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 第184章 第 184 章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84章 第 184 章

作者:兰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7:5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导演一听到姜影帝想改剧本, 还不是微调,听他的意思是要整个推翻重来,差点脑溢血发作, 给他表演一个当场去世。

等到听姜元说了他在郎山的所见所闻, 以及当年的知情人江有粮的那番话之后, 电话那边的导演沉默片刻,咬牙拍板道

“你再给我们多定两间客房,我亲自带编剧过去”

没有一个导演愿意让观众指着脊梁骨,骂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假大空。

尤其是梁导本人还是一个对艺术比较有追求的知名大导演。

今天这件事, 如果姜元只是单纯想丰富一下他本人那个角色的形象,那他有一百个理由能把姜元给撅回去。

你一个演员还想抢编剧的饭碗要不要把导演也让给你来做

可姜元却偏偏指出了这个单元剧本最致命的缺陷它太完美了, 就像一本无可指摘的政治书,这种剧本, 过审的时候确实很轻松,甚至还会被上面夸两句。

可梁导心里清楚,真要按照原定的剧本拍出来, 他们就等着被观众骂死,被同行群嘲吧

他还有得选吗

火速打包了倒霉的编剧,连夜跑到郎山和姜元汇合去了。

到了才发现,江小满家已经住不下了。

“这样吧,我家山上的房子旁边有个民宿,也是刚开业的,就是价格有点贵, 不知道你们剧组经费够不够”江小满趁机给小唐姐拉客户。

笑死堂堂贺岁片巨制,著名导演外加三金影帝的黄金组合, 会差你这么点住宿费

定把整个民宿都包下来

不把新剧本打磨好, 他们就住在这里不走了

鲁心然就这样一脸懵逼地接到了她担任店长后的第一个订单。

人家导演特别财大气粗, 直接把她们民宿整个包下来了,而且客户只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民宿这几天不要准备什么精致的餐点,就做点本地的农家土菜,越土越好

这还不简单

郝帅灵机一动,直接找江小满借人,请他帮忙,从村里找一个会做饭的嫂子,饭菜味道也不强求了,毕竟“越土越好”嘛

江小满问了郎英,正好山樱嫂子最近没啥事,索性让她上山来帮忙做几天饭。民宿定价高,给的工钱也不低,住店厨师一天能赚三百块钱呢。

梁导和姜元,外加他带来的编剧江月明,三个人就好像三条小尾巴,恨不得一天24小时缀在江有粮屁股后面,“听江老汉讲那过去的故事”。

儿子在山下忙着盖厂房,江老汉也确实寂寞,正好这几个客人都爱听他讲古,梁导还是个老烟枪,动不动就给他递烟,可把江有粮给捧得飘飘欲仙,聊起当年那些往事,那叫一个知无不言

王宪老师跟村里人平时是怎么相处的那可有得说了

一开始大家也挺拘谨的,毕竟人家是大教授,他们山民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的,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嘛。

可真正接触了才发现,王老师亲切又随和,就像自己家上了大学也没忘本的晚辈,睡在老乡家里,一睁眼发现墙角趴着只大老鼠,会淡定地拿起拖鞋,精准丢过去。

跟着他们连吃好几天烧洋芋,会大声嚷嚷着肚子里一点油水没有,缠着老乡让人家割一条腊肉下来打牙祭。

最好笑的是,发现这位大教授为人亲切长得又好,关键是还没结婚之后,郎山的乡亲们便蠢蠢欲动起来。

家里有闺女待嫁的,三天两头在家里煮好了腊肉洋芋饭,让闺女去给在地里干活的王老师送饭。

还有热情的妹子假装打猪草、掰笋子、挖野菜的,王宪去哪座山头,她们就往哪个山头跑,还给王宪唱山歌,唱的王老师一张老脸羞得通红,手里的锄头差点锄到脚上去。

面对山妹子们的热情,王宪原本还有些逃避,可当他们引进的红皮洋芋推广受阻,害羞的王老师终于放下矜持,仗着自己受婶娘嫂子阿妹们的欢迎,带着他们的新品洋芋种,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推广。

也不知道是被王老师的皮相所迷惑,还是觉得种了这新品种洋芋,万一中途遇到什么技术问题了,可以“顺便”把王老师请到家里来指导一下,总之,王宪跑过的村子,几乎每个村都有那么几家预定了一些新洋芋种。

这些洋芋种,就好像星星点点的火苗,很快便在四里八乡蔓延开来。

原因无他,尊敬的王老师,真的没有骗他们

新品种的洋芋不但产量更高,果实形状更好看,而且皮薄肉脆,刚挖出来的洋芋,洗干净之后连皮都能一起吃。

最主要的是,这种洋芋蒸煮或者烤熟需要的时间似乎更短,这就意味着做饭的时候就能节省更多的柴火。

在一根柴都要自己上山背回来的农村,能少去山里背几次柴,谁不愿意啊

就这样,王老师以自己的“美色”开道,成功推广了他们的新品种洋芋

导演和主角都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编剧江月明也听得心潮澎湃。

她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她要塑造一个和以往新闻报道里灰头土脸的扶贫干部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

想想吧一个高学历、高颜值,又很接地气的扶贫干部,谁不爱呢

再想想这么具有个人魅力的基层干部,却意外牺牲在了扶贫路上,编剧光是脑补一下,就忍不住替观众心梗了。

呜呜呜她真的不想虐的,这一切都是导演和影帝的锅

幽静的禅修民宿,给编剧的创作了一个绝佳的环境。

导演和主角也没有来烦他,而是跟着江有粮到处跑,重新沿着王宪老师当年的扶贫路走了一遍。

当年的扶贫路,在王宪牺牲的那一年,终于等到了上面的拨款。

如今,这条路已经变成了县道的一部分,属于郎山镇的这一段,被命名为“富平路”,这也是当年王老师的心愿。

站在这条路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导演和影帝眼底涌起一阵热流,情怀和使命感直接拉满

“该回去了”导演喃喃道。

“是啊,可以回去了”影帝握紧了拳头。

即便新版的剧本还没有创作出来,可是,俩人似乎都想到了,接下来要如何塑造王宪这样一个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形象。

离开郎山的前一夜,江小满亲自下厨,邀请导演和影帝一行,吃了一顿他自创的洋芋宴

主食依然是当年王宪老师百吃不厌的洋芋腊肉饭。

中间一个不锈钢大盆,里面装了满满一盆洋芋烧鸡块,江有粮听说他们要把王宪老师的故事拍成电影,特意杀了家里最重的一只大公鸡

旁边稍小一点的不锈钢盆里,装着洋芋粉条炖五花肉,正宗的本地黑猪身上的五花肉,连着皮一起切片,下锅翻炒到两面微微焦黄,倒入泡发好的野山菌,加两碗水,煮沸后加入自家做的洋芋粉条,最后加盐、胡椒粉、干辣椒调味,炖出来的洋芋粉条爽滑鲜嫩,五花肉也特别香

还有农村常吃的洋芋粑粑、酸汤洋芋片、椒盐洋芋块、狼牙洋芋条、梅干菜洋芋饼、清炒洋芋丝几乎能想到的洋芋的吃法,江小满都做了出来。

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盆被烧得黑乎乎的烤洋芋。

“别看这洋芋卖相不好哈,这可是咱们这里才能吃到的,叫做干瘪洋芋。”

“其实就是去年储存着没吃完的洋芋,干燥缺水之后,拿来烤着吃比新鲜洋芋还甜呢。”

“对对,你们快趁热尝尝,这干瘪洋芋,王老师当年就特别爱吃,有一次吃多了,肚子胀得疼,还是我去找老祭巫要了草药来熬给他喝的。”江有粮也笑着补充道。

一听这是王宪老师的最爱,其他人都忍不住拿了一个尝起来。

没想到这洋芋看着干瘪瘪的,吃起来居然又甜又糯

满满一撮箕的烤洋芋,最后居然一个都没剩下。

随行的摄影师吃完还不过瘾,问江小满这种干瘪洋芋家里还有没有了,他们想拍点素材带回去。

“对对对拍完再买一袋,咱们带回去当道具”导演也赶紧放下了筷子。

这什么干瘪洋芋,外头超市里买都买不到废话这种严重脱水卖相不好的土豆,超市早就当湿垃圾扔了,但这个梗要是拍到电影里,绝对很有记忆点啊

土豆谁家没有但你吃过脱水干瘪的土豆吗尊敬的王宪老师就吃过

这人物形象,不就一下子更立体了

几个人来的时候轻装上阵,走的时候,恨不得把江小满家给搬空了

什么干瘪洋芋、发芽的红薯、破掉的劳动鞋、斗笠、背篓、撮箕、火钳子要不是江有粮惦记着家里养的几头猪,连他这个人,导演都很想借去客串一下电影里的老乡角色。

当然了,片酬从优,绝对不是群演的价钱,起码也是个重要配角

江小满“”

你做梦给多少钱也别想买我爹

江老汉其实还挺想尝试一下拍电影的。

但一想到家里的几头猪和几十只鸡都没人喂,也只好忍痛拒绝了导演的客串邀约。

征得了导演的同意,这几天江小满拍视频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隐瞒而是大大方方地让剧组一行人以家里客人的身份,时不时的出现在自己的镜头里。

这下可不得了

当即就有热心路人火速去艾特了影帝姜元的粉丝们

快来瞧快来看那个一进组就神隐的姜元,跑到我们小满哥家里体验生活去啦

什么哥哥跑到网红家里去了

粉丝们第一反应是哪个不要脸的网红又来蹭影帝热度了,等到大家顺着网友的指路找到江小满的视频号,点开一看,立刻放心了。

没错,这确实是她们哥哥做得出来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演绎角色,跑去体验生活什么的,多么敬业

习惯性地转发视频先吹了一波彩虹屁,粉丝们开始津津有味地在江小满的视频里寻找姜元的身影。

看着看着,她们就饿了

咱就是说,哥哥这次接的确实是一个励志扶贫剧吧

为什么体验生活的日常,看着这么开胃呢

早上吃的是农家大柴锅熬出来的红薯粥,土鸡蛋烙的韭菜鸡蛋饼。

中午吃的是香喷喷的腊肉洋芋焖饭,还有什么酸汤洋芋片、椒盐洋芋饼、五花肉炖的白菜洋芋粉丝

晚上有时候是山泉水磨的豆腐脑,盖上一碗鸡丝豆腐皮熬的羹。有时候是腊肉酸笋木耳丝炒出来的浇头做的盖浇面。

就连一日三餐的佐餐小菜都有好几样

什么农家泡菜、酱瓜、酱洋姜、酸辣藠头、肉末炒酸笋酸豆角、霉豆腐、剁辣椒

等等她们不是来看影帝的吗

为什么手指头不听话地点开了江小满的购物车小橱窗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