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二分之一剧透[穿书]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作者:天泽时若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8:22: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两人面面相觑, 目中都有些惊异之色。

具备一定程度文艺造诣的人,总是特别容易用自己的水准来衡量别人。

宋南楼自己能从琴音棋路中对旁人做出一定判断,就特别相信天子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得出的结论。

师诸和道“既然弟被点为都尉副将, 这便回家收拾一二,以便随兄长出征。”

宋南楼看了面前的友人一眼“你不是不愿出仕么”

他这话说得很含蓄, 如果说宋南楼不愿出仕, 还有点保全家族血脉的意思在,那师诸和不愿出仕,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不太上温氏这群人。

师诸和笑笑“弟确实不愿,然人生在世,总该有养活自己,不论是以务农为生, 还是以俸禄糊口,都是养家之道。”又敛了敛衣袖,正色道,“且弟对兵事虽不甚解,但平素多蒙兄长照料,亦愿助兄平息地方。”

宋南楼看着友人,对方自谦不解兵事的样子,让他想起了说自己不善弈棋的天子, 默然半晌,终于诚恳道“诸和话不用说得太早,以我所见,你必定能与陛下君臣相得。”

温晏然并不知道自己的任命在建平城内两位年轻俊才的心中引起了多大的波澜,而且跟宋南楼想的不同, 她其实是担心被评论区总结为“不会打仗”的师诸和缺乏军事上的才能, 才把他安排在了在心中更靠谱一些的宋四的手下。

在确定了该派那些人去皋宜跟襄青两郡后, 中枢这边就要开始以最快速度准备粮草等物。

因为建平这次派去地方的都是禁军,能被选入禁军的年轻人自然都是良家子,其中不少人家世不错这既是优点,也是缺陷。

温晏然让内官带话给宋南楼“莫要耽搁,备上六日半的粮草,直接出发。”

宋南楼迅速领会了天子的意思泉陵侯之所以选择在皋宜襄青两郡折腾,当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距离建平都不算远,轻装上阵的话,大约五天左右就能赶到皋宜,六天感到襄青,天子让他们准备六日的粮草,就是赶路五天休息一日的意思。

除此之外,负责带领这些禁军的人既然出身宋氏,那就绝不可能从百姓家中劫掠,而这些人又没有州仓郡仓的调用之权,想要获取补给,那么就只能取自于当地豪强大户中。

宋南楼私下曾对师诸和道“陛下是担忧禁军中人亲族牵扯太多,不肯与那些大族撕破脸,所以才如此安排。”

师诸和深以为然。

就在宋师两位还有温循以及出身郑氏卢氏的几个年轻人带着骑兵准备直扑两郡时,温晏然又召了宋侍中跟卢沅光进宫,与对方沟通后续的工作安排。

温晏然道“如今各地都有亭舍,但舍中没有马匹,若是有急信要送的话,难免耽误时间,朕打算在皋宜,襄青两郡到建平之间的驿站里备下良马,以便往来信使更换坐骑。”

卢沅光当即称是,宋侍中惦记侄子的安危,同样表态会努力为天子办成此事。

温晏然微微颔首。

在大周这边,信件的传输主要还是看信使自己,因为沿途缺少备用坐骑,受到马力的限制极大,她打算趁这个机会试点一下驿马制度,为以后推行全国打下基础。

卢沅光跟宋侍中两人受命而退,自去商议细务,温晏然又转道天桴宫,在理论上属于国师的书房中写了一封信,并在此召见了被点为禁军校书的侯家大娘,也就是少府令侯锁的女儿,让对方带上。

温惊梅沉默无言之余,也得承认皇帝的做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太启宫到底是大周的正宫所在,召见宋氏子就算了,召见一个内官的眷属就难免引人非议,相较而言,天桴这边就没那么多忌讳。

禁军马上就要开拔,侯校书拿上信件后就匆匆离开,把事情都安排完的温晏然倒不急着走,反而开始摆弄天桴宫中的占卜器具。

她手上拿着的是一只龟甲,龟甲的边沿上写着两行小字“人谋九分,天命一分”。

这是从先辈国师手上传下来的器物,本意是告诫后人要对未知的事物保持敬畏之心,温晏然看了两眼,却忍不住笑了起来“既然要卜算,求的当然是那一分的天命,可世人往往连人谋都大有不足,却苦苦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一分天命。”说完后,把龟甲往桌上一抛。

温惊梅此刻正好走来,见状问道“陛下是要起卜么”

温晏然不答反问“兄长觉得,两郡郡守是生是死”

温惊梅沉默片刻,轻轻摇了摇头。

他不曾直言,要是建平这边没派人过去,那两位郡守还有一分生路,派了人过去,此二人必死无疑。

按泉陵侯的性格,但凡能够继续操控两地政务,不会将自己的底盘拱手让人的,如今选择放手,也必定要再尽量为自己谋算几分。

那两位郡守要么就是本事不足,已经使得两郡彻底失控,这样的话,不管是落泉陵侯手中还是落在天子手中,都必死无疑。考虑到两人出身寒门,没有家族依仗,之前却一直能保证辖区的稳定,能力不足的概率实在不大,所以多半是极得民心,在当今天子继位后,不肯继续服从泉陵侯的指示,崔氏那边只好杀之。

不过他不说,不代表天子不明白。

温晏然颔首,笑吟吟道“朕与兄长想的一样。”

就像温惊梅有未尽之语一样,温晏然也有未尽之语虽然她当皇帝的时间还不长,却已经稍微有些了解那些同行以及那些有志于成为同行的人的做事风格。

对泉陵侯来说,两地的局势对她不利,所以不但要除掉两位郡守,以为后来者戒,还要让这两人尽可能死的对自己有用。

囊括了世家宗室的一群人在禁军的护送下,轻骑快马,全力以赴地往两郡赶赴。

由于皋宜跟襄青都在建平南部,所以整队人马只要提前一日分兵即可,宋南楼估计距离两郡首府已经不远,就令所有人在亭驿这边驻扎下来,让人与马都好生休养一日。

在马背上把胆汁都要颠出来的新任侯校书总算找到了一个能跟长官沟通的机会,过去行了半礼,回禀道“陛下有信给宋都尉。”

宋南楼皱眉“既有信件,怎么到今日才说。”

侯校书老老实实道“陛下吩咐,只要在入城前把信件给都尉即可。”

对方看着一副世家子的模样,但在成为骑都尉后,一举一动都令人望而生畏。

宋南楼检查了一下据说是来自天子的书信上头的印章没问题,火漆也没问题,考虑到在大周伪造贵人文书是重罪,而这位侯校书的亲族都在建州,基本没有伪造的可能。

他当场拆开信函,看过里面内容后,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让侯校书退下,又拉了师诸和过来“你瞧。”

师诸和一目十行地扫过信函上的内容,微微点头“看来陛下对泉陵侯知之甚深。”又看了看友人,“同样也知兄长甚深。”

等到第二日该分兵前进的时候,宋南楼让师诸和带着另一队人马往襄青走,自己亲去皋宜,同时传讯整队两郡民生不安,无论当中有什么情由,都是郡守的过错,等禁军入城后,直接冲入官衙,把郡守拖出来,当众明正典刑,然后以长史代其职。

随从而来的众多属吏跟兵士大多不知两地内情,听到宋南楼这样说,自然奉命行事。

中原地带,官道平整开阔,宋南楼一行人快马赶到皋宜首府峄城,递上文书,要求对方打开城门。

城门守卫拿了文书,说要给上官辨认,但等文书被递上后,之前的守卫居然就此不见,一副要将禁军拒之门外的样子。

兵士们纷纷鼓噪起来,过了一会,才有一位文士打扮的人站在城楼上拱手道“既然诸位是护送长史前来,择十数人进城就是,各位军士泱泱而来,岂不惊扰居民”

宋南楼“足下是谁”

文士拱手“皋宜郡主簿于平。”

宋南楼直接从腰上拔出了禁军的佩刀,刀刃上指,厉声斥责“我等是奉天子之命前来,除了护送长史,还要按律将皋宜郡守当众明正典刑你今日硬要阻拦,那拦的不是我等,是朝廷律令”

他此刻拔刀在手,看起来凛然生威,哪里还有一丝世家出身的儒雅之态

侯校书忍不住缩了缩头难怪皇帝让对方来当骑都尉,天子不愧是天子,居然能从一群温文尔雅表里如一的世家子女中,精准选中了这么一个行事风格跟个人外貌具有巨大差异的特例。

于平见宋南楼声色俱厉,忍不住往后退了一小步,再开口时话里已经带了些央告之意“既然如此,还容于某先去请示。”

眼见对方有意退让,宋南楼反倒愈发咄咄逼人起来“陛下已经准了我等便宜行事,于主簿这是打算向谁请示”顿了顿,又说了一句暗示性极强的话,“天命已定,岂容尔等首鼠两端今日不从陛下,便是从贼”

于平不料宋南楼态度强硬如斯,当下骇然后退,喏喏称是“这便与将军开门”

接着匆匆转身下楼,一面喊城门守卫过来,一面派人速速前往郡守官衙。

于平原先其实是崔氏的府吏,正常情况下是留在皋宜郡郡守身边,帮助对方弹压郡中豪强,在天子继位后,职责就变成了软禁对方,并伺机将人杀死。

对两郡郡守来说,忠于天子便不能忠于泉陵侯,良心让他们不会奉建平的命令而暗害泉陵侯,但也不会给泉陵侯额外的方便帮助她谋夺皇位。

然而温晏然能等,温谨明却不能等,支持皇四女的崔氏想要用两郡郡守的性命震慑一下其他心中犹豫的人,却不打算把这个杀人的黑锅背在明面上,免得引发民愤。

在他们的计划中,等禁军进城时,会稍稍拖延下时间,同时找机会将郡守杀死,只要两件事能凑在一块,就能把水搅浑,对外宣称人是建平那边害的,但现下既然宋南楼公开表示了自己要去砍郡守,对方一个世家子,不可能用自己的名誉来骗人,这样一来不用栽赃,黑锅也天然就被归到了建平那边,于平等人自然没必要按着原本的计划走。

信使匆匆跑到官衙那边,负责看管郡守的属吏把饿了多日的上官抛下,换了衣裳逃命,结果刚到门前,就听见外头有刀兵声传来。

强势闯入城中的宋南楼已经派人将官衙团团围住,不许一人进,也不许一人出,自己亲自带着侯校书等人进去,准备把郡守拖出来。

等看清郡守现在萎靡不振的样子后,侯校书不用上官提醒,先喂对方喝了一些温热的蜜水,然后才将人搀到官衙前,并当众除去帽子。

在大周,免冠算是请罪时的一个经典姿态。

宋南楼一条腿踩在官衙前的石桩上,看起来比燕小楼更像出身禁军的将官,他对闻声而来的本地人慨然历数郡中灾情,又斥责郡长史进入建平后种种无礼举动,末了给出了总结“郡中情状若此,无论有何内情,都是郡守的过错。”然后不由分说,一把拎起皋宜郡守的发尾,挥刀割断,并将断发拎起来示众,朗声,“只是天子宽宏,且足下履任以来,多有安民之举,如今暂且容你割发代首,以观后效”

郡吏们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一幕,末了于平像是反应过来了什么,想找信使去襄青那边传讯,但刚刚准备行动,又不得不在身披盔甲手持利刃的禁军前猝然停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