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冰与火之歌—蒙古入侵 > 六十四章 一年时光 1

冰与火之歌—蒙古入侵 六十四章 一年时光 1

作者:古河小道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22:47 来源:就爱谈小说

伊耿历285年8月

时光如驹,撸撸就过去了一年

整个多斯拉克海南部都知道,这些年来了一伙桃花石人,贼有钱,一些“卡拉萨”垂涎桃花石人财富,去抢过几次,全被吊打,送经验送人头,还送了大批的奴隶,在加上那颜可术盏开始命令蒙古人扫荡周边,一些小的多斯拉克部族直接被剿灭,于是多斯拉克人知道这些桃花石人都是肌肉兄贵,眼露凶光的“阔佬”。

打不过,那就跑吧,于是一些“卡拉萨”开始向西面、北面迁移,顺便打劫一下遇上的同族。

从弥林城回来之后,那颜可术盏终于得到他渴望已久的系统消息,他升职了。

那颜可术盏现在已经是蒙古千户长了,这让他很高兴,说实话之前凭借着几百名蒙古骑兵虽然也赢了几战,但兵力实在太少,看着新长安的几万奴隶和仆从的多斯拉克人,他就觉得心惊肉跳,虽说靠着大宋汉军\女真骑兵\古拉姆骑兵,以及实行军户兵制后拉出来的仆从军可以维持,但他总觉得不够。

而升职到千户长后,总觉得兵力不够的那颜可术盏直接就招满了定额的一个蒙古千人队,即满编一千五百人,那颜可术盏所得官职头衔也可以称呼为“达鲁花赤”(汉文镇守者)。

幸运的是升级成千户长之后,那颜可术盏所得的千户足有一千二百户,总计有六千多蒙古平民加入。

成吉思汗时期一个千户满编一千五百人,元朝时缩编千户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千户统兵七百,中等千户统兵五百,下等千户统兵三百。

那颜可术盏花光了所有的财富点,将完颜阔端的女真部队补充到了一千人,姬仲泽的大宋驻屯军扩编到一个军二千五百人,萨格拉姆的古拉姆战奴扩编到二千人,多斯拉克仆从军二个千户所三千人。另外还有西夏军一共五百人,大理国熊皮武士一百二十人。

而经过一年的扫荡周边,清剿马贼,部队大都升级。

其中蒙古军队三百名蒙古重骑兵,一千二百名蒙古骑兵。担任班直宿卫的蒙古怯薛军一百二十人,蒙古箭筒士六十人。

女真骑兵铁浮屠和合扎猛安护驾军格一百人,重枪拐子马四百人,弓箭拐子马四百人。

大宋驻屯军刀牌手八百人,长枪手六百人,弩手五百人,大宋神臂手二百人,大宋重装虎賁(重装长枪手)二百人,大宋重装步兵二百人。

当大宋弓弩手升级成大宋神臂手时,那颜可术盏还很有兴趣的拿起大宋神臂手装备的神臂弓研究起来。

看了以后才发现威名赫赫的神臂弓不是传统的弩结构,其实是偏架弩,《梦溪笔谈》里面直接就说其造型似弓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显然跟神臂弓一般意义上的弩决然不同!(国内有人复制所谓神臂弓其实就是放大的一般弩,毫无可比性)

神臂弓是竖置弓臂,配合一个半开放套筒导轨,击发机构,望山,再加上脚蹬上弦,弓身和弓臂是由复合材料制成山桑木,十里香木,黄阳木各占三分之一,神臂弓所用弩箭,仅数寸,长六~八寸,也就是十九~二十五厘米左右。

神臂弓弓弦用牛筋、生牛皮为佳,次之用青麻绳,黄麻的性能不及青麻,容易断,不耐久。

古拉姆战奴古拉姆重步兵六百人,古拉姆骑兵五百人,古拉姆重骑兵四百人,古拉姆重装弓骑兵五百人。

由于近一年的研究和仿制,青塘瘊子甲的冷锻技术已经被鞍山城的工匠们所掌握,于是那颜可术盏又花了大概二十万金龙,凭借着鞍山城的优质铁矿,把所有重骑兵,重步兵的铠甲统统回炉重铸,置换成防御优良,重量相对较轻的冷锻扎甲,虽然已经有了水力锻造机器,但那颜可术盏还是开了历史倒车,不打算搞板甲,因为在他看来扎甲是种信仰!信仰才有特色。

冷锻扎甲的优良性暂时也不需要板甲。重量也比传统扎甲轻了许多

就拿大宋步人甲来说大宋重装虎賁和大宋重装步兵所穿甲重三十二~三十五公斤,长枪手,弓弩手甲重二十八~三十三公斤,大宋神臂手甲重二十二~二十七公斤。

步人甲防御好,但过于沉重,大宋重步兵的负荷高达四十-五十公斤,影响机动性。绍兴十一年柘皋战役,以重步兵为主的宋军,就因为身穿重甲,负荷过重,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女真骑兵。

而宋军全装披甲率约为六成!甚至更高!宣抚自来,二万人,七分批带,持十日粮,今粮尽而归。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

大宋确实有钱。同期的欧洲白毛和中东绿绿比较下来,皆是穷鬼,最喜欢的就是吊打穷鬼了

换装后的重步兵们,负荷重量减轻了五分之一,对此重步兵们表示热烈欢迎。

所有的骑兵都以换装一八八一式恰克西骑兵刀和锁子甲,换下来的皮甲全部扔给了多斯拉克仆从军,那颜可术盏强令他们穿皮甲,还把长枪配给了他们,虽说多斯拉克仆从军是炮灰,但炮灰也还是可以武装一下,少死一点也好,至于说多斯拉克人学会以后会不会强大起来,那颜可术盏说了一句路易十四的名言我死后,那管它洪水滔天!

在鞍山城,依照西夏人的青铜火铳,大宋工匠们采用以前用于制作小铜器的失蜡法铸造出了三磅炮(口径四十七毫米),并且聪明的种花家工匠们通过对火炮不同位置的退火处理,所制出的火炮实质上已经是锻钢炮了。在此基础上还开发出了六磅炮(五十七毫米)。

由于价格昂贵,在一年的时间里,鞍山城不过铸造了十八门三磅炮,八门六磅炮。

其中三磅炮的射程为三百米,重量不到二百公斤,一个六人炮兵班加上驮马可以快速机动;六磅炮可以打到七百米,重量也不过三百多公斤,同样可以快速机动。

二种炮都装备了铸铁实心弹和葡萄霰弹,那颜可术盏计划用作军中的主力火炮,至于十二磅炮,二十四磅炮甚至三十二磅炮还在研究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