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崇祯窃听系统 > 238 楚王好细腰

崇祯窃听系统 238 楚王好细腰

作者:叫天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18: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崇祯皇帝把自己来自后世的有关瘟疫的记忆,都一条条让郑崇俭记录了下来,整理成册,首先军中和陕西这边,就分发执行。另外,也快马送回京师,颁行天下,预防瘟疫。

当然,同时他也给了各级官府一道旨意,就是寻找郎中吴又可。这个人在瘟疫方面有天赋,在原本的历史上都能靠自己写出瘟疫论,那么没道理在这个位面上,经过崇祯皇帝的指点,他在瘟疫方面的成就不会更高

第三份奏章,是一份举荐奏章。

崇祯皇帝之前的时候,因为农政全书,特设农司,专职全国农业生产,提拔献书的陈子龙为第一任农司员外郎,正六品。张国维献上吴中水利全书,被崇祯皇帝直接提拔入内阁。

因此,京师那边在这两个例子参考下,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坚持,便发给崇祯皇帝定夺这次的事情江西分宜县教谕,举人宋应星献上天工开物一书。

这本天工开物,相信后世很多人都听说过,就刊印于崇祯十年。当时的时候,宋应星觉得宦途无望,只是一个教谕而已。因此就潜行杂学。甚至他都在这本天工开物的序言中直接就说明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崇祯十二年初的时候,事情竟然有了转机,皇帝一道旨意下来,就是要求才。农政全书,吴中水利全书,这些原本也是被他认为和仕途无关,和他这个天工开物差不多的刊物。可是他没想到,这两本书竟然受到皇帝如此重视。因此,他就带了一点期望,也赶往京师,进献这天工开物了。

崇祯皇帝看过明末的小说,那个时候,就听说过天工开物的名字。此时,他又翻了翻随奏章一起快递过来的天工开物,不得不说,这本书是对这时候的技术做了一个系统性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不错,不错”崇祯皇帝看着这本天工开物,忍不住连声赞道,“这个宋应星,是我大明之栋梁也,差点就埋没了”

郑崇俭听到皇帝评价如此之高,不由得有点好奇,这边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他在想着,崇祯皇帝却提朱笔在奏章上批复了,赐宋应星同进士出身,仿农司,再新建一个开物司,由宋应星担任第一任开物司员外郎,正六品。

如此一来,宋应星原本是个没品级的不入流小官,一下就提拔成了正六品,而且还只是举人出身而已。任何人见到这个任命,都能感觉到皇帝对宋应星的重视

崇祯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不是因为后世听说了天工开物的名声。而是他从中看出了宋应星系统地总结科学技术,因此,就想给他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把天工开物再进一步去细化,最好把天工开物的那些细节再深入,追究源头,再创新改进,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属于大明特色的科学技术体系。

放下御笔,崇祯皇帝心情很好,笑着对心有好奇的郑崇俭说道“这个宋应星,在序言中说什么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呵呵,以后朕给他钱,给他衙门,甚至朕都可以亲自指点他,希望他不要让朕失望了”

“陛下学富五车,这宋应星要能得陛下指点,想必能有所获的”郑崇俭陪着笑脸回答道,“不知这书,微臣可否一观”

想看书,当然没问题了崇祯皇帝当即点点头,而后自己开始考虑起后世的一些技术,看怎么适合这个时代的。就比如自己想做得那个事情,或者就让宋应星来打理,说不定会更好一些。

他在想着,郑崇俭已经快速看了起来。而李若琏,也是不着痕迹的移步过去,探头看看。

在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羡慕那些会做学问的人,写得好了,不但留名后世不说,还能得皇上赏识,平步青云。

这一刻,李若琏的心中不由得也升起一个念头,自己要不要写一本怎么破案,怎么审讯,怎么刺探消息的书

其实,不止是他有这个念头,就是郑崇俭在看完之后,他也有了写书的念头了。

这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皇帝的喜好,能很大的影响大明

随后,崇祯皇帝又看了一封有关这段时间来京师那边事情的总结奏章,比如,毕懋康已经到京师就职,大明皇家银行的日常情况,太子的学习情况等等。

对于这些,他看过就看过了,并没有特意批复。

当天傍晚,有快马疾驰而至,是来禀告说,南边的李自成贼寇已经蹿入河南。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下旨,第二天就出发南下。

已经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李自成,和其他流贼就有了显著的区别,算是李自成蜕变的开始。如果换了别人穿越,可能还乐见其成。可关键问题是,自己穿越成了大明皇帝,这是来争民心,夺天下的,必须要尽快灭了他才行。

与此同时,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已经赶到了襄阳,接替了熊文灿的职位;而熊文灿则在锦衣卫的押解之下,出襄阳去京师。

陈奇瑜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以勇卫营为基本盘,随后就传令诸将到总督行辕商议围剿流贼一事。

这道命令到了总兵左良玉这里后,他并没有马上动身,而是犹豫了。

犹豫的原因没有别的,因为他怕

虽然陈奇瑜好像并没有处罚他的意思,只是让所有将领去商议围剿流贼而已。但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他怕了

之前的时候,皇帝下旨,说援剿总兵祖宽身为大明一方总兵,却形如流贼,劫掠百姓,不知道多少百姓枉死,造成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实在是罪不容赦,斩立决,传首九边。

到后来,又有大同总兵王朴,不听上司,也就是卢象升指挥,私自逃跑;而后又杀良冒功,同样被皇帝判了斩刑。

这两个被杀的总兵所干的事情,他左良玉全都干过。按照如今皇帝的脾气,他不以为,皇帝会高看他一眼,因此而放过了他。

在原本的历史上,左良玉这次追剿张献忠而被伏击,以至于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他因此被贬官三级,戴罪立功。

因此,左良玉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担心朝廷要办他。如果换了以前的话,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第一个是朝中有人,第二个是朝廷能打的军队不多,他这个就算一支了。他相信以他的实力,朝廷不敢怎么样他。

然而,前面已经有两个总兵被杀,说明皇帝并不会因为军队有实力而放过。要不然,王朴的大同军如何不知道,祖宽那支军队,战斗力也是不弱的。

忧心之下,他便召集手下将领议事。

“如今新任五省总督传令本帅立刻前去襄阳议事,可本帅担心出事,你们以为如何”左良玉看着手下这些将领问道。

他手下悍将张勇有点疑惑地抱拳问道“大帅,何以如此担心难道朝廷就不怕把我们逼反了么”

左良玉听了,便把他担心的原因说了出来。

之所以这么坦诚,一是在场的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手下,二是他劫掠地方的事情,都少不了这些手下将领一份。如果朝廷真要严惩他左良玉,那么这些将领也肯定跑不了。

左良玉说完之后,叹了口气道“本来还有侯大人在朝能说句话,可是前几年被宋之普等奸人奏劾侯大人靡饷误国而关在监牢,原本杨大人得侯大人之托,对我等也是不错,可如今,杨大人又被皇上处死,朝中已无人也”

他所说得侯大人,指得是东林党人侯恂,当年正是侯恂在当总督时,收留了因为犯了军规而被免职的左良玉,并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提拔他当了副将,也就是副总兵,这才有了左良玉以后领大军的事情。可以说,侯恂就是左良玉最大的恩主。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次左良玉打了大败仗,却能戴罪立功,基本没有任何影响,也是因为杨嗣昌力保他。不过如今杨嗣昌被杀,朝中就又少了人,就由不得左良玉不担心了。

如果不是朝中有人,在原本历史上,他三番两次的拥兵自重,不听调遣,结果都是没事,而贺人龙后来学他,却落个被杀下场,这就是区别。

因此,在场的这些将领听到左良玉这么说了之后,不由得都沉默了。他们感觉,这一次的难关,似乎有点难过了。

忽然,张勇挥手轮了个大圆,情绪有点激动地说道“他娘的,既然要逼我们,那不如反了算了我就不信了,朝廷就靠那一万多勇卫营,还能怎么了我们吧”

很显然,在他看来,朝廷之所以要治罪他们,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有勇卫营作为依仗了。

他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在场的人当中,却没有人惊讶,似乎这种话对他们来说,压根就没什么好吃惊的,甚至另外一个将领还马上附和道“对,朝廷既要我们打仗,又不给军饷,我们不去抢,难道还要饿死么这样的朝廷,迟早完蛋,反他娘的拉倒了”

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听着好像很有理的样子,可是,他却选择性的遗忘了,杀良冒功是朝廷逼地么大规模地抢掠民女,也是朝廷逼得么更不用说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就打顺风仗,不肯打硬仗这些了。

左良玉听着手下在嚷嚷,他也没在意,只是眼睛扫视着底下这些将领,忽然开口说道“闯塌天,你什么意思”

闯塌天是个外号,本人名叫刘国能,原是流贼首领之一,也是这一次熊文灿招抚中,投降了朝廷的,归于左良玉部下。如今张献忠等人再度造反,他并没有反,不过张献忠等人的再次反叛,还是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很多人怀疑,别的流贼头子都已经重新造反了,他这个流贼首领,搞不好也想造反。

此时的他似乎正在想什么,一时没有回应,还是左良玉不高兴了,又提高了嗓门,重复了一句之后,才让他回过神来。

“啊,末将自然听大帅的”刘国能连忙抱拳回答道。

左良玉想着也是这样,便点头道“皇帝昏庸无能,自己管不好大明,就把罪责推卸到我们武夫身上。镇压了义军这么多年,本帅也算是看清了,这个天下,已经是完了。呵呵,皇帝还想着御驾亲征,他以为他是谁啊,领兵打仗,是闹着玩得事情第一次出宫门,耍威风吧大明迟早就是败在他手中”

他这话就更是大逆不道了,同时,也已经表明他的态度。不过在场的这些将领,没一个感到奇怪。

左良玉此时就是个光棍了,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他的家眷,刚刚在去年末的时候,当他领亲信军队离开时,被剩下的军卒闹了兵变,把他全家给灭了门。

此时,他说了一通之后,看到手下人的神色,心中满意,便提高了嗓门道“既然皇帝无道,对我等无情,那就休怪左某不义了。豁出这条命,敢把皇帝拉下马。诸位兄弟,以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搏一把大的。皇帝这个雏儿来领军,必定糟蹋朝廷为数不多的精锐。我们就和八大天王他们联合起来,一起灭了这皇帝,夺了天下如何”

很显然,他们这些领兵打仗的,才不相信皇帝第一次领兵打仗,能打什么好仗

“哈哈,以后说不定大帅就是新朝太祖,我们都是开国元勋了”张勇也是哈哈大笑,第一个赞同。

其他人听了,也都是附和。

见此情况,左良玉忽然脸一冷喝道“既然如此,我等就拿军中监军祭旗,闯塌天”

“小的在”刘国能一听,连忙候命道。

左良玉看着他,命令道“你立刻替本帅联系黄虎、曹操他们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