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 第274章 第 274 章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274章 第 274 章

作者:兰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7:5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村办加工厂隔壁就是郎英他们的野山菌加工厂, 不过因为业务拓展太快了,经过几位股东开会决议,把加工厂和野山菌种植合作社整合起来, 现在挂的是“郎山食品厂”的牌子。

新注册的食品厂,不仅有配套的数千亩林下野山菌种植基地,还开发了郎山特有的几种野山菌, 制作了野山菌酱、真空包装野山菌、冻干菌菇等产品,而且还和露营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游客菌菇采摘体验、农家野山菌酱熬制体验等活动

这不断增长的业务线,可把隔壁的村办山货加工厂给羡慕坏了。

郎英自己在网上的粉丝也很多,而且这两年又带了两个徒弟出来, 厂里的货不愁卖。不过为了支持产业园开园直播活动, 食品厂还是拿出了两万件库存参加活动。

江小满压根就不担心郎英这边的产品卖不动, 野山菌酱可是他们郎山土特产里面的拳头产品

在郎英这边,他主要是想给粉丝们看厂里配套的幼托班。

进了产业园之后, 厂里的各个职能部门就都要配备了,食品厂这边也有工会活动场地。不过,因为厂里大多数都是女职工,大家集体投票表决,最终决定把活动场地改成幼托班。

江小满也挺赞成的,他还拿隔壁上唐村举例, 他们那边的工厂也有自己的幼托班, 别看办个幼托班占了点地方, 还要厂里额外多出一笔开支,可安顿好了小崽子们,厂里的女职工们工作积极性都高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人管, 原本该五点半准时下班的,为了让孩子能在晚托班做完作业,很多女职工都选择继续在厂里加班到晚上七八点这跟很多互联网大厂的深夜加班福利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班能在单位免费蹭一顿晚饭。

要是加班到晚上九点,还能蹭一顿夜宵。

有些单身狗回家没人陪的,加班到晚上十点,公司还给你报销打车费,让你不用挤地铁就能回家

现在村里人手特别紧张,每一个壮劳力都很珍贵。食品厂只需要每个月拨个几千块钱维持晚托班的日常所需,就能让厂里有孩子的女职工心甘情愿加班到晚上七八点,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吗

当然了,在网友看来,工作单位居然能给员工办个晚托班,甭管是不是鼓励员工加班吧,这福利是真不错

尤其是很多想要出去工作的宝妈,要是单位愿意帮她们看着孩子,别说加班了,就是不给加班费她们也愿意

没带过孩子的男同胞们可能没办法感受,有时候妈妈们宁可留在单位加班,也不想回去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

那一声声扯着嗓子的“妈妈妈妈”,简直比老板的怒吼更让人害怕。

郎英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当时的她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比任何人都能体会到农村宝妈生活有多艰难。

也比任何人都能理解,农村宝妈们宁可带着孩子,也想找个工作的心情。

而且她们食品厂这个幼托班,不光是宝妈可以把放学的孩子临时放在这里,男职工们也可以带孩子来享受这项福利,一视同仁

直播间里,因为食品厂为员工配置了幼托班,已经有一大帮宝妈恨不得艾特给自家领导来看看了。

看看人家

一个村办食品厂都有这种思想和魄力

再看看咱们单位

那一年难得用上几次的阅览室和健身房,就不能改成幼托班吗

单位没经费工会每年那么多活动经费,少吃两次饭、少组织两次爬山活动就够了哇

从食品厂出来,穿过一条风雨长廊,就到了江小满自己的公司了。

他的公司不光要考虑到自己的业务,还有全村乃至全镇未来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所以整个园区,他一个人就占据了2号楼一整栋楼

一楼分成两部分,分别是新的茶叶厂和仓库,原先那个茶叶厂也没拆,继续用。产业园这个今后将作为总厂,主要负责郎山小茶饼的高端线生产,以及一部分研发需要。

江小满还有个计划没有对外说,如果以后小茶饼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他还打算继续在镇上其他地方拿地盖厂。不过那时候就不是他独资了,会联合其他村子一起投资建厂,这样也可以拉动其他村集体把经济给搞上来。

二楼是他和山岩他们合办的郎山土蜂蜜加工厂了。

现在他们的土蜂蜜产量越来越多,其实主要的生产和灌装还是在原来的老厂,搬到产业园的是公司的办公场所、直播间、仓储和高端线产品生产线。

三楼一半给了土绣工坊,另一半就是江小满一直想要打造的电商孵化基地了。

时至今日,江小满依然“不忘初心”,他还是想让更多郎山的年轻人加入到电商行业里,这样村里赚钱的人多了,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他也算是完成他爹对他的期望,到时候就能“功成身退”,手里攥着这几个产业,也足够给他爹和百川叔养老啦

除了这两栋厂房之外,产业园还有配套的食堂、大礼堂和宿舍区,不过当初县里批的地实在太小了,所以宿舍区实际上是建在产业园外面,是镇上后来单独给他们批的一块地。

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出现产权纠纷,江小满和山岩他们商量了一下,干脆几家凑了点钱,把这块地一口气租了三十年

这样的话,至少三十年内,甭管产业园的产权怎么变,这栋宿舍楼是属于他们几家的。哪怕以后不开厂了,这么大一栋楼,改造成酒店宾馆也挺好的。

产业园开园之后,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多少变化,江小满还抽时间和金成杰一起去了县城投公司,把他们委托城投招聘的几个员工给领回来。

不过,拿到城投给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和简历,江小满微微诧异了一下。

“曲老师”

江小满都快忘了当初那个倔强又别扭的代课老师了。

老实说,对于曲景江这个人,江小满的感觉还蛮复杂的。

既敬佩他为了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甘心留在郎山的勇气。也不太赞同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理想主义。

江小满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点小自私的人,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至亲的家人都照顾不好的话,那也别谈什么家国大业了。

现在也不是战火纷飞的时期,年轻人不去保家卫国,民族就要灭亡。真到了那时候,江小满也顾不得江有粮了,肯定也要为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

和平年代,真不至于像曲景江那样,丢下需要他照顾的爹娘,来郎山支教。

事实证明,曲景江离开之后,郎山小学的教学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因为绝境重生,意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现在学校有了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县教育局还选派了优秀教师来支援山村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比曲景江在的那会儿还要好,就连江小满都快忘了曾经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怎么他又考回来了

而且,报的还不是郎山小学,而是他们电商孵化基地的技术岗位

等等曲老师不是师范生吗

看着个人简历上标注的本科统计学专业,江小满有些无语。

所以曲老师你放着这么好的专业,不去互联网公司赚大钱,为什么要来支教啊

他不是说支教不好,事实上郎山小学的学生们,到现在都还挺想念曲老师的,曲老师的数学教的太好了,以至于就连江小满,都一直以为曲景江是教数学的师范生。

问题是你一个学统计学的高材生,明明就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发展,年薪几十万,都够给他们郎山请好几个数学老师了好吗

江小满不理解

但这并不妨碍他敬佩曲景江这样舍己为人的好人。

担心曲老师又丢下爹娘不管,江小满赶紧给他叔打了个电话,希望江百川出面帮忙劝劝曲老师,不管怎样,爸妈辛苦养大他,现在需要儿子给他们养老了,难道说为了来山里支教,连爸妈都不管了吗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郎山现在还真不缺支教的老师。

可是,曲老师的爸妈,却只有他一个儿子。

江百川接到电话也是一头雾水,还问江小满是不是搞错了,他记得曲景江回去之后好像在老家那边找了新工作,中间还给他转过几次钱,说是捐给学校的。

不过那时候县里对郎山小学的补贴都下来了,江百川还跟江小满学着直播带货,跟两位新来的老师把学校账号做得风生水起,学校账面上不缺钱用,他就没要曲景江的钱。

不光没要钱,江百川还给曲景江寄过几次东西呢,都是郎山这几年卖的比较火的土特产,曲景江见他不肯收钱,也买过几次文具之类的东西寄过来。

最近几个月倒是没见这小子寄东西过来了,江百川还以为他工作太忙没时间联系他呢,原来是偷偷备考去了

“这小子算了,这事儿你别管了,我打电话骂他去”

江百川挂断电话,就给曲景江打了过去。

没想到却被这小子给讹上了。

“校长,我这边工作已经辞掉啦,明天就过来报到”

“对了,我带我妈一起过来,您看能不能先帮我在村里租个房子民宿太贵,住不起,嘿嘿”

江百川“”

曲家,曲景江挂断电话,想到淳朴热情的郎山人民,嘴角忍不住掀起了一抹温暖的笑容。

都说郎山那地方又穷又苦,可没人知道,在郎山那几年,却是他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想到这里,曲景江嘴角刚扬起的一点笑容渐渐消失了。

他没有告诉江百川,如果不是因为家里这帮所谓的亲戚,他的父亲也不会突然去世。

曲景江的父母虽然是农村人,但都是有本事的,夫妻俩从赶集卖早点起家,慢慢经营起一家农资店,后来又攒钱在城里买了一套房,算是农村过的比较好的人家了。

可坏就坏在曲父给儿子买的这套房子上。

亲戚有一心盼着你好的。

也有恨你有、笑你无的。

曲景江的父亲比较惨,摊上了一个偏心眼的亲娘,还有两个不省心的弟弟,虽然他们夫妻这些年几乎是承担了两个老人的养老开支,还时不时的接济一下两个弟弟家,但他比两个弟弟有钱,这就是他的原罪了。

本来两个弟弟只是偶尔借着爸妈的名头来打个秋风,找大哥借点钱什么的,可听说大哥居然给还没结婚的侄子在城里买了房,两家人顿时心思就活跃起来。

他们不知道曲父为了给儿子买婚房,还在银行借了一百万的房贷,那都不重要

他们只知道曲景江在城里有房子了,而他们家孩子却只能租房子住。

大哥怎么能这么偏心呢

景江这小子毕业了也不好好找个工作赚钱,反而跑到山沟沟里去当什么代课老师听说一个月就挣千把块钱,还不够养活他自己的呢。

亏得大哥花了那么多钱供他上学

这钱还不如拿出来给他们家儿子娶媳妇呢

两个弟媳妇一边一个搀着曲老娘,坐在曲景江家的农资店里,又哭又闹,逮着一个进店买东西的客人就拉着人家诉苦,说儿子大哥没良心,自己家在城里买个房子,宁可空着也不给侄子们住,把曲家农资店搅得连客人都不敢上门买东西了。

曲母气得在家里直抹泪,想给儿子打电话,又怕耽误儿子工作,没想到就这么一犹豫的功夫,丈夫就出事了。

曲老娘一贯是个不讲理的,见大儿子死活就是不同意把城里那套房子拿出来,给三兄弟一起用,站起来一头就往儿子身上撞。

农村老太太撒泼无非就那几招,曲老娘都是用惯的了,谁知道那天正赶上下雨,曲家门市部后面堆放杂物的地上长了青苔特别滑,曲父被曲老娘一撞,脚下没踩稳,当场就后脑勺朝下,重重摔在了地上。

青苔表面瞬间蔓起一滩鲜血

曲老娘吓坏了,也不知道这老东西怎么想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赶紧把大儿子扶起来送医院,而是催着两个儿媳妇赶紧带她回家,还想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时曲妈妈被婆婆气得跑到楼上去了,等她听到楼下没了吵闹声,以为婆婆和两个难缠的弟妹走了,跑下楼一看,丈夫躺在血泊里,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

曲父送到医院后,这件事情再也瞒不住了,曲母赶紧给儿子打了电话,她知道郎山那边山高路陡,担心儿子路上太急着赶路容易出事,就骗曲景江说曲父只是犯了急病。

等到曲景江赶回去的时候,曲父已经不行了。

因为曲父是在重度昏迷中去世的,没有留下遗言,曲父走后,曲老娘心虚了几天,发现儿媳妇好像没发现是她把大儿子给撞倒的。

又打发两个儿子去医院看过,知道大儿子一直昏迷不醒,曲老娘又抖起来了,在家嚷嚷着心口疼。

又到处跟人说大儿子要是没了,她们二老以后没人养老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觉得大儿子留下的门市部和房子不能只给儿媳妇和孙子,他们二老,还有两个亲弟弟也有份。

当时曲景江正和曲妈妈在医院陪着曲父,等到曲父去世,曲景江回老家报丧,才发现家里的门市部门锁都被撬开了,他二叔三叔正忙着在店里卖东西,他奶奶得意地坐在门口,指挥着两个小儿媳妇杀鸡褪毛。

不用说,这杀的肯定是他妈养的鸡,曲老娘才舍不得吃自己养的鸡呢。

那段时间曲景江都忙得顾不上和江百川联系。

他忙着安葬曲父,忙着夺回属于他家的门市部,还要护着他妈不让她被曲老娘欺负唯一庆幸的,大概就是他爸给他买的那套房子因为是期房,还没有拿钥匙,所以才没有被两个叔叔得手。

可曲老娘一直在上蹿下跳的闹腾,闹得曲家的农资店都开不下去了,就在去年年底,曲老娘趁曲景江不在家,闹上门找大儿媳要赡养费,把他妈从楼上推下去,摔断了腿,曲景江大怒之下,不顾他妈反对,坚持把曲家在农村街上的农资店转让给别人,带着老娘去了自己上班的城市。

可他还是错估了亲人的贪婪,搬到城里没多久,因为曲妈妈一次回乡下探望娘家亲戚,居然又被两个叔叔跟着找了过来

让曲景江生气的是,他妈被欺负成这样,居然还劝他,让他干脆把卖门市部的钱拿出一半来给曲老娘。

他妈真是太天真了以为这样一把结算了给爷爷奶奶的赡养费,他们就不会再来骚扰他们了吗

做梦一旦发现闹腾就能从大儿媳手里抠出钱来,他奶奶还有二叔三叔,就再也不可能放过他们了。

毕竟,打工挣钱多辛苦啊,可要是捏准了曲妈妈心软怕麻烦的性格,隔三差五的就来弄点钱回去花,那他们母子不就成了整个曲家一辈子用不完的血包了

曲景江本来是打算换个城市找工作,把老妈远远的带走,最好几年都不回来一次,熬也把曲奶奶这偏心眼的老东西给熬死了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刷到了产业园的招聘信息

曲妈妈不太想让儿子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单位,去一个小县城工作。

这时候,江小满当初的谋划,给了曲景江一个劝服他妈的灵感

“妈我现在工作的互联网大厂,一般员工到了35岁就会被辞退,您也不想看到我以后人到中年失业吧”

“我这次考的城投公司,虽然名字叫公司,但人家可是正经的国企,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虽然暂时是编外的,但我的专业,进去之后再考编制内或者公务员,优势还是很大的”

曲妈妈一听儿子有机会考公务员,顿时转忧为喜。

丈夫已经不在了,儿子就是她余生最大的指望。只要儿子有出息,别说去县城了,就是去深山老林她也要支持啊

老阿姨万万没有想到,一语成谶,她和儿子到县城报到第二天,就被城投公司的人交给了前来办理挂职交接手续的江小满。

本来这种挂职手续,应该是入职的新人自己去产业园办手续的。

但,江小满很担心万一他们知道是去郎山挂职,嫌他们那太穷不肯去,特意让山岩开着他新买的路虎,又从客运公司租了一辆崭新的中巴车来接人。

派头搞得足足的。

曲景江简直跟见了鬼似的。

“江小满你钱多烧得慌吗就这么几个人,你还花钱包车我们自己坐班车回村,一个人只要十块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