刚捡到的红菇和白头菇,没想到刚发出去没多久,就接到了好几个订单。

不过,人家土豪爸爸不愿意等,想今晚就吃到今年的头茬野山菌,价格更是问都没问。

还有一个在市里开私房菜馆的老板,一口气找他定了三十斤红菇,说要他下午就送过去。

“你们先在这边捡,阿虎跟我跑一趟市里,老规矩,愿意走这批货的,还是收购价给你们。”

山岩这话明显是解释给江小满听的,其他人都是他徒弟,山里人对师徒关系,有时候看到的比亲父子还重,徒弟们怎么敢质疑山岩这个师父

“没问题辛苦你啦岩哥。”江小满毫不犹豫地把背篓里的红菇倒了出来。

其他人一看都乐了。

“小满哥你可以啊专挑贵的捡”

“没毛病啊这样还省的分拣了呢,不愧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小满哥真厉害”

作为一个从小也靠捡菌子赚零花钱的山里娃,江小满当然知道红菇是本地所有野山菌里最贵的其次是鸡油菌、松树菌、地皮菜,最便宜的就是这种“白头菇”。

所以捡菌子的时候,江小满单独把红菇放在了最大的背篓里,手里则拎着一个大号的塑料袋,专门用来放白头菇,反正这玩意儿也不压秤,捡满一袋子,他就把塑料袋一系,直接拴在背篓边上。

这样拿去卖的时候,就不用像他们这样,一堆乱七八糟的菌子混在一起,还要花时间分类一下,毕竟不同菌子的价格差别太大。

最贵的红菇,这个季节还是头茬,土豪专享,零售价能卖到将近八百块钱一斤。

即便是他们按收购价统一交给山岩拿去卖,也能卖到五百块钱一斤

“今天来不及了,等下我去市里买点干净的塑料袋,明天开始,大家都按照小满的法子装菌子。”

看到江小满不但把最贵的红菇单独放在竹篓里,还隔一层垫几片蕨叶,防止蘑菇表面蹭破,山岩暗暗点头,决定回头也让其他人照着江小满这样做。

毕竟头茬红菇吃的就是个新鲜。

江小满捡的这些红菇,虽然个头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卖相绝对是最好的

众人赶紧帮忙,把其他人背篓里的红菇分拣出来,凑了四个大背篓,山岩和阿虎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急匆匆下山去了。

其他人也马不停蹄地继续在这片山坡上找菌子。

江小满把他带来的备用塑料袋全部贡献了出来,每人分了两个,这样就能把背篓空出来专门装红菇了。

不过说真的,虽然卖价比不上昂贵的红菇,但本地人其实更喜欢吃白头菇。

这白头菇可不是猴头菇,虽然二者只相差一个字,但一个是野山菌界的白富美,另一个更像是“贫家女”,哪怕是刚上市的头茬,最多也只能卖十几元一斤。

江小满其实更喜欢吃白头菇,一个是它便宜,吃起来不心疼。

还有一个,白头菇吃起来没有红菇那股味道,它本身其实是没味道的,拿肉做就是肉的味道,烧鸡就是鸡的味道

如果野山菌界也有娱乐圈的话,白头菇肯定就是导演们最爱的黄金配角了,戏好事少产量高,简直就是物美价廉

下午三点钟,采完了这个山头,山岩的徒弟们来叫江小满一起回去。

“这边有狼。”

一句话把江小满吓个够呛,赶紧跟大部队一起下山了。

下午采的红菇,大家都集中放在山岩家里,江鱼一个个认真给他们过称、记下重量,等卖了钱再给他们分钱。

都是自己人,大家也放心得很,就连江小满都懒得往家拿了,直接让山岩帮他代卖。

“这回我可算是占了岩哥便宜啦,本来是过来拍视频的,没想到还赚了一千多块零花钱。”江小满一边洗手一边跟江鱼说,“明天咱们去江边上打渔,要是打不着,我花钱买几条大鱼请大家吃。”

山岩的徒弟们集体欢呼起来。

讲真,江小满的厨艺,那真是吃了一次就很难忘得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