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崇祯窃听系统 > 537 建虏来了

崇祯窃听系统 537 建虏来了

作者:叫天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18: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所有人一见这个情况,顿时就知道,这是皇上要兑现封爵的承诺了那么,是谁会得到这么大的荣耀么这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个好奇

而武将这边,特别是随驾南征北战的那些总兵,就更是紧张。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希望渺茫,可万一呢

正在全殿好奇之下,只听曹化淳尖声叫道“骠骑营总兵虎大威、贺人龙上前听旨”

一听这话,顿时,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转向虎大威和贺人龙两人,无数的羡慕眼神,顿时聚焦。

他们两人自然是大喜过望,双双出列,恭敬地见礼候旨,那回应曹化淳的声音,明显能听出激动之意。

封爵的事情,算是有了定论,但是,皇上为什么选他们两人封爵,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惑。不管怎么样,特别是武将,他们都想衡量下自己,看能否达到封爵的条件

在草胡扯抑扬顿挫的宣读下,众人听得明白,旨意中,先是列数了虎大威和贺人龙从崇祯十一年的勤王战事开始的一系列表现,这一点,从他们两人胸口挂着的勋章之多就能看出一二了。不过他们两人封爵,最为关键的因素,圣旨中也给出明确了说明。

虎大威在贾家庄保卫战中,死战不退,坚守城外土山,负伤多处,战事之惨烈,为大明战事中近年来所罕见;

第二,虎大威又在归化城血战之中,顽抗抵抗建虏的冲击,一直到援军赶来,胜负已定。

至于贺人龙,圣旨中也强调了归化城之战。是贺人龙所部最先赶到归化城,承受了建虏最大的冲击,拼死堵死了建虏的逃跑企图,等到了虎大威所部援军到来,再一起坚守到主力赶到。

听到这份旨意,那些想衡量自己没有封爵原因的武将,都是心服口服。他们一下都明白,皇上封爵的依据,不是说你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在多打胜仗的基础上,还能打硬仗、苦战

说起来,论战功之多的话,原本虎大威和贺人龙都是有不少的,但是,他们两人所经历的贾家庄保卫战以及归化城堵截之战,那是其他总兵所没有经历的。那两次战事的惨烈,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且赢了的意义也相当重要,是非常重大的战役。

想明白了这点,众多武将便暗暗记在心中,同时也明白,爵位毕竟是爵位,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事实上,这也是崇祯皇帝的本意。

他有金手指在,料敌机先,那是不用说了。可有时候,哪怕你知道敌人要干什么,如果手下将领不能执行到位的话,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事的胜利。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归化城之战。如果不是贺人龙和虎大威日夜兼程,急行军赶去,在建虏闻风而逃之前堵住这支军队,就没法在草原上全歼上万建虏了。

因此,崇祯皇帝就要鼓励这种能打苦战,血战的将领,为此,封爵又算得了什么,反正不是世袭的爵位。

对于世袭的爵位,至少对目前的崇祯皇帝来说,那是慎之又慎的。

封爵完成之后,这次的大朝议也就结束了。

崇祯皇帝的手头宽裕,文武百官,概不拖欠俸禄,甚至还有年终封赏,多少都意思了一下,然后,散朝,大家都回去开开心心地过年,有事明年再说了。

相对大明这边,不管百姓还是官员都在欢庆新年来说,建虏这边就非常地惨了。除了保证鞍山驿堡这边还能有此得之外,就连盛京皇宫都是一天只有一顿,而且还多是稀的。

完全可以说,建虏这个时候,一个个全部都在自己房子里躺尸,能不动就不动,实在饿了就喝点水充饥,饿得快死了才吃点粮食。

不过就算这样,每天饿死的人都还是不少。在盛京这边还好,饿死的人还能有个完尸;除开盛京之外,很多饿死的人,最终尸骨无存。

可以说,这个冬天,是建虏自有记事以来,最为悲惨的一个冬天,减员之多,远超他们想象。

执掌军政大权的多尔衮心中明白,等到明年开春之时,大清的老弱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不得不说,建虏上下,包括多尔衮在内,这个时候,最为恨死的一个人,就是孔有德了。如果不是孔有德,他们不至于饿成这样。

为此,原本投靠建虏的很多汉人,全都受了孔有德的牵连,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建虏打上门去,吃了他们的肉,喝了他们的血作为报复。可领这些数典忘祖的,到死都不敢相信,觉得他们为大清效力,竟然会得到这种下场的报应

不过也有几个明奸,被多尔衮给保护了起来,比如说,范文程,宁完我等少数几个有名气的。甚至范文程还被多尔衮委以重用,派去了倭国。

临走之前,多尔衮就语气沉重地交代他道“范卿应该知道如今国内对于你们汉人的态度如何但是本王相信,卿和孔贼是不同的。将来在大清能否重新赢得信任,就看卿这次出使倭国能有多大收获,是否能解我大清之困”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出使的正使,从鞍山驿堡紧急调回去的建虏外交能力最突出者,英俄尔岱,然后又看向范文程说道“对于倭国,终归是你们汉人更为熟悉。因此,卿虽为副使,但一切随机应变,都得靠卿,务必达成此次目的。”

“主子放心,奴才就算肝脑涂地,也必报主子知遇之恩”范文程听得很激动,连忙跪下回答道。

回想着这一幕,多尔衮躺在龙床上,根本不管身边人,心中喃喃地说道“这时候,无论如何,也该到倭国都城了吧,希望不要让本王失望”

他猜得没错,英俄尔岱和范文程他们在这个时候,已经赶到江户,正在江户码头下船。

这一次地出使,既要显示大清的实力,又要注意不能刺激到倭国,要说动倭国,因此,范文程是花了不少心思,就连随行人员,也是精心挑选,都是一个个身材魁梧的辽东大汉,还是从白甲兵中挑选出来的。

到了这个江户码头,和倭国的人一对比,那简直是鹤立鸡群,一看就知道不是倭国人。而且白甲兵都是建虏的精锐,是百战之兵,他们身上的那种精锐之气,也不是说说而已。寻常倭人,抬头看着这样的彪形大汉,连一点讨要好处费的心思都不敢有。

如此与众不同,自然非常引人注意了。倭国官员知道大清使者已经到达的消息,便立刻派人飞报幕府。与此同时,也有人撒腿跑往江户城中一处豪宅。在门口点头哈腰地和一个高大的门房说了之后,领到了赏钱,便兴高采烈地走了。

这个门房等人一走,也是立刻往府里走去,很快来到房子主人处,立刻用闽南语禀告道“五爷,建虏来了,刚下船”

这个五爷,自然是郑家老五,也就是被崇祯皇帝封为锦衣卫百户,派到江户来的郑芝豹。他在来江户之前,就已经先秘密进京觐见过。

当时,崇祯皇帝就明确对他交代过,说建虏很可能会到江户,说动倭国一起对抗大明。

另外,也少不了要注意倭国的动向,因为据可靠消息,倭国又有图谋陆地之意。并且,因为琉球之事,大明也迟早会主持公道,和倭国有一战。

说实话,得到这样的旨意,对于以前对倭国有了解的郑芝豹来说,感觉有点难以想象。

因为据他所知,倭国的德川幕府吸取了丰臣秀吉的教训,根本就没有心思再和大明为敌的心思,只是想着法子控制倭国,不让其他大名有效仿他们德川家的机会。甚至就连西夷去了倭国,也被驱逐,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稳固德川家的统治。

没想到郑芝豹刚来江户,德川幕府的重臣,四大巨头之一的大目付,这个类似大明锦衣卫指挥使的井上政重就专程前来拜访他,话里话外地查探他的口风,询问郑家船队,特别是郑芝龙的有关消息。

如果换成以前的话,他可能会以为德川幕府是想做生意方面的有关事情,毕竟他们郑家如今是唯一可以和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但是,有崇祯皇帝事先吩咐过,他立刻便明白,井上政重来拜访他的真正用意。

于是,他当时就愤怒了。诉说他郑家被皇帝逼迫,不得已之下郑芝龙领了部分船队北上为朝廷效力,帮着朝廷打败了建虏水师,结果,明国皇帝却只是以为他大哥一点小错,就直接罢了他大哥的官,落得闲居下场。他这次来江户,其实也是奉了他大哥的命令,觉得朝廷靠不上,不如多开拓生意为好。

郑芝豹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他对井上政重说道“我大哥对朝廷心灰意冷,还在登莱水师的兄弟们对朝廷也颇多意见,消极以待,都说朝廷既然不重视他们,用的时候用下,没用了就这样对待,他们都想着回闽南继续当海盗算了。”

这井上政重听到这话,那眼角的皱纹都是在笑。郑芝豹敢保证,这绝对不会看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